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跟他们喜欢的人做生意,而且愿意帮助他们喜欢的人。因此,当你或是你的产品无人知晓,而你又要将你的想法推销给其他人时,关键的推销策略就是与其他出名的人联系在一起。将你所有的联系列出来。想想你认识并有业务联系的每个人,以前曾经是你的客户的公司的总经理,设计一个计划最有效地利用你的这些联系。也许你想有人帮你打电话,向你介绍某个特定领域的一些关系中写一封介绍信。当然,要尽量使人们更加容易地帮助你。如果你让他们帮你写封信,那么你就应当打好信的草稿,你的草稿将节省他们很多的时间,因为他们不用再构思怎样写这封信了。当你寄这封信给他们的时候,附上你的快运账号或一个写上自己地址的回邮信封,这样许多人就都会非常乐意帮助你了。这些人并不是消极的人,否则他们是不可能达到如此杰出的地位的。所以当强有力的人看到其他的人也具有这种品质时,他们会尊重这一点点的“胆大妄为”。不要害怕提出请求,如果你不请求,他们也不会主动地来帮助你。
让别人帮助你成功的技巧
不管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还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都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超的社会智慧。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问题难,是由于他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去获取别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由于过于突出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我们怎样才能争取更多人的帮助呢?
1.强化他人,弱化自己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可。愚蠢的人,只会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重要,希望以此获得别人的尊敬。但这就好比公鸡炫耀自己的尾巴,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聪明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先要让别人感觉到重要,并最终以此赢得尊重。
《福布斯》杂志上曾登过一篇“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药方”的文章,其中有几点很值得大家借鉴:语言中最重要的5个字是:“我以你为荣!”
语言中最重要的4个字是:“您怎么看?”
语言中最重要的3个字是:“麻烦您。”
语言中最重要的2个字是:“谢谢。”
语言中最重要的1个字是:“你。”
那么,语言中最次要的一个字是什么呢?是“我”。
学会弱化自己、强化别人吧。这样你过不久会发现喜欢你和帮助你的人会越来越多。
2.理解万岁,先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这是我们希求他人同情我们的呼唤。但是当别人还不理解你时,又该怎么办呢?
“理解万岁”,先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理解万岁”,也要从我做起。具体而言,应该遵循如下步骤来解决问题:
(1)承认别人不理解的现实。
(2)尊重别人的不理解,因为即使不理解也有它的合理性。
(3)尽可能了解别人为什么不理解。
(4)采取让别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其理解。
的确,在与人的交往中,不仅要让人理解自己,自己也要理解他人。不仅要理解别人,而且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然后去争取别人的更大理解。
3.善用加法
善用加法,也就是要尽可能增加能够帮助和关心你的力量。加法无处不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加,最容易成功。将一种阻碍你的力量,变为支持你的力量,这是最大的加法。
元朝与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刚进中原时,蒙古十分强大,清朝则相对要弱小。但最终元朝的历史不到百年,而清朝则长达几百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前者只懂减法,一味地对汉民族掠夺欺压。而后者,相对来说比较包容,善用加法。
如元世祖忽必烈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第一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第三是汉人,即金朝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各族人民。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不得还手,完全将其置于奴隶地位。再如文化,忽必烈认为金与南宋都亡于儒学之手,故从开始亲近到后来逐渐疏远、排斥儒者。
清朝则不一样,不仅吸引和网罗了许多汉人入朝做官,而且非常重视发掘儒家文化。尤其是康熙,将很多儒家文化,发挥到了极致。结果,弄得当时一些有志反清复明的义士,也只能感慨大势已去。加法,成了康熙坚固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
富兰克林凭着自己的才干,不但建立了一个小印刷厂,还当选为州议会的文书办事员。可是,他的能干招致了议会中另一位同样有钱又能干的议员的敌视。这位议员不但不喜欢富兰克林,还公开斥责他。富兰克林觉得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自己发展,他决心使对方接受自己。
他听说对方图书室里存有一本非常稀奇的书,就写给他一封便笺,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借来一阅。这位议员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了过来。过了大约一周,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议员,并附上一封信,表示非常感谢。
以后在议会里相遇的时候,这位议员居然一反常态,跟富兰克林打起了招呼,并且很有礼貌。从那以后,他很乐意帮一帮富兰克林。他们二人自此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一个小小的求助,就帮富兰克林化敌为友,可见求人帮助的力量多大呀!所以,需要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开口:“可以帮我……”一句话,不仅解决了你的困难,而且很有可能使你结交了一个好友,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人们往往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不会想到别人的需要。尽力摆脱这种情况,多多替别人着想,那你将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许多人喜欢向别人“训话”,他们发表“演说”,别人只能洗耳恭听。千万不可如此对待朋友,你要和他“交谈”。
卡耐基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初到一个海滨城市,有一天在暮色苍茫时,我要去一个自己没到过的郊区。前半截的路线我知道怎么走,可是下了公共汽车换乘另一路车时,我怎么也找不到另一路车的车站。于是我走到一群下棋的本地老头面前,请教他们该怎么换车到我想去的地方。没想到这么一问,效果惊人。他们听出我是外地口音,而且是在快要天黑时往郊区走,就感到事关重大,于是七嘴八舌地给我指点路线,连我下车后应该怎么走都告诉了我。有一位老人兴奋不已,站起来让所有的人都不要讲话了,他要独自享受这指示方向的快乐。因为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军事基地,这些人听说我和这样的地方有关联,感到能够有机会给我这样的人指路非常重要。那位站起来的老人还放下手中未下完的棋,专门把我送上了末班公共汽车。建议你也试试这种方式,到一个陌生城市后,向一个人请教:“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小忙,告诉我怎样才能到某个地方?”相信你会有一个良好的收获。
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但让朋友知道你需要他们也很重要。正如你觉得帮朋友是件乐事一样,你也应该给朋友帮助你的机会。
有一次,布劳德要到另一个镇去采访,她的汽车却坏了。她的朋友玛丽自告奋勇,愿意开车将近100公里送她去。可是布劳德不想麻烦她,拒绝了。
布劳德挂上电话时,从玛丽的声音感觉到她似乎十分失望。从那时起,她们的友谊冷淡了下来。直到有一天,布劳德打电话给她,说:“我将要去度假,但不知如何处置我的猫。”“让我来照顾它吧。”玛丽热切地自愿帮忙。这一次,布劳德满怀感激地接受了她的好意。此后,她们的友谊加深了。这个经验使布劳德体会到有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如果你想某个人成为你的朋友,请他帮你一个忙。”
让朋友帮助你,让他们感觉到你需要他们,这是保持并增进友情的一贴良方。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你的朋友们同样也这么认为。
简单地处理问题
人简单不了,往往是受限于追求繁杂的思维定式,将问题简单化,是智慧的体现。“多”不一定好,“合适”才好。
假如你是某著名大学的高材生,非常幸运地被某个著名科学家聘请为实验助手。
一天,科学家正在进行某项实验,因为实在忙不过来,便请你帮忙做一件事:他拿出一个梨形玻璃泡,对你说:“请把它的容积计算一下,我需要这个数据。”
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由于灯泡不是规范的方形、圆形,而是梨形,计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接过灯泡后,你是否会调动大学里学过的有关知识,又是拿标尺测量、又是在纸上不断计算呢?如果这样做的,你可能是一个会应用知识的学生,但非常遗憾,你未必是一个办事有效率的人。
上述情景,曾经发生在“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实验室里。爱迪生有位叫阿普顿的助手,出身名门,是大学的高材生。在那个门第观念很重的年代,阿普顿对小时候以卖报为生、自学成才的爱迪生很有些不以为然。
一天,爱迪生安排他做这样一个计算梨形灯泡容积的工作,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几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但就是算不出来。
这时,爱迪生进来了,他看看面前堆了一叠稿纸的阿普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于是拿起玻璃泡,倒满水,递给阿普顿说:“你去把玻璃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阿普顿这才恍然大悟:哎呀,原来这样简单!从此,他对爱迪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原来是这样简单!”的确,许多问题其实很简单就可以解决,现代人都太过复杂了,很多事都本末倒置。因此,凡事都应力求简浩,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把一个简单的问题设想为有千奇百怪的答案,搞得离真实越来越远。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懂算术。见我不明所以,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代表单位去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他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10减1等于几?
有的应试者神神秘秘地趴在朋友的耳边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10减1等于9,那是消费;10减1等于12,那是经营;10减1等于15,那是贸易10减1等于20,那就是金融;10减1等于100,那是贿赂。”
只有一个应试者回答等于9,还有点犹犹豫豫。问他为什么?这位应试者说:“我怕照实说,会显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然后,他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对获得一份好工作来说,诚实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武器。”
但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我听了朋友的故事,问他为什么出这样的问题。
朋友说,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
就这么简单!
一个人去赶集,妻子给他1000钱,叫他买一匹红色的丝绸回来。他来到集市上,发现店铺里卖的白色丝绸很便宜,只要800钱,心中窍喜,就买了一匹。
他带着这匹白丝绸去染坊,打算把它染成红色,到了地方一问价,染费需1000钱。他看看口袋,只剩下200钱,就说:“这200钱给你,这匹丝绸值800钱,也给你,就当染费吧。”
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不容卖弄,不能节外生枝,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歪曲真理。
一代魔术大师胡里奥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里奥挑战。
他们打制了一个特别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里奥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里奥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上了,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去不看他工作。
胡里奥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30分钟过去了,胡里奥用耳朵紧贴着锁,专心地工作着。45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胡里奥用耳朵紧贴着锁,他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里奥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
他精疲力尽地靠着门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
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
本来一件简单的事,几经反复,却变得复杂起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聪明人的做法;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愚蠢人的做法。
餐桌上,七八个汉子为打开一个恼人的酒瓶塞几乎败了酒兴。
经过他们轮流折腾,现在那个软木塞非但起不出,反而朝瓶内陷下去半厘米。有人提出应该用剪刀挑;有人则否定,认为木质疏松,不易成功。有人提出最好用一只螺丝钉旋进木塞,然后用力拔出;还是有人否定,认为即使稍微朝下用点力木塞也会掉进瓶内。又有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锥子对着木塞朝瓶颈壁的方向用劲插入,然后可望将木塞随锥子一起拔出。大家说主意虽好,可惜眼前找不到这种家伙。
再次折腾的结果是软木塞没有取出,却掉进了酒瓶内。汉子们在一片惋惜中发现了事情的结果——酒能倒出来了。
在走了许多弯路之后,人们往往发现原来最不愿意走的那条路竟是最好的路。这个世界上,最清醒的人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自己不能选择自己的路,岂不是一种悲哀吗?
很多事情本来很简单,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反而使事情变得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