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因为有了人才,你就有了成功的根基,你就有了战胜对手的资本。公元前3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因为有了人才,刘邦从弱势变成了强势,最终灭掉了貌似不可战胜的项羽,创立了大汉王朝。
要说中国官场上谁最平步青云,非刘邦莫属了!从一个乡长做到皇帝,刘邦连升二十八级,而且只用了七年多的时间。
当时,在秦始皇驾鹤西游后,由于赵高的弄权,秦帝国被搞得一团糟,于是天下大乱,造反的人从陈胜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越冒越多,越冒越迅速。乱世出英雄。果然,在那个秦末乱世里,一大把的机会激出了一大把的人才。这有点像今天,竞争越激烈,商界的英雄就越多。
在推翻秦帝国的革命运动中,刘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最有优势的。首先,刘邦资格不是最老的。这场革命的元老首推陈涉(也就是陈胜),是他和吴广最先揭竿起义。其次,刘邦并没有什么身份背景。他非六国贵族出身,甚至连项羽都远远不如。第三,刘邦的实力并不强。在沛县起义闹革命时,也就一百几十号人。原本刘邦曾想过,只要能混个县令之类的当当就可以了,没想到回报让他喜出望外——先是成了汉王,后又登顶九五成为皇帝!
很多成功人士都说:“想法决定活法。”换言之,有什么样的志向,决定将来有什么样的成就。刘邦和项羽都是有目标和梦想的。只不过两个人的志向一开始就有差距。秦始皇巡游时,仪仗显赫,排场十足。项羽看见了便说:“我能够取代他。”刘邦也看到了,他说的是:“哇噻,大丈夫就应该过这么威风的生活!”项羽想到的是自己有能耐把秦始皇这个老小子揪下来,自己坐上他的位置。刘邦的境界就差点,看到人家的排场只知道羡慕,心里想什么时候能像人家这样就好了。
只是为什么志气高目标远的项羽最终没能梦想成真,没有什么大抱负的刘邦却当上了皇帝呢?
根本不用等后来的人总结,当事人刘邦在坐上龙椅后,便立刻召集大家一起,开始研讨起了这个问题。
刘邦喝了几口酒,吃了几口菜,然后问下属们:“兄弟们,大家都别玩花活,给老子说实话,我怎么就得到了天下呢?项羽多牛啊,怎么就输了?”
刘邦的老乡、在楚汉争霸中出了不少力的王陵马上回答:“陛下,你虽然脾气臭,经常骂人,比如对待郦生你刚开始就挺傲的。郦生可是大知识分子呢。搁平时,你想去请人家都请不来,可人家来了,你还漫不经心,光顾着洗脚……再看看项羽,不但出身好,讲仁义,待人挺客气,家教也比你好。但是,为什么项羽最后却栽了呢?原因很简单。你打了胜仗,都想着小兄弟,该奖励的奖励,该封官的封官,项羽就这么点事没想明白,他以为人家跟着他干图的是砍人很快活,打杀很威风。再者,有什么功劳,他都认为是自己做出来的,觉得其他人的能耐都很普通。所以最后就剩他一人了。”
在座众人听了王陵的分析后,都说:“对,对,对,关键是陛下你懂得和我们分享。”接下来,又有几个部下赞扬了刘邦一番,狠狠地拍刘邦的马屁。
刘邦看着这帮兄弟,脸上笑嘻嘻,心里却骂上了:“这帮孙子,给老子扣上一个‘懂得分享’的高帽子,分明是要让老子出血啊。这回不把他们一一封官还混不过去了。哼!”
不过,刘邦毕竟与众不同,这不,连自己成功的原因,他总结得也和下面的人不太一样,他认为自己能坐上这张龙椅,完全是因为:“我认为,我之所以能成功,主要靠三个人。需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行,但不要紧,因为我有张良;管理国家,安抚百姓,为军队提供源源不绝的粮饷,这些我都不在行,但没关系,因为我有萧何;要我去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更没这个能耐,好在我有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有人说,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其实,在咱们现在生活的公元前3世纪,最贵的就早已经是人才了。”
1、人才不仅很值钱,有时候甚至无价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其实,在公元前3世纪何尝不是这样。
因为懂得吸引人才,拥有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由一个原本资历不突出、出身不突出、实力不突出的小势力,到最后成为了九五之尊。项羽呢?志向高远、自身实力最强、手下人马最壮、地盘最大,最终却惨败自刎,关键原因就是不会用人才!
人才在没有发挥作用时,也许看上去不重要。然而,一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真得靠人才站出来解决问题!这个时候,人才不仅仅是最贵的,甚至是无价的。
我们暂且不讲刘邦手下最贵的人才,先讲一位相对来说不是最贵的人才——樊哙。跟萧何、张良、韩信相比,樊哙肯定算不上刘邦阵营最有价值的人才。即使跟曹参、陈平、郦其食等人比,他也许都不如。论和刘邦的个人关系,尽管他是刘邦老婆的妹夫,也就是刘邦的连襟,但跟刘邦最亲密的是卢绾。然而,正是这个樊哙,在几次紧要关头都挺身而出,把刘邦从失败线甚至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除了我们非常熟的鸿门宴典故里,樊哙冲进项羽招待刘邦的宴会里,把刘邦打救了外,还有两次,樊哙对刘邦的冒死直谏,令刘邦有如当头棒喝,马上警醒,从而避免了败亡。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重温一下。
为人忠直的樊哙,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当面指责刘邦缺点的人。当年刘邦带着大军攻入咸阳后,刘邦面对着巍峨壮观的秦宫殿、千娇百媚的宫中美女、璀璨夺目的奇珍异宝,受到了深深的诱惑,产生了要尽情享受的念头。这个时候,从外面走进来的樊哙,看到了刘邦的表情就知道刘邦心里想什么了。于是他对着刘邦大声棒喝道:“你是想成为一个富翁呢,还是想当一个拥有全天下的人啊?”
但这时候的刘邦,仿佛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了。好在樊哙的力量比九头牛还大。看到刘邦还是执迷不悟,樊哙又提高了嗓门儿:“您一入秦宫,难道就被迷倒了不成!秦宫如此奢丽,正是秦朝所以败亡的根本啊!还是请您还军灞上,不要滞留宫中!”
没想到,刘邦居然央求起樊哙来:“你就让我在这里歇息一宿好吗?我真的好困好倦,在这里休息挺好的。”
樊哙心想:“坏了!”他马上去找张良,因为他知道刘邦肯定听张良的。他把刘邦的小心思对张良说了,然后请张良去劝服刘邦。
张良来到刘邦面前,诚恳地对刘邦说:“秦朝荒淫无道,您今天才能坐到这里。您为天下铲除残暴,应当革除秦朝的弊政,重新开始。现在您才刚刚进入秦都咸阳,便想留在宫中享乐,恐怕秦朝昨天灭亡,您明天就要败亡了!您何苦为了一时的安逸而功败垂成呢?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您能听一听我的逆耳忠言。”
在张良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刘邦最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宫。接着,在张良等人的催促下,他又与秦地父老约法三章,从此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樊哙对刘邦的第二次当头棒喝,是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
当时,黥布在淮南造反。一时间告急的奏报如雪片般飞往长安刘邦处。然而这时刘邦还在因生太子刘盈、老婆吕后的气,而躲在深宫里不肯出来见群臣。更让大臣们心急如焚的是,刘邦还令宫门卫士不许放任何人进来打扰自己。
大家想让刘邦知道黥布造反的事,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所以,左右为难,急得直跺脚猛拍手。正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又是樊哙站了出来,决定进宫去面见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