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雪,不孤伶。”——沐雪
沐雪,出身于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女孩的普通名字。
勉强算上清秀的面容,没有打扮自己的习惯,唯一的亮点是那还不错的成绩。或许,连续三个普通都不足以描述出我的平凡。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曾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不屑一顾;你再不堪也会有人把你视若生命。
除了家人和亲戚外,还有两个人让我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即便我还是那般平凡,却有人把我视若珍宝。
如果要提起我的感情史,满打满算就只有那么一次。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他是我的同桌,也是那个让我惦记了七年的人。
我曾一度想不明白,为什么他那么喜欢喝奶茶。每次经过奶茶店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买上一杯,满足那口腹之欲。在我看来,这像是女生的爱好。
与其相比,我更喜欢喝拿铁。就像他喜欢吃牛排,而我只会吃鸡扒。
人生奇妙充满着不可思议,饮食习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命运的牵引下,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不曾为他有所改变,他的饮食爱好也没有因为我而发生变化。为此,我的好朋友楚琴和洛欣都表示难以置信。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违和,却从不失平衡。
初三那年,他曾深情对我说道:“我曾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奶茶,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否懂得什么是爱,又是否能区分开“爱”和“喜欢”。就在那个懵懂的年龄,他说出了那个大概我们都不懂的字眼。而我,却因为这句算不上承诺的话,莫名其妙地被套上了一个枷锁。
我和他,用拿铁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入口的时候圆润香醇,接下来却是苦涩不堪。
中考后的暑假,我随着父母回到乡下探望亲戚。怎料回到家后,我便再也没有见到他。他和他的家人犹如人间蒸发般,仅仅留下了一封书信,作为他曾出现过的证据。
书信上提到,他家突然出现了重大变故,只能移居到台省。由于我这些天都不在S市,他只好“不辞而别”。上面还说,他七年后会回来,留以书信,勿做挂念。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当时的自己,称之为行尸走肉也不为过。
几个月的音讯全无,我竟然有些习惯了。虽然,我无法忘记他在初三那年对我说过的话。
直到高一开学不久,我突然收到了他的书信,从台省寄来的书信!
他说了一些关于他的近况,还有在台省的生活。
这像是黑暗中的明灯,无疑中给了我希望,更给了我等下去的勇气。自然而然,我想起了他说过的七年。
七年,说长不长,却囊括了我的大半青春;说短不短,但也横跨了整个高中和大学。我还是决定,我要等下去,这是我的承诺!
我顺着他寄来的地址回以书信,把我的想法告诉他。当我再次收到他的书信,已经是一个月后。他的态度像是模棱两可,让我捉摸不定,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决心。
他寄书信的时间很有规律,一般是两个月一封。而每当收到他的书信后,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回信。虽然,我总觉得他书信所说的话与我提到的问题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但收到书信的喜悦,总是让我不自觉地忽略这一点。
在多次的来信中,我了解到不少关于他的信息。比如说那边有座神奇的祁雪山;又比如说他考上G大的工商管理系……
就这样,我们一直用书信维系着这段感情。至少,我还以他的女朋友自称,对其他男生不假辞色。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甘心于停留在书信的交流,而是因为台省是华夏国最为特殊的省份,S市至今还不具备自由出行台省的资格。高考那年,我听说A市将拥有此特权,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J大。可命运总喜欢跟我开玩笑,在我如愿以偿地考上J大后,A市却受一则丑闻的影响,被社会指责形象较差,最后无缘登上“台省自由行开放城市”的名单。
好不容易熬过了高中上了大学,我依然只能和他通过书信来维持联系。而正因为这种“只可远观而无法抵达”的情况,我对台省的方方面面更感兴趣。
因此,在大三那年,有两位新认识的朋友提议去“台省美食展览会”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的邀请。
也就是那一天,我收到了他的最后一封信。书信中,他希望我自己能放下这段感情。他觉得我已经为他等得够久了,试问一个女孩有多少个五年呢?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提到此事,在之前的书信中也有陆陆续续地提及到。虽然我总是让他打消此想法,但他却总是无视掉我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写上他想说的话。久而久之我也不太把它当做一回事,只是希望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态度。
可不曾想过,他这次的态度如此坚决,如此直接!直接得让我措手不及!
我寄出了书信,但却再也没有收到他的回信。我想起他最后一封信上所写的话:尽管我也不舍,但还是希望你能忘记我。如果你真的放不下,我会用另外的方式陪伴你……
落款:夏晨。
缘于盛夏见于秋。
未秋,一个酷似夏晨的男生,也正是因为夏晨,我才会在千万人中注意到那个与众不同的他。
当一个人跟你走在同一条直线上,并迎面而来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是若无其事地继续向前走?还是会从两旁绕过去?又是否曾出现过“你往左偏她往右偏”这类让你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
“我会站在原地‘后发制人’,等待对方先行选择。”这是我和夏晨交往前,他对我说过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初二那年,我真的见到了这样的人,他就是未秋。
那个时候,由于临近初三,大人们为了让我离学校更近些,在一番商量后,决定搬进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小区。而我第一次见他,正是在小区内的人行道上。
人行道说宽不宽,说窄不窄。当两个人都站在路的中间相向而行时,确实难以辨别对方的下一步行动。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我朝他走去时,他就笔直地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脸带微笑,俨然一尊雕塑。直到我从他身旁走过时,他才再次挪动了脚步。
后来和夏晨提起此事,他哈哈大笑,大呼有趣。在我的再三逼问下,他方才承认,之前说的那句话只是吸引我注意力的把戏,当不了真。即便如此,那道特立独行的身影,还是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一道不深不浅的印记。
我猜想,他会出现在小区里,应该就是这里的住客。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再次见到他时,已经是在三年后。那时,我正在读高二。更加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和我一样,都是海中的学生。
其实,我没有记住他的样貌,之所以能认出他来,那是因为他的行为依旧那般“独特”,瞬间唤醒了我那久藏的记忆。
他的身高较之三年前,已有了较大的变化。当我从他身旁走过时,他脸色如常,显然不曾记得我。当然,这并没有好失望的。于他而言,我本来就是个陌生人。我不曾有过其他的想法,只是单纯地对他产生了好奇。
人常言,好奇心害死猫。我却不怎么认为,在夏晨离开的日子里,他的出现就像是初中的校歌,能不断唤起那三年时光的记忆。记忆里,有我,还有夏晨。
后来,我在海中外的车站又遇到了他。当时有一位老太太正在向他问路,他耳朵通红,似乎也不认得路。说起来,夏晨那家伙也是个路盲。作为男生却分不清东南西北,我这个女生都替他感到害臊。
那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是高三的学生。只是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大概是因为,他每次一放学便去坐车,而我一般会为了错开高峰期,选择在班里等上半个小时再去坐车。如此一来,我们坐车的时间便错开了,自然就见不着。
电视上说,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只要通过六个人都可以相识,此为六度连结。后来发现,他和我之间,原来只是隔了一个洛欣。
我们总是遇见未知的一切,无论人或事,好像冥冥中已有了安排,却又没有任何可寻的踪迹。在二十岁那年,我刚上大三。在偶然的机会下,我正式与他相识。
如果说夏晨如阳光,总是笑口常开,温暖他人;那么未秋便是影子,只会静静地守候,在沉默中微笑。
如果说,夏晨像是太阳,他的万丈光芒无时无刻不在照亮着我眼前的康庄大道;那么,未秋就像是月亮,不需要发出耀眼的光芒,只是在静静地守候着什么。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太阳再耀眼,始终会有“能竭消亡”的一天。而月亮,即便是失去光照的反射,它依旧在那里,不来不去,不离不弃。
而那个时候的我,只是单纯地认为,除了书信外,未秋的出现就是为了印证夏晨的存在。唯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那次相遇后,我们的命运再次交织在一起,并非之前的转眼即逝,更像是“纠缠不清”。
了解源于来往,虽然我知道未秋已不再是那个“地图小白”,但是我依然能在他和夏晨身上找到许多共通点,比如说都喜欢牛排和奶茶,读的都是工商管理专业……
就像歌中唱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
我开始觉得,未秋的出现就是夏晨书信中提到的“另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