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辞令,是指人际交往中一方对另一方所犯错误、存在的不足和观点见解方面的不正确而进行得体、恰当、有效的指责、指教性的语言。就本质而言,批评是令对方产生不快、感到心理压力的活动。没有人喜欢受到批评,涵养再高的人在内心里也是讨厌被批评的。正因为如此,如果批评的方式不得当的话,就很容易给双方的关系和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真正做到恰到好处地批评无疑是一门学问,这就要求批评者注意以下几点:
1. 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坦诚相见的良好气氛;
2. 批评的方式应尽量含蓄,不要直接揭露别人的疮疤,戳到别人的痛处;
3. 批评中应包含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不要让对方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4.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选择。
除此而外,我们在批评的语言上要学会采取最能打动人心的方式,针对被批评者的特点,从最佳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有效的批评。下面就介绍几种最佳的批评方法。
(一)从批评自己开始
在批评他人之前先谈一谈自己从前做过的类似错事,一方面可以为对方提供活生生的例证,让他从这例证中认识到犯错误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给对方一定程度的认同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营造出心胸开阔、坦诚相见的良好的批评氛围,从而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1956年7月,周总理听取北大党委书记江隆基汇报工作情况。汇报结束后周总理问道:“北大有多少正教授?”江隆基回答后,周总理又问他北大有多少副教授时,他却一下子说不出来,便说:“这个数字我不知道。”周总理笑着对他说:“你这个大学校长和我一样,我也只知道国务院的正部长,副部长就记不全了。”这里,周总理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似乎在轻松地调侃式地检讨和责备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检讨自己、责备自己实际上就是在责备对方,这是另一种批评啊!难怪事后江隆基回到学校后对大家说:“今天受到周总理批评了,真该引以为教训啊!”这里,周总理在批评别人之前先将自己也带进去,把别人的错误与自己的错误一块来批评,这就让对方非常容易接受。当然,这种批评方式必须要出于真诚和实际,不能自己没有这个错误偏偏要生拉硬扯地自我责备。而且,更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对方所犯错误是比较轻微的,是非原则性的问题。
有个叫约瑟芬的食品店店员,在一次运货时因马虎而使食品店损失了两箱果酱。为此,老板对他进行了如下一番批评:“约瑟芬,你犯了个错误。但上帝知道,我犯的许多错误比你还糟。你不可能天生就万事精通,那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而且,你比我在这方面强多了,我还曾做过那么多愚蠢的事,所以我不愿批评任何人。但你难道不认为,如果你换一种做法的话,事情不是更好一点吗?”约瑟芬愉快地接受了老板这样一种非常委婉的批评,从此做事认真多了。
在上例中,食品店老板对下属的批评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把下属犯的错误和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结合到一起,一边批评一边作自我批评,让下属感到老板严厉中藏着理解,责怪中藏着信任,既不刺伤下属的自尊心,又很容易引发其认同感,让下属在一种坦诚的气氛中接受了老板的批评。
(二)批评前先作表扬
批评需要营造适宜的氛围,在冷冰冰的气氛里很难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如果在批评之前先表示对对方某一长处的赞赏,肯定对方的价值,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那么就能够制造出较好的气氛,一方面削弱批评本身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使被批评者不致产生逆反心理。
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在一个周末,曾对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子。”柯立芝生性比较沉默寡言,这大概是他有生以来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辞了。对于那位秘书来说,这太意外了,太不寻常了,使得她不知所措。柯立芝接着说:“好啦,别愣在那儿,我这样说只是让你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标点符号再注意点。”
在上例中,柯立芝抓住年轻的女秘书爱慕虚荣、好面子的心理,没有直接对她提出批评,以免刺伤她的自尊心,而是采用欲贬先扬的方法,先赞赏女秘书的魅力,使她女性特有的虚荣心理得到很大满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批评。这样一来,女秘书一方面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一方面又并没有因批评而丢面子,对批评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三)变个体称谓为群体称谓
改变称谓,就是故意模糊具体的犯错误者,通过对某种群体性错误行为的评析,使犯错误的人明白自己的错误。
任何人都有自尊心,而直截了当地批评则很容易触痛别人的自尊心,这时别人虽然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但感情上却难以接受,甚至会让感性冲破理性的约束,与批评者顶撞起来。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可以使用暗指式批评方法,故意模糊犯错误的具体对象,转而通过评析某种错误行为或错误现象来使对方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了。
上海某钢铁厂的青工王某擅自从厂内拿了几块木板回家做书橱。事发后,王某所在的机动科科长老吴找他谈话,一开口便说:“木板是国家的财产,你私自拿回去做家具,你的行为太缺德了。”王某一听,顿时火了,与老吴顶撞起来。第二天,机动科赵书记找小王谈话,赵书记说:“厂里的木板是国家的财产,大家都不能占为己有。如果大家都拿回去做家具,几天就会被大家拿光了,那咱们这个厂还不倒闭了吗?而厂子没了,你还能有工作吗?你想想看,你这样做能对吗?”一席话说得小王不由低下了头。
在上例中,老吴和赵书记都对犯错者李某进行了批评,但是得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老吴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批评李某,触痛了他的自尊心。而赵书记则采用了暗指式的批评方法,在称谓上做文章,把“小王”代换为“大家”,使小王在感情上容易接受,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批评效果。
(四)把态度蕴涵在感受上
在批评时不公开自己对某件事结果的态度,只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表明自己的感受,将褒贬蕴藏于中性的评述之中。
有时候,碍于所处的场合或被批评对象的面子,批评者虽然胸怀块垒,不吐不快,但却不便以过于直露的方式进行表白。这时候,批评者可以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把自己的表白作为个人感受的抒发,而将批评之意蕴藏在貌似中性的表白之中,既不破坏特定场合的气氛,又能够使批评对象领会自己的意图,并引起所有在场者的思考。
一次,一个记者采访王安忆,问及她对《傅雷家书》的印象。王安忆含蓄地说:“它给了我很多启发。不过,像傅雷先生那样,做人也做得太累了。如果年轻人的一言一行都被这些包袱压着,那就太吃力了!”一边是“启发”,一边是“包袱”,在那转折与假设之中,批评之意便依稀可见了。
傅雷是受人尊崇的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在接受记者采访这样的场合,王安忆确实不方便直接表明自己对其教育观点的批评之意,以免记者在媒体上大做文章,曲解她的本意。于是,王安忆采用了讲述个人感受的方式,先言“启发”,再谈“包袱”,绵里藏针地表达了批评之意。既让大家明白了意思,又不显得过激和叛逆。
(五)把批评寓于鼓励之中
这种方法就是在批评中指出别人潜在的优势,表明他有能力做好事情或改正错误。
一个人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对当事人而言既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又是一次对信心的打击,很容易使他对错误耿耿于怀,对个人的能力产生根本性的怀疑。我们在批评犯错者时,主要目的当然是指出错误令其改正,但同时注意不要挫伤对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但不要挫伤,相反,我们在批评时还应恰到好处地指出对方的潜在优势,以此调动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以积极的心态修正错误,继续前进。
在一个书法培训班上,有一位学员的起点很低,特别在运笔方面总是犯低级错误。他对比别人,感到很沮丧。培训班的老师知道了他的情况,并没有责怪他起点太低或练习不勤,而是对他说:“你的书法天赋不错,对于书法的艺术感觉是可以的,虽然在运笔方面还有些欠缺,但这是初学者都会犯的毛病,多练习几遍,多注意一下就好了。”那位学员听了老师的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并不是很难改正的,于是对练习书法又充满了信心,运笔的毛病也慢慢改好了。
谁都不愿犯错,可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因为能力、经验、阅历等诸方面的不足,犯错总是难免的。对于这类错误,我们应当像上例中的书法教师一样,采用激励式的批评法,指出犯错者身上的潜在优势,打消他对个人能力的怀疑,使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修正错误、把事情做好的。
(六)在批评的同时帮别人找出犯错误的原因
这种方法是指,在批评的同时帮别人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并对其以前的工作加以肯定。
批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基础上,真正使对方改正错误,更好地开展学习与工作才是最终的目的。这一方面要求批评者应肯定对方以往的工作成绩,不能因批评而打击对方的信心,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帮助对方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做,犯错者才能够更好地恢复信心,更快地返回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轨道。
范承祚是外交部一名翻译,一次参加周总理主持的外事活动,总理同友人谈到中国气候时,突然问范承祚:“你说台风是来自哪儿?”范嗫嚅着答道:“台风来自台湾海峡吧……”周总理听罢神色严肃起来,当着外宾的面批评道:“我们外交部的翻译,一不学历史,二不学地理,哪里有台风来自台湾海峡的道理呢?……”眼见范承祚的尴尬,周总理的批评点到为止,话锋一转又说,“范承祚同志是我的老乡,多次为我作翻译,我对他很了解。我今天这样批评他,并不是他平时的工作没做好。他还是积极的、勤奋的,为人也诚实。”范承祚事后说,这堂“气象课”上得及时,使自己从此更加勤奋学习了,以免再开“黄腔”。
周总理是一位在交际方面堪称大师的人物。在批评下级时,他虽然语气严厉,一下子点到实处,但并不忽略下级此时此刻的心理。一方面,他帮助下属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让他们知道今后如何去做,另一方面他又对下级以前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予以肯定,给他们以宝贵的信任和鼓励。这样的批评方式,无疑是非常有助于达到批评的最终目的的。
(七)用建议的方式提出批评
这种方法是指,以建议的方式向对方提出正确的做法,从而否定对方的不正确的行为。
“意见”和“建议”两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否定性的,而后者是建设性的,相形之下,人们更容易接受建议而不是意见。建设性的批评可以削弱批评中的否定性因素,制造出良好的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批评者既没有从批评中感受到太多不快,又自然而然地放弃了原先不正确的做法。
某家具厂常年生产木质家具,工厂的墙上到处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语。有一天,青工李某憋不住烟瘾,在厂区内抽起来了。这时,恰巧被厂长看见了。李某惊恐万分,以为这下厂长要狠狠地批评他了,不料,厂长走到这个青工面前,拍拍他的肩膀,然后说:“年轻人,我建议你把烟拿到外面去抽。这样,工厂的安全措施就更加落实了。”李某感到出乎意料,愉快地接受了厂长的批评。
在上例中,厂长成功地采用了建议式的批评方法。正当青工小李因害怕被狠狠批评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时,厂长并没有直接批评他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是用建议的方式为小李提供了另外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使小李自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八)用潜台词指出对方的错误
这种方法是指,故意不把话说得太明白,利用潜台词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许多人之所以做出错误的行动,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这行动本身的违法、违规或不道德,而是因为一时被种种不良的念头所驱使,导致自己做出了在理性状态下不太可能做出的错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批评者往往没有必要再去重申那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只需采用含蓄的方式,暗示对方正在忽略最为基本的道德尺度和法律法规,使之从贪婪的念头中惊醒过来,从而自觉地放弃错误的行动。
某工厂青工沈某,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有一次,他到厂收发室取信,突然看到他人的信封上贴着一枚精美的纪念邮票,而这枚邮票又恰恰是自己缺少的。于是,他乘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想拿回去撕下这枚邮票。这时,沈某的举动被刚刚入门的收发员看到了。收发员轻轻地咳嗽一声说:“小沈啊!咱们都是学过法的。”小沈听后,脸一红,立刻把那封信放回原处。
在上面的例子中,集邮迷小沈其实并不是不知道“侵害他人通信自由”是一件违法的事,只是他对邮票太痴迷了,一时被贪婪的念头所支配,于是做出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做的错事。收发员根据小沈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对他作过多的正面批评,而是用含蓄的话题点他,使他很快醒悟过来,放弃了错误的行动。
(九)用幽默的故事包装批评
讲一个和别人错误行为类似的故事,夸张地道出结果,让别人在笑声中领会自己的不对。
在批评中引入幽默,如把握不好往往会使批评掺杂上讽刺的意味,从而招人反感。但是,幽默并非只与讽刺结缘,只要运用恰当,就一样能够用之于批评,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别人的错误讲一个富于启迪意义的幽默故事,强调故事中蕴涵的价值因素,从侧面提示对方类似行为的不当,使之在笑声中反省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