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项羽领军打进咸阳后,在当地大肆烧杀抢掠。当时范增和另外一些谋士力劝项羽不要做此扰民行径,而应该做亲民爱民之举,因为以后项羽可以把咸阳作为国都,进而统一全国。但项羽拒绝听从这些意见,还认为“做官发财之后,如果不回家乡,就好比穿着光鲜的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有谁看得见?”结果,不听范增言,听亏在眼前。回老家显摆的项羽,最后惨败在了刘邦手下。
刘邦在听到不同意见时,若对方讲得有道理,他会立马看出这个人对自己有用,然后就行收买之举,希望能够让这个人为自己所用。于是,刘邦的阵营里,人才越来越多。
项羽在听到不同意见时,若对方指出自己的缺点,说了让自己发怒的话,这个人就会被他置于死地!因此,项羽阵营里的人才,渐渐地越来越少。
总结刘邦项羽成败的根本原因,我们会发现极其简单:刘邦成在识人,项羽败在失人。
3、“看人高手”“刘大师”教你一套“看人绝学”
作为一名领导,看人识人知人是必备的基本功。那么,看人识人知人有没有一些内在的规律可以让我们遵循呢?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和提炼,在看人方面如今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备、清晰而又简单易学的原则。下面这套看人识人知人的绝学,“看人大师”刘邦使得得心应手,“用人高手”曹操使得炉火纯青,“知人模范”李世民使得令人叫绝,“识人专家”曾国藩在它的基础上写出了识人经典《冰鉴》……既然那么多牛人都用过,还用出了功成名就,我们何不也来学一学?没准你也能成为看人高手。
所有的杰出领导者,在看人识人知人时,都往往会用“五征”作为准绳。什么叫“五征”呢?也就是“观诚”、“考志”、“观色”、“恻隐”、“揆德”。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解释和传授给你,让你更容易掌握。
(一)观诚:
“观诚”,就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一个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判断这个人的才干、品德以及素质的看人方法。
被动去做事能考验一个人的才干品质。如何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实?派他去遥远的地方办事。如何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尽职?安排他在自己身边多干几件事即可。如何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备临烦不乱的才能?让他去干冗杂的事情。如何能看出一个人的种种隐私呢?通过看这个人在一群人中杂然而处时的神色变化。
主动去做的事能“泄露”一个人的德行。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骨气?看他在穷困时憎恶什么东西,贫贱时不爱做什么事。想知道一个人的爱好?看这个人经常接触什么东西。想看一个人是否仁义?听其言,观其行。在其仕途通达时,看他所尊敬的人是谁;在其显贵时,看他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在其富有时,看他抚养的对象是什么。这些都能看得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以及仁义与否。
喜怒哀乐能“出卖”一个人。通过一个人面对他人悲伤时的表现,能看出这个人是否仁爱,因为宅心仁厚的人见到别人悲伤时,自己也会与之同悲。通过一个人面对艰难困苦时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气,以及是否具备随遇而安的涵养。
在一个人快乐时能看出这个人的嗜好是什么,或者是否俭朴;在一个人高兴时能看出这个人是否有自制力,或者是否轻浮;在一个人愤怒时能看出这个人本性的优劣。
看人要看关键点。看父子要看他们是否慈爱,孝顺;看兄弟要看他们是否和睦友爱;看邻里要看他们是否讲信用;看君臣要看君主是否仁慈,大臣是否忠诚。看青少年要看其是否恭敬好学,能不能跟兄弟和睦相处;看壮年人,要看其是否勤恳实干,敬业,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看老年人要看其是否思虑慎重。
上述的这些看人识人知人的方法,都叫做“观诚”。
(二)考志:
通过与对方谈话来考察一个人的心志的看人方法,叫做“考志”。
虚伪的人习惯于阿谀谄媚,爱奉承别人,喜欢做表面文章,对于其自己做下的微不足道的善行,他常常会洋洋得意地挂在嘴边。质朴的人说语正直,从不偏私,不会掩饰自己,不隐藏自己的缺点,神情坦率。坚贞不屈的人不会被厚利所诱惑,不会向权势的威胁而屈服。没有骨气的人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一受威胁就屈服。
损害别人的人说话总是盛气凌人,话语上总想占上风,习惯于想方设法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和无能。有益于别人的人说话时语气宽和温柔,神色谦恭而不奉承,知书达礼,还常常自己主动流露自己的缺点。
内心平静的人不会因乱七八糟的琐事而让自己心烦意乱,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随意流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刚愎自用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不听别人劝告,执守一种观念而不懂得变通,错了也不改,落后了也不自知。好诬陷他人的人喜欢颠倒是非,强词夺理,自私自利,毫不掩饰。
上述的看人识人知人的方法,就叫做“考志”了。
(三)观色:
通过人的脸色变化去掌握一个人深藏内心的想法,从而看懂一个人的方法,就是观色。
真正忠诚的人往往会在脸上写着耐人寻味的神色;真正纯洁的人往往表露出难以玷污的神色;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脸上透出难以言说、无法穷尽的神色;真正有气节的人脸上往往有着让人信任的神色;真正宽厚的人脸上往往有着令人尊敬的神色。
又如,虚伪的神色给人的感觉是游移不定的;质朴的神色则正气凛然,坚强沉稳。
上述这些,都叫做“观色”。
(四)恻隐:
通过看透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表面现象,看到这个人行事的最根本目的的看人方法,叫做恻隐。
例如,爱吃小亏而占大便宜的人,爱让小利而争大利的人,爱使用恭顺的语言来假装老实的人,爱假扮慈爱来冒充忠诚的人,爱小心谨慎地做事以博取名声的人,都是包藏着祸心的人。
又如,在服侍领导或双亲时,喜欢向他人夸耀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忠诚或孝顺的人,往往爱做表面文章,其实并没有忠孝的诚心,真实的目的是为获取美名。这种人是利用忠孝来达到个人目的的人。
再如,若一个人大唱高调以示廉洁,装作雷厉风行以给别人造成一种他勇于作为的假相,内心怯懦却在虚张声势,这是用廉洁和英勇来包藏私心的人。
这些看人识人知人的方法,就是“恻隐”之法。
(五)揆德:
通过估摸一个人的品德的办法来评断人的看人方法,叫“揆德”。
一个富贵显赫后仍恭敬勤俭而不失威严、彬彬有礼而不骄傲的人,是有福德的人。一个生活贫寒而无所畏惧、安乐富贵而不奢侈、功劳卓著而不高傲的人,是有操守的人。一个做了好事不求回报、内心忠厚而明察、言语忠诚行为庄重、其貌不扬而性情安静的人,是宅心仁厚的人。一个恭恭敬敬地孝顺父母、勤勤恳恳地工作、与领导感情不睦亦不背叛、竭尽全力不违逆君上的人,是忠孝的人。一个遇到突发性变故而能卓有成效地处理、身处穷困之境而能奋发向上、进身立功而能够如意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这些都叫做“揆德”。
总之,看人是门大学问。你想毫无差错地识别出现一个人的本质,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上面这五点看人识人知人的方法,你需要慢慢体悟、多加实践才能掌握为己用,进而让自己成为看人识人知人的高手。
要点回顾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如果想从容自如地驭人、更有成效地做事,就必须先掌握一门识人的本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对领导,还是对普通人,识人都比识字更重要!
看人是门大学问。而对于领导来说,看人又是门必修课。因为领导是发施号令者,而非具体执行者。若是领导都事必躬亲了,那这个组织肯定就已经出大问题了。即使现在不出大问题,以后也必出大麻烦。
优秀的领导往往能够熟悉每一个成员的优缺点长短处,然后充分地对其扬长避短。平庸的领导则要么自己什么事都亲历亲为,要么就是瞎分配瞎指挥。为什么会这样呢?首要原因就是这个领导对自己的下属不了解,不懂得看人。
究竟项强刘弱转化为刘胜项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实深入研究和分析就会发现,原因非常简单:刘邦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智;项羽既无自知之明,更无知人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