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金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剑校友
赵剑,甘肃兰州人,1967年生,198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现任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剑是中国证券软件业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证券交易电子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他在国内最早推出了证券电话委托交易软件等自助交易系统,启动了中国证券交易自动化的进程,为中国证券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名企云集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唯一带有欧式元素的标志性大厦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2009年3月刚落成的金证科技大楼。
作为上交所上市公司——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称:金证股份;股票代码:600446)的总裁,赵剑在大厦九楼办公室接待了记者。当我们说明要为《成电校友风采》一书撰稿的来意后,赵剑谦虚地说:在母校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学生。既然母校要出《成电校友风采》一书,自己没啥好推辞的,支持母校的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谈起母校,赵剑伸出两个手指,动情地说:20年了,到2009年8月,自己毕业整整20年了。他对母校的感情溢于言表。
关于成绩:我们还是大一新生
赵剑领导的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金融证券软件企业。国内近四成的证券公司营业部用的是金证软件。金证公司在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另外,金证公司股票上市后,又进军汽车电子、IT网络分销及维保服务、IT运营外包服务等领域,实现了一核多元的集团化发展布局。“金证”已经成为中国金融证券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谈到毕业20年所取得的成绩,赵剑说,在中国崛起的时代大潮中,金证公司还是一个大一新生。他指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说,相对于北侧的中兴通讯、创维、TCL、长城等名企,金证公司还只能算作大一新生,与国内诸多名企相比,金证还是学生。
关于母校:金证是成电精神的一个载体
赵剑的经历比较简单,与他创业有关的事主要有两件,一件事是他选择了成电,选准了专业。他说,不选择成电,不选计算机专业,自己就很难有今天。1985年,赵剑从甘肃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在的电子科技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他透露说,考成电,还是父亲的主意。父亲年轻时考大学,就想上成电,后来未能如愿。所以,在赵剑填报志愿时,父亲力主让他报成电。所以,考入成电是赵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因为他实现了父亲的一个愿望,这对于非常孝顺的赵剑来说,非常重要。二是他一毕业就来到了深圳,与证券结缘。他说,要不是来深圳,他也很难有今天。1989年毕业前夕,深圳新欣软件公司来成电选毕业生,选了18个,赵剑是其中之一。
说到这儿,赵剑停顿了一下,然后语气深沉地说,这两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感激成电。是成电让他如愿以偿,是成电的老师让他得到了知识和技能,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匪浅,在创业路上受益无穷。
他说,虽然自己离开成电已20年了,但他一直以成电毕业为荣。他所领导的金证公司,就可以说是成电精神的一个载体。在这个600多人的企业中,有1/15的员工来自成电。在公司四位高层管理人员中,就有3位来自成电。公司董事长杜宣不但毕业于成电,还曾在成电执教;公司副总裁李结义也是成电的高材生。公司业务骨干中,成电的毕业生占有相当比例。在金证公司,人们说起成电,说起成电的毕业生,都会竖起大拇指。
赵剑说,他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一句话是:在学校时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这么好的学校,不要辜负了在学校学习的大好时光,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点,在毕业后,在离开母校后,感受会很强烈的。
关于创业:时代催人奋进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赵剑就是一个足球爱好者,他说他喜欢在一个公平环境下的竞争。
大学毕业后,赵剑来到深圳,来到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公司。在新欣公司,赵剑经受了比较全面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在新欣公司的3年,他对刚刚起步的中国证券市场有了接触和了解,并利用业余时间,在股市中小试牛刀,颇有斩获。他在打工的时候,就开始谋划未来之路。打工可以让人学到许多东西,但要有大的发展,还是要自己创业。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视察到了深圳,深圳很快刮起创业风。生活在深圳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激情澎湃叩春扉的火热激情。股市大热,创业热情高涨,那时的深圳就像美国的华尔街,机会、诱惑让人无法安静。
也就在那一年的8月14日,赵剑与新欣公司三年的合约正式期满了。赵剑可以选择留在这家公司,继续他的白领生涯。但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创业,赵剑没有早一天,也没有迟一天,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离开了新欣公司。
17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赵剑说还是非常留恋在新欣公司的三年时光。那时刚来深圳,人生地不熟,那三年,也是新欣公司比较困难的阶段,赵剑月收入不到1000元,生活很艰苦,工作压力大。赵剑说,艰苦本身就是收获,艰苦的环境会磨砺人的意志。他说,如果当时的条件很优越,他也可能一直安逸地生活下去,就不会有今天了。
辞职后,赵剑几经周折,终于在1992年底,在邓小平南方视察掀起的创业大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走上了创业之路。
关于机遇:七分靠打拼
说起1992年,人们都会多几分联想:我要是赶上那个年代多好啊,说不准我也是个大企业家了。
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赵剑,说起那个时代倒是非常平静。他说,那个时代确实是掀起了空前的创业潮,但真正做起来的,一直生存下来的又有多少呢?
对于机遇,赵剑的观点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机遇给人的机会只占三成,而七成是靠个人的努力。
赵剑说,他创业成功,还多亏了在成电学到的知识,学计算机专业的他搞起了软件。他看好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软件业。而做软件,他又慧眼认准了做证券软件,这两点,对于他非常重要。
赵剑一创业就是靠技术起家的。1992年,深沪证券市场还处于人工柜台报单的阶段,人们买卖股票委托,只能用人工填好单后,排队由证券柜台工作人员输单。一有行情,那队就排得更长。深圳又热,人们汗流浃背地排队。等排到了,行情变化了,又要重填。柜台工作人员从早忙到晚,也输不了多少单。千军万马走柜台“独木桥”的情况,已严重制约了股民的交易、券商的收入、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交易工具必须改进,赵剑暗下决心。
赵剑把自己公司的立足点放在开发证券自助委托交易系统上,到现在,赵剑还记得自己做的前3个项目:为平安证券开发远程自助委托交易系统;为国投证券(现国信证券)开发证券触摸屏自助委托交易系统;为交通银行证券开发证券电话委托交易系统。这3个项目,其中有两个是他创办的捷意公司在国内第一个开发的,第三个项目证券电话委托交易系统则是捷意公司总工徐岷波在国内第一个组织并亲自参与开发的。
这3个项目,在证券市场一问世,就产生了轰动效应。通过证券触摸屏自助委托交易系统,股民们不必再像以前一样非得到证券柜台前排队下单,而可以通过触摸屏自助委托,既快又准,大大减缓了证券部柜台的压力;通过远程终端自助交易系统,股民们实现了在家里或在单位,通过远程终端看行情、进行委托交易的梦;证券电话委托交易系统让股民们无论身居何处,都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证券委托交易。这3个项目的完成,使人们看到了打破证券交易瓶颈的希望,找到了解决证券委托难的办法。此后,电话委托、触摸屏自助委托、远程终端自助委托,成了人们通用的自助委托方式,不少企业迅速跟进,这些方式迅速普及。
国际上触摸屏的重要生产商——Micro Touch公司看到中国人把触摸屏应用于证券委托,十分新奇。他们的产品在世界上有多种用途,但还从没有想过可以用于证券委托上。赵剑说,他们破天荒地做了这件事,他感到很欣慰。把触摸屏应用于证券委托,需要二次开发,对于第一个这么搞的人,难度确实不小。开发电话委托、远程终端自助委托、触摸屏自助委托系统,采用的大多是多媒体技术,在1992年还是很新潮的。
赵剑做的破天荒的事,还不止这些。1994年,他们针对国内早期证券交易系统都是基于FOXBASE、CLIPPER数据管理系统,比较简单、原始的状况,在国内证券市场不景气,许多同业公司或转行或倒闭的大背景下,加大了投入,在国内最早把SYBASE大型数据库系统引入证券业,在国内最先基于C/S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出了更先进的能满足证券交易全自动化需要的证券柜台交易软件,并推向了市场。他们做了历时两年的艰苦的市场推广和科普宣传工作,捷意公司的首创精神,得到了业内的全部承认。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赵剑说,早期证券交易系统基于的FOXBASE、CLIPPER数据管理系统,根本就不适合用于证券业,在安全性、稳定性、处理能力等方面,有着先天的缺陷。他们把SYBASE大型数据库系统引入证券业,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举动,很难想象,原来的证券交易系统,在两市日总成交4000多亿元的天量面前,会怎样表现?
1996年以来,捷意公司、金证公司一直在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内证券业通用的软件,大多是由他们首创的。如1998年,他们在国内最先开发出商品化三层结构的证券交易系统,又如最近10年,他们一直在集中交易系统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关于发展:最高兴的是越做越大
赵剑说,搞电脑公司的人思想都比较活跃,而且,搞电脑公司不需太大投入,最主要的投入是智力。所以,电脑公司一搞起来最容易分化,往往是3个人搞起一个公司,后来又分成3个公司。
赵剑创办捷意公司时,只有两个人,而今,他任总裁的金证公司有几百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证券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商。
要把电脑公司做大,必须有好的项目,有坚实的信念,有稳步攀升的业绩。捷意公司1992年靠最先推出证券触摸屏自助交易系统、远程终端自助交易系统和最先推广证券电话委托系统起家后,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业务饱和,他们每天满负荷地运转,在为证券市场打破证券交易瓶颈,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券商和股民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他们也有了可喜的收获。1994~1995年,证券市场处于低潮,深沪两市单日成交甚至一度维持在亿元上下,券商开始裁员。一大批搞证券软件开发的电脑公司或者赚了钱后关门大吉,或者是认为这个行业不行了,改向其他行业求发展。包括深圳新欣软件公司这样的在中国证券软件业颇有影响的公司,都走了下坡路,退出了市场。赵剑和他的伙伴们面对内外压力,坚信中国搞市场经济,离不开证券市场,证券市场还是起步阶段,在发展中难免遇到困难,而其前景只能是越变越好。当年,他们不但未转向,而且又加大投入。他们开发的C/S证券柜台交易软件引领了潮流。
要把公司做大,赵剑认为,公司高层还要有远大的志向,要能舍弃一些既得利益,看到长远利益,眼光要放得远一些。
他认为,人最难摆平的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金证公司的高层领导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关于成功:不能小富即安
1998年,赵剑创建的深圳捷意公司与杜宣创建的深圳泰能(新华威)公司合并重组,成立了深圳市金证高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乃至国内同业中产生很大反响。谈到重组的成功,赵剑说:“最关键的是金证高层四位老总,制定的目标比较高。要是小富即安,就没必要合并重组了;要是为了这个事业,为了自己的企业,能在市场中更长久地获得更大发展,那么,合并重组就势在必行。”两家公司分别成立于1992年和1993年,都一直从事证券业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几年里,两家公司在国内证券界都有了骄人的业绩和相当高的知名度,均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年产值均在四五千万元。但赵剑说,由于两家公司均属民营企业,单个规模并不太大,谁要想再往前大发展,都受到来自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的限制。尤其是两家公司同在深圳,所从事的行业、服务的对象基本一致,市场竞争容易造成双方在科研开发、市场份额等方面无谓的消耗。那几年,国内证券商竞相走上资产重组、增资扩股之路,规模迅速提升,对证券电脑软、硬件供应商也有了更高要求。两家公司合并重组,确实是大势所趋。
两家公司合并重组不易,能够真正地合二为一,并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更不容易。赵剑说,金证公司被有关方面称为最成功的重组。十几年下来,公司科研开发能力明显增强,市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实现统一,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金证公司重组后,公司整体实力和整体形象均有了明显提高,公司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国内最大、最有影响的证券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