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7800000005

第5章 中国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的研究状况(1)

)第一节 关于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的研究资料

研究游牧民族的部落制度首先要从部落的理论问题人手。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有关部落制度的研究资料还是相当有限,且系统全面研究部落制度的资料又较少,这无疑给这一研究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加大了这一问题研究的工作量。为了搞清部落制度这一问题,就得去翻阅大量的书籍,从中寻找到有关部落制度研究的零星材料。从我们所搜集到的有关部落制度的研究资料看,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6、21、23、4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斯大林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等为代表。其中有关部落的论述见于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参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单行本)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参见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这两部专著是在吸收摩尔根《古代社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发表以前,人们氏族、部落不分,部族、部落不分。而对部落制度系统、全面的研究,始见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他在这部40多万字的著作中,从不同角度叙述和探讨部落问题,他提供的印第安人的资料,是人们全面认识原始社会部落组织的基础。马克思对这本书作了详细摘要,并进行认真整理,于1882年写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恩格斯根据这本摘要,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上充实完善,于1844年写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婚姻、家庭发展历史以及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同时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原始氏族制度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部落便是恩格斯研究氏族公社专题中的一个问题。这部书是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诞生开辟了民族学研究的新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大量吸收了《古代社会》中的合理的积极因素。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由来、形成和发展一样,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当代民族学研究状况,吸收资产阶级民族学的合理因素,深入研究世界各地的民族问题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从事民族研究工作中,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作为指导原则,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武装头脑。鉴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古代社会》一书未能对阶级社会的部落制度作延续性的论述,这就需要我们在民族学研究的道路上发扬开拓精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二、历史文献资料和主要论著材料

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中国游牧民族的部落制度,所以涉猎的文献资料主要以反映游牧民族部落社会结构、政治组织形式、经济形态、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为主。我们知道,文献资料所记载的一般均为某个游牧民族对外发生的事件,所以,我们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研究部落政治制度和部落的演进过程。在我国的典籍文献资料中,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周书》、《旧唐书》、《新唐书》、《通典》、《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辽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有关游牧民族政治史的材料来论证游牧部落制度的政治体制。此外,国内外有关学者论述部落制度的专著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下将国外译著和国内论著分别作以介绍。

(1)国外译著:《哈萨克人习惯法资料》第一集(1949年阿拉木图版)、(伊朗)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苏联)兹拉特金著、马曼丽译:《准噶尔汗国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苏联)符拉基米尔佐夫著、刘荣焌译:《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波斯)拉施特著,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日本)佐口透著、章莹译:《新疆民族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美国)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时事出版社,1994年出版)、(美国)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等译:《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等等。

(2)国内论著:《元朝秘史》(《蒙古秘史》)、林斡:《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高文德:《蒙古奴隶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五世达赖著、郭和卿译:《西藏王臣记》(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裕固族简史》编写组:《裕固族简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黄奋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萨迦-索南坚赞著,陈庆英、仁庆扎西译:《王统世系明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杨堃:《原始社会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哈萨克族简史》编写组:《哈萨克族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杨建新:《西北少数民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民族研究所编:《甘肃少数民族》(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谢重光、白文固:《中国僧官制度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写组:《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成吉思汗研究文集》(1949~1990)(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胡国兴主编:《甘肃民族源流》(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梨宗华、李延恺著:《安多藏族史略》(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王尧译注:《敦煌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马曼丽主编:《中亚研究——中亚与中国同源跨国民族卷》(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恰白·次旦平措等著:《西藏通史》(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王建民:《中国民族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洲塔:《论拉卜楞寺的创建及其六大学院的形成》(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等等。

从上述国外译著和国内论著中我们均能找到一些有关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的材料。其中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对原始社会的部落体制论述最具有权威,他的观点被后世很多学者所采用,影响了几代人,惟独留有遗憾的是对阶级社会的部落制度没有论及。

在涉及各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的史料中,有些是必读本,比如研究蒙古族的部落制度就一定要读《元朝秘史》和《史集》。《元朝秘史》从蒙古族的始祖传说讲起,接着讲述各氏族的起源与发展,及成吉思汗的一生及窝阔台汗去世前一年为止的历史,是研究蒙古族早期部落制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史料。《史集》成书于1310年,分3卷,其中讲述蒙古历史的是第1卷。该书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看蒙古历史的发展变化,可与《元朝秘史》相互对证引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藏族古典著作中,文史不分的现象十分突出,往往一部著作既是历史著述,又是文学作品,有的甚至还阐释了宗教的哲学观点,形成文史哲合一的风格。敦煌古藏文史料、吐蕃时期的碑文、《五部遗教》、《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等都具有这一特点。藏族的历史著作兴起于7~9世纪的吐蕃时期,大多数为敦煌古藏文史料,包括“编年大事记”、“赞普传略”、“历代大相记”、“王室赞普世系”、“小邦邦主及其家臣”、“论钦陵与唐将论战记”等,还有一部分碑文如唐蕃会盟碑、桑耶寺兴佛证盟碑、噶迥寺建寺碑等。此时的作品大都没有署名,文字质朴简约,是藏族文学史上较早的历史文学作品,其中的“赞普传略”(包括《聂赤赞普传略》、《止贡赞普传略》、《松赞干布传略》、《纳日伦赞传略》、《墀都松与墀德祖墀传略》等)与以后的传记比较,具有以人物为经,以事迹、史实为纬的史传特点。这些传略记述了祖国青藏高原从分散、独立的部落邦国融合统一的过程,赞颂了在统一过程中建立功绩的英雄人物,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以及部落邦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我们可以从这些典籍中找到研究部落制度的有关史料。由于篇幅的关系,其他资料我们就不一一再作说明。

三、民族学资料

民族学资料一般都对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部落制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因此,国内外学者有关部落制度问题的论著是我们开展部落制度研究不可缺少的资料和工具书。其中用民族学方法研究游牧民族的调查报告,主要集中在游牧民族的内部生活及经济、习俗和文化状况等方面,内容较为丰富,从中可以窥视到游牧民族的部落痕迹及发展变化,也是研究部落制度的重要材料。例如:国外资料有(美国)亨利·摩尔根著、李培茱译:《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美国)w·A·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美国)c·恩伯、M·恩伯著、杜彬彬译:《文化的变迁——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日本)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英国)雷蒙德·费思著、费孝通译:《人文学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等。国内资料有杨堃:《民族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至六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杜荣坤:《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甘肃省编辑组:《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编、陈庆英主编:《中国藏族部落》(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版)、何润主编:《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郭大烈主编:《论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陈庆英主编:《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版)、洲塔:《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编、杨进智主编:《裕固族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牟本理主编:《民族学与西北民族社会》(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王希恩:《民族过程与国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贺卫光:《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周泓:《国民新疆社会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何星亮:《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等等。

四、民间文学中的资料

流传于各游牧民族中的口头传说、故事、谚语、寓言等,也有部分涉及一些经济、社会关系、部落制度和民族起源的问题。比如《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和裕固族之中。据统计,《格萨尔王传》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种。分章本有7种;分部本有205部;另有蒙古文的9种版本。说唱词达一百数十万诗行,举世罕见(参见王沂暖:《卷帙浩繁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载1984年《西北民族研究文辑》)。现已有部分被整理翻译为汉文,正式出版,如杨恩洪著:《中国少数民族史诗格萨尔》(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何峰著:《格萨尔与部落战争》(青海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其中就有从血缘部落向地缘部落转化的论述(参阅扎西东珠:《从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转化阶段的真实写照——(格萨尔)所反映的古代藏族部落社会浅析》,载《西藏研究》1997年第1期)。蒙古族民间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传》,共13章,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现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铅印本问世;柯尔克孜族民间英雄史诗《玛纳斯》已发掘整理出8部,共约20万诗行;郝苏民先生主编的《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石泰安著、耿升译:《西藏史诗与说唱艺人的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少数民族口头传说资料对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等社会问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主要论文

有关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的论文,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材料。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观点各异,因此,在利用、参考这些论文时应吸收其合理的研究成果。

(1)国外论文:(苏联)兹拉特金著、蔡曼华译:《游牧民族社会经济史的几个问题》(载《民族译丛》1981年第5期)、(日本)吉田顺一著,王恩庆、冯继钦译:《蒙古族的游牧和狩猎——十一至十三世纪时期》(载《民族译丛》1983年第4、5期)、(法国)莫·戈德利埃著、沈静方译:《部落的概念》(载《民族译丛》1984年第4期)、(苏联)c·H范布鲁克著、周启元译:《民族与民族过程》(载《民族译丛》1984.年第5期)、(日本)冈田英弘著、薄音湖译:《达延汗六万户起源》(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5年第2期)、(苏联)c·T范卡尔塔赫强著:《部落、部族与民族》(载《民族译丛》1985年第4期)、(苏联)ю·M谢苗诺夫著、汤正方译:《论部落、部族和民族》(载《民族译丛》1986年第5期)、(日本)若松宽著、乌力吉图译:《蒙古史研究概述》(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8年第1期)、(苏联)A·B·波波夫著、申屠榕译:《关于“游牧封建制”理论的辩论》(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8年第3期)、(日本)佐口透著、郭立译:《撒里畏兀的历史发展》(载《民族译丛》1988年第6期),(苏联)A·B·科罗塔耶夫、A·A·奥博隆科夫著、刘敦健译:《阶级社会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氏族组织》(载《民族译丛》1990年第2期)、(日本)守茂和著、袁靖译:《对氏族制度、氏族公社的探讨》(载《民族译丛》1990年第2期)等等。

同类推荐
  • 尘世中迷途小书僮

    尘世中迷途小书僮

    欲练神功,挥刀自宫。……此书暂时搁浅,已开新书《世界的光》,欢迎光临。
  • 十国烈日

    十国烈日

    王明到五代的故事,只有WPS和他作伴。代替在历史上生卒年不详的王宗仁,能否只手撑天?他所依仗的只有来自穿越者互助协会的馈赠———WPS。---------自娱自乐,周更中
  • 流儿师宗

    流儿师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条顿骑誓

    条顿骑誓

    策马执剑,披甲杀敌,骑士精神,战争史诗,男人永不过时的浪漫童话。骑枪之下,众生平等,无关信仰,只决生死。当本是一介奴仆身的雷奥机缘巧合下卷入几方势力间时,又将何去何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新作骑誓纪元希望大家支持!)
  • 绘晚清民国大变局:官商1883

    绘晚清民国大变局:官商1883

    “同光中兴”时的大清国,洋务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刚刚而立之年的盛宣怀正式拉开了自己曲折人生的大幕。与传统商贾胡雪岩、新兴买办唐廷枢、外商资本等共同角逐官商大舞台。一个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的左膀右臂,一个是以左宗棠为首的湘系的财力后盾,官商代表盛宣怀与传统商贾胡雪岩,各为其主,竞争白热,到底是谁黯然离场?一边是政治利益至上的官方代表,一边是经济利益至上的新兴买办,官本代表盛宣怀与商本代表唐廷枢明争暗斗,殊死博弈,到底是谁笑到了最后?一方是民族资本的艰难成长,一方是外商资本的强势渗透,轮船局、阜康钱庄与旗昌洋行的争夺,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到底是鹿死谁手?这部不是谍战却胜似谍战,从经济的视角入手以细节的还原见长的小说,将为你破开沉沉迷雾,还原本真的历史。
热门推荐
  • 道友止步

    道友止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人云:死道友不死贫道,是也,是也
  • 无主空间

    无主空间

    一觉醒来,每天偷鸡摸狗的郝运竟穿越到主神空间?一个没有主神的主神空间!说好的主神呢?说好的任务呢?几千年前就没咯!失去主神,空间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强者遍地,盗贼又如何在此生存?郝运:哇!你这把武器不错,先借我用用...
  • 挂名夫妻

    挂名夫妻

    她聪明、伶俐、漂亮,天资极其聪颖,但出生在平穷、落后、闭塞的乡村,她的天资被埋没了。走上社会后,她交际的圈子也不广泛,在认识的极少数的男孩中,勉强与表面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吝啬鬼李明结合了,却从此掉入了深渊。
  • 风的逆袭

    风的逆袭

    女主穿越时空来到了一片神奇的大陆,开始逆袭的旅程。
  • 快穿之冷颜公子世无双

    快穿之冷颜公子世无双

    冰山总裁:怎么?做完没满足你,不高兴了?腹黑徒弟:师父,我要惩罚你,下不了床!禁欲皇叔:怎么?现在连皇叔的话也不听了?过来!………………………………某人:人家还是个宝宝呢(委屈)
  • 天穹之城

    天穹之城

    当世界的最后一缕光,消失在神圣的至高轨道边缘,黑雾的触角沿着深邃的黑暗,再次蔓延上宏伟的浮空之城。奥尔神町的圣教军擦亮武器,在纯粹而强大的光明原力驱动下,坚固的动力装甲张开闪耀的羽翼,以神一般的威严审视着黑夜降临的大地!“奥尔神町的天空之城没有永恒不落的神话,但信仰,永垂不朽!”被黑雾淹没的下层轨道里,浑身是伤的少年烧烬了圣经的最后一页纸,趁着余烬仅有的温度和最后的光亮,裹紧了黑暗中冰凉的自己。
  • 易学的家宴菜

    易学的家宴菜

    逢年过节要准备一大桌菜时可让主妇们犯难了,那一桌子五花八门的菜式看似难学,但只要有方法,有指导,是能轻松拿下的。《易学的家宴菜》把握了家宴的特点,将繁琐的做法简化,但注重保留菜本身的特点,还注重将菜做得漂亮大气,让您能快速地学会做家宴菜。
  • 落红似雨

    落红似雨

    八岁的小希在逃亡过程中遇到过一个男孩,被他温暖,对他倾心二十一岁,公交车上,从窗外看到那个干净男孩对他一见钟情,靠近他,了解他,扑倒他禁欲大佬被撩到耳红只能反扑将少女逼到墙角,亲了又亲,在她耳边轻声说“我爱你”自此,他们占据了A大贴吧头条,甜得发慌,让人羡慕嫉妒恨,二十四岁的他生日,某个游乐场草坪上,二十三岁的她化了浓妆,头纱遮住了满眼星辰,一袭白裙,手捧百花,拿着他们曾一起挑的戒指,笑道“先生…可否借你一生”男人接过戒指,单膝下跪“小希,愿意嫁给我吗?”“我愿意…”
  • 独处时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独处时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一个迷失在繁华都市生活中、内心迷失的成功人士的寻觅本心之路。某天突然对放浪形骸的俗丽人生充满厌倦的主人公,丢下生意和妻子出走,但这次出走的内容不是饮酒和女人,而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与感情破裂的妻子尴尬地生活在一起……作品中呈现出令人迷惑和丢失自我的都市人的生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现代人生存当中内心苦闷无路、情感茫无所寄的真实境遇。作品在末尾呈现出代表阳光和纯洁的大学好友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往昔的深深眷恋,而大学好友车祸死亡的情节,则宣告了这种美好回忆终究破灭的命运,作者也通过作品唱响了一曲对现实生活无可奈何的挽歌。
  • 我是大道代理人

    我是大道代理人

    大道沉睡,法则衰弱。系统、金手指、穿越、逆天……这些个名词不知何时已然响彻诸天万界。对此,身为大道的代理人的林尘表示:“我很有压力,现在辞职可以吗?”这是一个大道代理人建立“大道游戏城”,忽悠万千“玩家”,攻略诸天万界的故事。(本书实力划分:1~12阶,每阶级又分9星。例:一阶一星、二阶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