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挡布之赛
两名古希腊画家雷克西斯和帕哈西奥斯,本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次,由于对一篇作品的评价产生了分歧,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服气,双方约定各自制作一幅画公开展览,让雅典群众评判高下。
雷克西斯回家精心制作,画出了一幅孩子头上顶着一筐葡萄的画,画中孩子呼之欲出,葡萄也水灵得像刚从藤上摘下似的,他十分满意自己的作品,用挡布遮住画架上的这幅画,前往比赛现场。帕哈西奥斯当然清楚雷克西斯的功力,他几次构思几次作废,画不出一幅满意的画作,冥思中忽来奇想,最后也大笔勾勒出了他的参赛作品。那天,雅典广场挤满观众。当雷克西斯揭开他的挡布的时候,惊得赏画市民不知怎样赞美才好,画面居然引来数只麻雀,叽叽喳喳飞近画去啄那“筐中葡萄”。轮到帕哈西奥斯出示他的作品了,他站在一边默不作声,观众向他高呼:把挡布取下来,让我们看看你的画吧!他还是在那儿平静站着。雷克西斯急了,走上前去说,你还磨蹭什么呀,还不赶快扯下挡布,就在他伸手去扯那块挡布的时候,他怔住了,随即发出由衷惊叹:我输了!原来那块“挡布”正是帕哈西奥斯画出的作品,他不仅胜在逼真上,还胜在精巧的构思上。
人生感悟:智慧与技巧站在一起,智慧总高一头。
步步高
公元前5~6世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蒂鲁喜欢标新立异,说不对,应当是你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解释说,正是因老师所说,世上的事物无不在流动和变化,不可能有一刻的稳定和静止,那么在你踏进河流的那一瞬,河流已经变成另外一条河流了。所以我们一次踏进去的,已不是同一条河流了。马上有人盘问,如你所说,就像一幢房子,当你刚看到它那一刻马上就不是房子而成另外的东西了,这种另外的东西马上又会变为别的另外东西,世上的东西就这样变来变去捉摸不定,是不是?克拉蒂鲁说,正是。有位喜剧家觉得这种不可知理论十分可笑,专门按照克拉蒂鲁的说法编了一个剧本,并请克拉蒂鲁到现场观看首场演出。剧情大致这样:甲向乙借了一笔款子,并发誓一月后归还。但期限到了却不见甲来还钱,甲诡辩说,我用这笔钱去学了一门最美妙的哲学,哲学老师的美妙理论说,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瞬息已经变化。我向你所借的钱已过了一个月,现在的我早就不是向你借钱和发誓的那个我,我怎么还要还给你钱呢?
乙有理难辩,十分恼火,把甲打了个遍体鳞伤。为此,甲向官府告了乙的状。法庭上法官向乙问罪,乙对法官说,我知道打人是犯罪的,但是,按照他的老师那种最优秀的理论,一切事物都会马上变成另外的事物,我当然也是一切事物中的一员,打甲那个时候的我早已不是现在站在先生面前的我,根据他不肯还钱的同样道理,法律只能处罪先前打人的那个我,现在的这个我是不应当再负什么责任了。
台下观众哈哈大笑,纷纷指着边上的克拉蒂鲁说,看剧中那个赖账的,就是这位先生!
克拉蒂鲁羞愧难言,终于有所醒悟。
人生感悟:即使是真理,多跨前一步,也可以成为谬误。
考验自私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在露天游泳场中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
结果耐人寻味。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溺水”时,累计有20人进行了营救。当孩子“溺水”时,累计有32人进行了营救。而当妙龄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的数字上升到50人。
心理学家称,这个试验可以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虽然同样是救人,但他们在跳下水的那一刻,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人生感悟:人性之私,我们不容回避。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
学大雁,别做海鸥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过所有其他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它不断地表演着,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记录着它的优雅。
但是在海鸥群里,它完全变了个样子,所有的优雅与庄严都堕落为肮脏的内斗与残忍。还是那只海鸥,它像炸弹般冲入鸥群中,偷走一点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愤怒的尖叫。海鸥之间不存在分享与礼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凶猛的竞争。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他海鸥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种鸟儿作为人类社会的榜样,那么海鸥绝对不是个好选择。相反,我们应当学习大雁的行为。你曾想过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阵吗?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人生感悟: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社会更像是亿万孤独的海鸥组成的群体。人们为个人的利益争吵不休,代价是不得不孤独地承受自身的压力。
节制———处世之道
节制要求做到自我约束,这不仅仅限于饮酒方面的自制,还有对个人感情和感官享乐的控制。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取得了多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为了表彰他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不少机构和团体纷纷为他嘉奖。据统计,法拉第一生中获得的荣誉头衔多达94个。至于奖章和勋章,则不计其数。然而他从不愿意佩戴,炫耀自己。在得到荣誉时,也绝不喜形于色。有人不解地问法拉第,怎么不把那么多奖章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以便开阔眼界。这位大科学家憨然一笑,回答道:“讲实话,这些荣誉不能说不珍贵。不过,我从来都不是为了追求奖章和勋章而工作的。”
1955年4月13日,“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因心脏病发作而被迫住进了医院。他知道自己这一次病得不轻,很有可能离开人世。在向周围的人交待后事时,这位科学家再三嘱咐了两件事——
一、绝对不能把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梅塞街112号是他临终前长期居住的地方);二、他在美国高等研究院使用过的办公室,务必要让给别人使用。
在爱因斯坦看来,除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将随着他一起死去。
在临终的前一天,这位物理学家一再叮嘱自己的亲属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要为他举行葬礼;二是不要设立坟墓;
三是不要建立纪念碑。
人们遵照其生前愿望,将他的遗体悄悄地送往特伦顿附近火化。送灵时既无出殡的仪仗,也没有花圈和乐队,也无悼词和演说,紧随在灵车之后的只有汉斯、阿尔伯特、玛果特和杜卡时等几个生前好友。火化之后,他的骨灰保存地点没有向世人公布。
人生感悟:虽然在偌大的世界里,没有留下供后人瞻仰的纪念爱因斯坦的殿堂,但他伟大的科学业绩和社会理想却在世人的心中树起了丰碑,永不泯灭。
国王的皮鞋
关于皮鞋的由来有一个典故:早期没有鞋子,人们走在路上都得忍受碎石扎脚的痛苦。
某国有一个大臣下令把国王的所有房间全铺上牛皮,当国王踏在牛皮上时,双脚感觉非常舒服。
于是,大臣下令在全国各地的马路上都铺上牛皮,好让国王走到哪里都会感觉舒服。
另一个大臣建议:不要如此大费周折,只要用牛皮将国王的脚包起来,再用一根绳子绑上就可以了。
于是,从此无论国王走到哪里都会感觉很舒服。
人生感悟:如果你想拥有平安,先试着改变自己吧。当心自己的脚下,总比填平整个地球容易多了。
农夫和羊
农夫控告羊。受理此案的法官是狐狸。
农夫说:“5月10日,我干完活回家后发现,两只鸡不见了,鸡毛和骨头撒在地上,那天只有羊在院子里。”羊辩护说,它整夜都在睡觉,羊还请左邻右舍来做见证:大家一致认为羊不会有任何偷窃欺骗的行为,而且羊平生从不吃鸟兽。
狐狸法官的判决如下:我们认为,羊所申辩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巧妙地隐瞒罪行是罪大恶极者的惯用伎俩。证据已经证明:5月10日那天,羊跟鸡从来就不是隔得很远的,而鸡又是最鲜美可口的,何况又是这样的大好机会。所以凭我的良心来判断,根据上述情况,我肯定羊是不会放过鸡的。
羊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羊肉由法院没收,羊皮归原告农夫。
人生感悟:当人处于不利的境地时,有理也说不清。
赞美如药
在非洲的巴贝姆民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许多优秀的生活礼仪和处世方式。譬如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但最值得称道的是:每当这种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理疗”他的心灵,修正他的错误,引导他以此为戒,总结教训,重新做人。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善事,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调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对前面已经有人提及的优点和善行,后面的人不能再重复叙说。总之,每个人在叙说时,都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褒扬。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的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赞美”的仪式结束以后,紧接着便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庆典在老族长的主持下进行,部族中的男女老少都要参加。人们要载歌载舞,用一种隆重而热烈的礼仪,庆贺犯错误的人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实事求是的赞美,就像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对方因为犯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的痼疾,矫正行为的错误,鼓舞其改过的信心,点燃其向善的勇气。
人生感悟:批评是“苦”的,赞美是“甜”的,良药难道一定就要“苦口”,送上一剂“甘甜”的良药,不但“患者”喜欢服用,而且同样能够收到“治病救人”的效果,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小事和大事
40多年前,前苏联培养了20多名宇航员。在这些佼佼者中,到底谁能够担当起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去完成108分钟太空遨游的重任呢?
在确定正式人选前的一周,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每次宇航员要在飞船里进行模拟训练时,只有加加林会脱下鞋子,穿着袜子进入座舱。看到这位27岁的青年这样有修养,非常懂事,对他付出毕生心血设计研制、造价极其昂贵的飞船珍爱有加,这位老科学家十分敬佩和感动。在最后讨论时,罗廖夫力主加加林执行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太空之行。他不负重望,成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无独有偶,当年福特求职成功,起关键作用的也只是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细节。
在大厅里,福特注意到一道来应聘的另外3个人学历都比自己高,看来希望不大。然而这个年轻人很不甘心,既然来了,总得要试一试,决不能打退堂鼓,临阵逃脱。最后轮到自己面试时,福特先敲了敲董事长办公室的门,获准后走了进去。一到里面,他看到地板上有一张废纸,立即弯腰将其拾起,随即轻轻地放进了废纸篓里。福特走到董事长办公桌的前面,作了自我介绍。
“很好!小伙子,您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董事长看到他颇感意外的眼神,接着解释道,“您前面的3位求职者文化程度比您高,而且更风度翩翩。可他们两眼只盯着大事,对小事却视而不见。我之所以录用您,是因为您能拾起我有意丢在地板上的废纸。”
福特进了这家公司后卓有建树,后来当上了董事长,成为美国的“汽车大王”。
细节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点,只有做好了每个细节,才能做好自己的一生。小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看见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是无法成功的。脱鞋和入选,拾废纸和聘用,两者似乎有点联系不上,然而细细品味,又感到颇有道理。这些细节或小事体现了加加林和福特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结果以小见大,赢得了信赖。
人生感悟:决定小事的是一个人的教养、胸襟和人格,这些都离不开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如果你储备足了,那么在机遇降临时,就能够像加加林和福特那样从容不迫地将其把握住,而不会失之交臂。
面对责任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他家门前的空地上踢足球,一不小心,踢出去的足球不偏不倚地打到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上,邻居家新装的玻璃被打碎了。愤怒的邻居向惊慌失措的小男孩索赔12.5美元。
在当时,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这根本就是一个每天只有几美分零花钱的小男孩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闯了大祸的男孩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向父亲讲述了这件事,希望父亲会替他担起这样一份他无论如何也负担不了的责任。没想到,一直很宠爱他的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