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唐军摘下了一个薛军尸体上的挂坠,放在嘴里咬了咬,很不幸那不是金的,他气得啐了一口,“呸!穷鬼!”他的脖子上已经挂了十几条不同材质的挂坠,怀里揣着一些从尸体上搜刮来的金银玉器,两只手上还提了几把刀柄带镶嵌的短刀,都已经快腾不出手了,但还是蹒跚着趋向另外一具尸体。身边还有几个唐军也在作着同样的事。
薛军已经撤退了,他们在打扫战场。
这个唐军忽然发现不远处的一个薛军的尸体上挂着一个麂皮的挎囊,他的眼睛顿时亮了,光是这个挎囊就能值点钱。他兴冲冲地赶过去,刚想弯腰去捡,就被粗鲁地一把推开。一个蒙古骑兵顺手把那挎囊摘走了,那个唐军本来想骂,但看见是个异族,就有些气馁。因为这些蒙古骑兵打是真能打,抢起东西来也是真能抢,那个唐军嗫嚅着,“是我先看见的。”那蒙古骑兵没有搭理他,正在翻看着挎囊里边的东西。
忽然一阵急促的鼓声传来,几乎同时一个低沉的号角声也传了过来。那蒙古骑兵看起来有些扫兴,嘴里叽里咕噜的不知在说什么,但还是很快的上马走了。那个唐军就高兴了起来,没有人跟他抢东西了,他冲着蒙古骑兵的背影骂了一句,“去死吧!”
随着各路人马陆续地返回来,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着,除了他,身边还有这一次来的所有的行军总管。
李世民的心情实在好得很,“说好了啊,谁的部队的士兵最后归队,就给最早集结起来的部队五十两银子。愿赌服输啊,谁也不要玩赖啊。”
彭啸在数数,“三十、三十一、三十二……”
李世民侧过头,“小彭,你数什么?”
“我要求我的骑兵在听到集合的号声后,两百个数以内回来。”彭啸解释。
“哦?数到多少了?”李世民来了兴趣。
“三十八。”
李世民就跟着一起数,“三十九、四十……”
旁边的人群中,忽然冒出一句,“吹牛……”,阴阳怪气的,那是李渊特准戴罪立功的刘文静。他也是此次的行军总管之一。刘文静上次被彭啸教训了以后,对于彭啸有些畏惧,但更多的是怀恨。
更多的蒙古骑兵飞一般的回来了。几个行军总管的脸色都有些难看,远处的战场上可以看到很多唐军的步兵还在搜寻着薛军尸体上的东西,甚至有的在打架,那是他们的部队。刘文静都咬牙切齿起来,他对着传令官喊了一句,“再敲一遍鼓。”
鼓声就咚咚地响起来,远处的唐军似乎有反应了,开始拖拖拉拉地返回来。
李世民数到一百八十的时候,蒙古骑兵们全都返回来了,李世民几乎要鼓掌喝彩了,“行啊,小彭,你真是我唐军最大的发现,是我唐军的福。再加上这一次烧粮草,干净利落,时机掌握的也恰到好处。要赏!等回去了,我的这身盔甲是你的了,不要小看我这身甲啊,这是我找京城最好的铁匠打得。”
行军总管们嫉妒的眼睛都快掉出来了。
这就是李世民,他对于将领们的奖赏从来都是不惜词、不惜物的,但有一条,你得配得起。
无疑彭啸是配得起的,上一次两百骑兵差一点就杀了薛举,这一次烧粮草,保护秦王,他率领的骑兵们在薛军的包围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十足十的出尽了风头。单单是在身后那一帮已经或躺或卧开始休息的蒙古骑兵,与正在陆陆续续拖拖拉拉返回来的其他唐军士兵形成了极度鲜明的对比。彭啸也很满意,他的队伍完全称得上令行禁止。
刘文静在马上坐不住了,最后回来的一名士兵竟然是他的部队里的,最可恨的是那士兵大摇大摆地,对于这么多的眼神似乎视而不见。刘文静气得叫过手下的校尉,“去!把那个士兵打三十军棍,让他一辈子都记住今天。”
李世民笑了起来,“老刘,输给小彭了,拿钱拿钱!”
刘文静阴恻恻地看了一眼彭啸,冲着自己的副将招了招手,那副将就递过来一锭银子。
“愿赌服输,刘某心服口服。”瞎子也能看得出那绝对是口不由心。刘文静把那锭银子抛向彭啸,他有心想戏弄一下彭啸,让彭啸当中出一次丑,所以他刻意用的劲儿小了。他甚至都想着彭啸拼尽全力都接不住银子的样子,弄不好还会从马上掉下来。
可刘文静错了,彭啸早就判断出即便他手伸到最长都够不到,他干脆就坐在马上没动,任由银子掉在了地上。他看着刘文静,脸色一如平常,“张勇!还不谢谢刘总管的银子?”
张勇应了一声,就颠颠地跑过去,捡起银子,屁也没一个就往回跑。
彭啸看着张勇的样子有些好笑,“你他娘的,不知道谢?”
张勇连身子都没转,屁股对着刘文静,“哦,多谢刘总管的银子。”那家伙是故意的。
刘文静快被气疯了。李渊削他的职,他不敢惹;李世民骂他,他惹不起;彭啸一直是他想惹的人,但后来才发现彭啸也一样的不能惹;到了现在,竟然连彭啸手下的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传令官也在羞辱他!
刘文静想冲过去,狠狠地抽张勇几鞭子,但斜刺里一匹马挡在了路上,那是彭啸,“人是我的人,银子是我让他捡的,如果他有什么错,那也应该是我教训才对。就不劳刘总管了。”
刘文静想动手,但他很清楚自己绝不是彭啸的对手,气得直翻白眼。
那一帮子蒙古骑兵都在笑,这是他们愿意死心塌地跟着彭啸的一个原因。彭啸虽然也常常动手打士兵,但下手并不重,最重要的是他绝不让别人打他的士兵,也绝不让他的士兵们受气。
李世民冷眼看着,忽然一声暴喝:“都闭嘴!仗打赢了?!这才刚开始,看看你们一个个的,想干什么?!搞内讧?还想不想打了,不想打的赶紧滚蛋,省得在这里丢人现眼!回营,真他娘的扫兴!”
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其实也解了刘文静的围,倒是其他几位行军总管对于刘文静的表现有些不齿,再怎么也是行军总管,怎么好跟一个小兵过不去。
收兵回营之后,李世民并没有让他们休息,而是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这里离薛仁果的老窝高墌城只有四五十里地,都说说,咱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李世民的眼睛划过几位行军总管的脸,像是在询问,但彭啸感觉李世民心里已经有了计划了。
刘文静急于要扳回一局,“属下认为,我们应该稳扎稳打,今天休整,明天进军高墌。薛军粮草不济,自然慌乱,咱们只要步步紧逼,薛军定然不攻自破。”
刘文静提出的战术,中规中矩,其他的行军总管也大多是这个意见,因为他们都曾经见识过薛军强悍的战斗力,或多或少的吃过亏。
李世民有些不满意,但他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轻易显示出他的不满意,他看了看彭啸,“小彭,你怎么想的。”
“我觉得应该迅速追击,以防薛军撤走。”
刘文静哼了一声,“薛军的队伍现在应该已经快回到高墌城了,真要撤的话,我们就是再走得快也追不上。”
“我说的是以骑兵部队追击。”
一时间,众议纷纷,以两千多骑兵追击数万薛军,这是在找死吗?这绝对是在找死。
李世民到是很感兴趣,“说说,怎么个追法?”
“属下请命,秦王将您的骑兵队伍归我指挥,我带着他们去拖住薛军,等待后续部队。”彭笑说。
“那如果薛军不战而走,你怎么办?”
“追着打。”
“那要是薛军返回头想歼灭你,又怎么办?”
“边打边退,骑兵的优势在于高机动性,薛军如果要以小股部队来掩护撤退,我不跟他们纠缠,绕过他们继续追击。”
李世民对于这个大胆的想法有些犹豫,“那有被包围的可能啊,我这支骑兵虽然刚建立,还没有成型,但也绝不想让他们去送死。”
彭啸觉得李世民有些误解了他的意思,刚想解释,李世民却抢先说:“这样,我跟你带着骑兵一起去追击。要是薛军看见我的话,我估计他们就不会撤退了……”
一瞬间各种声音响了起来,“这怎么行?”
“是啊,太危险了,两千多人对几万。”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要去也是末将去,怎么能让秦王去?”
这时候当然不会少了刘文静,“有些人就是别有用心,想出风头,异想天开的很那。”
李世民发怒了,“吵!吵!吵,等你们拿好主意,薛军早就跑了,还追个屁。一旦薛军返回天水,怎么打?谁想过,要怎么打?等他们断粮?到时候要断粮的就是我们了。我们费了这么大的劲烧了薛军的军粮,不就是为了一鼓作气地拿下薛军?薛军如果撤走了,一旦有了粮食,各位,你们谁有自信能把薛军一举歼灭?”
李世民说的是实情,行军总管们不说话了。
李世民的眼神自众人的脸上扫过,“传令!全军出击,高墌城方向。骑兵先行,步兵急行,在今天午夜前一定要赶到高墌城。违令者就不是输五十两银子那么简单了。”
李世民的语气有些森然,几个行军总管面面相觑,都有些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