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简要地说,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证旅游业长时期稳定发展。对于游客来说,这涉及到“生态旅游”的概念,即不破坏旅游地的环境,达到人地和谐。但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先应当存在于开发者的心目中,在旅游资源的初期开发阶段就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包括在开发景点时避免采用容易产生污染的形式,以及控制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污染,并由地方政府对当地所有产业进行监控,取缔重污染源。然后才可以谈到开发后的环境管理问题。其次,要考虑到维持社会安定的问题。新行业的建设和经济转型将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问题,可能会导致一些影响社会安定的行为。另外,旅游业的发展,意味着成分复杂的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其中有游客,有外来就业人员。开发旅游业,不得不尽力发展交通,这样又会带来大量的过往旅客。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经验证明,外来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要大于本地人口。调整利益关系、维持治安以保证社会安定,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天水地区需要一个可以长期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须时刻存在开发者的心目中。
3.伏羲文化对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天水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丝路重镇,解放以来,随着交通的发达和境内麦积山石窟的对外开发,知名度不断提高。几年来,天水借伏羲文化这特有的文化资源,连续举办了伏羲节活动,利用伏羲在天水的优势,展开强大的宣传,已引起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注意,其旅游城市的形象标志已逐步树立。天水市又是甘肃东南部最大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充分利用伏羲文化的特有资源,有着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伏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是重要的一项,伏羲文化再现了我们祖先几千年漫长的生活生产足迹,告诉后人知晓文明发展的艰苦历程,可以激发天水人民热爱天水、建设天水的热情。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培养对家乡的感情,树立自豪感和责任感,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工作。
第二,伏羲文化为天水开辟了一条新的文化旅游路径。天水市目前的文化旅游地,市内以伏羲庙为主,附带南廓寺、玉泉观等;市区外,以麦积山为主,附带仙人崖、石门以及植物园、放马滩、曲溪等;在县区都有自己的旅游点,但是天水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网络,远未达到全面开发综合利用的水平。伏羲文化完全可以改变天水单一的旅游格局,使之内容极大丰富起来,并可带动沿线各项服务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伏羲文化成为联结陕西的旅游枢纽,宝中铁路的正式运营,使陕西省的旅游业大大地发展了一步,为这个旅游大省添上了一双翅膀,可直接深入西夏故地。对天水而言压力将明显增大。天水一向以交通不便而制约旅游,如此一来,游人则从西安进入宁夏,参观完西夏故地后到兰州,然后达敦煌。这是一种趋势,要及早地研究,想出对策。为此,只有冲出天水,主动与陕西联合,才能摆脱困境。与陕西联合的捷径,就是以伏羲文化作为枢纽,借传统的“陇山道”,把触角伸向西安、宝鸡、凤翔、周原等地。再与宝鸡炎帝陵相配合,形成宝鸡(炎帝)一伏羲庙一大地湾一麦积山旅游格局,开辟以伏羲文化为中心的甘陕陇山旅游线,形成联合态势,最大限度地将西安的客源拉人天水,切莫坐失良机。
4.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开发旅游资源的策略。开发天水地区的旅游业,我们已确定了以伏羲文化为主要品牌,这是一个纲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些具体的策略。这些策略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强化伏羲文化品牌。充分开发当地伏羲文化有关的文化题材,深入发掘伏羲文化的内涵,形成以伏羲为中心的文化网络。在传说中与伏羲有关的许多人、事、物,都可以作为开发的素材,如八卦、易经、龙图腾、造人传说、女娲等,在当地保存的一些民俗,如正月十六伏羲生辰等,也可以加以利用,开发出有特色的民俗旅游。将伏羲文化向纵深挖掘,必须突出优秀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联,强调其对西部文明甚至对整个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第二,以几个内涵为主线,构建伏羲文化主题游系列。由于天水的旅游资源重在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中的大部分,涉及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一概念。因此这些内涵都可以围绕“寻根”这一中心,延伸出三条线索:一是围绕伏羲、女娲造人及以伏羲为三皇之首的传说,以伏羲为人类始祖,营造一个寻根系列;二是结合考古成果及“伏羲创制”说,以伏羲时代为华夏文明的草创时代,构建起探寻文明曙光的寻根系列;三是利用史籍中许多姓氏源于伏羲或天水的记载,以伏羲和天水为一些姓氏源头,为人们追溯血缘的源起开发“家族寻根”项目。李姓为唐代国性,即自称出自“陇西成纪”,赵为宋代国性,亦称源于天水,在宋以后的典籍中,宋代常被称为“天水一朝”,排在百家前四位的赵钱孙李,即有两个起源于天水,这也是天水的一大文化优势,再加上历代天水所出的许多名人,组织这种“寻根”显然是很有基础的。这几种“寻根”活动,可以适合不同层次、来自不同地区、有不同兴趣的游客的需求,当然,在构建主题旅游的同时,并不排斥包括麦积山、大地湾以及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兴国寺等著名景点在内的常规的旅游路线。
第三,形成伏羲文化的若干空间组团。根据不同的内涵、资源,形成几个空间组团,以几个重要景观为中心,在开发次序和开发力度上有所侧重。在天水地区,伏羲文化有关的景观,最著名的是伏羲庙、八卦台及以大地湾为首的众多遗址。但是,这些景观分布并不集中,因此,在开发各种主题旅游题材的同时,还需根据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为几个空间组团,组团之间开发先后和力度应当有所不同,一个组团内部也应有侧重点。只有从全局出发,对于各种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评价,进行有重点、有步骤、阶段性地开发,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才可能使投资不断获得回报,使旅游业获得持续发展。
第四,形成伏羲文化的辐射网络。不仅要充分开发本地旅游资源,还要谋求地区间的系统合作,以形成辐射网络,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大致说来,在较小范围内,以河西走廊为主体,以敦煌、武威、兰州为节点,共同形成河西走廊旅游联动网络;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改善基础设施,解决交通问题,以西安、宝鸡、汉中等地为从点和中介,进一步吸纳中部地区的客源;进而将眼光放到江、浙、闽、广等东南沿海地区,吸纳其旅游开发的资金,并作为旅游市场开拓的重要腹地;与此同时,尽可能地以文化认同、文化寻根为纽带,面向海外华人华侨及中华文化的爱好者,积极推动伏羲文化海外影响力的扩大,使之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广阔的潜在市场,以强有力的宣传态势作为旅游业开发的先导,充分依托现阶段西部开发的形势,创造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让全国和海外的人们更了解天水,让所有华夏子孙深刻认识到,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根,他们是这个根衍生出去的茂盛的枝叶。
5.天水开发与利用伏羲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举措。(1)开辟和建设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大地湾旅游经济区。总的设想是,以大地湾为中心,围绕遗址所在地五营乡一带社区,创建大地湾旅游经济开发区。大地湾旅游经济开发区将伏羲文化的内涵赋予其中,将拟由市、县合建,共同投资利益共享,发挥两个积极性。首先,要搞好规划,设计可行的工程实施方案和管理运行实施方案;其次,成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和工作班子,抓好前期筹备工作;第三,以研究宣传为突破口,招商引资,分期落实规划,用3~5年时间建成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大地湾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开发区,使之成为天水旅游经济的支柱之一,进而带动天水一秦安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造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现代旅游,人们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暂时改变一下原有的环境,寻求新的感观刺激。要给游人以新的感受,首先要造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以强烈的震撼力冲击游人,使之久久不忘。为此,在伏羲文化大地湾旅游区内,要以复原上古社会的生活方式为文化旅游的主题。用俗话讲,就是“花钱买罪受”,以上古的淳朴来净化和陶冶人们的心灵。
(2)大力开发具有天水特色土生土长的手工艺产品。河南淮阳有一仲用泥捏成的手工艺品“泥泥狗”。现被称为远古文化的化石,大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尤其在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伏羲女娲庙会上分外引人注意。实际上就是用黄土捏成的各种各样的动物,然后涂上各种颜色,大多变形,富有想像力,实为人面狗、猴等,有的还可以吹。但作为伏羲的故乡天水大地湾一带也有不少远古文化的活化石,如击、埙、罐等等,无一不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尤其是埙,这种乐器,据《周礼》记载是伏羲时代创造,而大地湾的“埙”则是女娲创造,因而叫作“哇鸣”,实际上是“娲呼”之音转,是女娲当年捏小泥人时呼叫所用,其历史之长,至少也有七千年之久。大地湾就应开发类似的民间工艺产品,形成系列和特色。
(3)狠抓配套服务的发展。发展旅游经济的手段之一,就是发展配套的服务业。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声誉和经济收入。伏羲大地湾文化旅游经济区的建立,将带动一整套诸如:交通、餐饮、旅馆、购物、导游、狩猎、垂钓、摄影、手工艺、卫生等行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大地湾地处陇山清水河谷,依据现有的自然条件,完全可以建设成既有半坡类型,又带有山川结合、水土一色的自然地貌风景区,达到度假休息、观光游览、娱乐猎奇的综合效益。
(四)建设伏羲大地湾文化旅游经济区的一些设想
大地湾文化旅游经济区的建设、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民俗度假村。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民俗村民族村多有建立,目的之一就是发展经济。在众多村中,唯云南昆明城郊的“云南民族村”建设得最为壮观,最具特色,经营得最为成功。该村是集中表现云南多民族文化的文化风景旅游区,占地1240亩,以反映云南26个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为主,兼有博展、游乐、度假、休养等功能。里边“衣、食、住、行、玩”样样齐备,并可以拍摄影视及大型文艺活动,如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的游园活动就在这里举行,中央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反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云南民族村已经成为云南省的“代表”和“标志”。伏羲大地湾能不能成为天水的代表?该不该建设民俗度假村?答案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势在必行。道理很简单:其一,大地湾距天水市100多公里,往返一趟至少得用6个小时,一天的参观时间除去6小时路程,所剩无几,无法保证轻松休闲地游览。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建立能够提供休息娱乐的民俗度假村,才能让游人安心地住下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原始社会的生活情趣,感受黄土高原的古朴雄浑,使中外游客更多地了解天水、认识天水、喜欢天水,参与天水的经济建设。达到慕名而来,留恋而去的效果。伏羲大地湾民俗度假村,在内部应有级别档次区分,而在外观上则必须以伏羲时代大地湾的原始聚落为原型,体现特有的建筑风格。用伏羲、女娲及相关的传说、活动命名,室内装饰尽可能仿照古代的生活环境布置,把时间推向5000年以前。当然,不是说排除现代化的通讯、卫生设备。仅在外观上渗透和再现大地湾文化。换句话说,在大地湾不修建宾馆、招待所,民俗村,就是大地湾的宾馆招待所,是客人投宿休息的去处。据《海外文摘》报道,在丹麦的乡村,有一些类似安徒生童话的古代小草房,外表十分古老,但内部设备相当先进,是现代化的旅游标志,为最昂贵的特色餐厅和旅馆,非腰缠万贯者不敢轻易进入,一般人只能驻足外边欣赏这古老低矮的茅草房。伏羲大地湾度假村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不断完善旅馆服务业。先民村实际上是伏羲时代大地湾人当年的生活村。所谓“仿古”,就是恢复5000年前的生活、生产方式,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有大面积的生活空间。最好是由河谷延伸到三阶台地(垂直80~100米)上,然后分层、分片开辟建设,不拘一格因地制宜。
第二,体验先民的生活。有彩淘制作、工艺流程及实际作坊,让游人亲自动手制作,刻上时间、地点,临走时带上自己制作的产品,作永久的纪念。可采用兽皮、树叶等保暖材料作为服饰,让游人进入“仿古生活村”立刻感到返回到人类早期阶段。让游人亲自使用石器、木器、骨器,如石锌、石斧、石铲等参与生产活动。自己动手,采集野菜、蔬果、野味、烹调享用,体验洪荒时期的生活艰辛。教会游人使用简单的乐器,如吹“埙”、击“击”、“打钟”等,生活之余调解气氛,宣泄情感。
第三,开设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活动,补充生活中的单调和枯燥。可开设的有垂钓场:史书记载,伏羲氏“结绳而网署”,即发明了用以渔猎用的网,已在大地湾遗址中证实,在遗物中有不少鱼骨,以及用鱼骨制作的生活生产工具,还有蚌器等等,为建立垂钓场提供了历史的依据。从实际研究,大地湾一带处清水河下游,水资源丰富,又有苏家峡水库为补充,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民利用自然条件,走向养殖专业户,通过养鱼等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建立大地湾垂钓场,只需要在此基础上作一改造,开辟成供游人使用的垂钓场所,而又不耽误渔业生产,仅添一些必用的设施及休息场所以及供给鱼饵等,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大量的投资,没有过大的困难。如此,既丰富了大地湾旅游区的内容又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可以发展渔业,一举多得,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