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那些拖延时间的人,就不难从他们的口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词语——“或许”、“希望”、“但愿”——这三个小词构成了拖延时间者的心理支撑系统,并成为他们不愿去做某事的理由。而“但愿”、 “希望”无异于童话故事中的梦想,完全是浪费时间。无论你怎样“希望”或“但愿”,对你的现时生活都无济于事,你只不过是在为自己寻找一种不愿从事生活中某项重要活动的借口而已。例如,我们可以听到他们说:
“我希望问题会得到解决。”
“但愿情况会稍好一些。”
“或许问题不太大。”等等。
而事实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情况也没有好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具有一定的决心和毅力,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各种意愿。然而,如果你总是将事情推迟到未来,那你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拖延时间的心理会使你在现实中更加懦弱,总幻想情况会如己所愿——有所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
要成功,就没有任何借口。不找借口,就是自动自发,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就是永不放弃,就是锐意进取,就是完美执行。
找借口就是执行乏力
寻找借口是执行乏力的表现,找借口可以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了,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有一点你必须明白,在你寻找借口并以之为理由来推脱、拒绝采取行动时,你的任务与目标也在停步不前。
1.借口的表现
其实,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借口的主要表现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最近我很忙,我会尽快去做的。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每个公司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
(2)我以前没做过这种工作。寻找借口的人往往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作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3)这不是我的责任范围。许多人在寻找借口的时候总是把“不”“不是”、“没有”等否定词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在意思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我”与“别人”的区别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更不可能得到上司的信赖和尊重。
(4)竞争对手太强了,我们赶不上他们。当一个人为不思进取寻找借口时,往往会这样说。借口给人带来的不利后果是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将剥夺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5)我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来完成这项工作。这种说法其实是在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可能让人如意一世。
2.拒绝一切借口
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的,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自己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他们总是采取积极的行动,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总是出色地完成公司安排给自己的任务,替公司解决问题;总是尽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请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
谈起中国体育史上的辉煌,中国人最难忘记的团队之一,就是曾经创造了“五连冠”奇迹的中国女排。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甚至成为了中国精神的象征。而提起中国女排,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物就是郎平。
郎平是中国女排的主攻手。因为郎平的技术一流,所以平时在自己做完训练后,还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其他队员。
有一次,郎平做完自己的练习了,就主动留下来帮队友补课。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她不像自己训练时那样到位。
但是,教练袁伟民对她的扣球尺度把得很严,不断地让她练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后来还被罚多做几组。郎平又气又累,委屈地抹起眼泪。
本来是好心帮助队友训练,不仅没有受到表扬,反而还要受到教练的训斥。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但教练并不为眼泪所动。
冷静之后,郎平想通了,充分认识到不论是自己训练还是帮助队友训练,都没有任何借口“打折扣”。为了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排球赛中夺得金牌,就一定要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郎平抹掉眼泪,重新调整了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终于完成了一节高质量的训练课。
借口解决不了问题。领导看重的往往是事情的结果。如果为自己没能按时完成任务做出种种解释,会给领导留下一种推卸责任的印象。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做到拒绝一切借口呢?
(1)专注用心地工作。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对所做的工作要专注用心,在具体实施工作任务时,先把心思集中到如何快速、高效完成任务的思考上来。
(2)进行团队协作。在一个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想出色地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必然要依靠团队协作。强调执行力绝不是要让你单枪匹马地闯荡,而是协同团队成员共同前进。
(3)注重速度。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行动的速度,因为速度现在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快与慢是相对的,因为快速执行并不是要求你为了完成目标而不计后果,更不能只是为了追求速度就降低工作质量。员工的快速执行首先要建立在强大的思维能力基础之上。
不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找借口不如找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没有任何问题的理想状态是根本不存在的,任何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难题,所不同的是,每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各不相同。找借口的态度于事无补,找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常胜之道。
1.遇到问题找方法
通过对那些优秀员工的观察与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基本上都具备这种素质: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更不会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
有一个姓王的企业家,十年前曾在一家小公司当业务员。当时他所在的公司最大的问题是销售款总是无法及时收回。
有一个客户,买了公司15万元的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曾派了三批人前去讨账,都无功而返。当时这个姓王的业务员到公司后不久,就被派去讨账。到了客户那里,他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给了他一张15万元的现金支票。
然而,当他兴冲冲地拿着支票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告知那个客户账户上只剩下了149920元。显然,这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眼看着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再不能及时拿到钱,那这笔货款就又要拖到明年了。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也就只有打道回府了。但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位王姓业务员却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自己拿出了100元钱汇到了客户的账户里面。这样一来,账户里的余额就有了15万元,他于是就如愿以偿地将支票兑了现。回去后,他得到了老板的赞赏。
这就是一流员工与普通员工的差别,遇到问题不是退缩,而是想方设法去解决,优秀员工之所以优秀就是体现在对难题的快速灵活与恰到好处的处理上。正是这种细微的差别成就了那位王姓业务员。
2.将问题琢磨透
其实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难以应对,只要我们将遇到的拦路虎彻底分析透了,就能够从中找出针锋相对的解决之道。要彻底弄清一个难题,就要把握好以下两个要点:
(1)找出问题到底是什么?
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所有的解决手段都会是盲目的。
(2)“不完善”不是否定的理由,而恰恰是如何去完善的理由。
人的思维弱点之一,是容易将阶段性问题与本质性问题混淆。由于看到某一事物还不完善,就对它做出全盘否定的结论。
其实,只要你看到某一问题不过是一个可以完善的阶段,就不会轻易将有价值的部分放弃了。
3.用对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方法不对,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工作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经理经常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说:“再多跑几家客户!”上司常对拼命工作的下属说:“再努力一些!”但是这些建议与方法都显得无力,且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他们没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就胡乱开出“药方”,其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人在工作中往往只顾眼前,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认为是自己所在的企业或领导亏待了自己,斤斤计较自己的待遇,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权益。这种偏执的心态往往是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绩效的根本原因。
我们主张遇到问题要去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绝不是让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随意找来一个方法,不管适不适合就去乱加实施。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