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偏房和菜园处的小径过去,一个巨大的偏院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和前院相比,偏院则显得冷清了许多。四间简陋的正房,充满黄土的地面与杂草丛生的菜园与前院的别致精心与错落有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方位上来说,虽然这是左右并排着的两个院落,但不管是明老太爷还是常水村人都习惯将其称作前后两院。
在山里人还处在两三间瓦房或是茅草屋的年代里,明家大院的出现无疑成了整个村落里最高建筑水平的代表。
林枫出现在院落门口的时候,明老太爷宛若看到自己亲身儿子般喜欢。
“呀!是三子来了……”小亭中饮茶的他差点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姑父,我是来还莜麦的……”
“莜麦,什么莜麦……你哥有借过姑父莜麦吗?”明老太爷一脸的差异。
“不是我哥,是我爹……算来都五年了。”
“哎!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我都老糊涂了!”老头若有所思,“你爹走了,有几年了吧!”
“二年多了!”
“你爹走的时候才六十二……”明老太爷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这个时候,他的姑母走了出来。在姑母的示意下他将那袋有没扛到了西方的侧间。侧间不是很大,但却堆满了莜麦、大豆、豌豆等粮食。在一代代的粮食深处,一只老鼠探出头来看着外面的动静。看着这一幕,林枫不禁想起了“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古诗,想来了出生那会看到的那个面黄肌瘦的少女,想起来走着走着就失去知觉的人们。
据常水沟的人回忆,他出生的前两年,人们没有食物的时候,上山上挖野菜,野菜挖完后就剥树皮,树皮剥完了,成群结队的到大望山林里袭击狼、豹等所剩无几的大型食肉性动物。
看到对完屋子的粮食的时候,挥想着那面黄肌瘦的可能是她三姐的少女,一种悲天悯人的状态悠然而生,他叹了一口气,关上了门。
“姑父,我先回去了!”走过凉亭的时候,他和明老太爷告别。
“三子,你急什么呀!既然来了不用这么着急着走吧……你看姑父一大把年纪了,都不能陪姑父说说话……都不能帮姑父点忙?”
“姑父,您千万别这么说!有什么事情您就吩咐吧!”
“羊圈、牛圈好久都没扫了,你帮姑父看看吧!”
“这没问题!”林枫走向了东屋的侧间,牛圈与羊圈。
整整一个上午他不仅打扫了牛圈、羊圈,打扫了院子,还批了很多的柴。当他大汗淋漓的和老人告别的时候,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温和而满意的微笑。
“走,去吃午饭吧!”老人和蔼的牵起了后辈的手。
吃午饭的时候,老人冷不丁的冒出了一句:“三子,你愿意过继给姑父做儿子吗?”
“这!”夹着菜的筷子停在了明老太爷和明氏(他的姑母)的面前,他不知怎么回答,许多年来,这是他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这什么呀!这是我和你姑姑酝酿很久的想法了……在这个沟里再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我们两家是亲戚,你勤劳、善良、有学识、懂礼貌……”
“可是?”
“可是什么?你也知道,我和你姑姑这辈子就收养了你明好姐一个女儿……我们都一把年纪了,万一哪天……家里总得有个男人养老送终,传宗接代呢!”动情处,明老太爷的眼角已经溢出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