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2400000003

第3章 三国中的狼王之道:盯住大目标打算盘(2)

虽然“割发代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但它毕竟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的姿态,体现了对军令的尊重和维护军令的决心。曹操的做法赢得了全军将士的拥戴,使下属官兵对军令再不敢有半点怠慢。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战宛城时,由于自己的失误,刚刚投降十几天的张绣,采用谋士贾诩的计谋突然反叛。猝不及防的曹操靠着典韦奋不顾身拼力死战才逃得性命,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却均在战斗中身亡。事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痛哭流涕。“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他的儿子、侄子死了他不心疼,惟独心疼大将典韦。可见,将士们在他心中的位置,于是,他身边的那些将士也都十分感动。

赤壁大战,曹操兵败,回南郡后,曹仁置酒为曹操解闷,而曹操却离席而去,仰天大哭。文官武将皆不知内因,以为曹操为失城痛哭,便加慰抚。曹操挥挥手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泪流满面,连声疾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曹操不为丢城失地这样的大事而哭,却为失去一个谋臣而哭,看起来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这一哭,却让将士们看到了他对人才的爱戴。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在公元210年春天,曹操下了一道《求贤令》,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打破了依据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在令中,曹操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天下现在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大臣们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后来,在公元214和217年,曹操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的“惟才是举”方针。他要求吏部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关系,只要有真才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操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曹操的人才中,从老兵中提拔于禁、乐进、典韦等将领;从敌方投降过来的人才中起用张辽、徐晃、张郃、陈琳、贾诩等人;从地方豪强中起用李典、李通、许褚、藏霸等;从东汉政府小官吏中提拔荀文若、荀攸、王郎等;从普通士人中起用郭嘉、程昱、刘晔等。这些人才都是曹家大厦的顶梁柱,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到南阳征讨张绣,张绣先降而后叛,并杀了曹操的长子和侄子,还有大将典韦。但当张绣再次投降时,曹操不计前嫌录用,而且还重用。官渡战前,陈琳替袁绍起草檄文,辱骂曹操为“赘阉遗丑”。可是,陈琳被曹操俘后,曹操仍然不计较。

曹操在北征三郡乌桓之前,诸将劝阻说:孤军深入,万一有什么变故,结果不堪设想,曹操没有听取,最终取得大胜而归。

获胜之后,曹操对曾谏阻自己的诸将说,这次获胜有很多侥幸因素,是上天相助的结果,而各位的意见却是万全之策。不但没有加以训斥,反而给以厚赏。曹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臣下知道,只要肯进谏,不论是否正确,都应该受到称赞,以此来鼓励臣下凡事要多提意见。

官渡之战开打前,因双方实力悬殊,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必败,曹操属下的部将以及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以后就归顺袁绍。曹操胜利后,在清理袁绍军营中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曹操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掉了,并说:“战事之初,我也担心会失败,更别说其他人。”曹操的做法,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孙权,守成之主亦英明

孙权,孙坚次子,是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也是守成之主。

聪明机智的他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接掌江东,那时,他才18岁,在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

孙权在乱世中将父兄的基业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曹操率八十三万大军来袭而遭赤壁之败死伤惨重,刘备率百万大军报仇也被火烧连营最终白帝城托孤含恨而终,不能不说孙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吴国在三国中应该说是实力最弱的,可是却依旧成功地保存了自己,并且是三国中最后灭亡的。这都要归功于孙权的英明领导。

雄略之主,每遇大事,肯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还要能集众人之长,来充实自己的见解,即“我虽只有一瓢,却能容弱水三千”。孙权就有这样一个好习惯:每逢大的决策,都要大臣们共同商议,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作最后的决定。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惨败。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到东吴去见孙权,希望能说服孙权共同抗曹。他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指出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感觉诸葛亮说得不错,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偏偏在这个时候,曹操送来了一封恐吓信,说自己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东吴内部军心发生了动摇,图保家室的、胆小怕事的、另谋投靠的都主张投降。

当大多数人都主张降曹时,孙权暗地里对鲁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聪明的孔明先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假意劝孙权降曹,孙权却“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其实,孙权思想上一直是倾向于抗曹的。那么,他为何一直不作出决断呢?因为对于号称“雄兵百万,上将千员”的曹军,东吴还不清楚对方的虚实,不能轻易地下决定。所以,孙权希望通过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深入了解各种情况并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及其理由。因此在公开场合,无论是对鲁肃的主战言论,还是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言论,他只是沉吟不语,不置可否。后来经过诸葛亮、周瑜多方打探,终于搞清了曹军的许多致命弱点,经过权衡,孙权决定破釜沉舟,与曹操在赤壁决一死战。

经过赤壁一战后,曹军大伤元气,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果当时孙权降了曹操,那么,凭刘备当时的力量,抵抗曹操就等于拿鸡蛋跟石头碰,下场只能是失败。那么,东汉末年的历史很可能就会被改写,就不会再有刘备、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可见,孙权的决策是很英明的,不愧是守成之主。

然而,一个人要想成为很好的守成之主,除了果断决策外,还要有用人之绝方,孙权在这一点上也做得恰到好处。

鲁肃是东吴四员大将的第二位,仅次于周瑜,文武全才。鲁肃年少时就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剑术。那时,周瑜还是袁术手下的一个小县令,但是,由于天气连年干旱收成不好,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对他说,有个财主鲁肃非常乐善好施,他家里囤积了不少粮食,可以向鲁肃去借。周瑜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就带人登门拜访鲁肃。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日后必成大器。鲁肃明白周瑜的来意之后,很痛快地借给了周瑜粮食。

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孙权见了鲁肃问道:“现在汉室衰落,天下扰乱。我想继承父兄的事业,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来扶助天子,建立霸业,您看怎么样?”

鲁肃说:“我仔细研究过天下大势。汉室已经不能再兴盛起来了。曹操势力已经强大,也除不了他。我替将军打算,还是保住江东这块地方,等待时机。曹操现在正忙着对付北方,顾不到我们这一头。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讨伐刘表来占领荆州,然后再来平定天下。这倒是汉高祖的事业呢!”

孙权听了这番话,心里豁然开朗,但是嘴里还是谦虚地说:

“我哪能做到这些呢?”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

周瑜临死前又给孙权上言:“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孙权之所以重用鲁肃,不单是靠周瑜介绍,主要还在他本人对鲁肃有深切的赏识。

那时身为大臣兼名士的张昭对鲁肃这种雄图很看不惯,就向孙权言:“鲁肃年少粗疏,未可用。”孙权没有听张昭的话,反而对鲁肃更加重用。

吕蒙也是孙权重用的一员大将。吕蒙从小就练得一身好武艺,十五六岁时,为摆脱贫贱,暗地里在其姐夫邓当军中攻战。

后为小将,立了不少战功,受到孙权的器重。后来,吕蒙在抗击曹操与同蜀汉争夺荆州的多次战争中,表现出了过人的韬略,立下了赫赫战功。

吕蒙之所以能成大器,是与孙权的精心培植分不开的。吕蒙原来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史书中记载:“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我们今天所说的成语——“刮目相看”,就是说的吕蒙将军。当初吕蒙不好读书,有些人瞧不起他,其中包括鲁肃先生。孙权劝他读书他还说忙,孙权说:“你再忙有我忙吗?我还抽时间看书呢!”吕蒙从此就开始读书,后来鲁肃经过吕蒙军营的时候见到吕蒙,一谈话大吃一惊,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就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接着又和鲁肃说了一番道理,鲁肃很佩服他。

由于孙权的识人,吕蒙自己的努力,当鲁肃去世后,年轻的陆逊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东吴能挑这个担子的,只有吕蒙了。

吕蒙之后,复有陆逊。陆逊,东吴名将。关羽死后,刘备倾国东下报仇,孙权节节败退,求和刘备又不许。孙权力排众议,起用陆逊,赢了彝陵之战。

当时,众人都反对用陆逊,因他只是一介书生,又很年轻。

但孙权还是坚持自己的主见,拜他为大都督去抵御刘备。因为他手下带兵的都是些三世老将和亲戚贵胄,十分难于指挥,所以孙权学习汉高祖任用韩信的办法,郑重其事地登坛拜将,大会百官,宣布:“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赐给他自己佩带的宝剑,赋予他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位东吴诸将心目中的“白面书生”,终于不负孙权重托、以寡胜多、力挽狂澜、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使刘备全军覆没。

刘备死后,吴蜀两国恢复联盟,孙权刻了自己的印信,放置陆逊处,允许陆逊代表自己与蜀汉交换必要的意见。孙权给诸葛亮或阿斗写信,均经过陆逊处,也征求他的意见,不妥之处要陆逊改定,然后用印信封行。

另外,孙权用人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用人不疑。吴蜀关系破裂后,刘备一意孤行,下定决心要将东吴除掉。孙权同意让诸葛瑾前去成都见刘备,以求和解。那时,有人对孙权讲:“诸葛子瑜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请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矣。”孙权说道:“子瑜与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也了解得十分透彻。对于他的为人,我非常清楚,不合道义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刘备曾经派诸葛亮到东吴时,我曾对子瑜说过:‘你与孔明是亲兄弟,而且弟弟应随兄长,这个道理也是顺理成章的,你为什么不把他留在此处,你是他的哥哥,他一定不敢违背你的意见,我也会写信劝说刘备,刘备也一定会答应。’当时子瑜回答说:‘我的弟弟诸葛亮已投到了刘备的帐下,应当效忠于刘备;我在你手下做事,应该效忠于你。这种归属决定了君臣之分,从道义上说,是不能够三心二意的。

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是一个道理。’从这些话中足以显示出他的高贵品格,哪能出现那种流传的事呢?

子瑜是不会负我的,同样我也不会负子瑜。”

孙权重用诸葛瑾,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谗言,但因孙权了解诸葛瑾,所以没有因为谗言而怀疑诸葛瑾,而是对其更加信任,他该做什么还让他做什么,从不加以不必要的干涉,既然放权给他,就充分地信任他,不无端猜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孙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他的这一用人方法。

由于孙权会用人才,江东地方,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出现了一片兴旺景象。

孙权的前半生,能够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闻过则改,所以大臣们才敢向他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孙权称帝后,举行了一个大型宴会,招待群臣。等到酒宴快要结束时,他起身亲自向大臣们行酒。大臣中有一个骑都尉叫虞翻,当孙权走到他面前时,他故意装作喝醉的样子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这让孙权感到非常没面子,同时也非常生气,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不正确的做法。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岂不是很不值?”孙权说:

“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什么就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

“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能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也就不再那么生气了,虞翻也因而免于死罪。

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让我去杀。”孙权能够放下架子,虚心听取部下的劝说,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吴国派使者赵咨都尉出使魏国。曹丕问道:“吴王何等主也?”赵咨答道:“聪明仁智,诚乃雄略之主。”“愿闻其详。”

曹丕显得饶有兴致。赵咨便做了这番发挥:“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而虎视天下,是其雄也;不得已而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赵咨对孙权的称赞,可谓全面、恰当,切中要害,让人们看到了孙权的本质,也让人明白了孙权成功的真相。

在那样一个乱世,孙权居然能把人主的位置坐得那么稳妥、长久,实际执政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简直是一个奇迹。难怪曹操生了好几个颇有出息的儿子,仍然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孙策,江东”小霸王”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三国时代的乱世群英当中,少年英雄孙策横空出世!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他武艺高强,骁勇无比,是一个驰骋疆场的青年英雄。他善于用兵,既是统帅又是将领,带兵冲锋陷阵、东征西杀,夺得了大片江东的领土。为后来三国鼎立之吴国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他是吴国的奠基人。

孙策为人阔达,善于用人,甚得江东民心,短短八年间平定了整个江东。孙策平定江东后,自荐会稽太守并以其亲族分守诸郡。后来袁术僭号称帝,孙策遂与袁术绝交。曹操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这样,孙策便成了称雄一方的“小霸王。”

同类推荐
  • 大豪客

    大豪客

    有人说,六扇门内好修行。杜开却说,六扇门内特权多。江湖第一美女烟玉溪,我是六扇门杜开,有一件案子需要你配合调查一下,现在麻烦你先把三围报一下,我怀疑你是夜入江湖第一帅玉面狼君卧室偷窥的那个蒙面女贼!
  • 大唐从赘婿开始

    大唐从赘婿开始

    大唐元和八年,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了半个世纪,唐宪宗李纯励精图治,国情好转,史称元和中兴。现代医学生徐明穿越回大唐,从赘婿开始,周旋于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中。温情,亦或铁血......在这盛极反衰又回光返照的年代,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拉动整个历史的巨轮......
  • 报雪山上来之复仇

    报雪山上来之复仇

    十六年前,他亲眼目睹了父皇生死兄弟的背叛,十六年后,报雪山上来,智倾天下,殊死搏斗后,是该相信双眼,还是应该相信真相......
  • 汉旗不落

    汉旗不落

    刘琦:张师傅,后母不容于我,快救命啊!刘备:张淼小儿,老是挖我墙角,我必不与你罢休!曹操:孤欲举大兵八十万南下荆襄,刘表父子、刘备皆不足为虑,唯有张三江,是孤之大敌。献帝:能从曹贼手中救孤者,唯有张淼。建安五年,穿越者张淼为了救全村族人,带着几百根蜡烛来到了襄阳,从此开始了在汉末纵横捭阖的牛笔生涯......
  • 三国甘宁

    三国甘宁

    甘宁,一个陆上能百骑劫曹营,水上能翻江倒海的锦帆贼。且看甘小宁穿越到三国,附身在甘宁的躯体上。如何打造一支无敌舰队,带领骑兵冲锋陷阱,驱兵攻城掠地,娶娇妻美妾……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孤独城池

    孤独城池

    【蒋年?时曳】即使炎寒,我也能用我来温暖你冰封九川的心。
  • 邵望顾离

    邵望顾离

    《邵望顾离》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它设定成了同人文,它是古剑奇谭的今生故事。后来写着发现它脱离了古剑的影子,我就想把它修改彻底成为一个都市言情小说。小说内容联系比较复杂,贯穿全文的主要角色就有快二十位。他们都有内在联系,情感纠葛。公司的利益,商业的阴谋甚至牵扯到上一代的爱恨……身份扑朔迷离,关系更为吃惊。每一步走下的路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也许昔日恋人转身一变成了同母异父的兄妹,也许昔日无话不说的兄弟因为爱情站在了彼此对立的场面……亲人,爱人,孩子……很多……很纠结。二十位主人公,三对恋人他们的结局将会何去何从?
  • 界乱

    界乱

    天地晦暗,四界将乱。本欲静修宁身,却遭人祸,逃离不出命运的转轮。既然天不幸我,那我便在这劫乱中劈剑而上,血染苍穹!
  • 异界之机械风暴

    异界之机械风暴

    被一个老道士忽悠的宁天意外的来到了异世,在光荣的成为一名召唤学徒后,宁天准备开始召唤出他的第一个骷髅小弟,却又碰见了异世万年不遇的九星连珠,召唤出来的不是骷髅小弟,而是一个怪模怪样的机器小弟,更惊世骇俗的是机器小弟身后还贴着大大的几个字:中国制造。“主人你好”“呃……你好”“我是龙腾公司第一代家庭主妇机器人,我能洗衣、做饭、扫地、看门、溜狗……”“你有什么……那个攻击人的能力吗?”“有啊,我可以电击,可以短暂的使不听话的猫眯昏迷!”看着机器小弟手上那和小树枝一样细的微弱电芒,宁天的表情,恩……很精彩……每天两更或三更,请大家推荐支持!书友群:49747982,欢迎没事来打屁聊天!
  • 百炼图

    百炼图

    有一个倒霉的天才,他因研究出绝世暗器而太过兴奋,死了。结果便宜了幸运的家伙秦云,让秦云意外得到了他的探究成果——《暗器大全》“哎呀,反正它原来的都主人死了,既然到我手里,那就是缘分。”于是,他开始苦心研究暗器,誓要发扬暗器。“哎呀,暗器的确不错,要是万一手偏了,敌人死不了怎么办?”“额,还是用点毒好了,万一偏了,只要毒物扩散,敌人一样活不了。”ps: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点进去看看!
  • 别逃了,朕的宠妃

    别逃了,朕的宠妃

    月下蝶影,缠绕不清;上世情愿,今生再续。为了你就算放弃江山又何妨,只为一生与你长厮守。转角处,他温柔对望,“爱妃,诅咒已经消失了,或许是因为你的离开让我懂得我的心终究还是放不下你。”泪水如雨,千年的守候只为今朝,他缓步向前,将呆滞的她珍贵的抱入怀中,柔声道:“别逃了,朕的宠妃!你是逃不过我的手掌心的。”一场无厘头的穿越,召唤千年跃动真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法神

    无法神

    佛说:万法皆空相。那我便要万法真的变成空相,这是一个我虐神魔的时代,这是一个天地皆沦为蝼蚁的时代,这是一个机会,这是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