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大学问,谨言慎行,客观冷静;不抬己,不贬人;不争功,不推过;有理说理,得理饶人,这些都是人格魅力的体现。不过,历史上,因言获罪也不在少数。搬弄是非,散布流言,甚至不经意的时候,你的话语就有可能得罪某些人。说话之前,先要经过思考。
怎么说话大有学问
古往今来,人们对说话的态度众说不一,其中一种在表述语言的最高境界时用了两个字“卮言”,卮言的境界与“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人,谁能不说话?即便先哲也免不了说话,只是这时候说,那时候不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除了哑巴才不能正常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其实,说话中大有学问。有时想说而不能说;有时想说而不该说;有时想说而不会说;有时想说而不敢说。古希腊有个寓言把舌头比作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辞来诅咒你,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
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并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善言健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说出无数金玉良言、绝词妙句、豪言壮语、警世箴言;又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制造多少废话、蠢话、无用之话,给人留下说话轻浮、行动也草率的不良印象。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得跳。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在粗俗和优美的措辞中,展现不同的品格,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为别人描绘自己的轮廓和画像。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文明社会,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说话。甚至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力量,这种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说话的能力。另外,我们还知道口才不是先天造就的,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改变你的一生。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自己说话的形象和语言能力。
1.可以试着清除语音障碍,调整自己的音色
有的人声音尖锐刺耳,有的人声音沙哑低沉,尽管一个人声音的基调改变不了,但每个人还是可以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也必有一种音色是最亮丽而具有魅力的。在不同场合,要注意运用有效的发音。坚毅激进的声音,给人一种奋发感;柔和、清脆的声音使人愉快;低缓忧郁的声音让人悲哀;而粗俗急躁的声音使人发怒。
2.说话要保持恰当的速度
太快,使人喘不过气来,听不清,白费口舌;太慢,使人听得不耐烦。在说话中,声调要注意有高有低,正如乐曲中的快慢和强弱,要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样动听,就要注意快慢高低。另外,说话带口头禅,会扰乱节奏,显得杂乱无章。平时说话声音不能太响,在公共场合特别要注意文明,大声喧哗,只能遭别人白眼。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忌讳那种傲慢的腔调,趾高气扬的神情,刻板僵硬的语气。而谦逊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调,能给人一种心悦诚服的力量。在奥斯卡领奖台上,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在连获两届最佳女主角奖后,又一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但她对和她角逐此奖的弗伦汀娜推崇备至。“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谦逊的一句话就消除了对方的心理隔阂。
3.不要把“我”挂在嘴边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把最没有价值的“我”字当成说话中最大的字,把频率最高的“我想”“我认为”改成“我们”“你看呢”“你觉得”。少叙述自己的经历故事,除了真正贴切简短以外,更不要逢人便滔滔不绝地吐苦水,把周围人当成宣泄对象。开口诅咒,闭口发誓,漫天许愿,随便插嘴,也是粗鄙劣俗的表现。不讲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要把所有人的谈兴都调动起来。
当然,我们还应意识到:说过头的话、刻薄话、挖苦或讽刺话、伤害感情的话都会给别人的心灵留下创伤。尽量避免舌头惹麻烦,不搬弄是非,不说人之短,不谈他人隐私。当遇事应当表露时,不要畏畏缩缩,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要勇于把当时的情况讲明,否则会人为地引起麻烦,产生误会,事后难以说清。
夸张的词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但用得太滥,反而使人不相信。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最重要的消息,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随时、随地经常出现“最”这个字,别人会认为你是个喜欢夸大的人。
最后,有些人经常由于自卑心理,嘴唇张不开而不敢说。或因某种原因而不屑开口说。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就是要让人不要耽于沉默或不要无谓沉默。其实说话和写文章一样,关键是第一句,你只要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紧接着第二、第三、第四句就会跟着吐出来,别人决不会在意说得怎样。所以把话说出来是关键,因为无论怎样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与人交流才是学习和进步的阶梯,不要当故作深沉的智者,把自己封闭起来并无益处。
说话,是人类基本的交流方式,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如何说”、“说什么”关系到人们对你的评价,你应该时刻注意锻炼说话的技能。
少说负面话
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讲些负面话,久而久之,说负面话成了他们讲话的一个坏习惯。这些人说起话来,往往是带着不满意的、抱怨的口气。
跟这种人在一起交往,好像世上没有几件能让他称心如意的事。如果你留心统计一下,假如他一天讲了一百句话,夸张地说,大概有九十九句是负面的。
爱讲负面话的人,有时是因为过于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种便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镜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结果却看到了皮肤间的皱纹和皱纹间的污泥。那么试想,如果再用显微镜去观察,岂不就是骇人的细菌布满全身了吗!
老爱讲负面话的人,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她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她那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同她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还会觉得此人太“刁”,难以相处,常常避而远之,偶有接触,也只好打个哈哈敷衍了事。总讲负面话,最终会成为难以与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少说负面话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正如有一个故事中讲到的: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冰棍。晴天雨伞卖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为什么不下雨;雨天冰棍卖不动,老太太就抱怨为什么不赶快出太阳。后来有人开导她说,晴天你小女儿冰棍卖得火,雨天你大女儿雨伞卖得快,你天天都有高兴事,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老太太一想,果然,于是脸上便由阴转晴,心情也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同样,与人相处,也要热情大度,注意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有时还需要用你身上的闪光点去照亮别人,让大家的心境都明亮开朗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同你友好相处。
负面话,不仅让自己产生消极的心态,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使周围的人产生厌恶之情。平时说话中,要多用积极性的词语。
不要说让人反感的话
由于生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每个人说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交际时说话应当注意察言观色,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并且时时注意变换谈话的内容,选择适合对方的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
有很多人都反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做法,认为那是表里不一的人才会做的事,是两面三刀、华而不实的表现。事实上,只要不是心存恶念,见什么人还真要说不同的话。
试想,如果说话不分对象,对待什么人都用同一种方式或同一种话,那么势必会使程度差异悬殊的人,无法好好地沟通。
有的人性格开朗、豪爽,直言其过或许他也不会在意,如果你说话的时候闪闪躲躲、犹豫不定,必定会引起他的反感,怀疑你为人不实。
如果对方性格内向,也较为敏感,你的话如果直戳痛处,恐怕又会刺伤他的自尊心。对于这样的人,则宜采用含蓄曲折的表达方式,凡事点到为止,由他亲自去体会言中之意,会比较恰当些。
因此,说话是一门学问,是交友时应当注意的事,切不可盲目地以为,朋友只要心真,说什么话无所谓。
其实,“言为心声”,往往你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使朋友产生误会。
此外,言语既然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便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缺点,正如一池水可以养活鱼虾,也可以淹死活人一样。
再者,因为语言具有模糊性和意义不确定的特征,有时候很容易引起误会。
一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那么理解,如果我们说话不注意,很可能会被人们误解,警觉性不够的人,还可能真以为自己说得很好,忘了解开当中的误会,让友情不断地出现裂痕。
哲学家蒲鲁塔克曾经说:“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要是他希望被爱,反而会被憎恨;他们想取悦别人,反而让别人感到厌烦。”
确实如此,在我们的周边,许多人以为自己受人尊敬,其实受到耻笑,以为自己是说话高手,却被当成小丑。
他们往往伤害了朋友,娱乐了敌人,毁灭了自己。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犯了说话之时的若干错误。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朋友。与朋友交往时,与其由自己主观地判定他们,倒不如先明白他们对自己的观感,这样对彼此日后的交往,或许会有更良性的推动。
如果你未曾留意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往往就会忽视自己惹人讨厌的一面,或是尽做出“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之类的傻事。
事先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可以设法改正自己的缺失。
如果虚心检讨自己之后,认为对方的看法有所偏颇,或是某件事错在对方,那么,你大可选择不和他做朋友。
虚心检讨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是结交知心朋友的必备条件。以下列举的是交友的忌讳:
1.逢人光夸耀自己,话题一直绕着自己的琐事打转。
2.一个人口沫横飞说个不停,根本不顾别人喜欢不喜欢听。
3.炫耀自己的头衔、地位、财富和自以为是的“丰功伟绩”。
4.动不动就脱口说出攻击别人的话,还自认为率性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