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时,李沆为丞相,王旦任参知政事。王旦常常忧虑西北边境的战事不息,曾经叹道: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李沆对他说:稍稍有些忧虑也好,正好可以作为警戒。他日若是四方太平,那么朝廷未必无事。古语有云,外宁必有内忧。譬如一个人有了疾病,就会常常显示在眼前,那他就会知道担忧而想办法治好它。以后如果我死了,你必定会升迁为丞相,遵守着和亲政策,这样一朝疆场无事,只怕皇上会渐生侈心,而声色、土木、神仙祠祷之事将作耳!
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依旧时不时地拿四方水旱、盗贼及不孝恶逆之类的事情奏闻,皇上每每为之变色,惨然不悦。王旦还是以为“这些琐碎细事不足以劳烦皇上来听闻,况且丞相如果总是上奏令人不高兴的事情,则会拂逆皇上的意兴”
李沆又说:仁主还年轻,应当使他知道四方的艰难,常怀忧惧之心。要不然,年轻人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就会鼓捣土木、甲兵、祷祠之类的事情。我老了,看不到了,而这种情况正是参政你的他日之忧啊!
李沆死后,宋真宗以为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遣人造“天书”封禅泰山,在汾阴睢丘立“后土祠”大营宫殿,搜讲坠典,很少有闲暇之日。王钦若、丁谓等奸佞之徒又得售其奸。王旦欲上谏言,已经不能;欲离开这是非之地,但又想到皇上待自己甚厚。直到这时,王旦才意识到前丞相李沆预见之远,叹道:李文靖(李沆字)真圣人也!
“外宁必有内忧”之语出自《左传》晋军、楚军在鄢陵相遇,范文子不欲战,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何不留下楚国作为外边忧惧呢?晋厉公不听,与楚军开战并且打败了他们,回师之后益加骄傲,宠信嬖臣胥童,诛杀三谷,最后被匠丽氏所杀。
“外宁必有内忧”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一个道理。人一般有病就想方设法去治好它,并且还尽可能地摒除外界病菌的侵袭。而一旦无忧无虑,就会无聊,就想没事找事做,就会渐生奢侈之心,各种欲望也会随之滋生,正是饱暖思淫欲,无事生是非。李沆为相,真是神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