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笞怒废于家,则竖子①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出自“治家第五”
注释:①竖子:指未成年人。
译文:家庭内部如果完全杜绝对子女在犯了严重错误时候的责打惩罚,那么孩子们所生出的过错就会层出不穷;刑罚施用的宽严如果不能适度的话,那么平民百姓也就不知道如何去做才是正确的了。治家要宽严有度,这和治理国家一样有相应的标准。
■曹参诚信治家
曾参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主要弟子之一。他向来强调做人要诚实,以身作则,并且以此来教导自己的子女。在他看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日,曾参的妻子打算去集市选购一些物品。儿子一听母亲要去赶集,就缠着要与她一起去集市,妻子顺口说了一句:“别缠我,娘回来杀猪给你吃。”儿子一听说要杀猪,这下有猪肉吃了,特别开心,连忙松开手,跑到一边玩去了。
曾参听到母子俩的谈话后,就皱起了眉头,他看看喂了还不到3个月的小猪娃,体重最多也就20多斤。他知道妻子只不过是随口开的一句玩笑话,哄哄孩子,她可能想着事情一过,孩子很快就会忘记。然而曾参并不这么认为,父母对孩子说话不算数就是欺骗孩子,那么,孩子就觉得自己同样也可以去欺骗别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样会使父母的诚信度大大降低。于是他决定兑现妻子的诺言。
父子两个正要动手杀猪的时候,妻子回来了,见到这种场景气呼呼地连忙上去阻止:“你们父子俩这是要干什么?这猪是年底过节用的,怎么能现在就把它杀了呢?”
一旁的儿子听到母亲不杀猪了,“哇”地大哭起来。
曾参对妻子说:“你在出门之前不是已经答应儿子要杀猪的吗?”
妻子回答说:“我只不过是敷衍小孩,但并不真的想杀猪啊!”
曾参说:“小孩子的心灵纯洁无瑕,全靠父母教诲,在孩子面前撒谎,那么在他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降低,以后不管你再说什么,孩子多半都不会相信了。因此,我们说到了就一定要做到!”一席话使妻子明白了曾参的良苦用心。
于是,一家三口开始忙碌了起来,仅用了两个时辰,儿子就高兴地吃到猪肉了。
普通人的治家之道
刘芳茹老人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她亲手拉扯大的六个子女却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她的十个隔辈人中有四名博士、两名硕士、三名大学本科生,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之家”。刘老太太的儿孙们不仅在学业上都出类拔萃,而且对老人非常孝敬。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刘芳茹的家住在长春郊区的一个单元房里,屋内陈设干净整洁,简单而不简陋。老人的长女陈玲玲、二女陈珍兰、长子陈建、三女陈青岚等人都在外地工作,最小的女儿陈虹霞、儿子陈康在长春工作。老人身体健康,平时由保姆照顾生活起居,在长春的儿女经常前来看望她。
刘芳茹出生于读书世家,母亲在辽宁营口教小学,父亲在铁路太原站当站长。从小的时候起,父母就打破了那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教育她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初中毕业时她出嫁了,那一年她18岁。婚后由婆家供她继续念书也是她出嫁所提出的唯一的条件,但由于历史以及经济条件等原因,她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为此,她抱憾终生。她决心将自己未了的心愿由自己的孩子来实现。她的丈夫是邮政局的一名职员,日常的工资只能艰难维持,六个儿女一大家子的生活实在是拮据得很,她勤俭持家,生活中精打细算,可以说一分钱掰成八瓣儿花,省出钱来供孩子们上学。
现在,她的子女中,最大的已年过古稀岁,最小的也奔花甲之年了。当初她严格管理孩子们的学习,每天都要亲自检查他们的作业,然后还制定并实行层层落实一包到底的制度,让大的孩子管小的孩子。她主要负责长子、长女的学习一旦出现问题她亲自过问,次子、次女学习则由长子女负责,以此下推。如果管理不好弟弟、妹妹们的学习,当哥哥、姐姐的都觉得心里没有光彩。所以不但自己努力完成学业,也督促着弟弟、妹妹们。而弟弟、妹妹也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被哥哥、姐姐们担心,所以孩子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互相督促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质量不但增强并提高了,而且还增进了兄弟姐妹间的感情。在老人的心中,家庭浓郁的学习氛围是孩子们能够学业有成的关键所在。老人每天坚持听新闻、记日记,她的行动感染并影响了两代人。互相激励,互争高低的学习竞赛模式也深切地影响到了她的孙辈们身上。你成绩好,我的成绩就要比你的更好;你如果读了硕士,我就争取考上博士。现在,她的孙辈中在国外大学深造的人有五个。她对孩子们的要求是:不能仅仅为了读书而去读书,考高分是一方面,另外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远大的志向,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是学习的目的,而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是将来要用来报效祖国的。在国外上大学深造的孙子、孙女都表示,一定谨记老人家的教导,学业完成后,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回国效力。
刘芳茹老人心胸非常开阔、一贯都以真诚待人、为人极其热情善良。她嫁到陈家后,从来就没跟婆婆吵过嘴,甚至都没有红过脸。婆婆生病期间,她在病榻前精心伺候,不怕脏不怕累,直到为婆婆送终。1954年,刘芳茹参加了工作,在长春作家协会上班。1973年,她的爱人因车祸去世。她伺候公婆、照料丈夫都是尽心尽力,从而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与爱戴。而她给予子女和孙辈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她的儿女们对她也都非常孝顺,在长春的两个孩子时常来看望她,外地的孩子每到周末都给她打电话,向她问好。
她退休后曾担任过居委会的文化组长,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不但丰富了当地居民特别是退休老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更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为当地居民的和谐共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家都说她是个热心人。她退休时的工资是不到四十元,现在已经涨到一千五百多元。虽然她的退休金根本就花不完,但儿女们照常给她生活费。每到逢年过节,单位领导都会带着慰问品、慰问金来家中看望她。生活富裕了,她却更加注重节俭。把富余的钱存起来,不仅用于支持家中孩子们的学习;而且还用来扶贫赈灾、救助失学儿童。凡是募捐活动,只要她听说了,就积极参加,有时捐五十元,有时捐一百元,也不知她捐了多少次。
年近百岁的刘芳茹老人去世后,她的儿女们都赶回来为她送葬,在孙辈们也专程请假来为老人送行。他们一再表示,不忘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柳公绰治家
治理家庭,既要长者做出道德榜样,又必须实行家法。坚持以德治家与以法治家相结合是成功治家的基本方略。
古人总是将治家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唐代的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很多官员中以有家法而闻名。
在柳家的中门东侧安置了一个小书房。自打柳公绰不必上朝的那天起,每日早晨都会到书房之中去,仲郢等诸位子弟都穿戴整齐在中门的北面恭恭敬敬地迎接他。柳公绰处理私事,接待客人,和弟弟柳公权及各位叔伯兄弟一起吃饭,从早到晚都在书房中进行。等到天黑了,点上几支蜡烛,就叫一个家中子弟手拿经史读一个段落,然后他再同大家一同来谈论做官治家的良策,或是讨论文章,或者是听听琴乐。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方才回到房间休息。这时各个子弟又站立在中门的北面,向长辈们问候晚安。二十多年每天都是这样,其中没有一天改变。碰到了灾荒年月,众位子弟都吃粗粮,他就说:“过去我们弟兄侍奉父亲,他当时是丹州刺史,由于在学业方面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不吃肉之类的东西,这种教诲我们不敢忘记。”家中的姑、姐、妹、侄女假如还是单身,没有找到合适的婆家,即使关系不是亲密,他也一定要为她们挑选夫婿然后将她们嫁出去,让她们有个归宿,并都为她们准备刻木的镜匣和很多漂亮的丝绢作为嫁妆,还说:“一定要将所有的嫁妆都准备齐全了才能把她嫁出去,等到临时准备嫁妆,那就赶不上了。”柳公绰辞世之后,仲郢一直恪守他生前制定的家法,侍奉柳公权就像侍奉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般。除非是得了重病,否则他拜见柳公权时定要穿着整齐。仲郢做京兆尹时,出门在街上碰到柳公权的时候,定会先下马,手端笏板站在一旁,等到柳公权过去后,方才上马前行。柳公权回来的时候,仲郢必定衣着整齐地站在马前迎候,柳公权多次对仲郢说叫他不用这样去做,仲郢自始至终都不会因为官职的变迁而对柳公权有任何改变。
柳公绰的妻子韩氏,是宰相韩休的曾孙女,其家法也非常严格,勤俭节约,是富贵人家的楷模。嫁给柳公绰三年,都不见她露齿大笑。着装朴素大方,鲜少穿绫罗绸缎,每次回娘家去,都不会去坐那富丽的马车,只坐竹篮子,并且只要两个青衣仆人步行跟随。她还经常叫仆人将苦参、黄连、熊胆混合在一起制成药丸,送给众位子弟。假如有人熬夜读书,将这粒药丸含在嘴中可以很好地消除疲劳。
不难看出,柳公绰的的确确是一个治家楷模,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妻子和孩子都很守规矩,不管是在孝敬长辈上,在勤俭节约上,还是在刻苦勤奋上,统统都做得非常出色。
每个家庭都要有所信奉的为人处世的标准,在平日生活中都要严守这些不变的准则。这样去做的话,家庭成员才能和颜悦色,坦诚相待。父母兄弟之间才能互相理解,融洽相处。只要能够遵循所信奉的标准,则其所得到的益处要胜过调养身心千百倍。
■原文: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①,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出自“治家第五”
注释:①樵苏:用作燃料的柴草。
译文:百姓生存的根本,主要是依靠春种秋收收获食粮,植桑养蚕种麻织布来纺出衣物。蔬菜水果的积聚,是靠果园菜圃里的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的繁育。一直到房屋器用、柴草烛脂,没有一样不是耕织养殖的产物。那些善于管理家业的人,足不出户而维持生计的必需品已经充足了。
■李嘉诚教子勤俭
李嘉诚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乃至世界都不陌生,他是曾经的中国首富,现今依旧是中国富豪中的佼佼者,虽然他资产亿计,但是教育子女,治理小家依旧以勤俭持家作为第一要务。
李泽钜和李泽楷是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当他们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就在公司董事会专门为他俩设置了小椅子,让他们可以列席公司的董事会在一边旁听,这样一来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从小就接受了公司文化的熏陶,并了解公司发展的大局,高层中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兄弟二人掌握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李嘉诚将两个儿子都送到了美国留学,其中长子李泽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次子李泽楷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系。又为了培养二人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李嘉诚除了必要的学费和基本生活保障之外,不再多提供一分钱,兄弟二人不但要省吃俭用,也会靠自己的双手打工来赚取一些零用钱。这种教育方式为日后李氏家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地位的长盛不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李嘉诚平时更注重兄弟二人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在美国留学时,次子李泽楷的零用钱,都是在课余兼职来挣到的,他做过侍应生和勤杂工。每逢星期日,他都到高尔夫球场打工,来做球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份收入。李泽楷打工所得,除了日常零花外,还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李嘉诚知道后十分高兴,他对妻子说:“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如此富豪都能够教育子女勤俭持家,难道普通人不应该学习并效仿吗!
勤俭一生的王永庆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宝岛台湾的台塑集团企业创办人王永庆和王永在兄弟在当天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后,第二天便和北京联系,希望尽同胞之谊,并让台塑在厦门的长庚医院和台湾的长庚团队做好救助准备。14日,王永庆决定通过企业的名义捐赠一亿元人民币,支援四川灾区的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创下了台湾企业的捐款之最。
1916年在台北出生的王永庆家境贫寒,读到小学三年级就因为家中无法支付学费而辍了学,15岁时王永庆决定开米店创业,便在父亲手上借了二百元钱,创办了一家被称为“王家碾米厂”的米店。
1954年的台湾推出系列工业发展计划,王永庆适时地抓住商机成立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通过不断的优化经营模式,完善企业理念。涉足重工机械、钢铁、发电、电子原材料等诸多高新科学技术的产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精密化学工业用品、塑胶产品、纤维制品等,并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完整的产业链。
在王永庆的带领下,台塑集团坐拥亿万资产,成为了台湾地区最负盛名的工业巨头。但王永庆却从不奢靡,保持着从小培养起来的勤俭生活习惯,他对于吃的原则是“简便”,每天早上的公司会议,他都会选择使用极为简单的早餐:牛奶、咖啡、鸡蛋。他喝咖啡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每当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一定会再把一些咖啡倒回盛奶精的小盒子中,将残留在小盒子中的奶精涮洗出来后,全部再倒入咖啡中,确信没有浪费后,才慢慢地享用这简单而美味的早晨。
除了商贸场合中的必要应酬外,王永庆很少去碰那些山珍海味,他最常吃的就是台湾地区最为普遍的家常卤肉饭。对于穿的方面,王永庆一直以“整洁”为原则,从不穿价格昂贵的高档服饰,穿着简便而朴素。他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都是选择结实耐磨的,而且一穿就是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直到磨破了,才会把旧鞋扔掉,换一双类似的新鞋继续穿;而他有一条用了二十年的运动时用于做“毛巾操”的毛巾,也成了他勤俭生活的良好写照。他的那辆1988年产的凯迪拉克,18年以来一直作为座驾使用着。很多人都曾劝说拥有近百亿资产的王永庆换一辆新款的名车,他总说,我这辆已经是很名贵的车了,而且性能也稳定,我用得久了感情深厚,可以说我和这辆车最合拍了。
每次到台塑旗下的企业或者酒店及宾馆视察的时候,王永庆总是会到洗手间里走一趟。如果看到垃圾桶里面有没用完就被丢弃的小肥皂,他就会立即叫人回收起来,再重新融在一起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