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受助者该如何表达感恩之心,这里暂且不论。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的慈善事业,应该有一个道德的回归,去除慈善捐助里过于浓厚的铜臭味,回到慈善的本质——表达你的爱心和善意。
施恩不图报,付出一点爱心,表达一点善意,这才是慈善的本质。其实社会上这样充满真正善良之心的人也很多,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别人,从不求别人的回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慈善家,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真希望那些打着“慈善”旗号的“企业家”们,别钻到钱眼里出不来了,善待需要帮助的人,你会得到内心的安宁。
道德如海,智慧无边
老子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孔德”是大德之意。依佛教习惯,写信给老前辈之尊称为某某“大德”。古代佛学从梵文翻译成中文的同义字,本来是有“孔德”,但因孔子姓孔,后来才将“孔德”改成“大德”。孔是大,德代表真正有道者的行为,是一种宽容、一种大气、一种敢于舍弃的气度,其实也是一种无争的心态。“容”,则指内涵的包容作用。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东西——“道”。“惟道是从”,随时随地,每分每秒,都在要求自己合于道的原则,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有稍微违反道业。“澹兮其若海”,永远包容一切,容纳细流,会归于一,没有离谱走样的情况出现。这是本节提出的做人的大原则,也是说明人出世的态度。
做人要遵循内在精神的信念,就是体道。体道是社会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安身立命的法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的先哲立身处世的理想状态。现代社会不一定需要我们去治国、平天下,但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如果你想事业有成,一定要具备“唯道是从”的理念。
世界变了,电子、纳米技术、遗传工程,世界正一日千里地发展着。可是自古以来人得以立世的基本规则——诚实、信用、敬业、责任等等,并没有随着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而发生根本改变。它们没有随着流行的时尚而大幅度摇摆,顶多只有少许的调整,甚至其中的绝大部分压根儿就没变。
只有过了做人这一关你才能谈到做事,做人是需要原则的,而这些原则是看不到的,都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就像经济学上的价值规律,大家都知道价值规律的存在,但人们用肉眼是看不到价值规律的,而只能从商品价格的波动中体现出来。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他在田里劳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赶紧把这个小孩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从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位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门走出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在绅士的资助下,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1944年,他受封骑士爵位,并得到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个付出而不期望回报却出人意料地得到回报的故事。而之所以赢得这些回报,是他们在人际交往时无意间呈现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是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最敬佩尊重并渴望报答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声誉的人,不管他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农夫。
品德的力量无处不在。
有个人想成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里乞求。上帝一时心热,便给了他一篮子品德。那个人苦恼地说: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钱呀!上帝说:没错呀,我给你的是品德,因为品德能使你换来金钱呀!那个人不解地回到人间,广泛散布上帝给他的东西。几年后,他果然成为一位大富翁。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品德能够创造财富。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品德的力量无处不在,凡是取得成功的人士最终都是做人的成功。
六年前,在一片荒地里埋下一块奠基石,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幅行军图,在一杯牛奶前许下一个百年愿,蒙牛喷薄而出!
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蒙牛速度”是这几年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名词之一。
在诞生之初的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
蒙牛高速成长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牛根生个人魅力的谜底到底在哪里?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生其实是在重复和印证童年的经验,换句话说,童年经验决定了人的命运。因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慧、性格,在七岁之前就已经基本定型。
因此了解为什么会有今天的蒙牛,就得翻开牛根生的童年记忆。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谁,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么。只知1958年,自己出生不到一个月,就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他的生命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未生孩子,养父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给他取名“根生”。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养父养牛之前的身份,是国民党一位代人受过的“警长”;养母做过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解放战争期间,身为官太太的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接济穷人,一部分寄存各家。后来生活困难,养母领着小牛根生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财物,人家不仅不认,还把母子俩给轰了出去。过去的朋友,最终都反目成仇。没钱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仇人。你的我的,有钱没钱,河东河西,人情冷暖,对牛根生的财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根生有“三个爹四个妈”:生父生母、岳父岳母、养父养母,养母去世后,养父又续继母。生下来就这样投东家,靠西家,却依然受冻挨饿。没有家,童年牛根生心里便少了一份自私,以每一个宽容接纳自己的人心为家;没有兄妹,牛根生便以儿时的所有玩伴为兄弟姐妹。
记者问牛根生谁对他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最大?他回答说,论私,自然是养父养母影响最大,“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她嘱咐我的两句话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多想想别人的疾苦难处,你就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事;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宁愿亏自己不要亏大家。”论公,他觉得自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他影响最大,“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牛根生和蒙牛?”
在母亲的影响下,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妈妈给他一两毛钱,他分给伙伴们花,结果大家都乐意听他指挥,一起去教训欺负过他的“混小子”。这时候,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人聚”的力量。从此他就这样,自己吃亏,号令群小,领导才能逐步显现。
2005年1月12日,一个爆炸性消息在网上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具体操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将股份红利的51%赠与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股份话语权不变,但当牛根生卸任董事长后,表决权将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牛根生天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消息一出,举世叹服。
牛根生告诉记者,他只想让人们谈到自己的后代时这样说:“哦,他(她)是蒙牛创始人第几代子孙。”他想,那时的蒙牛,应该已是一个恒久的品牌。
呼和浩特一位妇女含泪说的一句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他把一切都捐了,我们就是一辈子喝他的牛奶,也只是对他的事业尽了一点点爱心。”
到此,人们才真正折服于这个一辈子与牛打交道的人!这个偶然事件——其实应该算是个必然事件——最后让人明白:蒙牛做大的主要秘诀,或者说牛根生毕生秉持的最大的“差异化战略”,依然隐藏在童年时期母亲教给他的那句座右铭中: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曲径通幽禅意深
一个人的智慧就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能力是个人智慧的基础,素质是个人智慧表现的平台,修养是个人智慧的外在表现形式。
个人的智慧的高低,其实就是个人能力的高低。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的强项和弱项,等到了这两者达到了和谐的时候,一个人的智慧就会达到常人所不及的地步。每个人都具有全面能力,只是强弱的分配不同而已。在社会上由于个人的能力的特点的不同,大家进入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执行不同的任务。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创造着财富和实现着自己的奋斗目标。
据未来学家预测:未来的社会是头脑型社会,未来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未来个人最大的财富是头脑的智慧。对于智慧没有人不喜爱,尤其是在今天这个高智能竞争的时代,人们不仅渴望拥有智慧,而且希望拥有多种多样的智慧以丰富自己的智慧修养。比如生活的智慧、学习的智慧、工作的智慧、成功的智慧、谋略的智慧、科学的智慧、艺术的智慧……
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怎样才能提高个人的智慧呢?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智慧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说它高级是因为这种思维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思维能力,它代表着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是每一个学者都梦寐以求渴望达到的高度。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智慧是一类独特的知识,说它独特是因为这类知识所蕴含的智能远远高于一般性的知识,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但却永远无法穷尽其意。与一般的知识相比它具有更深广的普适性,对人们的智力活动具有更高的指导价值。
所以,智慧又被誉为知识王冠上的明珠。
智慧与聪明是有区别的。聪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如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每一只出生的小蚂蚁开始学习爬行,都必须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未来的旅程。如果树的大小高低象征着一生的完美与幸福,那么对于小蚂蚁来说,最早的时候,以它纤细的身体和窄小的眼光,根本不知道哪些树应该选择,于是它们只能就近爬上一棵树。等它们爬的树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它们终于有一天知道自己究竟最想要什么,也开始跃跃欲试选择生活时,可悲的是,它们中的大多数这时已来不及退到地面,从头再选择一次。
于是,它们只能做出有关树干和树干之间、树杈与树杈之间的小选择了,而且积累的经验越多,所能做出的选择就越小。最后,就像手中的沙逐渐漏完了,老蚂蚁空有一身的经验在树端望空发呆,成为一个深刻的哲学家。它想:如果此生是高大完美而幸福的,它不知道是谁赐予它的;如果是爬上低矮无力的树苗郁闷一生的话,它也不知道该怪谁。
然而,它发现,在树的底端,阳光照耀下的条条小径,又有那么多初生的小蚂蚁抱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急不可待地出发和选择……
这个老蚂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行动的过程而是方向的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就会有什么样的过程。所以做人的关键在于大方向要选准,只有这样,你的付出和努力才会有回报,否则,终其一生将碌碌无为。
人生的自由选择机会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这并不是说机会少了,而是说适合你的机会或你敢抓住的机会不多了。在30岁以前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尝试一切可能性,可是30岁以后你还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吗?
人生的旅途中决定命运的关口只有几个,可是这几个关口的不同选择就能决定你的人生有天壤之别。知道怎样在紧要关口把握自己的命运吗?第一是思考,第二是思考,第三还是思考。你只有深入思考与自己命运有关的一切,才能发挥出头脑智慧,才会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和提高智慧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关于思维的知识和方法,开拓头脑的思维视野和层次;二是学习他人的智慧思想,丰富自己的智慧储备和修养。
由于受家庭、教育、职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头脑智慧通常是残缺不全的,或是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或是受制于某一知识层次,真正能达到融会贯通、圆融无缺的智慧境界的人极少。所以,有位著名的学者说:现代人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可是智慧离他们的头脑却越来越远。智慧从何而来,其实不过是不同领域知识的融会,不同层次的知识的贯通,如果能做到这两点,智慧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个人的智慧表现的形式就是修养。一个人好的修养对个人智慧的表现就像在鲜花上加上更好的养料,让鲜花开得更艳丽,更吸引人!一个不好的修养的个人,他的智慧的发挥就不是那么如鱼得水,而且本来很好的智慧,由于修养的问题,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智慧的发挥,想提升自己的智慧就有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佛无定法,换种方式说会更好
如今的工作生活都是快节奏,很多人都在承担着过重的负荷,长期这样就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如心情烦躁、认知敏感度消退、记忆力下降、肌肤衰老等症状。
如果在下班后能够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哪怕只是在自然的环境中待上一会儿,看看绿树,闻闻花香,心情也会一下子放松起来。
当你面临逆境、身心疲惫的时候,当你在困境面前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只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改变生活态度,你就会获得生活的回报。
从前,有一个人善于捉鸟。
一天,他捕捉到许多鸟,便把鸟全部都关在一个大笼子里喂养。他每天都去察看,按时喂养食物。如果鸟长出了丰满的尾巴,他就马上把它们剪短。并且,他每天都挑出一只最肥的鸟杀掉做下酒菜。
有一只鸟看到这种情况后,心想:假如我吃多了,身上就会长出许多肉,主人就会把我选出来做菜吃掉;假如我饿着肚子不进食,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在笼子里。这两种办法都行不通,我应该估计着依量进食,少吃一些食物,这样既能做到不长肉,又能使羽毛保持光华润泽。等到身体瘦一些,就能从笼子里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