1958年3月4日,毛泽东首次到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选唐、宋、明三朝诗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词,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与会同志。(《诗词若干首(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如杜甫的《蜀相》等)和《诗若干首(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其中有咏曹操一首,不关四川,放在咏刘备一首之后,因连类而及)》,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958年3月7日,毛泽东来到成都的武侯祠。他先到碑亭详察了石碑,随后观看了二门和刘备殿的楹联。他对陪同的负责同志说:“你们走在前面,你们年轻,应该多看些。”武侯祠内楹联随处可见,以诸葛亮殿前清末赵藩所题最负盛名: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是赵藩游武侯祠时,借诸葛亮治蜀针砭时弊。此联独特新奇,不落窠臼,提出了“攻心”、“审势”两个颇有见解的问题,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毛泽东非常认真地看了此联,反复吟诵。直到晚年,他还提议让四川的负责同志好好研读此联。
当时,毛泽东要求把武侯祠的三十余副对联全部收集起采,因为武侯祠对联大都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总结,可为后世之鉴。(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131—132页。又见,《深圳特区报》1983年12月25日。)
赵藩,清末代理四川盐茶道,这首作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楹联,原本用意是规劝四川总督岑春煊从诸葛亮治蜀吸取教益。
1958年3月28日,毛泽东在四川重庆乘江峡轮沿长江东下。在经过西陵峡时,有一位干部指着江南岸远处一座高耸云霄的褐色山峰,对毛泽东说:“那就是西陵峡中最有名的黄牛岩。”毛泽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了一阵,似乎看出了点眉目,就指着顶峰石壁上的那幅“黑人牵黄牛”的天然彩画说:“那就是诸葛亮在《黄牛庙记》中所说的帮助大禹开江治水的黄牛吧?”“是的,”一位工程师说,“黄牛岩下的黄陵庙,就是诸葛亮为纪念黄牛重修的。”毛泽东笑道:“好嘛,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林一山、杨马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173页。)
“黄牛庙记”,即诸葛亮的《黄陵庙记》:“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御,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帅,趋蜀道,履黄牛,因覩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拍岸,敛巨石于江中,崔嵬巑岏,列作三峰,平治洚水,顺遵其道,非神扶助于禹,人力奚能致此耶!仆纵步环览,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峦如画,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现焉,鬓发须眉,冠裳宛然,如彩画者,前竖一旌旗,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传所载黄龙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以显神功。”但此文并不见于陈寿所上诸葛亮集目录和裴注所引诸书。又,南宋范成大称,“黄牛峡上有治川庙,黄牛之神也,亦云助禹所疏川者。庙在大峰峻壁之上,有黄迹如牛,一黑迹如人牵之,云此其神也”。
据《太平寰宇记》:“黄牛山,盛弘之《荆州记》云:南岸重镇垒起,最大高岸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犹分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迂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之。行者歌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958年4月20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期间,圈阅了唐宋明朝诗人歌咏四川的一些诗词,印发给到会人员。本日选编为《诗词若干首(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和《诗若干首(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其中有咏曹操一首,不关四川,放在咏刘备一首之后,因连类而及)》。其中涉及三国史事的,唐五代时人写的诗词有:杜甫的《蜀相》(咏诸葛亮)、《登楼》(咏刘禅)、《咏怀古迹》(四)(咏刘备)、(五)(咏诸葛亮);李商隐的《武侯庙古柏》(咏诸葛亮)、《筹笔驿》;罗隐的《筹笔驿》(咏诸葛亮)。明朝人写的有:李延兴的《读贾谊王粲传》(咏贾谊、王粲),杨慎的《武侯庙》(咏诸葛亮),吴骐的《汉昭烈》(咏刘备),陈恭尹的《邺中》(咏曹操)、《蜀中》(咏诸葛亮)。(林一山、杨马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173页。)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四)(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棒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拔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筹笔驿》(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筹笔驿》(罗隐):“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读贾谊王粲传》(李延兴):“白发悲王粲,青春羡贾生。万言辞慷慨,一赋气峥嵘。吊屈心犹壮,依刘恨未平。怀贤坐长夜,耿耿若为情。”
《武侯庙》(杨慎):“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至,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慙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汉昭烈》(吴骐):“名儒卢郑久周旋,正值黄星受命年。龙种已移三统历,蚕丛还辟半隅天。金瓯付讬耕莘佐,玉几弥留顾命篇。一代英雄生死际,铜台遗令最堪怜。”
《邺中》(陈恭尹):“山河百战鼎终分,叹息漳南日暮云。乱世奸雄空复尔,一家辞赋最怜君。铜台未散吹笙伎,石马先传出水文。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
《蜀中》(陈恭尹):“子规啼罢客天涯,蜀道如天古所嗟。诸葛威灵存八阵,汉朝终始在三巴。通牛峡路连云栈,如马瞿唐走浪花。拟酹昔贤鱼水地,海棠开遍野人家。”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写成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04—105页。)
华佗是《三国演义》里提到的东汉末年一个神医。
1959年8月16日,毛泽东在《关于枚乘<七发〉》中说:“后来‘七体’繁兴,没有一篇好的。《昭明文选》所收曹植《七启》、张协《七命》,作招隐之词,跟屈(原)、宋(玉)、贾(谊)、枚(乘)唱反调,索然无味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共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8页。)
曹植(192—232),曹操第三子,曹丕弟,以文思敏捷、下笔成章著名。曹丕做魏皇帝时,曾封他为东阿王,后又改封陈王,因其死后被谥为“思”,所以也通常称他陈思王。其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见于第七十八回等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