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顶聪明绝顶痴
有人说,如果哪天世界上搞个“最‘聪明’的民族大评选”,我们敢认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比如说在美国,申请信用卡和注销信用卡都是免费的,但是更换磨损的信用卡片需要缴纳5美元工本费。聪明的中国人需要更换卡片时,总是先销户再开户,从而节省了更换卡片的5美元。虽然这很简单,美国人却不会。
德国人更笨。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困在德国的季羡林先生回忆说,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大批德国百姓食物短缺、燃料匮乏,许多人被冻饿而死,迫不得已,德国政府只好允许市民上山砍柴。但是政府规定,只有那些做了标记的老、弱树和劣质树才能砍伐,没有做标记的严禁砍伐。结果,几个德国人为躲避战争跑到了慕尼黑地区的黑森林附近,当时刚刚下完雪,天气非常寒冷,他们想砍些树枝来取暖。谁知他们看到了一块“若想砍树必须得到州政府许可”的牌子,当时哪还有什么州政府?结果这几个德国人愣是守着大森林,活活地冻死了!
……
这些,是我们所推崇所期待的聪明吗?毫无疑问,这是种小聪明,是带引号的“聪明”。
小聪明的人比比皆是,有大智慧的人却少之又少。小聪明是大智慧的天敌。总是注目于方圆两米以内的人,既看不到前方的机会,也看不到远方的灾祸;总是计较于斤两毫厘之间的人,也不可能有什么伟大的想法。
小聪明影响人的智识,也影响人的生活。很多人看起来特别聪明,有时为买几斤便宜菜,不惜坐十几站车,最终倒是省了菜钱,但费了车钱,当然还有时间和精力。这样的人,不仅活得累,也往往把身边的人都带累。
小聪明虽小,但往往蕴含着大灾祸。小聪明,就是能让人沾些小便宜的鬼点子,或者打打道德法律的擦边球,一般来说,只要留心,只要够无耻,做到这点并不太难。而一旦做成那么几次,人就会习惯于耍小聪明,有条件要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耍。耍来耍去,越耍越专业,小聪明也升级为阴谋诡计诈骗投机,最终难保不把自己耍进局子里。
然而不是到了最后关头,这些人往往很难认同这一点。他们总是自信的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就他一个人聪明,就他一个人手腕高超、脑瓜灵活。其实圣人就在旁边,只是不想再告诫他们了;警察就在旁边,就等着他们再次伸手抓他们的现行。有句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这方面过于自信的人,最终都不免上自己的当,吃自己的亏。而且,他的自信心越高,他吃的亏往往越大,正所谓“绝顶聪明绝顶痴”。
小聪明并不等同于盯着眼前。人生在世,贵在自知。尤其是在利益面前,人必须得看清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楚庄王想趁越国新败又碰上大旱之机兴不义之兵,楚国的贤人杜子听说后,赶紧去劝楚庄王息兵,楚庄王却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拒不听从。杜子长叹一声,说:“人们认识事物,就好比眼睛看东西一样啊!”楚庄王不懂,但觉得他话里有话,便假意有杜子指教。杜子指着一百步外的一件东西问楚庄王:“那是什么?”楚庄王说:“那是一辆车子啊!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大王能看得清楚吗?”“当然能。”“可是,大王你能看到自己的睫毛吗?”楚庄王一怔,如实答道:“不能。”杜子于是说:“这就对了。人的眼睛能看到百步外的东西,却看不到近在眼前的睫毛。大王您现在犯的就是这样的错误。越国是刚刚被吴国打败,又遭遇了大旱,兵弱政乱,这不假。但楚国呢?自城濮一战,楚国屡败于秦晋,丧城失地,兵难道强吗?楚国国内盗贼横行,官府束手无策,难道不是政乱吗?大王凭什么认为自己能打败越国?凭什么认为这是个机会?况且越国做错了什么吗?无缘无故地攻打它,除了在诸侯中留下恶名,有一点好处吗?”一席话说得楚庄王连连点头,最终放弃了攻打越国的想法。
上面故事中的楚庄王是不是小聪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得进劝。而历史上和现实中,却有一大批人,或者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或者在别人的提醒下知道了自己不对,但最终还鬼使神差,宁愿“掩耳盗铃”,也要铤而走险。用他们的话说,那叫“赌一把”。一旦“赌输了”,也不叫“罪有应得”,而叫“倒霉”。
当然,他们从心底里还是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但越是这样的人,还往往要面子,坏事做了,还往往要为自己开脱,甚至把坏事说成好事。十几年前,国内曾曝光过一起“陈馅月饼”事件,触发了消费者的众怒,很多月饼生产企业都因此遭受重创。但几年时间过去了,面对记者的采访,该厂一位负责人还在狡辩:“我跟你讲,在全国范围内,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我跟你讲,月饼它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品,每一个厂家都想抢月饼这块市场。月饼这个市场很难估量,没有一个厂家,除非你是个体户,做几个卖几个的……我跟你讲,这个东西呀,因为你们也不在这个行业里,我本身也不是做食品的,但是这几年我对食品慢慢也了解了。去年我曾经拿着这个题目跟卫生防疫站的人就坐在这个地方讨论过这个事情,政府现在在卫生防疫法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说,这个可以做,那个不能做。但是从消费者来讲,从消费意识来讲,为什么厂家它不能公开的这样讲,或者说承认这个事情,是因为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不管他怎么讲,我们也不会相信他了。这种人始终不会明白,掩耳盗铃的小偷,真正可耻的地方并不在于“盗”,而在于“掩耳”。规则或许真不健全,但规则绝不只是那些黑纸白字的某一条某一款,还有一种规则叫天地良心。心思别那么重,心眼别那么多。自欺欺人的人,纵然逃得了一时,也逃不过良心的惩罚。
2.大智若愚,慧极必伤
《庄子》中有一个“抱瓮灌园”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高足子贡去南方的楚国经商,回来时准备到晋国去,途中,在经过汉水南岸时,他见到了一个浇地的老头儿。老头儿的灌溉方法非常落后:他先开好一条通到井底的坡道,然后抱着一个水瓮,一步步走到井水边,汲满水,然后抱到田里去浇。就这样一趟一趟地来回走,费得力气不少,效率却非常低。子贡便走前去对他说:“老人家,你为什么这么傻呢?我听说过有一种叫桔槔的机械,使用它一天可以浇灌上百块菜地,用力少又效率高,而且制作桔槔也很简单……”谁知子贡还没说完,老头儿便冷哼一声,傲慢地回答道:“我听我的老师说,用机械来做事的人必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这种心理会破坏纯洁空明的心境,人没有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就不能载道。我老汉并不是不知道桔槔这个东西,只不过我怕它影响我的心灵。”一席话说得子贡惭愧无语、思绪万千。走出30里后,他才恢复常态,对随身弟子感慨道:“这位深不可测、德行淳厚,把功利机巧不放在心上的老人家称得上真正的圣人!”
《墨子》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个叫皮子玉的人,他所在的城市外面有一处愚泉,谁喝了泉水就会变成傻子。皮子玉想,如果我悄悄把愚泉引入城里的河水中,大家都成了傻子,我岂不就成了这座城的城主了吗?当天晚上他就偷偷地将愚泉引入城里的河中,自己则悄悄挖了一口井喝水。几天后,城里人果然全都变成了傻子,大家争着把自己的财宝田产送给别人,但其他人也都成了傻子,所以没有人接受,只有皮子玉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这样没过多久,全城的财物就尽归其一人门下。但是还没等皮子玉来得及高兴,城里人却纳闷了:珠宝、田产这些破玩意,粪土不如,大家都弃之不要,皮子玉却当成宝贝,不是蠢人是什么?所有人都这么聪明,却让他这么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还是把他赶走的好。于是,城里所有的傻子都操着棍棒,把皮子玉赶出了城外。皮子玉走投无路,也受不了一夜之间从大富翁到赤贫的落差,最终投河而死。
无论是《庄子》中的抱瓮老人,还是《墨子》中的皮子玉,他们都是虚构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乏类似的真人秀,抱瓮老人或许没有,抱着公款美女醉得一塌糊涂的人绝对有;传说中的愚泉不可能有,但现实版的愚人到处都是。
有一次打车,一位的哥跟我聊起这样一件事情:
清河附近有一家加油站,我(的哥)去那儿加过几次油。
第一次,我说加200块钱的油,当加油器的计价表蹦到199块钱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开始手工控制油枪,加到199块9毛9分时,立即打住。
“你的手够准的!”我假装夸奖他,实际上却有点不高兴——干嘛少给我加1分钱的油?
第二次,还是加200块钱的油。结果计价表快到末尾的时候,工作人员又改成人工操作,又是到199块9毛9分时打住。
第三次,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我问他:“你怎么每次都差我1分钱的油啊?”
他笑了笑,说:“现在油价这么贵,加油站不能赔了不是?”
第四次,他还是加到了199块9毛9分。我又问:“你为什么总不加满?”
他说:“我怕加过喽,老板吩咐过,‘宁可少加一毛,不能多加一分’。现在混碗饭吃不容易。”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去那家加油站了。
每次坑人一分钱,一年能坑多少?丢失一个客户,一年少赚多少钱?智愚之间,不过是会不会算账、算大账还是算小账的问题。
古人云,“大智若愚,慧极必伤”,这本是告诫那些有才华、有本事、有性格的人行事低调、掩藏锋芒的,不过运用在对智慧与愚蠢的理解上也不勉强。什么叫智?什么叫愚?二者看似很容易区分,但实际上很难分得清。一个人是智还是愚,往往需要事实去检验、去证明。
前者我们说过,世上有小聪明的人太多,有大智慧的人太少。那么什么叫大智慧呢?为什么不叫它智慧呢?这绝不是为了简单地对仗。所谓的大智慧,其实就是终极智慧,也即中国文化的内核——道。
如果把“知识”、“智慧”和“道”看作三个人,站在三个台阶上,那么“知识”只能站在最下面一级。现代人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事实上未必,如果知识不被消化、升华并最终生发出智慧,那就是对知识的羞辱。而智慧,我们也不能一提它就两眼冒光,其实智慧这玩意儿是最害人的东西。没有智慧,那些贪官们不可能身居高位;没有智慧,那些罪犯们玩不了高科技犯罪。所以,古人不讲“智慧”,而推崇“道”。所谓“道”,其实就是恰到好处的智慧,我们常说的夫妻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其实都是要讲一种度。左了,自己会受损失,即使自己觉得没什么,也会被世俗定位为“傻子”;右了,则是把别人当成傻子,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最好左一点,傻一点。做傻子,至少还有傻福,可把别人当傻子,结果往往是大不幸。
智慧即愚痴——这是佛教的说法。对此,南怀瑾先生解释为:成佛是一个上山又下山的过程,开始你是上山的,然后你必须下山。开始你是努力的、有为的——你需要获取智慧,但到后来,你必须变成非努力的、无为的——你必须舍弃智慧,成为一个无智慧的人……不舍智慧即愚痴。成佛不是一个智慧的成就,相反,它是一个舍弃智慧的成就。
我们可以不信佛,但谁想做一个愚痴的人呢?那么,别太看重智慧。
3.莽撞等于不幸,冷静就是智慧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贼入室行窃,还未动手,外出的女主人便回来了。避无可避的女贼灵机一动,索性大大方方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来了个反客为主。她跷着二郎腿,质问女主人:“你是谁,怎么会有这个房子的钥匙?”女主人惊愕之余,懵在那里。女贼见她中计,又荡笑着说:“哦,我明白了,你就是这家男主人的另一个相好……”女主人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操起拖把追打女贼,一边痛骂她,让她赶紧滚。更可气的是,这个女贼逃脱后居然还给这位女主人打电话奚落她:“我用这一招已经成功很多次了。我就奇了怪了,世上怎么有这么多笨女人不相信自己的男人?”女主人怒不可遏,继而却羞愧不已。是啊,丈夫平时下班后连门都很少出,哪来什么相好?又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不信任他呢?
很简单,是因为疑心。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生难逃三重门,自欺欺人被人欺。这三者中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比如上面故事中,表面看来,是女贼欺骗了女主人,实际上,却是她的多疑骗了自己。由于多疑,她才会被对方并不高明的假象所迷惑,最终被对方所欺。
俗话有云:疑心生暗鬼。俗话又云:谣言止于智者。很多人之所以听信一些谣言骗语,大上其当,未必是因为他们有多愚昧,而是因为他们遇事不冷静,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分析能力。
如果说疑心是“暗鬼”的话,那么莽撞和怒火就是“明鬼”,就是黑白无常。很多事情,很多问题,很多关节,当一个人处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即使有些疑问,也很容易想得通。但人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容易被愤怒操控,做出最令自己恼火的结论,最终把幸福赶跑,把麻烦请进门。所以遇到事情,切忌浮想联翩,一定要冷静下来,把“暗鬼”和“明鬼”都压住,别让它们带着我们思考问题。
古印度有个“愚人买智”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有个又穷又蠢的人忽然发了一大笔横财——捡了满满一大袋金子。然而黄金非但没能让他的日子舒服起来,反倒给他平添了许多烦恼——人们都知道他蠢,脑筋不灵活,好糊弄,于是包括他的亲戚在内的很多人,都想方设法地骗他的钱财。本来他的脑袋就像糨糊一样,面对人们故意设计的种种圈套,他如何能辨别、能识破?因此他的钱就像打狗的肉包子一样,总是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