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身边这群人,也是各个英武不凡,一生伟业,可窥一般。
张玉,字世美,祥符人。
元末为枢密知院,元亡后从走漠北。洪武十八年降明,后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为朱棣手下第一大将,累官至燕王府左护卫指挥,勇冠三军,身先士卒。靖难之役兵起,任都指挥佥事,攻克蓟州、遵化。同年八月,建文派老将耿炳文至真定会战朱棣。朱棣遣张玉侦察敌情。张玉口出狂言,言敌军纪律涣散,打败其易如反掌,朱棣许之。战役中,朱棣领数千人从城西南侧击,张玉、朱能、潭渊从正面猛攻。两面夹击大败耿炳文。史称真定之战。建文二年腊月廿五,燕师遭盛庸军截击,大败燕师于东昌,燕师死伤数万人,燕王被盛庸军围困于东昌,张玉入围救援,被斩杀,燕师被迫还师北平,史称东昌之役。
朱棣闻知张玉战死,恸哭道:“胜负常事,不足虑。艰难之际,失此良辅,殊可悲恨!”又亲自为张玉写悼文。日后朱棣入南京称帝,以张玉为靖难第一功臣,追封荣国公、河间王。谥为忠武,位在诸人之上,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共侑享成祖庙廷。长子张辅,册封为英国公,世袭罔替。曾率数万军队平定安南叛乱,功勋彪炳。土木堡事变中死于乱军。次子张輗,参与徐有贞等人的夺门之变,封太平侯。不久,卒,子张瑾继之。张輗之女嫁明仁宗。
朱能,字士弘,怀远人。初袭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守卫燕王朱棣宫邸。明洪武二十三年,从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
建文元年,与张玉计斩监视燕王的张、谢贵,为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立下首功。接着,随燕王在真定之战中击败耿炳文部,又率敢死士30骑追击,俘获3000余众,升都指挥佥事。在郑村之战中,率左军与诸将协力作战,又击败李景隆部。二年,在白沟河大战中任前锋,击败都督平安部。燕王在东昌被围,他殊死搏战,从重围中将其救出。四年,燕师连失大将,加之水土不服,疾病流行,诸将请休军,他坚决支持燕王继续南进。在灵璧大战中,率部俘平安以下10万余众,乘胜渡淮水,跨长江,直逼京师。朱棣称帝后,朱能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永乐四年卒于军中。
马和,郑和,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道衍,姚广孝,长洲人,生于1335年,出生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四岁出家,取名道衍。
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
交际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说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二十三年于径山从愚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
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因为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重要谋士,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
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
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
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建议燕王轻骑挺进,径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又劝朱棣勿杀方孝孺:“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收郑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号福吉祥。
永乐二年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
同年八月,姚广孝回乡省亲访友,至长洲拜访其姐,其姐闭而不见,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又跑去见其姐,其姐又骂他。
广孝为之惘然,体会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临死之前他请皇帝释放建文时的主录僧溥洽,明明成祖答应了他。
永乐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病逝庆寿寺,“帝震悼,辍视朝二日”,以僧礼葬,百官吊唁者竟达“肩摩踵接,添郭溢衢”。
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
洪熙元年,加赠少师,配享成祖庙庭。
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又著《道余录》专诋程朱,人称“黑衣宰相”。
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是朱棣的唯一朋友。
王真,洪武年间,其由士兵起家,后累功至燕山右护卫百户。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起兵,王真参与攻打北京九门,后战永平、真定,攻下广昌,袭击雁门。之后跟随大军攻破沧州,追赶中央军到滑口,俘虏七千余人。后累任都指挥使。淝河之战,王真与白义、刘江各帅百骑诱平安军,并伏击,之后因援兵不继而被困重伤,大呼“我义不死敌手”,遂自杀。朱棣即位后,追封其为金乡侯,谥忠壮。成祖每追悼之曰:“奋武如王真,何功不成!不死,功当冠诸将。”明仁宗时,追封其为宁国公,加号效忠。与东平王朱能、河间王张玉、荣国公姚广孝一起配享成祖庙廷。有一子王通,官至都督同知。
丘福,明濠州人。出身于行伍,在成祖藩邸奉事。积多年功劳,被授为燕山中护卫千户。1399年,已卯,七月燕王朱棣杀张谢贵等,举兵称‘靖难’。丘福与朱能、张玉一起率先攻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于白沟河,他率劲卒直捣敌军中坚。夹河、沧州、灵壁诸场大战。丘福都为前锋。盛庸军扼守淮河,数千艘战舰排列淮河岸边。丘福与朱能率领数百人,西行二十里,从上游悄悄渡过淮河,突然进逼南军。盛庸大惊而逃,燕军夺取全部战舰,使大军得以渡河。丘福累升至中军都督同知。
丘福为人朴实憨厚,十分勇猛,出谋划策不如张玉,敢冲敢战却与朱能相同。每打胜仗诸如将都争相献上所俘获的东西,丘福却独落其后,成祖朱棣每次都叹道:“丘将军之功,我心里明白。”即位后,大封功臣,将丘福排在首位。授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成祖下令商议诸功臣的封赏,及第次奉命议政,丘福均排在首位。
汉王高煦多次率军有功,成祖很疼爱他。丘福是个武人,与高煦关系很好,多次劝皇上立他为太子。皇上犹豫再三,最终立仁宗朱高炽为太子,命丘福为太子太师。六年,丘福增加食禄一千石。随即受命与蹇义、金忠等辅导皇长孙。永乐七年七月,丘福率大军出塞,至胪朐河,被鞑靼本雅失里诱入重围,受困乏力,丘福战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