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
出自“养生第十五”
译文:如果你们能爱惜精神,保养身心,调节气韵呼吸,睡觉和起床有规律,知道随着寒暖增减衣物,饮食也有所节制、禁忌,并且在需要服药的时候正确地吃药治病,遵循了这些方面,不至于中途夭折的话,我就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了。
■与统一壮举失之交臂的后周武帝
后周武帝宇文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君主,是当时汉化鲜卑贵族首领中最为出色的人物。他在世的时候兴汉化,崇儒学,限制佛道的泛滥。自身极为俭朴。又善于广泛听取大臣们的正确建议,并灵活地运用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手段。攻灭北齐,完成了当时北方地区的统一。然而他操劳过度,又不重视修养,总是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住,虽然当时北周的力量已经足以完成全国的统一大业,偏安江南的陈朝早已是糜烂腐朽的将倾之厦。甚至在同彪悍的北方突厥的征战中后周也渐渐有了主动权,但是年仅35岁的后周武帝就因为积劳成疾,又不注重治病休整,终于在起兵征伐突厥的前夕,不治身亡了。
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带病从征的郭嘉等等,他们在生活上并没有过多的不良嗜好,只是因为太过操劳了,从而耽误或者怠慢了身体的正常修养。在今天这个高速运转的信息化社会里,英才的过劳死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了。难道我们不应该从古人那里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吗?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根基
云霞大师喜欢云游四海,在游历的途中收养了两个孤儿,同时给他们起名为无山和无海。两个孩子在云霞大师身边长大,一边听着大师讲经论佛,一边跟着师父四处布施恩德。
一天,云霞大师发现,无山聪明智慧,和佛有着很深的机缘,每次谈经论佛,总能够讲出一些颇有深刻的道理;而无海乐于助人,但是在佛缘上的慧根差了一点。其实云霞大师早已想好自己的衣钵传人,就是将自己一生的佛法修行统统传给无山,但是令云霞大师感到颇为担忧的是,无山虽天资聪慧,领悟力极强,但是天生体弱多病,常常在途上一病就是很长的时间,因此每当帮助他人的时候,都会将体力的重活交给了身强体壮的无海。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在师父的精心教导下,无山在佛法上已经小有成绩,但是无山的身体也日渐消瘦,因此师徒三人经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身体本来就很残弱的他现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最后在一次大病中竟再也没能站了起来。云霞大师看着心爱的弟子死去,非常悲痛,最后无奈只好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了另一个弟子无海。
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有慧根,再聪慧,也难当大任。
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
从前,有个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命途不济,时运不齐命运不济,生活潦倒不堪。生活如此落魄。他常常自怨自艾地说:“如果有一天我拥有了很多很多的钱,那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了,那样的日子真是太爽了,那才是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正当年轻人又在抱怨时,一位老者刚巧过路听到了。他停下脚步,转头问道:“你对自己、对生活有什么不满呢?你要懂得你已经非常富有了。”
“我富有?老人家,就不要拿我开涮了。”年轻人一脸不屑地说着。
“其实事实就是这样!难道事实不是这样吗?比如我要用一万元钱买你的眼睛,你答应吗?”老人问道。
“当然不可以。没有眼睛,我的生活就陷入了黑暗。没有阳光,没有颜色……那人生将会多么糟糕,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卖的。”年轻人急忙说道。
老人接着说:“如果我给你5万元钱,你可以卖给我一双手吗?”
年轻人急了,说:“真是可笑,我怎么会用我自己的双手去换钱呢?”
这时,老人笑了,说:“现在你明白了吧,你已经十分富有,因此不要对生活有诸多的抱怨。所以不要抱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记住我的话:健康是无价之宝,任何财富都买不到。”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原文: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出自“养生第十五”
译文:生命对于人来说是不可以不爱惜的,但也不能够吝惜生命。如果是走了危险可怕的道路,以身犯险迁入了祸乱的事件之中,贪图欲望从而丧失了生命,遭受谗言导致丧命的话,这些方面君子是会珍惜生命,不会轻易去死的;如果是因为要信守承诺,施行孝道;践行仁德义举的大道导致遭了祸端,因为保家而自己丧命,捐躯为国的事情,君子是不会抱怨的。
■贝汉廷的一生
贝汉廷,生在上海,长在南京,从小就向往宽广而辽阔的大海,立志到大海洋上远航。后来他考上了上海吴淞商船学校学习航海知识。他不但懂得驾驶航船的技术,也积累了大量的航海知识,成为了一位知识渊博的技术超群的航海家、科学家、艺术家。
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他在上海开始了航海事业,当时只有一艘木制的帆船,就是从这艘不起眼的小艇,圆了他梦寐以求的航海夙愿。
随后的日子里,他在海运公司任大副,开始了远洋航运的万里征程,随后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船舶的船长。1964年,他亲自指挥“友谊”号远洋轮船抵达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港。远洋出访的成功更坚定了他献身海洋事业的决心。后来我国从法国进口了“九江”号远洋轮船,他又出任该船的船长。
我国要组建自己的远洋船队了,贝汉廷闻听这个消息高兴得几个晚上都兴奋得难以入眠。他发誓要尽己所能,为了国家的远洋航运事业的兴旺发展去大干一番。
1978年4月,有一批形体巨大,形状不规则的精密设备要从德国运回天津化纤厂。当时德国人认为这些货物只用一艘轮船根本不可能一次运完。贝汉廷画图纸,做模型,与同事们反复练习,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方案。在不挤压碰撞精密设备的同时,把它们都安全地装上了船,德国专家看到后都交口称赞“CaptainBei”(“贝船长”)是航运界的骄傲,纷纷对他的方案予以拍照记录,他的大名传遍欧洲航运界。
年底,塞浦路斯的一艘商船在航行中触礁了,贝汉廷所指挥的轮船恰好行驶在附近海域,他第一时间下令救援,并疏导了其他航船的通行。他与船员们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不仅使得获救船员感恩不尽,更获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欧洲许多国家的相关报纸对此竞相报道。
贝汉廷不仅是一名业务上技术过硬、职业道德修养崇高的优秀的远洋船长,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外交家和博学家。他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可以同外国友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同欧洲各国的航海者谈论他们国家的艺术家、文学家们,丰富的知识让每一位与之见面的人佩服不已。他总说:“船有船的风度,国有国的风度。我们不仅仅要运输货物,更要把五千年文明的伟大中国介绍给世界,把外国的先进技术传回中国,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科技的传递者。”
随后贝汉廷亲率“柳林”号远洋轮船,横跨太平洋来到美国西雅图,这是新中国的商船第一次抵达美国,贝汉廷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货物运输的装卸任务,更凭借全体船员高素质的海员风范,在美国刮起了不小的“贝旋风”,为中国海洋航运在世界上博得了盛名。他决定继续奋斗,一辈子都要为海洋航运事业努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85年3月,身患重病的贝汉廷,怀揣着医生开具的诊断书,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西班牙的航程。当时很多人劝贝汉廷休息,但是身患心脏病的他,依旧忘我的努力工作,协调指挥,完美地完成了考察任务,成功地验收了香河轮。随后的日子里,他继续带病忘我工作。十天之后,他由于劳累过度,诱发心脏病因公殉职了。当时西班牙当地的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挽回贝汉廷船长的生命。噩耗传来,人们悲痛不已。
贝汉廷船长热爱着海洋,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远洋航运事业,是中国海洋史上的骄傲,也是中外交流的桥梁。他的光辉业绩永远照耀在前方。
杨继盛冤死仍教子做正人君子
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严嵩而死,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在杨继盛幼年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去世了,他的父亲另娶,生活过得孤独苦闷。他白天放牛,夜间访师问友,常常是深夜秉烛长读,终于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调任兵部车驾司元外部。在任职期间,杨继盛一直教育自己的两个儿子要做个正人君子,要有志气。与此同时他也严格要求自己并凡事起表率作用。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反冠以“诈称亲王令旨”的罪名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
杨继盛在诏狱期间,曾接受了廷杖一百的处罚。一位同僚实在不忍,便托关系带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能够缓解疼痛。然而扬继盛再次表现了他的无畏与勇气:“我杨椒山自己有胆,不需要这个!”
杨继盛的腿骨被打折了,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因疼痛已经昏迷不醒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空气中,因为没有人给他包扎,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深夜里,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诏狱一角,他让狱卒为其掌上油灯,狱卒走到牢房门前顿时瞳孔收缩,因为他看到了一幕自己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惊恐画面:杨继盛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全神贯注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的肉已经全部腐烂感染了。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而从容的表情,一直不间断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饵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但是杨继盛竟然没有发出一丁点的声音。狱卒的手开始颤抖,内心陷入了无比的恐慌,双脚如被钉在原地般无法动弹。而杨继盛此时却说:“不要动,我看不清楚了。”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杨继盛在狱中依旧顽强地坚持着。明世宗最终还是下诏将杨继盛处死。人们听说杨继盛要被斩首,老百姓赶忙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而杨继盛却神态安详,昂首挺胸,视死如归。他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这首诗表现了杨继盛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他给两个儿子应箕、应尾写信说:“人须要立志……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杨继盛被害的时候年仅40岁。杨继盛死后7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第一人,并追赠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