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2600000089

第89章 捍卫常识(3)

我还想介绍一下国外的名记者的情况,他们是怎么干,怎么想。去年我访问德国,德国有个很出名的记者,也是一个作家,叫瓦尔拉夫。他今年60岁,是个职业记者,职业作家,他有一个很著名的作品在87年出版发行。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在80年代完全隔绝他以前的记者和作家的社会生活,化妆成土耳其劳工,成为土耳其劳工的一分子进去生活了3年,写作了《最底层》。为了把西欧人眼睛的颜色改变,他做了带颜色的镜片,把黄头发(他是个秃顶)化妆成南欧人的黑头发。实际上在德国、欧洲国家包括美国,民族、种族问题,特别在德国是社会的一个超级敏感的问题。日耳曼人在20世纪初到中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最支撑基础就是种族。日耳曼人这个“优等民族”消灭除了日耳曼人以外的其他劣等民族。实际上德国人是相当排外的,种族歧视成了德国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德国生活的土耳其人特别多,一直到今天,他们的社会生活处于最低层的状况,在社会里面受到歧视——在选择工作、劳动保护、社会生活甚至宗教生活中受到歧视。瓦尔拉夫在了解这个情况以后就化装成土耳其劳工——据我了解,在职业采访里面,这种融入式采访,不是作为课题融入而成为主体融入,不是说我作为记者这段时间去进行采访而是他完全变成了普通工人里面的一个部分去采访,采访当时德国社会震动的、令欧洲社会震动的最底层。这本书在89年出版过两个版本,翻译成几万册,在当时德国40天卖了350万册,翻译成20多种语言。他的这本书第一次让蓝领走进书店。他用赚的钱建了一个书店,又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基金会一直到今天都还存在:为劳工盖房子,后来用部分基金到出版社出版这方面的刊物和书籍,然后就是救助劳工。这是一个当时在德国社会有影响的也是震动欧洲的很著名的记者和报告作家。他通过别人读到我写的报道的——《大国寡民》,于是邀请我去德国。他和《民心周刊》联合邀请我去,我应邀了。因为我八几年就读过他的报道。他那个方法,据我所知是独创的——在此之前没有这么做的,集中精力调查的有,在里面生活一段很长时间也有,这叫参与式采访。将来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学一下采访的方式,一般来讲是参与式采访比如战争、比如某个群落、某个采访内容,然后作为客体进入他的生活、他的进程里。但瓦尔拉夫呢,是融入式的,进入变成他的一个角色,他走得比较极端。实际上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在德国防止新纳粹主义,防止种族歧视。而能够反映德国社会里面受到忽视的屈辱的生活者的就是土耳其劳工的生活。后来我了解到,他还藏过拉斯迪,拉斯迪当时被追杀的时候,瓦尔拉夫带他躲藏。拉斯迪是英国一个作家,是个独行侠,一直被伊斯兰原教主义追杀,好像前两年才解禁。我去的时候瓦尔拉夫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他每天跑马拉松,60岁了,很棒的身体,高高的个儿,典型的日耳曼人的劲,一副冷面孔,不苟言笑,说话的时候注视着你,面部没有表情,那个时候感觉像党卫军军官。瓦尔拉夫请我去他家,他住在汉堡,很有意思。他领我出去吃饭,我们从他家走出来到一家葡萄牙餐厅吃饭。我们在红灯蓝林道等车时,他就拿那个拐棍,登登登点一点,说:“卢,那是什么?”他脚底下有个铜牌——这个街道的名字。铜牌记载着这个街道曾经有8 000犹太人死于集中营。这个牌子在汉堡有好几百个,而他特别强调这些牌子是由民间组织设立的。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他的社会名声到中学和社区演讲反纳粹。他的演讲跟摇滚乐队一块——年轻人不是喜欢听摇滚吗——当然就跟摇滚乐队一块,去讲纳粹主义对德国的危害和动员德国社会来抵抗纳粹主义。你们注意到他关心的问题,他选择的对象,他的方式是什么了吗?从底层到种族问题到历史反省,这就是他终生的事业。瓦尔拉夫今年60岁了,我想今年继续翻译他的作品,有机会把他请到国内来。他的作品读起来是很令人吃惊的。我到德国去以后他让我住他的房子——那房子很奇怪,二楼有一个大镜子,大镜子旁边有两间房子。他把大镜子打开,里面有个暗门,两层暗门,里面是个小阁楼,小阁楼上面还有小阁楼,而且阁楼里面有秘密电话,这个电话是不对外的,他让我体验一下他的生活,是很有风险的。这是他的职业行为,但受到了整个德国社会的尊敬。还有件事就是瓦尔拉夫化装成《图片报》报社的编辑——《图片报》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揭露《图片报》愚弄公众,报假新闻——这在当时也是爆炸性的。后来他出了本书,那也是他关心的问题。

我在汉堡时,那里的《明星周刊》的一个名记者卡迪尔和她丈夫请我吃饭。《明星周刊》是欧洲最大的社会性周刊,政治类的,以社会性为主。卡迪尔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整个90年代中期驻俄罗斯的首席记者,也是《明星周刊》的首牌记者。她的丈夫是《明镜周刊》的调查性记者,按照美国的说法叫扒粪记者,调查内幕新闻的。那个女的是极其精干的人,见了我面以后她向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卢,中国的农村问题怎么办?”因为此前我知道她的背景,她也知道我的背景,于是见了面以后也没有什么寒暄,一坐在那儿以后她就用那种西方记者机关枪式提问方式的“啪啪啪”地就跟了上来,提了第一个问题。我一下就吃惊了,我问“你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她说“中国的农村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不了。”(那是在去年的4月份,我们今天闹农村问题,什么“三农问题的”,查了1年多呢)后来我说“你这个问题是衡量中国好记者的问题之一,或者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因为现在我们中国的问题基本是都市化,或者叫城市化,消费群体也基本是都市化的,对决定中国命运的、可能给中国带来重大问题的社会现象是麻木不仁的。”这个群体是个什么概念?最近李昌平写过一本书叫《我向总理说实话》,他提到这个群体在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就是农村从承包责任制起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中期,目前为止严格来讲,我们所说的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经济增长跟这个群体无关。这个群体的人数占多少呢?现在占了64%,大概8亿多人。你们能不能想象在一个社会里面,七八亿人口的生活跟我们这个社会增长速度无关,不仅无关而且呈恶化趋势。这八九亿人中,劳动力是4亿人,而现在我们的耕地只能承受不到两亿人——也就说两亿多人,两个超级大国的人口处于失业——我们叫剩余劳动力,实际上就是失业。而这里我指的还是绝对失业,就是可以不要干农活了;还有半失业状态的:只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劳动比如生产耕作,而更多时间是闲置,这是个很恐怖的数据。而且我们现在的粮食、农产品作物不仅不挣钱,而且是农民倒赔钱:就是他们一年耕种下来,交了皇粮交了税费,还要倒贴——你说他活得下去吗?我们不能够想象这件事情,但是这种情况是事实,而且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事实。1994年底我主持做过一个很大的策划就是所谓的春运危机。1989年春天之前,我写了“1989中国第一条震荡”——那是最早报道民工的。到了1994年我们就做了一个全国性的调查,调度了将近10个记者做了一个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我的《乡村八记》就是那时我到鄱阳湖畔一个农民家里住了10天写作、编辑出的。我去的那个村庄叫湖下村——这都很有象征意味的——这个地方就是个传统农业区。我们的调查方法是“候鸟路线”——我设计的:就是因为农民工的流动是有一个固定线路的,流出地就是他生活的农村社区,流入地一般都是朋友亲戚等,比如说到南方打工。然后就着这个机会,村里的人再往那边搬运,到那个春节的时候他又“飞”回村庄来,过了春节又飞回去。或者有离的比较近的地方就是秋收的时候回来,秋种的时候回来,然后又回去——他基本上也沿着一个比较固定的路线。我们当时应用的是社区调查方法,后来用了一个社会学方法,规模很大。我们要求我们每个记者必须选择一个村庄,住一个星期以上,然后沿着农民流入状况到流入地,比如广东、北京或者东北的某地,进行一个追踪式的候鸟调查。当时已经是90年代中期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而且恶化的(状况)在那时已经充分显现。那时候我们报道发的量极大,一个整版的篇幅发了15万字。那个报道在研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是比较有用的,有一些基本数据、方法、个案在社会学研究里面是广泛应用的,包括国外研究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在报道的过程中,没用“打工仔”这个词,实际上这就反映了价值取向。当时我们很盛行的这种词,包括到现在还再用“盲流”等,我们在所用报道、评论里面是坚决不用那样的词的。后来的“流民”问题的含义还好办:它是状态,但这个“盲”是什么意思?盲目的,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感的,甚至没头苍蝇似的。从50年代开始,中国在早期的工业化工程中,它的原始积累的资金来自于“剪刀差”的方式,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取得原料,用很高的价格进入市场。这里顺便讲一句前苏联也是这样的,韩三年被邀请访问苏联,到苏联以后她被邀请去了很多地方。她那《友谊奔访速记行》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注释。苏联问为什么进步这么快,那样的一个资源情况和经济背景下,忽然这么快,他不理解钱从哪来的。他后来看到一个小报纸的报道才知道,就是在高加索的大麦产量,农产品的价格和那个地区的工业品价格悬殊,他发现了苏联强制性的工业化剥夺农民的盈利权。这是一个秘密。但现在可不一定,通过剥夺实现,而且这个剥夺代价特别严重。因为58年合作化以后,三面红旗里面包括人民公社、“大跃进”还有个什么忘了。我当年曾很详细地考证过它,全线失败,疫情复发。他当时大炼钢铁,同时把劳动力在秋收时候运到山上,去砸锅卖铁,结果地里的粮食没收,很多粮食烂掉了,烂到地里了,实际上59年出现了粮食紧张。59年春天一直延续到61年将近3年的时间,就是所谓的自然灾害。实际上那时候不是自然灾害,当时风调雨顺的,我有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将近100年人口自然增长与消亡的分析,那个时候的后果是什么呢?是至少非自然死亡2 700万人,至少。现在有4个以上的数据,数据表明最多有4 000万人,4 000万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8年抗战都没死那么多人,比我们历朝历代加起来的非自然死亡的人数还多。这时你会发现实际上我刚才说到的那个归纳是不会错的。当时,安徽、甘肃、山东、四川、河南这些重灾区,人都死光了,只要冒烟,一定是吃人肉,因为根本就没有可吃的东西了,就是人吃人啊。但是这段历史我不知道我们在座各位读历史可否会读到它。为什么说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一个常识?要用历史感进行采访和写作,实际上这过程中是有很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在的。他不是空穴来风,凭着我们主观想象的。

同类推荐
  • 感动一生的故事

    感动一生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生命中那些令人感动的无数瞬间。生命中总有一些伟大的心灵,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有一些伟大的故事,给予我们人生新的坐标与方向。生命中不能缺少感动,因为感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为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感动,让我们感受到友情的珍贵。感动,像涡涡小溪流,静静地淌过于涸的心田,抚慰那颗迷茫的心灵。
  •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30岁前靠能力,30岁后靠实力。现在三年,决定未来的一生。提升职场竞争力,改变自己,就是让自己走在未来之前。这是一部关于职场修炼、提升自我的图书,是作者根据自身十年企业经历写成的职场励志读物,意在为职场新人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书中提出了树立正确的职场目标和人生信念,从改变自身开始,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在企业要遵循能量法则,提升个人软实力,才能获得身心同步成长。
  • 别让坏心态毁了你

    别让坏心态毁了你

    本书旨在使读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和失去,凡事看得淡一点,给自己一份愉快的心情,好生活。
  • 感谢折磨你的人全集

    感谢折磨你的人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遭遇折磨:要守住好心态”、“忍字头上是把刀:有肚量才能有前途”、“在折磨中韬光养晦:知屈伸才能做大事”、“约束也是一种折磨:约束可化作福心根本”、“在困难中执著:在执著中寻找出路”等。
热门推荐
  • 龙天修神记

    龙天修神记

    人走运的时候就是挡不住,喜欢看仙侠小说的王龙天,竟然被随机的选为了神的传人!从此之后,平凡的人生波澜兴起,他的人生开始转向,走向另一条凡人所无法企及的道路……修真、修神、纵横逍遥、唯我独尊!
  • 队长温柔妻:妈咪惹不起

    队长温柔妻:妈咪惹不起

    丫丫的呸的,她就是失个恋,来喝个小酒,至于狗血的被人吃干抹净还不留名吗?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么写小说写得太多了?她不就是写小说没有换过开头吗?啥,人不留名给她留了一颗小蝌蚪,还长成了一个娃。好吧,她这个没有娘,爹不爱的遗世小孤女也有亲人了,就原谅那个没留名的家伙吧。“女人,这是我儿子。”呜呜,帅的掉渣的兵哥哥来要她孩子了,怎么办,怎么办?“笨笨妈咪,军官爹地追上门了,你快跑啊。”
  • 终究青春负了谁

    终究青春负了谁

    甜蜜的音符谱不出记忆里的浪漫悲伤的歌词唱不出现实里的心酸繁华过后再回首,终究青春负了谁
  • 豪门都是我颜粉

    豪门都是我颜粉

    “记住,你只是我的奴!”他像撒旦一样冷酷无情,习惯掌控一切。他薄情,却对她产生了兴趣,一场交易使他对她产生了原始的渴望。事后她退避三舍,他却步步紧逼,纠缠不休,但却只有无情的折磨,没有爱的承诺。“交易很公平,如果你要的是爱,我给不了!”当身心俱伤时,她看着他冷漠的说完,高傲的转身离去,独留下他孤寂的身影在那里眺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归美人泪

    情归美人泪

    他7岁,她5岁他带她去海边,亲手给她戴上一个手链“唔~这是什么?”“这是深海之泪,哈哈,丫头,你不知道了吧!”“谁说我不知道哒!不过挺好看的,我就笑纳了。”夕阳下,深海之泪闪耀着蓝色的光芒殊不知,一条手链牵扯着两个人的往后的命运———他20岁,她18岁再次相见,却是故人相见不相识亦是那片海,旧人旧景,气氛却不同他死死扼住她的脖子,全身寒气逼人,“说!你到底是谁?”———他22岁,她20岁他成亲之夜,她一夜青丝暮成雪她助他成一国之王,皇后却不是她他后临盆之日,她步步走到断情崖,站在崖上,望着海,她冷泪悄然落下他连夜赶来,却只见她回眸凄美一笑,纵身跳下悬崖—泪在人亡
  • 一个男人的长城

    一个男人的长城

    此雄书一出,天下莫不雌服,《易中天品三国》委身为妻,《明朝那些事儿》甘做小妾,只有《狼图腾》尚可称兄道弟,被称为“男人必读,女人必懂”的奇书。作者足迹曾遍至长城沿线百八十州县,深受胡风影响,故首次以少数民族枭雄匈奴冒顿、突厥颉利、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大男人为主线,书尽这千年长城的万里杀机、奇谋诡计、帝王将相、军功英雄,道破男人好斗尚武之本性,弘扬正能量,再筑长城脊梁。文章语言嬉笑怒骂,笑侃历史,却又一针见血,道破实质,是读史明智的最佳阐释。
  • 最后一代九门提督

    最后一代九门提督

    在老九门以后,有一群神秘的孩子,对,是孩子,可他们确实九门之后。
  • 宝可梦之随疾风前行

    宝可梦之随疾风前行

    大家快看这里这里有一只开朗的斗笠菇,但是很快它就会变成忧郁的斗笠菇了——烈箭鹰使用“勇鸟猛攻”
  • 夫人又想溜

    夫人又想溜

    一个是校园一霸,电竞大神林若;一个是帝都精英,商业大佬慕言之。初次见面,她当着他的面,摔倒数十名训练有素的成年人,并放话道:"想娶老娘,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慕言之:"………""老公,我要去岛上玩。""来人,把这个岛买下来!""送给陈小姐吗?""不,送给慕夫人~~""……慕言之你快要点脸好不好啊?!""有了夫人,要什么脸啊!"
  • 牵丝傀儡人

    牵丝傀儡人

    一件小事,一场阴谋;不悔也不怨,你救过我,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