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香妃”入选本书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她既没有对满清政治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没有留下赫赫有名的子嗣。但这些都没有降低后人对“香妃”的关注。
新疆喀什城东三公里处有“香妃”墓,当地人称“艾孜牙提”。“艾孜牙提”是座很大很雄伟肃穆的维吾尔族风格的建筑,有圆顶,圆顶上有塔楼,塔楼尖儿上有镀金月亮。大厅里有半人高的平台,平台上排着七十二座坟丘。“香妃”墓显然是借助“香妃”的名气,她的墓不过是这七十二座坟丘中的一座,位置在平台东北角。她和她的家族在一起,这个家族有五代人共葬在这座大墓堂里。
“香妃”何许人也?
据传闻,乾隆中叶,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俘获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丽质,更奇的是她身体会散发异香,人称“香妃”。乾隆帝对她大为倾心,执意纳之为妃,为讨其欢心,特在西苑建造了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并常亲临探视,希其顺从。然而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并身藏利刃,表示不屈的决心,还时常因思念家乡凄然泪下。皇太后得知此事,召见“香妃”,问她:“你不肯屈志,究竟做何打算?”“香妃”以“惟死而已”相答。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顿首拜谢。于是太后趁乾隆帝单独宿斋宫之际,命人将“香妃”缢死。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为成全其名节外,另有说是太后担心自己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为“香妃”所害,还有说由于“香妃”受乾隆帝宠爱,诸妃妒忌,向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谗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后,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以妃礼将其棺椁送往故乡安葬。此说在清末民初流传颇广,出现不少叙述“香妃”故事的戏曲说唱、小说诗歌,绘声绘色,凄婉动人,使不少人对“香妃”传闻信以为实。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于是传说更加流行。
“香妃”死后,乾隆只有叹息的份儿,无奈将其送往新疆安葬。她的遗体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做了处理之后,特意做了一顶轿子,由一百二十四人抬着,翻山越岭经过大沙漠,走了三年半的时间才回到喀什。还有传说,“香妃”死后葬在了北京香山。北京香山之名因“香妃”而来。
显而易见,“香妃”是和顺治帝的董妃,光绪帝的珍妃一样被渲染得极绚丽、极悲壮、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1914年,北京古物陈列所成立,该所设在故宫外廷。成立时,古物陈列所从承德避暑山庄运来了一幅油画,画中女子小眼厚唇,披挂着西式盔甲。此画被悬挂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西侧的浴德堂后元代所建阿拉伯式浴室的门框上。阿拉伯浴室被称为“香妃浴室”,悬挂的画像被称为“香妃”画像,此外还有说明文字。戎装画像、阿拉伯式浴室、说明文字三位一体,互为佐证,加上古物陈列所所具有的严肃性、权威性,观众纷至沓来,一时卷起了一股“香妃”热,其画像被印成照片,价格昂贵,销量却很好。
这恐怕是历史上第一次炒香妃的事件,也是相当成功的一次。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又有人炒了一回“香妃”,又有一种“香妃”像画片出现,也是根据一幅油画影印的。画中人与戎装的“香妃”不同,很秀气,柳眉凤目瓜子脸,这种形象的照片也不胫而走,被多种书商翻印,大发利市。
解放前还有旗装戏《香妃》。戏中她寡言笑,不屈从,进而谋刺,最后以殉身告终。近年流行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香妃也是楚楚动人,让人怜爱。于是人们认定,历史上确实有个“香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