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功颂德、称赞奉承的话,皇帝都喜欢听;可批评建议的言语,即便是唐太宗这样的明君,也会觉得不舒服。劝谏本身是一门艺术,劝谏之人有时也需要运用策略、掌握时机。
不听老人言
夏王桀让关龙逄陪他在瑶台观看炮烙之刑。桀问:“观看这种刑罚快乐吗?”龙逄答:“快乐!”桀反问:“观看酷刑为何不悲伤?”龙逄答:“天下人认为最苦的恰恰是君认为最乐的。我是君的臣,为何不高兴呢?”桀说:“现在我听你说,说得对我就改正,说得不对我就对你施加酷刑。”龙逄说:“我看君王头上悬着危石,脚下踏着春冰,头顶危石无不被石覆压,脚踏春冰无不下陷。”桀笑道:“你是说国家灭亡,我要同国家一起灭亡。你只知我要灭亡,却不知你现在就要灭亡吗?”于是施以炮烙之刑,关龙逄赴火而死。夏桀杀了关龙逄后,更加肆无忌惮。而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一举灭了夏朝,夏桀逃到安徽南巢,死于亭山。
七窍心
纣王亲近奸佞,排斥忠良。哥哥微子劝他他不听,只好离开他;另一个叔父箕子批评他,他把箕子囚禁起来。从此无人敢再劝谏,有人干脆投奔周武王。比干想到自己是国家元臣,责任重大。他苦苦相劝,纣王还是不听。他叹息说:“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于是下决心冒死强谏。纣王被责问得无言以答,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比干连续三天进谏,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现在我要拿你的心验看!”于是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赏,最后用火焚毁。
百姓犯罪君之过
周武王打败暴虐无道的殷纣王后,面临如何处理殷商遗民问题。他问姜太公:“该怎样对待殷商的官员和民众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喜欢某个人,就会对他房上的乌鸦也产生好感;憎恨某个人,就会连他房前的篱笆也讨厌。我看还是把这些人都杀掉,不留一个。”“不妥!”周武王不假思索地否定了。召公来了,武王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召公回答说:“有罪的杀掉,无罪的留他一条活命。”周武王还是认为不妥。周公进来了,周武王又提出了这一问题。周公答道:“让他们住在自己原来的房子里,耕种自己的土地。对旧人新人一视同仁,只要是仁德的人就亲近他。老百姓有了罪过,那是君王的责任。”周武王听罢周公之言,不禁赞道:“您胸怀广大,天下能够太平了!”
宫女下嫁
齐桓公继位后,一次去平陵城,见到一个年纪很大的老人自己烧火做饭,便问是什么缘故。老人说:“我虽有九个儿子,却因家里贫穷,未能给他们娶妻。我让他们出去帮工,还没有回来,所以只好由我来做饭。”桓公闻言,当即让自己的五个宫女留下,嫁给老人之子为妻。管仲知道了这件事,进宫拜见桓公,奏说:“君主所施的恩惠,是不是太小了点?”“为什么?”桓公问。“君王您要是亲眼看见了才施与恩惠,那齐国有妻室的也就太少了。”管仲说。“依先生之见,该怎么办呀?”桓公又问。“规定国内男子20岁必须娶妻成家,女子15岁必须出嫁。”
公私分明
管仲临死时,齐桓公问他:“你死之后,让鲍叔牙来接替你的职务如何?”管仲说:“鲍叔牙是我的恩人,但我认为他不适合执掌国政。”齐桓公不解,管仲回答说:“他什么都好,就是对善恶看得过于分明。别人有一点过错他都不能容忍。他看见别人有一点不是,便一辈子不能忘记,这是他的短处啊!”齐桓公认为在理,最后用了隰朋。这件事被易牙知道了。由于管仲曾经劝告齐桓公不要亲近易牙,他一直怀恨在心,偷偷鼓动鲍叔牙说:“管仲之所以能当宰相,还不是全靠您的推荐。现在他病危,大王问他谁可为相,他却说您不合适,推荐了隰朋。”鲍叔牙听了大笑,对易牙说:“对呀,这正是为什么我要推荐管仲的理由啊!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情,你们如何能理解?假如大王让我当司寇,专管驱逐佞人,那很合适;假如让我主持国家,你们可就没有容身之地了!”易牙羞得无地自容,赶紧逃走了。
仁德治国
柳下惠的弟弟跖在鲁国起义,鲁国人把他看成祸患。展季到了跖的地方。跖身环甲兵而自卫,他扬扬得意地问展季:“让圣人聚集有办法吗?”展季说:“有。”跖便向他请教,展季说:“最好的办法是用德,其次是用政治,最下等是用钱财。用德长久便使人感怀,政治松弛就使人涣散,钱财用尽了就使人背离。所以德为主,政为佐,财为使。招引君子没有比用德更好的办法了,招引小人不如用钱财好,既可对君子也可对小人,就用政治开导他们,引导他们行善而阻止他们作恶。圣人兼用这三样,天下的百姓没有不能聚集的。”跖说:“我和你不一样。我用刀刃驱赶他们,用血污渍染他们。服我的人就留下,不顺从我的人就杀掉。焚烧他们的房屋,除尽他们的妻子儿女,使他们的田地荒芜,割断他们的恩爱之情。断绝他们的顾念,使他们的不掠夺就没饭吃,离开我就无处去。我将以此横行于天下,而不像兄长那样迂腐。”于是展季隐居在柳下,而为了同他的家族区别开就叫“柳下氏”。
励主思进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到齐国。齐桓公十分礼遇他,将同宗之女许配给他,并给他二十辆马车。重耳生活颇感安定,一住将近五年,没有离开的意思。赵衰、舅犯在桑树下谋划离开的计策,恰巧被采桑养蚕的妾妇听见。妾妇告知重耳之妻姜氏,姜氏却杀了她,告诉重耳说:“公子志在四方,知道这秘密的人已被我杀了。”公子说:“没这回事。”姜氏说:“走罢!苟且偷安会坏了名声。”公子却不同意。姜氏只好与舅犯等人商议,将公子灌醉,用车载着走。走远之后,公子醒来,非常生气,拿起戈,追着舅犯说:“如果回晋国登基不成,我会吃你的肉。”舅犯边跑边说:“如果事办不成,我恐怕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办成了,拥有晋国,好处不尽。我的肉又腥又臊,不好吃。”重耳归国之后,终成霸业,史称晋文公。
割股啖腹
楚王派蹇叔担任地方官,他征收的赋税最多。楚王很高兴,在朝廷上赞誉他。孙叔敖却仰天大笑,三噎而三停。楚王不高兴地问道:“为什么不予以指教,却在朝廷上羞辱我?”孙叔敖回答说:“我家乡有一个靠池塘而得利的人。吴国使者路过楚国,见他的池塘放养了鱼鳖。他对乡人说:我善于捕鱼。乡人很高兴,就给他准备了渔网、舟楫。他奔到那个池塘边说:我在这里捕鱼。乡人说:我以为你能捕获江湖里的鱼为我增益,如果在池塘捕鱼,怎么用得上你捕呢?如今楚国的百姓都是你的臣民,蹇叔是地方官吏。没听说他用善政来安抚百姓,却从君王所固有的赋税中多加索取来显示他收的赋税最多。这样做是剜下君王腿上的肉而给君王吃。这样的话,君王的左右都能做得到,不只是他能。如今君王在朝廷上赞誉他,显得群臣无才智。由此而揣度君王的心理,就都共同去敬慕效法。那样做就要受敌国的驱使了,这是国家的忧患。”楚王深以为然,就罢免了蹇叔,并下令:有效法蹇叔征收赋税最多者,服大刑。楚人大悦,三年后楚国称霸于诸侯。
恩泽之下
一天,齐景公出宫巡游,看到道边有一具死尸,问晏子:“这人是因为什么而死的?”晏子回答说:“饿死的。”“饿死的?唉,我缺少恩德竟然到了这种地步?”齐景公听了,很有些不安。“君王您的恩赐再清楚不过了,怎么能说没有恩德呢?”晏子说。景公听出晏子话中有话,便追问:“什么意思?”“君王您的恩德遍及后宫亭台水榭,给玩物披上彩结,给水鸟喂粮食;您不仅自己营造内廷玩赏,还泽及后宫。怎么能说您没有恩德呢?请把您享乐的心意推广,让老百姓也享乐,那样就不会饿死人。如不推广这种恩德,却大肆挥霍浪费,满足私欲,让仓库里的粮食宁愿烂掉,也不施放给老百姓,那就危险了。夏桀、商纣灭亡的原因,就在这里。百姓造反的原因,也在这里。您如能仔细考虑我的话,推广盛德,商汤、周武那样的事业也可以做到,何况体恤一个饿死的人呢?”
供养老人
一次,齐景公在御苑“寿宫”中游玩,看见一些老人面有饥色,却背着沉重的木柴。此情此景,景公十分悲伤,他长叹一声说:“让官府供养他们吧!”晏子见状,说道:“我听说喜爱有才德的人,哀怜寡德不才的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现在,您爱怜老人,施恩无所不及,这也是治国的根本。”齐景公听了此话,转忧为喜。晏子乘机进言道:“圣明的帝王见到贤人就喜欢他们,见到贫弱的人就哀怜他们。现在,我看可以这样办:对那些无人供养的老人,没有家室的鳏夫寡妇,分不同情况,都供给他们必需的生活用度。”景公欣然允诺。从此,年老病弱的人有了国家的供养,鳏寡之人有了安身之处。
重鸟轻人
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专人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下令斩杀烛邹。烛邹看鸟失职,虽然有罪,但不当死。同时,若处死烛邹,也会大大有损齐景公的形象。大臣不由暗暗着急,却又想不出办法规劝。晏子听说了这件事,急急忙忙赶到宫中。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晏子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斥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懂了其中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狐毛皮衣
齐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便命人发放冬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厚民生
有一年,鲁国收成欠佳,朝廷各项开支严重不足。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有若请救:“年成不好,用度不足,我们当如何解决?”有若说:“何不只抽十分之一的税呢?”鲁哀公听了,非常生气:“即使收十分之二我还不够用,怎么可以只抽十分之一呢!”有若说:“老百姓富足,国君还有什么不够?老百姓不够,国君又哪儿来的够?”
病入膏肓
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说:“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要加重。”蔡桓公笑着说:“我没病。”扁鹊告辞后,蔡桓公对臣下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显示自己有本事。”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来拜见蔡桓公。他细看蔡桓公的脸色说:“你的病已到了皮肉之间,不治会加重。”桓公见他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气得没有理他。十多天后,扁鹊又来朝见桓公。他神色凝重地说:“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桓公气得叫人把他轰走了。又过了十几天,蔡桓公出宫巡视,扁鹊远远地望见桓公,转身就走。桓公很奇怪,派人去追问。扁鹊叹息说:“皮肤上的病,用药物敷贴就可以治好;皮肉之间的病,用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之间,服用汤药就可以治好;但是病入骨髓,那么生命已掌握在司命之神的手里了,医生是无能为力了。如今国君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不敢谒见。”蔡桓公听后仍不相信。五天之后,桓公遍身疼痛,连忙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往秦国。不久,蔡桓公便病死了。
以喻使谏
齐国的邹忌身长八尺有余,英俊潇洒。一天早晨,他穿着好衣冠对着镜子问妻子:“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妻子说:“你美。”邹忌不信,便又去问妾,妾也说他美。邹忌问客人,客人说:“您美。”第二天徐公来访,邹忌看着徐公,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夜里躺在床上思量,他不觉恍然大悟: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美,那是想有求于我。于是朝见齐威王说:“臣知道不及徐公美,可妻子偏爱我,妾畏惧我,客人有求于我,都说臣比徐公美。今齐国方圆千里,城上百座。宫中妃子,哪一个不偏爱大王;朝上众臣,哪一个不畏惧大王;国内百姓,哪一个不想有求于大王。这样看来,大王听到的都是假话。”齐威王于是下令:官吏百姓如有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给头等赏;上书规劝我的,给中等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我被我听见了的,给下等赏。命令刚发下时,群臣纷纷进谏。几个月后,进谏的少了。一年后,齐国大治。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威王,与齐国交好。
借琴劝谏
齐威王刚即位时,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九年之间,齐国屡遭侵犯,很是被动。一天,有人求见齐威王,自称“名叫邹忌,擅长弹琴。听说大王爱好音乐,特来求见”。齐威王召见了他,在他面前摆上一张琴。邹忌抚着琴弦却不弹,威王问他为何。他放下琴,严肃地说:“臣所知的是琴理。琴应用来禁止淫邪,改邪归正。伏羲造琴时,使琴身仿佛宇宙天地,也有尊卑君臣之道。浊音宽而不弛,是为君之道;清音廉而不乱,是为臣之道。文王和武王在宫、商、角、羽、徵之外又各加一弦,文弦是少宫,武弦是少商,象征君臣之恩,君臣相处融洽,政令和谐,治国之道也不过如此。”威王说:“先生既知道琴理,一定会懂琴音,请试弹一曲吧。”邹忌答道:“臣以琴为事业,就懂琴音;大王以国家为事业,为什么就不懂为国之理呢?现在大王抚国而不治,与臣抚琴而不弹有什么不同?臣抚琴而不弹,不能使大王舒畅愉快;大王抚国而不治,就恐怕不能使千万百姓舒畅愉快了!”威王大惊,省悟地说:“先生以琴谏寡人,寡人明白了。”
吉祥自求
楚国降下吉祥之兆,群臣都来祝贺。荀卿没来,楚王召他问原因。荀卿说:“我小时曾受老师教育。你听说的吉祥事,不是我所认为的吉祥。我听说君王的吉祥事有三件:得到圣人为上,丰收年景为次,得到凤凰、麒麟为下。先王考虑治理国家,看见一种不同一般的东西,必定省察自己的执政情况。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就自我反省有什么德行而降吉祥。假如果真有德,就更加勉励还没有做到的;倘若没有德,就反躬自省,担忧它不可信,害怕它变福而为祸。认为是不吉祥的征兆,就自我反省犯了什么罪而招引它降临。如果真有罪,不等到天亮就改掉它;没有罪过,就早晚恭敬小心,检点自己的视听。如今三闾大夫被放逐,死在湘地,鄢、郢、夷等地全被秦国占领,农夫、牧童没有一个不拿起武器来抵抗秦兵,而老年病弱都来送水送饭。火灾旱灾相继,闹饥荒,没有蓄存的粮食。虽然有凤凰、麒麟每天聚集在郊外,也不能填补楚国的漏洞,何况是变色的鸟、不合常规的草木呢?你如果不省悟,楚国就危险了。”楚王仍然执迷不悟,荀卿隐退到兰陵,楚国最终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