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1400000012

第12章 说给爸爸们的私房话

很多家长对是否该在学前为孩子读书持怀疑态度,殊不知,读书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能力和开朗的性格,有非常好的效果。

宝宝上学前,爸爸的陪伴无可代替。父亲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日复一日地陪伴他读书,用一本一本或厚或薄的书,装满孩子幸福的童年。

为孩子朗读,和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习惯并不冲突。只有当孩子对读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独立阅读才能“嵌入”得更加牢固,并最终融合进去。

Q1:读书和孩子成长有什么关系?

A1:读书是一件好事,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是,说到读书与孩子的成长有怎样的关系,可能一时还真说不清楚。通过为丁丁读书,我发现读书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能力和开朗的性格,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和丁妈每天都要陪伴丁丁读书,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甚至商场广告都会耐心地为他朗读。随着听过的书渐渐多起来,小家伙的语言自然就丰富起来,说出话来很有条理,以至于幼儿园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信件中说丁丁是个“小博士”。他乐于表达,同时也获得了自信,这带给他开朗的性格,使他愿意和别人交往。记得丁丁还是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领导和其他幼儿园的老师到他们园参观,园长专门让丁丁跟来客聊天,因为觉得丁丁愿意说话、敢说话,也说得不错。上小学一年级后,丁丁和老师交流很顺利,老师也喜欢他,要他带队伍、领做眼保健操、收作业等等,给了孩子不少锻炼的机会,使丁丁在同学中较快地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自我认可程度也就比较高。这些,与我们长期为他读书,通过读书与他交流是有密切关系的。

同时,读书也使他逐渐形成了较好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一个从没有听过的成语,他听过一次,给他解释一下,他就记住了,而且往往还能使用出来。有一次他去爷爷奶奶家住,临走前我嘱咐丁奶让他少吃零食。后来丁奶告诉我,我走后,小家伙说:“爸爸的想法就是‘云端之上’。”丁奶甚感不解。丁丁说:“就是不切实际呀。小孩子哪有彻底不吃零食的呢?”“云端之上”是我给他读过的一本童书的书名,这小东西活学活用,把这个词用在了我身上。我哈哈大笑之余,仔细想想,感觉用得还挺贴切嘛。这种理解能力与孩子未来的学习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上学后学习的关键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听讲。良好的接受能力,会有效提高孩子的听课效率。

除了提高能力、培养性格这些作用外,读书对于孩子来说更大的作用是让自己成长的岁月饱满起来。在美丽而智慧的童话故事中,孩子会感悟到很多。

丁丁三岁零两个月的时候,有一次给他读《丑小鸭》。读完后,小家伙竟然咿咿呀呀唱起来:“黄麦是那么美妙/稻草堆成了垛儿/鲜花是那么好看/树上结满了苹果/啦……”这是模仿《丑小鸭》开头几句进行的口头创作呀!我当时兴奋极了,赶紧一句一句记录在那本《安徒生童话选集》的扉页上。后来丁丁5岁多了,还记得这首自己“改编”的诗作,这说明,一些美好的意境已经驻留在了他的心中。

Q2:为什么学前为孩子读书很重要?

A2: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儿子学龄前我为他读书的经历。为什么学龄前为孩子读书比较重要呢?中国有句老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虽然表述上不太科学,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儿童发展的规律。这其实和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成长阶段的观点有些契合。在蒙台梭利看来,0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阶段,被称为心理功能形成期。其中,3岁前叫作“心理胚胎期”,这时候,儿童还不能形成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更多是接纳外界的刺激;3岁后叫作“个性形成期”,儿童逐渐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逐渐形成最初的理解、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各种心理活动之间形成联系,获得最初的个性心理特征。

可见,6岁前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刺激,他们就会做出怎样的反馈。这个阶段,最容易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棵读书的种子。错过了这个阶段,再想种下这颗种子,不是不可能,只是难度要大得多,而且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但在学龄前,孩子识字量有限,过分强调识字对大多数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来讲是一种拔苗助长的举动。这个阶段,怎么让书籍走进孩子的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在学龄前听了很多书,甚至有一些长篇的文字故事书,等到他自己认字之后,与文字量较大的书衔接起来就容易多了。

后文我会专门来谈论学龄前亲子阅读的分期。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阶段划分,也是希望启发更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孩子读书。当我完成这本书的时候,丁丁已经成为一个小学生了。作为父母,我们送给他的最好的成长礼物,就是日复一日地陪伴他读书,用一本一本或厚或薄的书,装满孩子幸福的童年。

Q3:为孩子读书,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吗?

A3:大概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喜欢读书,我也是。于是,我从儿子丁丁一岁多的时候开始,每天为他读书,直到现在,而且未来还准备继续下去。

那么可能有朋友会问了:给孩子读书就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吗?还是直接要求孩子“好好读书”更有效一些呢?我的体会是,通过坚持为孩子读书,我成为了孩子与书之间的介绍人,让孩子对书的兴趣的种子扎得更深了。

记得在丁丁不到5岁时的一个晚上,已经10点钟了,好不容易把他从《幼儿画报》中拖出来,可小家伙还要听《小熊维尼》呢。我和丁妈当然不能再答应这个要求,不然第二天甭想去幼儿园了。

记得在一年元旦的前一晚,5岁半的丁丁跟着我和丁妈制作完了送给他们班小伙伴的礼物,已经不早了。我和他商量:“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读书可以吗?”小家伙斩钉截铁地说:“不!”

还记得丁丁将近6岁的一天晚上,小家伙在我的怀中听完了《山海经》中整个《南次三经》部分不算,还特意指明要我不仅读白话文翻译,还要我读文言文原文呢,虽然看起来他听不懂多少,却表现得很有兴致。

上述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多见。读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像是吃饭一样简单而自然。某一天,我和丁丁一同泡脚(一同泡脚的“特权”,丁丁一般会给妈妈,很少给我)的时候,我问丁丁:“你爱上读书了吗?”

丁丁肯定地点点头:“嗯,爱上了!”当时,看着眼前这个5岁半的男孩,回想我们已经将近5年的亲子阅读经历,我的心中是满满的幸福和喜悦。

Q4:为孩子朗读,和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习惯矛盾吗?

A4:我觉得这是两件事情。既然是两件事情,就要分开对待。我的想法是,在为孩子朗读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独立阅读习惯的形成。不过,当你坚持为孩子朗读之后,你会发现,独立阅读习惯的形成,往往也不是多么难的事情。比如丁丁5岁以后,我时常看到他会自己拿起书翻看,这个时候,我一般不会打扰他,让他自己看一会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丁丁看到字就问“这是什么字”,不知不觉中,他独立阅读的意识就萌生出来了。

为孩子朗读,按照《朗读手册》作者崔利斯的说法,就像是高明的推销员一样,不知不觉中,把“读书”这个事情“推销”给了孩子。你想想,当孩子爱上了读书后,有了对书的渴求,他还能不去读吗?

为孩子读书,不是为了尽快让孩子能独立阅读,这个观点我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为孩子读书不想让他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能够独立阅读,当然是一种好习惯。但我为孩子读书,没有把独立阅读列入我的目的,而是将其视为亲子读书的结果。我相信,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为孩子读书,孩子是会爱上读书的,并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我键入这些文字的时候,丁丁刚上幼儿园大班不久。而是不是形成了独立阅读的习惯,那是要到学龄阶段认字之后才能看得出来的。说实话,有的时候,听到同事或朋友说自己的孩子在五六岁甚至四五岁就能够自己看书了,我也会有点不安呢。而那本列在后边推荐书目中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给了我信心。那本书的作者是台湾的一个全职妈妈,一直陪伴两个孩子读书。书中就讲到她的女儿到了二年级才真正开始自己看书,但由于有妈妈长期为她读书的过程,她虽然不像一些孩子那样很早自己看书,但是阅读能力反而更好。

我想,独立阅读对亲子阅读来说,是一个“嵌入”的过程。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为孩子读书的过程,就好像我们在造一件很漂亮的首饰的过程。一点一点造出雕工细腻、造型优美的枝干花叶和花瓣,最后只缺一个画龙点睛的花心。

这个“花心”,就是独立阅读的习惯。一些家长在制作这件首饰的时候,可能总是想着这块最重要的宝石,于是匆匆造出其他部分,但做工有可能是打了折扣的,甚至这块最重要的宝石根本就嵌入不进去。到这个时候,可能就已经没法再反工了。

那么,什么时候把独立阅读这块“宝石”镶嵌到亲子阅读这件“首饰”上呢?

当然是到把其他的部分制作、打磨得非常完善之后。但这却没有一个固定的进度了,要看父母的“手艺”,也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总之不能心急,要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我不是一个“手艺”精湛的工匠,因此,我决定不那么早地将这块“宝石”镶嵌进来。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丁丁还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我还不准备让他那么早地自己去读书,就让他好好享受在我为他读书的声音中吧。

所以,我认为形成独立阅读习惯应该是一个“嵌入”的过程。也就是把独立阅读“嵌入”到整体的读书习惯之中。而“嵌入”就不能生硬地塞进去,不然也会“掉”出来。只有当孩子对读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独立阅读才能“嵌入”得更加牢固,并最终融合进去。

这个“嵌入”的过程,我觉得在6岁之前还不宜开展。孩子上学后,面对的压力可不小呢,干嘛不在学前,让孩子好好享受一下轻松“听、读”的过程呢?再说,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考虑好要不要“读书”这个产品呢,所以,作为“推销员”的爸爸妈妈,更要耐住性子,不能操之过急。

Q5:学前为孩子读书,孩子上了小学会不会因识字不多学习跟不上?

A5:不少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认字,有的甚至喜欢跟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孩子,已经认识多少多少字了。”一个重要的顾虑,就是怕现在小学进度快,孩子跟不上。这里我们不讨论小学进度过快存在问题及其背后的应试教育根源,只就孩子跟不跟得上这个角度来看。

丁丁入学后,起初确实因为识字量不大,读题速度比较慢。但,第一,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孩子毕竟不多,老师要照顾普遍情况,往往会采取帮助学生读题的过渡做法,因此,丁丁没觉得这是个问题;第二,有了大量的有声语言的积累,丁丁认字比较快,课本上的常用字,很快就掌握差不多了;第三,因为听过的、看过的书多,丁丁表达比较好,见识比较多,听课不费力,理解能力较好,背诵古诗能超前全班进度若干首,这些,使丁丁非常自信,每天过得快快乐乐,愿意去学校,喜欢课堂,回家后玩游戏都经常是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放心为孩子读书吧,在入学之初可能稍微慢一点,但并不影响孩子跟上学习进度。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也可以为孩子奠定长久的热爱学习的兴趣基础,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入学前认了字,不一定就真的能帮上忙。丁丁一年级第一学期到一半的时候,有一次六校联考,丁丁得了98分(总分100),知道分数的当晚,我送给他一本他一直想要的绘本《小恩的秘密花园》,作为肯定和鼓励(当然,在考试前我没有任何承诺。送他这本书,也并不强调是针对成绩的奖励,而是对他认真、积极状态的肯定,这个是要注意的)。而和丁丁在同一所学校的两个孩子,虽然入学前认识了很多字,但也只得了80多分。究其原因,是因为那两个孩子上课的时候觉得课上内容自己都会,听课效果差,做题的时候又没养成审题的习惯。从这两个孩子身上看出,入学前认字过多,反而可能对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还有个例子很值得一说:丁丁小学一年级后没多久,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给家长们发短信强调:没学过的字不要让孩子写了,宁可用拼音拼写。为什么呢?

因为不少孩子虽然在幼儿园阶段认了很多字,也会写了很多字,但是笔画、结构等往往是错的,老师纠正起来很费力气。可见,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不仅可能让孩子觉得有压力、不愉快,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Q6:读书时,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A6: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掌握高超的朗读技巧,但是,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能够做到正确地付出爱。为什么要说“正确地付出爱”呢?难道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有错的吗?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家长对孩子非常关切,付出的爱反而容易出现误区,而症结所在就是过分的功利化。

当众多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爱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爱满足的可能只是自己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当他们以为付出金钱即意味着付出爱的时候,这样的爱,很可能成为一种害。

反应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家长容易出现选书面窄、偏重教辅书的情况。到书店的童书区看看就知道,那些带着孩子买书的家长,有多少真正考虑到了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而又有多少家长建议孩子买的不过是作文选、习题集之类让孩子头大的书?过分偏重教辅书,只会削弱读书的乐趣,使读书成为另一种任务和负担,进而使孩子失去对读书的兴趣。

还有,就算是一本非常好的童书,如果不适合孩子的年龄或口味,也往往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就不应该执拗于自己的口味或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而忽视孩子自己的感受。

读书,是为了让孩子享受一个自然、轻松、没有压力的幸福童年。如果过早地将太多的目的注入读书这件事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是要超载的,其结果就是让孩子过早地厌恶读书、厌恶学习。

Q7:为孩子读书应持续到什么时候?

A7:接着上一个问题,不少父母可能很自然地就会有这个问题。出声为孩子读书,应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是不是到孩子上学认字之后就应该结束了呢?

如果你问我打算怎么做,我的回答是:我准备一直为丁丁朗读下去。即便孩子上学了,认字了,能够自己看书了,我也还是准备给他朗读。我有时候还会设想,丁丁长大了,能够自己读书之后,我们家的读书时间就会成为一种相互读书的“家庭读书会”,每个人都读上几页,想来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吧。

之所以准备一直读下去,是因为我觉得为孩子朗读不是在孩子不认字阶段的权宜之计,不是一种过渡方法,而是一种可以和独立阅读并行不悖的阅读方式。

当孩子长大后,再为孩子阅读的时候,那就不再是因为孩子不认识字了,而是因为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这样一种美好的氛围,那样的阅读就成了一种更纯粹的爱的表达了。在前文的相关章节中,我转述了对我影响颇大的《朗读手册》中提到的一个生动例子,说的就是为孩子朗读如何成为一家人共同的幸福感的源泉。

Q8: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要做些什么?

A8:这本书中,我用了大篇幅谈我的做法和感受,有的是经验,有的是教训,希望给予阅读这本书的朋友一定的参考。但所有的方法,其实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出声为孩子读书,坚持下去!

哪怕是每天除了为孩子读读故事,其他的没做什么,但只要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孩子身上会发生可喜的变化!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回忆,他的母亲是一个商人家庭的女主人,每天从早到晚有很多事情要做,为了能让幼小的松居直早早入睡,睡前总是给他读点故事。这位母亲为孩子读书的动机甚至与亲子教育关系不大,却不经意间把读书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中,在日后开花结果!

父母为孩子读书的声音,是爱的声音。这种声音是有魔力的,就像邓布利多对哈利说的:“爱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魔法。”这是任何教育理论或方法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不赞同一些家长为图省事,仅仅给孩子放故事音频听的做法,这就像是母乳与奶粉的区别,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绝对不一样的。

Q9:如果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A9:孩子没有爱上读书,作为父母往往难辞其咎,因为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是孩子上学了,父母的角色所应发挥的作用也始终不能减弱。可惜,很多父母没有很好地扮演好自己人生这个最重要的角色,常常忙于很多自以为重要的事情。

丁妈是初中教师,有一次,丁妈回家来很愤愤地给我讲述了一件事情。她班里的一个家长来到学校,见了丁妈说:“老师您多费心吧,她(指她的女儿)还听您的话。我是实在管不了她,也没有时间管她。我太忙了!”然后,这位母亲半是诉苦半是炫耀地对丁妈讲她“太忙”的原因。原来,她开了一家棋牌室,生意兴隆,人流不断,据说每天能挣大几千元钱。打理棋牌室的生意就让她转不开了,实在顾不上女儿的学习。丁妈还能说什么?还能指望这位妈妈什么呢?后来,丁妈说着说着自己都无奈地笑了,这样的妈妈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作为父母,如果觉得一家棋牌室的生意比女儿的学业和成长更加重要,那么,当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时,就没有理由对孩子发火。因为这张成绩单其实是家长自己的。我不去评论为一家棋牌室忙成那样究竟有多大价值,毕竟人各有志嘛。我只想说:再忙,也不应成为忽视孩子的借口。即便家长仅仅是为自己着想,也不应忽视对孩子的关注。因为忽视孩子的后果,还是要自己来承担的。

何况,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然而,很多家长看来还是觉得能为孩子挣更多的钱、提供更加丰厚的物质保障更重要。却不知,亲力亲为才能出好的教育。多陪陪孩子,比丰厚的物质投入要重要得多。

还有不少家长,在那些“抢夺”我们孩子的力量面前非但束手无策,甚至还将孩子拱手相让。有一次,我在轻轨列车上看到一对父母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50分钟的路程上,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基本无话。从一上车,孩子就习惯而熟练地把不知是父亲还是母亲的智能手机抓在手中,脖子低成几乎90度投入地玩起了手机中的游戏。车程过半,孩子抬起头,看了一下身边已经睡熟的父母,抖抖手,接着沉浸到手机游戏当中。我之所以会关注这孩子的动作细节,是因为在看到这沉浸于手机游戏的孩子的同时,我便担心起了他的眼睛、颈椎、注意力以及趣味和爱好,还有,更重要的是这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当这对父母安然入睡,而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这部智能手机的时候,我很担心这孩子与他们的距离在一点点拉大。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热闹,但也越来越可怕。特别是对于做父母的来说,现代社会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不遗余力地与我们争夺着我们的孩子:把孩子拉到电视机前,拉到电脑屏幕前,拉到震耳欲聋的K歌包房,拉到没完没了的网聊海洋里……总之,就是不让孩子抬起头,看看健康的蓝天,和父母聊聊天,不让孩子有一份安静的心,能在家里和家人享受一顿美好的晚餐。有新闻报道:青岛的一家三代在爷爷奶奶家过节,席间,几个孙辈无一例外都低着头摆弄手机,爷爷几次想和孙子孙女们搭话而不得,一气之下愤然离席。想想看,又有多少老人没有像这位爷爷这样发火但同样承受着不快呢?

轻轨列车上那对熟睡的父母,我真担心他们的孩子在被一点点“抢”走。

也许他们像很多父母一样,还觉得能用一个小小的屏幕让孩子安静下来,是一件省事、省力的事情,可能还对这种高科技的玩意充满好感呢。我家楼下邻居有一个老太太,就曾经满是骄傲地夸耀她的外孙玩起手机游戏来玩得好极了。

却不知,很多研究已经向我们证明了用这些智能电子设备当“保姆”的危害。

法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塞尔日·蒂斯罗恩说,iPad只能提供色彩丰富的二维画面,无法向婴幼儿提供复杂的感官信息,无法让孩子正确地认知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南希·琳达认为,iPad的某些游戏具有一定互动性,但它们无法替代人际交流。

而《心灵危机:为什么孩子不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的作者简·希里干脆就把孩子坐在电视、电脑前就能忽然安静下来的不正常现象叫作“僵尸效应”,因为那不是一种主动的安静,而是在高强度视觉刺激下的被动静止。这样的刺激过多,孩子在现实的生活中只能更加好动、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

有些家长则认为这个“触屏的时代”是大势所趋,不让孩子接触各种电子设备是不现实的,这样孩子在别的玩伴面前,会显得很无知,会失去信心。对此,我常提醒持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注意几点:

第一,我们这一代人,大概是到了大学才用上BP机,1999年QQ刚出现的时候,用户只有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个人,而那时候的超级玛丽或俄罗斯方块之类,想成瘾都不容易。也就是说,当铺天盖地的“电子陷阱”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心志已经基本成熟了。而让还不会走的孩子就玩转各种电子设备,让他们今后如何抽身而出?

第二,既然孩子还不会走路就能学会玩iPad,我们有必要仅仅为了追赶潮流就让孩子过早接触这种后患难测但并不那么难掌握的东西吗?为什么不在孩子对我们还依赖的时候,在他们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尽量帮助他们做好那些更有价值但更不容易在内心扎根的事情呢?比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三,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过了很多的书,他有可能会去嘲笑那些只会玩游戏却对人类丰富的真实世界和精神财富一无所知的孩子。反过来说,我们的孩子身边如果只有以网游为共同话题的朋友,作为父母,我们会觉得开心吗?

Q10: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你都有哪些收获?

A10:陪伴孩子读书,我收获的是幸福!

在每天陪伴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同时,丁丁也在感受着我们的爱。有一天晚上,5岁多的丁丁总结了一下他的各位“爱人”:

奶奶是他的“陪伴爱人”,爷爷是他的“惊喜爱人”,姥姥是他的“食厨爱人”,姥爷是他的“帮助爱人”,舅舅是他的“陪玩爱人”。妈妈呢,是他的“全能爱人”,大概是说妈妈的爱能包括以上种种吧。

“那爸爸呢?”我生怕儿子的总结中把我漏掉,于是赶紧提醒。儿子想了想说:“爸爸是我的‘书爱人’。”

我笑了。于是回想着在数不清的共同读书的晚上,这个可爱的男孩或是躺在我的肩头,或是坐在我的怀中,认真地听我讲故事。而他身上从婴儿时代就深植于我感觉深处的暖暖的气息,让我不断感到“爸爸”是一个多么幸福而自豪的身份。

当然,幸福并不意味着轻松,相反,倒是需要更多的付出和辛苦。于是,每天上下班往返3个多小时的路途中,拥挤的公交车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大男人拿出漂亮的绘本,饶有兴致地翻阅,那是我在提前“备课”;也常会看到这个人用500多元的手机不断按键,那还是我,但不是在玩游戏,而是用蜗牛般的网速登录QQ空间,记录下前一晚和儿子读书的情景。

在日复一日陪伴儿子阅读的时光中,我成了孩子的“书爱人”,而我做这些并无野心,只是想让儿子通过我这个“书爱人”成为一个“爱书人”,最终成长为一个爱生活的人。

总之,一切从爱出发,一切又归于爱。

同类推荐
  • 我们配做父母吗?

    我们配做父母吗?

    作者通过讲述其在海外的人文觉醒经历,并与其在中国的成长记忆相比,现身说法,揭示出人文营养不良不仅恶化了至少同龄一代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做父母的资格。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出了有切肤之痛的警示期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培养一上一代的情商上有所启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惨案,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这都与父母的失职有关。这意味着,做父母是有资格问题的,只要你是家长就必须思考所提及的问题。
  • 高情商培养: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高情商培养: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情商是情感商数的简称,也称EQ。情商也反映人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逆境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老威特的教子过程,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法。老威特早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 原来怀孕是件这么幸福的事

    原来怀孕是件这么幸福的事

    《原来怀孕是件这么幸福的事》详细地介绍了妇女从怀孕到分娩之后这一关键时期准父母要掌握和熟知的一些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深入浅出地从孕前准备、孕期保键、轻松分娩到产后塑身进行了全面讲解。凡孕妇迫切想知道的问题,都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并得到科学的指导。本书是从细节入手,通俗易懂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孕妇在孕期容易疏忽的地方进行了温馨提示。同时,为了便于孕妇阅读,还在书中穿插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贴土,其良苦用心是让孕妈妈们能从心理上接受身体上所发生的各种正常变化,从而安之若素,愉快的度过人生这一段特殊时期,孕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
  • 生个健康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生个健康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本文从遗传决定法、受孕决定法、妊娠决定法、保健决定法、饮食决定法、预防决定法、护胎决定法和分娩决定法八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热门推荐
  • 青春不能没有眼泪

    青春不能没有眼泪

    吴巍,人如其名,一个性格入火,虽想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却注定要不甘平庸的男人。被迫卷入到下海经商之路的他,好似一块顽石,在改革的浪潮之中被无情拍打,无数次的冷嘲热讽,让他心灰意冷,数不清的残酷现实,使他伤心欲绝。我不能放弃,绝对不能。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 Vendetta

    Vendet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里聘礼之嚣张公主要逆天

    十里聘礼之嚣张公主要逆天

    她,妖幽雪,杀手界的王,对敌冷漠,对友仗义,却因某SB的一句话遭雷劈,从而莫名穿越到冷漠公主身上。更是因为自己的一句气话,让原主的灵魂提头见她,更夸张的是,某男在第二天带着十里聘礼来求婚,某女更是因为自己的一句玩笑话而将自己卖了……
  • 童真言行

    童真言行

    这是一部记录儿童在日常行为中的童真言行带给成人的欢乐
  • 谁动了我的重生剧本

    谁动了我的重生剧本

    宫斗宅斗家斗技能修炼到满级的冷清,重生回到十年前,正准备开启打脸模式狂虐那些渣渣。结果……那些伤害她的人,总是莫名其妙的身败名裂下场凄惨无比。她什么都没做就成为了整个朱雀大陆靠躺赢上位的一朵盛世小白莲,堪称绿茶典范!是谁在乱改她的复仇剧本,滚出来!!!
  • Death

    Death

    在朦胧早晨,少年的精神世界将永世长存!一去无返,少年——丧在他的大脑里,找回他最珍贵的回忆...无论多少个日夜,我要找到杀我的人,让我...死!——丧
  • 朝堂下的江湖

    朝堂下的江湖

    以唐朝为背景架空的故事,讲诉朝堂与江湖的权利斗争
  • 血脂高了怎么吃

    血脂高了怎么吃

    本丛书通过精心的策划、合理的编排,分别介绍了“三高”的基础知识以及“三高”人群适宜食用的食材(附有营养健康的食疗菜例),为“三高”人群提供了一种健康、安全的日常饮食方案,增强“三高”人群及其家庭对日常饮食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减轻“三高”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 百炼成凡

    百炼成凡

    大道无情,苍穹不仁。神者,知道知天不自知。长生者幸?不灭者幸?神路漫漫,不知为何,是幸是不幸?七情不存,六欲不念,孑然无所牵绊,不知何喜,不知何悲,是幸是不幸?
  • 快穿之男女配好无敌

    快穿之男女配好无敌

    她,是阎王的女儿,因屡次拔光阎王的胡子,扰乱阎王处理公务,于是就被阎王派去给系统,成为了冥界最悲哀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