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早上起来锻炼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刮风下雨天,就更见不到几个人,而出来锻炼的老年人却始终没有减少。为什么?只能说明懒惰思想在他们身上作祟。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下雨了就不用到外面去了。其实下雨并不妨碍跑步,这样反而可以锻炼意志。
因此,王永庆经常告诫年轻人,不能满足,不能放松,对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追求到底,搞清楚”的精神,否则永远都不能坚强,永远都不能进步。
商业投资不投机
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大致是说,成功的道路很平坦,而普通人却喜欢走捷径。事实也是如此,把投机取巧的手段当成“捷径”,肯定会走进“死胡同”。只有依靠脚踏实地的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才是成功的“大道”。
王永庆一贯坚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生意,不愿意从事炒股、炒地皮等投机生意。他认为,这种钱是不经辛苦得来的,是靠不住的。只有靠勤劳苦干赚钱才是真正的创业。
王永庆一生中惟一的一次炒股活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应“政府”之请而投资“救市”。
那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攀升,外交战节节胜利,台湾终于被逐出联合国。受此影响,台湾股市可谓风声鹤唳,一日数惊。
1972年,日本宣布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一时间,台湾的房地产价格与股市指数大幅暴跌。外界传言工业界的“龙头老大”王永庆即将远走他方,更加剧了股价的下跌速度。
在此情形下,台湾当局决定利用王永庆的影响力来挽救股市,以安定人心。时任台湾“行政院院长”的蒋经国专门传见王永庆,请他力挽危局。
为配合王永庆的“救市行动”,台湾“证券委员会”征得台北银行的同意,垫借1.5亿台元给王永庆作为操纵股市的资金。
王永庆自己也拿出大笔资金,采用“逢低慢慢进,逢高慢慢出”的策略,开始大手笔操作股票。不久,原本崩盘的股市大幅反弹回升。而一度跌至130元左右的台塑、南亚股票,不到数月间随即冲到了接近400元的高价。就这样,王永庆以他的声望、机运和机智,赚进了4亿多元台币,还获得了“爱国行动”的称誉,也赢得了股票投资人的称赞,可谓“名利双收”。
王永庆的这次股票大投机,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获利甚丰,但并没有使他改变不做投机生意的原则。此后,他放弃了股票炒作,坚持踏踏实实做生意。因此,台塑企业的股票数十年来一直是“绩优股”,股民达30余万人。
王永庆虽然不做房地产投机生意,但他却是台湾名副其实的“土地大王”。据说台塑集团名下的土地超过1万公顷,这一数量在地域狭小的台湾是十分惊人的。王永庆是农家之子,深知土地对于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对土地十分偏爱。年轻时,他开米店赚了钱后,便大量购买土地。他认为,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保障,也有了个人信誉,即使向人借钱,也好做抵押。后来,王永庆一有机会就大量购进土地。他向银行贷款时,往往是有求必应,或许跟他拥有大量土地有关。
国民党到台湾后,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将地主的土地通过有偿方式转让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在农村培育了一大批自耕农。后来,为防止有限的农地变做他用,又颁布法令,只有自耕农才可以购买农地。为此,在台湾,那些为了取得大量土地的商人,想方设法获得“自耕农”这个身份,王永庆也不例外。有了这个护身符,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购买土地了。
王永庆购置土地的动机,并不是像其他商人那样“低进高出”做投机买卖,他购置土地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作银行贷款抵押,二是用于扩建厂区或与台塑事业相关的建筑设施。
在台塑旗下,南亚公司拥有的土地最多。根据南亚公司1990年的内部资料,该公司有16个厂区,共计6950亩土地。另外南亚公司还有已付款购入、但尚未过户的土地约有1950亩。据此计算,南亚公司拥有的土地总面积达9000多亩。
台塑公司及台化公司各拥有土地约4500亩,这三家公司拥有的土地面积合计近2万亩。除了上述三大公司登记的土地外,王永庆家族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土地尚不包括在内。
台塑集团拥有如此多的土地,其价值十分惊人。例如,其总部大楼地处台北市繁华地段的敦化北路,交通便利,地盘极好。当时购地时,每平方米约4000台元,如今每平方米已涨到60多万元新台币以上。按大楼占地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计算,总值已达60多亿元新台币。
又如,台塑集团持有高雄市前镇厂的一大片土地,其中台塑公司持有2700多亩,购入时每平方米仅140多台元,因这里邻近高雄商业区,地价已涨至千倍以上,其土地增值利润十分惊人。
一般来说,台塑集团每购入一片土地,地价都会直线上升。因为台塑财雄势大,在任何地方投资办厂,都必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地价自然攀升。一些土地投机者看准此点,趁机进行炒作,使得当地的土地价格急剧上扬。台塑公司的土地价格水涨船高,不用劳神费力,便可坐收渔利。
例如,台塑宣布在云林麦寮建“六轻”后,台西乡海岸线一带也出现了空前的土地炒作热潮,土地价格成倍上涨。也就是说,“六轻”尚未开工,在土地上已获利数倍。
有人估计,台塑集团旗下的三大公司——南亚、台塑和台化所拥有的土地现值累计已达2000亿新台币以上。台塑集团尽管拥有巨额土地资产,却没有正式炒作地皮的不良纪录。台塑出售土地也多是为生产投资筹措资金。
由此可见,王永庆是非常理智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经营原则,只投资而不投机,宁赚辛苦钱,也不追求暴发。这一点,非常值得创业者们学习。
瘦鹅理论的真谛
在经营稻米和木材生意的同时,王永庆还曾饲养过家禽,尤其是他从养鹅中所悟出的经营原理,日后竟然成了台塑企业把握产业周期,通过投资扩张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养鹅的经历和心得后来被王永庆命名为“瘦鹅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乡下的大多数家庭都饲养鸡、鸭、鹅一类的家禽。一般情况下,乡下人除了给鸡、鸭、鹅投喂粮食以外,有时也供以吃剩的食物。但是在战时的台湾,粮食严重缺乏,不要说养家禽,就连人都时常遭受饥饿的折磨,因此都是采取粗放的方式饲养,放任它们自寻杂草果腹。如此饲养的方式自然使鸡、鸭、鹅个个骨瘦如柴,卖不了什么好价钱。王永庆想,如果能够找到饲料,养鹅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他注意到,当时农民在收获高丽菜以后,一般都将菜根和粗叶弃留在田地,任其自然腐烂。因此王永庆便雇工收购这些菜根和粗叶,一方面购买稻壳、碎米和死米,粉碎之后再混合起来作为饲料;另一方面他又从各家农户手中收购未成年的瘦鹅。这些瘦鹅确实是饿极了,一看到食物就拼命吞食,直到喉咙都塞满了才停止。
几个小时以后,这些瘦鹅喉咙里的食物消失了,于是又再大吃一顿,如此周而复始,从不间断。3个月之后,这些瘦鹅转眼间变成了一只只肥壮的大鹅,体重猛增了几倍。在正常情况下,鹅一般最多是养到6斤左右,但在人都难以果腹的战争期间,王永庆的鹅却能够养到七八斤,其经营思路和手法确实高人一等。
有关“瘦鹅理论”的具体内容,王永庆曾于1989年11月访问大陆时,亲自向邓小平细细讲述过,并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赞赏。王永庆说:“这些瘦鹅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如果生命力不够强,可能已经残废而难以挽救。但是如果经过长时间挨饿仍不致残废,可见其生命力相当强韧,加以饲养以后不但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成长,甚至成长情形比一般家禽还要良好。当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又遭遇战争的特殊境况,我们作为台湾的百姓,实在完全无法伸脚出手,每天默默在乡下的砖瓦厂度日,隔绝于自我的期望和理想之外,这种境遇就如同瘦鹅每天惨淡的接受饥饿折磨一样。但是瘦鹅一旦重获温饱的机会,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生长和体态。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人,也是要像瘦鹅一样具有强韧的生命力,才能够忍受持续不断的折磨,渡过重重难关,寻求到生存发展的契机。这也就是我的‘瘦鹅理论’的由来。”
饲养瘦鹅的经历给王永庆带来了两点启示:
第一,他认为企业经营在不顺利时,要像瘦鹅一样能忍饥挨饿,亦即企业家要有渡过困难时期的勇气和毅力。只要企业垮不掉,一旦行业景气,企业就会像瘦鹅一样迅速地成长壮大起来。
第二,他说鹅之所以瘦的原因不在鹅本身,而在于农户的饲养方法不当。同样企业经营也是如此,效益下滑的原因不是员工工作不够努力,而是老板的管理方法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所致。
除个人的感受外,王永庆还由此联想到了台湾居民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什么样的发展机会都没有,其处境就像是极端缺乏食物的瘦鹅一样,因此也积蓄了强劲的潜在力量,只要遇到适当时机,就能立刻爆发,缔造出辉煌的佳绩来。
那时台湾各行各业都受到日本人的掌控,只有大米一项稍为放松。日本人除了在台收购日本本土所需的米谷,并掌控其输出业务之外,对于台湾岛内的米谷事业不太重视,因此也就为台湾居民提供了些许的商业活动空间。而在米谷事业的经营上,台湾居民以同一条件和日本人竞争,凭着一股勤劳朴实的精神,样样可以超越日本人,取得优异的成绩。凡此种种,在台湾的历史上也都有据可查。
“人在困苦当中,往往会养成一种坚毅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有一定的条件配合,其成长就会很快,甚至会超越一般人。人的精神力量,就是这样。” 当有人问起台湾经济如何能成就今天的发展奇迹,连许多工业界的人士也都感到莫名奇妙时,王永庆如是说。
种菜得出生意经
在台湾,厨余以往都是用来养猪之用,根本不值钱,但王永庆却把回收的厨余拿来加工,经过干燥的程序后,摇身一变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不愧为经营之神,算盘打得很准。王永庆虽九旬高龄,但依旧声如洪钟,还经常在台塑运动会上率领员工进行长跑,除了每天做自创的“毛巾操”外,就是靠吃大量的有机蔬果养生。
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台塑大楼的后方,就有台塑自己开的餐厅,里头最特别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水——高山水、离子水、高氧水,虽都是白开水,但喝起来味道就是有些许不同,餐厅采用自助式素菜,提供生鲜蔬果沙拉与凉拌菜,这些食物的特色就是低油少盐,有的甚至用开水烫一下就上桌,即便如此,每个来吃饭的员工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其实,王永庆每天吃的跟这个餐厅提供的菜式差不多,因为这家台塑饭堂的食谱就是以王永庆的养生料理为参考的。王永庆的有机生活很早就开始了,当时王家在台塑大楼的楼顶以有机方式种植一些蔬菜供自家人食用。这些蔬菜都不用化学肥料,而用王家自家的厨余回收做成的有机肥料,有一阵子王永庆逢人就宣扬他的厨余理念,还自掏腰包做了很多厨余回收桶送给台北市市民和来访的记者。
随着王家人口日益增加,王家楼顶的菜园产量不敷使用,王家干脆在林口成立菜园,雇请农民专门种有机蔬菜提供给他们家食用,种得多了,一部分就放在公司里供员工购买,后来台塑员工抱怨数量不够,王永庆就干脆进军有机蔬菜,成立“台塑牌蔬菜”,又在杨梅开辟菜园,专门种植有机蔬果,拿到市场上销售。
在杨梅的王家菜园被称之为“王永庆的秘密菜园”,菜园随台湾季节变化种植各种蔬菜。有趣的是,菜园里的农夫若发现被虫咬坏了不能食用的菜叶,是不会丢掉的,他们把这些菜叶一一累积后,再作为厨余回收,做成肥料,一片菜叶都不浪费。
也许,这就是经营之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常人看来,根本就是废物、垃圾,不值一提的东西,到了王永庆那里又都成了宝贝,都可以再次利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永庆的经营智慧,节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