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离快乐有多远
幸福属于天国,快乐属于人间——这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的名言。
因为幸福只是个抽象的概念,从来都不是事实。一个人研究了一辈子幸福,充其量也只能得出一些虚无缥缈的文字和无法确保的逻辑,像极了《圣经》中的天国。比如我们上一节中说到——你停下,幸福就会追上来——但幸福一定会追上来吗?谁都知道,这中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我是不需要负责的,因为幸福本就难以把握。可能是你操作时出了点小状况也说不定。一个“说不定”,就能把我撇得一干二净,也能让你讷讷而退。
而快乐就具体得多了。就算是苦中作乐,强颜欢笑,至少快乐已经写在了脸上。快乐不像幸福那样高高在上,不可捉摸,它的门槛无限低,属于人间每一个愿意快乐的人。
我们是否幸福,有时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但我们是不是快乐,绝对是个人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幸福,但不能不快乐。越是不幸福,就越是要快乐。快乐是最好的药,它可以治疗人世间一切不如意。当一个人快乐起来的时候,幸福已经在悄悄向他靠拢。
周国平也在书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让他(她)们也感到快乐,首先自己要先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需要物质支持不假,但更需要精神上的渲染。事实上,人类一生只做两件事,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谁能够提供快乐,人们就向谁靠拢。否则,即使她不幸如祥林嫂,人们也不会无限期地抱以同情。
物质上的快乐与精神上的快乐,哪个更重要些呢?一般来说,缺乏物质的人,会对物质带来的快乐更在意、更向往,而对于那些财富蜕变为数字的物质剩余者来说,精神上的需求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得不到精神上的快乐,物质越多,只会令人更烦恼、更痛苦。
只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始终处于物质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人们历来注重物质而忽略精神。也因此,并不需要花钱的快乐在人群中却总是显得那么宝贵。无他,所有能用物质营造的快乐,都有一个时效性,物质支撑起来的快乐往往很短暂,甚至短暂到刚刚得到快乐的那一瞬间。而精神上的快乐则是一种不需要借助任何东西的快乐,它或许显得慢热,但一旦热起来,快乐便熊熊不息。
这个时代满是找乐的人,但没几个人真正敢说自己找到了快乐。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快乐不好找,而是他们找错了地方。快乐不在酒吧,酒吧只是卖酒和买醉的地方。快乐也不在歌剧院,那里会让快乐高处不胜寒。快乐只存在于每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快乐,缺乏的只是一颗不能感悟快乐的心。
快乐属于人间,存在于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那些脏乱差的角落。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苏格拉底年轻时非常贫困,他和几个朋友合住在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中。居住环境这么差,苏格拉底却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有人想不明白:“那么多人挤在一起,生活多不方便,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交流感情、交流思想,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后来,朋友们陆续成了家,一个个搬走了,最后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依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孤孤单单一个人,有什么好快乐的?”
“我怎么会孤单呢!我有好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这怎么不让人快乐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他和妻子搬进了一座大楼中生活。他们住在最底层,楼上的人经常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等脏东西,但苏格拉底还是每天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那人又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也感到高兴?”
苏格拉底笑呵呵地说:“你不知道,住在底层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可以省力气;朋友道访时,不用爬楼梯;等等。最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些花,种一点菜。这些乐趣,住在楼上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
再后来,苏格拉底与一位住在顶楼的朋友换了房子,因为朋友的父亲日益年迈,上楼很不方便。但是,搬到七楼的苏格拉底每天照样快快乐乐。
那人又问:“你现在失去了住底层的乐趣,又有什么好快乐的?”
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在顶楼的好处比底楼还多:每天上下楼,可以锻炼身体;房子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干扰,白天晚上都很安静;等等。这些可是住底层的人享受不到的。”
……
从快乐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那算什么本事?哲学家之所以令人景仰,就在于他们总是能够从不如意中发掘出快乐和哲理。但快乐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快乐属于每一个愿意快乐的人。这一点诚如南怀瑾所说:“苦海无边,但处处皆岸。如果你找不到岸,那是因为你为自己设了障眼法。”
2.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清源是现代围棋名家,被誉为“现代围棋第一人”。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段子说,他从小身体很差,曾经得过肺结核,在当时,肺结核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这种慢性病非常折磨人。每当痛苦袭来,吴清源就背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清源常背的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对酒》。很明显,它不是肺结核的特效药,但它传递的那种乐观的精神,却是消解人世间一切愁苦的良方。
不开口笑是痴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生过于短暂,名利转眼成空。即诗中的“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其中,“石火光中寄此身”,极言人生苦短,如古人用火石打火时撞击出的火光,一闪即逝。“蜗牛角上争何事”,则出自一个著名的典故:
战国时期,魏惠王想攻打齐国,国相惠施为劝魏王息兵,急忙请来贤士戴晋人规劝魏王。见到魏王,戴晋人问道:“大王您可知道蜗牛吗?”魏王说:“自然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我就给大王讲一个与蜗牛有关的故事吧:有这么一只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左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触氏;右面的角上也有一个国家,称为蛮氏。触氏和蛮氏为争夺领地,动不动就交兵开战,伏尸数万……”戴晋人还没说完,魏王就笑了:“你讲的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戴晋人说:“这并非虚假之言,我们姑且来论证一下:以君王看来,四方上下有穷尽吗?”魏王多少懂点常识和哲学,想了想说:“没有穷尽。”戴晋人又问:“人的心巡游过无穷无尽的宇宙之后,又返回到人世,可不可以说人世渺小到了似有似无?”魏王又答:“对。”戴晋人接着问:“人世既然都可以渺小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而魏国又只是人世间一个很小的地方,国都又是魏国之中很小的一块地方,大王又是国都中很小的一个形体,那么,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而言,您跟蜗牛右角上蛮氏国的国王又有什么分别呢?”魏王说:“真是没有什么分别。”……最终,魏王体悟到了人世和国土的渺小,感受到了征战和扩疆的无聊——即使能够胜利,所得不过蜗牛一角之地而已,实在没什么意思。
类似的说法,各类经典中不胜枚举。如《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老百姓也常说,“还没活呢,老了”,人生转瞬即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享受它?!
人生是短暂的,但有时候人生又是相对漫长的,尤其是当人处在失意、痛苦中时,往往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先贤说,尘世难逢开口笑,一个月中,惬意的日子最多不过四五日;先贤又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语者无二三。人生苦短,并不是只有短,还有苦。然而生活的苦正如人体内的胆汁,生活甚至于比胆汁还苦,但没有胆汁也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生活。所以白居易又说:不开口笑是痴人!比这稍晚的大诗人杜牧亦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十几年前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流行音乐,叫《中华民谣》,其中的“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就源自于杜牧的诗篇。众所周知,菊花和大雁都象征着秋天,也往往被引申为迟暮、失意和惆怅。但是,人生越多苦短、苦多、苦无情,我们就越是要苦中作乐。如果有泪,就把眼泪都笑出来。既然还有菊花,那就把菊花插满头吧!只要脸上的笑容灿烂,便能一扫秋天的悲凉,代之以秋高气爽。
这有点类似于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名言:如果你的A弦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而且要尽可能地把它演奏得欢快些。
不开口笑是痴人。不能把曲子演奏得欢快的艺术家不是好的艺术家。有些笑星能把所有人逗乐,据说也会躲在家里哭,很显然,他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笑星。
人生在世,太多事情不由人。对待它们,尤其是对待物质方面的贫富,切不可斤斤计较。须知贫也好,富也罢,都有其内在规律及相应的因缘,要紧的是不论贫穷顺达,时刻保持内心的安宁,真正做到“随贫随富且随喜”。
这并不是简单的养心术。很多时候,“随贫”非但不是无奈与无能,反倒是人格与操守的体现。古代许多高洁之士,比如陶渊明等,都是宁肯选择过一种虽然清贫但也简单、恬适的生活,也不肯与那些不符合道义、不符合内心理想的富贵同流合污。比如陶渊明有诗云:“方宅十余庙,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种几庙田,栽几棵树,植几株菊,写两首诗,守着依依炊烟,听着鸡鸣犬吠,这种再简单不过的生活,虽与世俗社会认定的富贵相去太远,也只字未提“快乐”,实际上却早已超越了富贵与快乐,直接进入了悠然与幸福的境界。
总之,人生不过几十年,你可以选择笑着过,也可以选择苦着脸。快乐并不在于生活本身是否快乐,而在于你是否愿意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3.寻找快乐,发现幸福
古时候有个富商,终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家人见他日益憔悴,四处寻医求诊,却毫无结果,后来听说有一位神医非常高明,便前往求治。
没想到这位名医为富商把过脉后,却一本正经地说:“您这是月经失调,我这就给您开个方子,三副药保好……”富商一听,啼笑皆非,只差没当场把神医赶出去!但神医走后,他逢人便讲这件事,每讲一回就大笑一回,没多久他的病就不治而愈。他这才明白了神医的良苦用心,便带上厚礼前往感谢。神医对他说:“你患的是郁结心病,要治好你的病,只能想法子让你笑,让你快乐。”
其实,快乐不仅仅是郁结心病的对症药,也是防治人世间一切病症的最好的保健品,而不快乐则是很多疾病的发源地。所以中医界自古就有“养生先养心”的说法。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愁这愁那,没毛病也得愁出毛病来。把心养好了,不胡思乱想了,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有点儿小病,很快也就痊愈了。
遗憾的是,生活中的很多人却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郁闷。看到别人快乐,他们还不理解,说人家是“没心没肺”、“不正常”等等。何必呢?人生不过几十年,笑一笑有什么关系,“没心没肺”有什么要紧,“没心没肺”的人至少是快乐的。有些人认为自己很正常,却不如一个“不正常”的人活得快乐,这是什么逻辑?
有些人不快乐,也不全是怕人笑他太疯癫,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不起来。而让他们快乐不起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财富状况。必须承认,一个饿着肚子的人是没条件谈快乐的。然而当今世界,除了少数一些地区,人类基本上是不用为肚子发愁的。而且即使是我们认为的那些应该不快乐的地区,比如非洲某些地区,他们虽然贫困,但也不见得就不快乐。可见,物质充裕不是快乐的必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