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总经理又叫人把那个科长请来,说:“你上次的报告我看了,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太细致,有一定责任,但主要是不可预测的意外原因造成的,因此公司决定免除对你的处罚,你也就不要把它再放在心上,只要以后记取教训就行了。这一次,你做得不错,为公司提供了重要信息,我们仍然一样地表扬你。”
说完之后,总经理随即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这个科长接过来时,不禁眼眶泛红。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经说道:“开口之前,应该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
因此,千万要切记,在开口批评人之前,一定要了解事实,在心里问一下自己:“我不会搞错吗?”
否则,乱指责人,不仅落了个乱骂人的坏名声,事后还得向下属赔礼道歉。
然而,就算是你能放下架子,坦率地向别人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别人所受的伤害和内心对你的憎恶,却很难一下子就冰释。
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已经了解了这个错误确实是下属犯的,也还要进一步调查和思考:这个下属该承担多大的责任?错误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是一时的疏忽,还是责任心不强,甚至是明知故犯?
因此,我们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记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见到问题时,先别忙着发怒和批评人,而是去了解情况。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操纵在你的手里,你想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对他进行批评,完全由你决定。
说出目的之前先培养出感情
一家建筑公司,替一家电影院建造一座影楼。双方订立合同,限定日期必须要建筑完成。如果到期还没有竣工,建筑公司必须承担责任,赔偿损失,每天是2000元,按日计算。起初,工作进行得很是顺利,预料比限期可以早半个月竣工。后来,想不到装配铜材零件的那家工厂耽误了日期,以致工程无法进行。眼看限期已经迫在眉睫,依照合同应该负担相当的损失赔偿,焦急之下,建筑公司不得不派一位协调员去当面交涉。
派去的协调员,走进那家工厂,碰到了经理,首先就问:“在这地方,尊姓是否只有你一家?”那位经理听了这样一句突然的问话,惊奇地说道:“什么?是真的吗?你怎么知道的?”协调员笑着说道:“这是我今天早上想要到你这里来的时候,从电话簿上看出来的。”经理被好奇心打动了,随手把电话簿子翻开来检查,果然不错,于是很高兴地说道:“啊,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呢?如果不是你告诉我,我还不会知道这有趣的事呢?我的姓氏本来是很少的,我的祖先从前住在,那里我们同姓的人家本也不多,现在搬到此地来营业,还不到20年呢?”接着,经理说完后,那位协调员再接着赞美那位经理办公室布置优美,业务发达,工厂的规模宏大,户品精良,认为是他所见过的铸铜工厂中最大的一个。那经理听了他的话是乐不可言,因此再请他到厂中去参观一下,并且向他解释各种机器的优点价值,最后还邀他一同去午餐。协调员在与经理用餐期间一直不提他的来意,因为经理早已对他的来意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提出来经理一定会设辞推托。饭后,经理先生忽然自己开口说道:“你今天的来意,我是早已知道了,想不到你待我竟如此宽容和气。现在,我决定暂时把别处的订货搁置一下,竭力替你尽快地赶制,请你放心好了。”几天后,那些铜质零件果然全部送到了建筑公司。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样的事,建筑公司派出的人多半首先是兴师问罪,再剖陈利害,最后勒令对方尽早完工。但如果真是这样,建筑公司就会至少承受一半赔偿损失的危险,因为在你的严斥下,工厂经理可能为了保住生意替你加速赶制,也可能你本身出价不高,他手上又有别的订单,因此也极有可能置之不理,甚至单方面违约。那么,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你。
我们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是一个道理,而不是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的法则。上面所讲的故事,虽说有些偶然,甚至说有些极端,但起码符合人之常情。我们知道,人和人的感情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维护,而且规劝别人,正是以维护的目的去做的,那么,何不让苦口良药裹上糖衣呢?
不要触及别人的痛处
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
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其实,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我们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还应当注意到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惟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英国作家托马斯·富勒曾经写道:“失足引起的伤痛很快就可以恢复,然而,失言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可能使你终身遗憾。”
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保持适当距离,做事公私分明,尤其要注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去碰触别人的痛处,不但是待人处事应有的礼仪,更是在都市丛林中左右逢源的关键。
有修养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但是涵养不够的人,被激怒了,往往就会面露凶貌,口出恶言,甚至随手拿起手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时候,还会口不择言,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最敏感的隐私,这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
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说话先让对方信任你
美国在费城举行宪法会议的时候,会议中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讨论相当白热化。出席者的言论都非常尖锐,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
由于出席者有着人种、宗教方面的差异,利害关系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会议充满了火药味和互不信任的气氛。
眼看会议即将决裂时,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适时地出面收拾了紊乱的场面,终于促使宪法成立。
面对反对派猛烈的攻击,富兰克林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老实说,对这个宪法我也并非完全赞成。”
这句话一出,会议纷乱的情形霎时停止了,反对派人士不禁感到怀疑:富兰克林既然是赞成派,为什么不完全赞成自己所提的宪法呢?
富兰克林顿了一会儿,才继续说:“我对于自己赞成的这个宪法并没有信心,出席本会议的各位,也许对于细则还有些异议,但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宪法是否正确抱有怀疑态度,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来签署宪法的。”
富兰克林的这番话,使得反对派的激动和不信任态度终于平静下来,美国的宪法终于顺利通过。
一般人要化解对方的不信任感,往往会以强硬的口气说“请你相信我的话”,或者说“根本没有那回事”,结果反而使对方的不信任感更加强烈。
因为这样说,就像是要将对方的不信任全面否定,只保留自己单方面的主张,实际是一种正面的攻击,这样做是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的。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光是强调好的一面,那么对方对于你所说的话,就会存有不信任的潜在心理。
如果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消除他的不信任感,而一再强调自己的优点,这样反而缺乏说服力。还不如利用人类潜在心理的“别扭心态”,来取得对方的信任。
例如,你可以先给对方一些不利于自己的消息,使对方觉得你“还蛮老实的”,这样一来,他就会产生想听你继续说话的意愿,你便可以附带地为自己说些好话,在不知不觉中,对方就会顺利地接受你的诱导。
富兰克林就是利用了这个技巧,先说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使对方反而产生了信任感。
说话时要放松自己的情绪
各位也许在电影里或日常生活中看过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时手足无措的情节。男女相亲,双方默默无语,好不容易一方正要开口说话时,另一方也正好想说些什么,于是两人同时张开嘴巴,又尴尬地同时闭了口。过了一会儿,同样的事情又重演了。这都是出在别人身上,如果真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慌张失措的窘态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