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6600000039

第39章 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6)

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句名言写在《第二性》这本书的扉页上,可见其在这本书中的份量。对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性硬安在她们头上,用来限制她们的自由的——震动了很多人,也包括教皇。她从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出发,反对旧有的有关女人的观点,认为“没有所谓的人性这种人所共有的、决定人该做什么的本质;唯一的存在就是人的处境”。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在第一幅画中,无论男人和女人是处于怎样的位置,他们在做什么,女人始终是在男人注视下的,是男人的目光规范和期待着女人,正如波伏娃分析的男人笔下的妇女神话,“理想女性也许看上去都不一样,但她们共有一些基本特征。每位女性人物都被要求忘掉自我、拒绝自我,或者以某种方式否定自我”。这种情况下,女人对自己的处境是无意识的,是完全被动的,消极地适应她的处境。在第二幅画中,女人或者回避男人,虽然此时女人依旧是男人注视的对象,或者开始面对男人,男人开始成为女人注视的对象。在这幅画中,女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并且开始面对它。这里展现的是两种内容: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女性的超越。

●哪位哲人提出了“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这句名言出自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帕斯卡说:“人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本意在告诉我们:世界上最让人不可忍受的事情就是无聊和无所事事,它甚至比劳苦的工作更让人不能忍受。于是,人们就以辛勤的忙碌和游戏消遣来排除自己的无聊,用各种事务来填充自己的空洞,用热闹和纷扰来掩盖自己心灵的空虚。幸运的是,虽然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刺疼我们,但一点点小事也可以安慰我们,就可以转移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开心。无所用心,无所事事,没有激情,没有冲动,人因此而感到自己的虚无,自己的沦落,自己的无力,自己的依赖,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空洞。人们找不到真正的生活目标,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做什么好。人心是空洞的,因而人生是无聊的。

帕斯卡说,正是这种忙碌和消遣才是我们的最大不幸和苦难。“唯一能安慰我们的可悲的东西就是消遣,可是它也是我们的可悲之中最大的可悲。因为正是它才极大地妨碍着我们想到自己,并且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消灭自己。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会陷于无聊,而这种无聊就会推动我们去寻找一种更可靠的解脱办法了。可是消遣却使得我们开心,并使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死亡。”所以,消遣是恶,快乐是罪。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是谁提出的?

这是叔本华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人就是如此,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而总是想到自己缺什么。好似已经拥有的,就永远属于自己了,还没有拥有的,才需要不惜一切去追求。叔本华说,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外在的追求在欲望的驱使下永远都没有止境,你想得到的越多,得不到的也就越多。人,就在这种求之而不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其实,对自己来说最宝贵、最重要的东西,人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因为它就在你身边,你和它融为了一体,根本没有体会过因为它的缺失造成的痛苦。所以,你对它想得很少。比如,沉浸在母爱中的孩子,就无法真正意识到母爱对他的意义,因为他就在爱之中,不能外在地将这种爱当作一个现成的对象去考察,去打量。可是,一旦这种爱不复存在,他立即就会意识到这种欠缺是无法容忍和接受的。这正是《易传》中说的“日用而不知”。不知道的,恰恰是最重要的,知道的,反而在你的生命之外。爱因斯坦说:“鱼儿对其终生生活于其中的水又知道多少呢?”

●“在人群中,我感到比我自己独处还要孤独”是谁的真实写照?

这是尼采的一句话,也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也许,唯有通过“孤独”这个词,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尼采。

他是个哲学家,他是个诗人,他是个疯子,他是个孤独者,他杀死了上帝,他解构一切理性与权威,而他不是传说中的恶魔,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尼采,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里,他走过的路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误解与漠视,辱骂与冷漠,排斥与湍弃……他始终被时代和世人排斥于舞台的中央。他用心灵发出的喊声,却唤不回半点回音。然而,当上帝招回他孱弱的肉体后,他那刚毅饱满的灵魂却穿透岁月的迷雾,清晰地呈现在后人的面前。经过那世纪的转折,世界终于为尼采颤栗,为尼采疯狂。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拜入他的门下,他们在尼采指明的道路上收获,挣扎,徘徊……尼采就像横亘于世纪的山峰,那是人们通往前方的必经之途,人类要想走下去,没有人能绕过他。

这也是尼采,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一个给西方带来颤栗同时也带来希望的人。

孤独分为两种:弱者的孤独和强者的孤独。尼采的孤独是强者的孤独,他太强了,以至于把所有的人都抛在了后面,从而注定了他是一个在孤独中成长的人。他不愿意成熟,因为你越成熟,就会离人群越近,而成熟又是什么呢?尼采这样回答:“成熟不过是个性被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圆滑了。”尼采不愿意世故,不愿意圆滑,就注定孤独。

我们没有必要为尼采惋惜。在历史的审判台前,只有弱者才需要同情,而尼采是个强者,他需要的不是同情,只有理解。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是谁的座右铭?

这是罗素的一句名言,也是罗素的座右铭。尼采是不快乐的,因为他悟透了一个现实:生命没有终极意义。生命只是在欲望和满足欲望之后的无聊中荡来荡去的钟摆,因此生命的本质是痛苦。而罗素却是快乐的。他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不过是“原子的偶然结合”,生命就是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现实。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尼采悲哀地喊出:“上帝死了”。而罗素不喊“上帝死了”,因为他本人就是上帝。

尼采的不快乐源于他把生命当成目的,在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时他彻底地失落了。而罗素却清清楚楚地知道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他关注的是现实生命本身。因此他不失落,在他的面前,快乐俯拾皆是。罗素认为,生命的结局虽然是荒谬的,但生命的过程可以是美好的,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应该是自由的,每个人在经过世界的同时,都有权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创造世界。你自己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你自己来构建的。

是躺在绝望的阴影中,看着倒计时的日历终日地感受不快乐,还是正视人生,享受人生,创造人生呢?如果说生命有什么目的的话,享受快乐,这就是目的。

★政治理想

●哪位哲人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在《政治学》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定义是:“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从词源学的角度上讲,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的概念显然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政治”概念的希腊文是politikon,这个词的本意是趋向城邦的。而政治生活或者政治制度的希腊文是politeia,城邦的希腊文是polis。可见,不管是作为概念的政治还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都是和城邦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当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的时候,是指人对城邦有一定的趋向性。也就是说,人按其本性必须结合成共同体才能生存,国家或城邦就是由此而来。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不可能独立存在,人首先是活在家庭之中的,家庭就成为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的基本形式。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坊,若干村坊组合就是城市(城邦)。这是人存在的现实需要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的本性决定的。人之所以可以和愿意趋向于城邦是因为:“人类生来就有合群的性情,所以能不期而共趋于这样高级(政治)的组合。”

●如何理解霍布斯所说的“人对人像狼一样”?

这是霍布斯《利维坦》中的一句名言。在霍布斯看来,人类最初并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社会方式生活着,而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每个人只顾满足个人的需要,凡是能满足个人需要的东西都要据为己有,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杀掠抢夺,为所欲为。个人在“自然状态”暴露的本性就是自私自利,人际关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侵略、强暴、阴谋、杀戮。这样,就使得自然状态成为一种“每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在这样状态下,没有规则,更没有道德法律,只有强者的狂笑和弱者的哀鸣,所以“人对人象狼一样”。

霍布斯认为,在这样的状态下,人没有幸福感,有的只是痛苦和恐惧。为了能生活得更好,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进行转让,转给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组成的会议,把大家的意志变成一个意志。被人们赋予最高权利的这个人或这些人组成的会议就是“国家”。这个威力巨大的国家就象《圣经》中所提到的巨大海兽“利维坦”。

●“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一个人的安全”是谁的名言?

这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说过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国家和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不能仅凭道德去遵守,而必须要以武力为基础,靠强制力加以贯彻。

为了解霍布斯,不能不先回顾一下英国内战史。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尖锐。从1842年开始,克伦威尔领导的国会军队与国王的军队先后二次发生内战,并于1649年处决查理一世,正式宣布英国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和自由邦。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查理二世在保王党的支持下,重新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内战结束。英国内战带来的血腥动荡和无政府状态浇灭了革命开始前人们的热情。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使人们厌倦战争与死亡,政治上的保守主义适时而起,并且需要理论代言人的系统传达。霍布斯正当其人。他的政治保守主义引导英国走向了良性而有序的政治改革,为英国争取了一百年的安定和繁荣。

奇怪的是,霍布斯的绝对国家主义理论不仅为极权专制所用,更多的却是被自由主义者发扬光大,成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先驱。回想一下他的理论:他把个人比作钟表的部件,通过发挥个人的作用达到社会和谐的功能;把个人作为社会契约的主体,并且保留个人追逐财富和名利的权力;主权者只是为保护个人的安全而存在,不能限制他们的其他自由,这些都预设了自由、自利、快乐和理性是人的成分。而自由、自利、快乐、理性,正是亚当·斯密和边泌等自由资本主义理论家坚持的人的特点。沿着个人自保,到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再到追求快乐和利润,霍布斯的理论超越了专制集权,清晰地指向了未来的自由资本主义。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句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出自哪里?

这句话直到今天都比较流行,但知道这句话出处的却寥寥无几。这是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所谓“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伏尔泰有许多名言,比如他说:“我没有王权有什么关系?我有一支笔。”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用他的鹅毛笔撰写下无数的悲剧、故事、诗歌以及哲学著作。但他最终不是以诗人或者历史学家而是以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身份传世,伏尔泰的那支笔可以说是启蒙运动中对野蛮和愚昧开战的最为犀利的一支。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同其他启蒙家一样,伏尔泰认为自由和平等是人的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伏尔泰与卢梭观点不合,伏尔泰曾经猛烈抨击过卢梭的一部书。但是,当伏尔泰得知当局要封禁卢梭的这部书时,他挺身而出为之辩护。他对卢梭说:“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这种话的权利!”

●哪位哲人喊出了“人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里的枷锁是什么?是文明。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应付大自然的斗争中,摆脱了愚昧的生活,建立了制度,培养了情感,有了文明,开始了专属于“人”的生活。于是,人和动物有了区别,人不能在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了。他们必须遵循社会的各种制度和规范,必须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必须按照理性去思考,按照社会所许可的所谓文明的方式行动。

如此一来,人在变得文明,摆脱野蛮的同时,也给自己戴上了无形的枷锁。而这种枷锁是人自己心甘情愿地给自己戴上的,而当自己感到不适想摘掉这个枷锁的时候,钥匙却已经找不到了。除非已经无法忍受,人是不会和枷锁同归于尽的。人的可悲之处在于,即使人打破了一个枷锁,又会心甘情愿地给自己套上另外一个枷锁。

也许,自从人类进入了文明,自从人类第一次给自己戴上枷锁,就已经进入了“枷锁时代”。人类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一个枷锁或者那一个枷锁,但却不能完全抛弃枷锁本身。人是生而自由的,但一生下来,就会被戴上枷锁。所谓的自由,对人来说原来仅仅具有理论的意义。

同类推荐
  • 戴建业精读老子

    戴建业精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周易江湖

    周易江湖

    《周易》是出了名了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为您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周易的秘密……
  •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尼采代表作全集,探寻人生意义之书。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收录《悲剧的诞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教育何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五部代表作品。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之基本知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国伦理思想等。
热门推荐
  • 以墨点旬

    以墨点旬

    传言,世间有一支笔,名为“旬墨”有人说旬墨是最厉害的法器,能封印世间一切东西而有人说旬墨是一件邪器,拥有者最终会因无法驾驭而身陨 世间的传闻数不胜数,亦真亦假,可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有何作用,也没有人见过!/而这些传闻也流传于各个世家,他们虽未见过,但他们却深知,旬墨并非世人所言之语,它亦正亦邪全源于执笔之人为了不让它落入居心叵测的人手中,各大世家纷纷派出人手寻找下落。/他,温言是温家长子,一次偶然间得到它,不料却被有心之人得之,并把他拥有此笔之事上报各个世家。从此就引发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的事情。 / 她,温初原本是温家长女,却因家族被灭,性情大变,从而舍弃剑道改修它道。但她却没因修它道而伤害无辜百姓。 / 当两姐弟再见之时,他们都有个共同心愿,那就是血洗曾经参与屠杀温家的人。 原名《执笔》
  • 泣血杀神

    泣血杀神

    一个天才少年,究竟有怎样的身世,为什么会有惊天神器,为什么会有独一无二的功法,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感觉,他有自己的使命,一个需要兄弟共同完成的使命......
  • 墓谜说

    墓谜说

    一封五行帛书唤醒了封印千年的阴阳墓,隐世阴阳家时隔数十年重出江湖。一场惊心动魄的盗墓之旅即将爆笑上演,封尘已久的战国之谜缓缓浮出水面。凌子杰:废材男主角,胆小好色但心地善良,为寻失踪的爷爷被卷入一场生死迷局。张胖哥:古董走私贩,视财如命但情深义重,为助子杰舍生取义勇闯迷魂八卦阵。石山:茅山小道士,聪明机智但天真好骗,为奉师命下山替子杰闯墓打头阵。
  • 哈佛高效学习法

    哈佛高效学习法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成功者的聚集地,它前后培养了8位美国总统、4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0多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无数的知名企业家和学术领军人物……对此,世人在惊叹之余,也充满了各种疑问:为什么哈佛大学能成为天才的摇篮?为什么哈佛人个个都是精英?本书从思维方法、学习力、时间管理、能量管理、心态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哈佛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哈佛,读懂哈佛的学习理念,轻松掌握哈佛学子征服学习的方法,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学习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夕阳之梦

    夕阳之梦

    今天的夕阳也在肆意地照耀着我,往日的风吹来带走回忆的沉默。我以最后一丝牵挂引出遐思,于是我重新年轻,稚嫩,无拘无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下不为例,总裁霸霸别生气

    下不为例,总裁霸霸别生气

    五年前,颜家二小姐颜洛洛深陷艳照丑闻,怀着孕远走法国,五年后她带着漂亮儿子回国,只想过安稳生活,却又阴差阳错走进了五年前那个男人的房间,从此平静生活被打破,踏上了和霸道总裁慕北寒甜腻纠缠的情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通行证

    世界通行证

    玄幻世界,科技世界,游戏世界,当拥有通往其他世界的通行证你将会选择哪个世界作为你的主世界呢?不用那么紧张,其实悄悄告诉你,你可以来回往返无数次的穿来穿去。哦对了,没事还可以玩玩走私流,倒卖一下各个世界的本地特产。
  • 清歌行

    清歌行

    墨卿逸:她虽生在帝王家,却过得连个普通人都不如,她以血祭百万精魂,只因那些将士曾陪她出生入死,她从出生起就只有一条路:江山存,她生。江山亡,她死。玄夜:可就是这样一个她,让我赢了天下却也永远的见不到她,你说她何其残忍?我成全了她,她死在我怀里,可谁来成全我?容清歌:家国面前,何为不忍心?白浅:前世太过坎坷,今生我只想花间除草、相夫教子。玉子容:玄夜,你若敢休她弃她,我定尽我东海国之力让你的江山不复存亡。
  • 天涳

    天涳

    热血少年,身负异物,撼天动地,打破囚禁的牢笼,扬起反攻的血旗。终极一战,孰胜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