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2600000025

第25章 MBA学得到与学不到的(2)

再看看2002年的文章,Jeffrey Pfeffer 教授,他们做了大量数据研究之后,是得到了一个结论,他们发现除了头25家的商学院办的项目,给学生后来的收入有一个明显的增加之外,剩下谈不上有明显增加。如果有增加,可能是因为整个美国的收入水平在增加,或者是年头在增加,而不是因为你读了MBA。而且发现同行越来越喜欢雇佣不是MBA的学生,愿意雇佣本科学生。说本科的学生很好,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随便画。宝洁公司就拒绝招收MBA的学生,只招收聪明的本科学生。同时他还批评说MBA是高分低能,这原来说的是高考、大学、中学。而他说MBA毕业生缺少商业技能。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批评,那些到商学院招收MBA毕业生的企业,幼稚地希望学生提供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美国有两所院校顶住压力拒绝这种做法,其中就有哈佛。他们说如果你让学生提供学生的成绩,那你明年就不要来招了。同时也不提供照片,只要求看基本的概况。其中也讲到了学术研究对商学院的影响。

《管理者而非MBA》这本书在对当前的MBA教育进行了全面回顾后得到了这样重要的结论,是这本书前7章的基础,所谓的MBA教育是将错误的内容,用错误的方式,传授给了错误的对象,并带来错误的后果。这个是很重要的结论。这个都是用了“错”字。这里主要的批评来自什么?他认为现在MBA招收的学生没有管理经验。哈佛商学院把录取MBA学生的年龄降到了26岁。大家都知道,你越压得低,中间的培训项目就多了一些空间,但是明茨伯格教授认为,把工作经验教给没有管理经验的人,他说这样做就像教给没有见过人类的人讲哲学一样。

明茨伯格这个人特别有意思,他坐飞机飞行一圈之后,就写了一本书,批评航空公司的管理。他说航空公司的机组播音,主要的目的是不让你听懂,或者是从来不告诉你会发生什么事等等。

另外重要的批评是什么?他发现很多MBA的学生,缺乏从事管理的激情和渴望!没有激情,没有渴望,没有!学MBA只不过是想换一个工作而已,所以才到商学院,或者有的人对跟人打交道、或者是管理没兴趣。GMAT仅能鉴别成功的学生(IQ),而不是成功的管理潜质(EQ),许多人申请MBA不是为了升职,而为了离职。

还有,在错误的培养方式中甚至对案例教学也不放过,因为案例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从很多的高校选出了很多老师到清华来参加培训班。我给老师发了一些书,做了一个演讲,我们在1998年的时候,赵院长带着我们一起做国家教学基金重点的项目,发现在很多案例教学中,出现严重的案例空壳化的教学。他们教学的过程中在使用案例,但是他们在使用案例的同时在找着标准答案,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从20年代初大家开始研究管理,希望找到管理问题正确的答案。告诉大家不要再做这个梦了。一个什么时代开始了?是全变的时代开始了。有的人说怎么办?你就说这个问题复杂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管理问题,要因人而异,因地而议,因事而议。现在缺的案例本质的东西没有了,是批判的思考没有了,而是在找一个答案。

这里最重要的培养方式的缺陷,我等会儿介绍一下,第一部分我说到这儿,大家意识到我在选择的时候,正当其时,正当什么时?是国际商管理教育发生着改变。我们看看中国篇。

§§§第二部分问题的缘起:中国篇

中国的管理教育和欧美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有类似问题。我们看看不同在哪儿。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们当时是经济起飞,他们是经济发达阶段,我们是MBA教育14年历史,他们是97年历史,我们是MBA教育初创期,他们是教育成熟期,我们是MBA项目76家,他们是项目上千家,我们是毕业1.8万人/年,他们是10万人/年。

跟大家简单地介绍这个曲线图,这实际上背后有一个逻辑,管理教育的产出,和GDP的增长有一个相当强的正相关。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看看,从1987年到2004年,中国的GDP的增长,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的管理教育也仍然存在着大的上升空间。想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德鲁克的一段话。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一本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个很有意思,张瑞敏先生专门为这本书写了一段序言,他对这本书相当推崇,他说这么多年反复读的书就是这本书。而德鲁克写的这段看法,我读完都觉得很激动。他说:

“管理这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是权宜之计,而且可引进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

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机遇,应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使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大家如果想赢得工作机会,发展机会,能不能像德鲁克所说的,领导企业促进它的发展,如果是做到这一点,你的发展潜力是很大。

中国的MBA教育怎么样?媒体朋友们很关注的是不是中国的MBA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从数字上来说,在过去若干年当中MBA教育发展很快,从2002年以后,从报名的人数说确实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当然,你去问一些办学的人来说,他会说有复归的理性。我在今年出席管理学院的会议,他们说中国是不是出现了超过20%人数的下降,他们说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我说是考生更理性了。他们听完都笑了。

但是我们看到了MBA教学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前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片子,我们在中石油工作的校友说,他们根本不能想象能进入这样的企业,是清华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我们看2001年毕业的学生,是入学前年薪的3.6倍,在职的学生更高是20.6万元。

同时,MBA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从1994年开始在MBA教育委员会做秘书。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的教育水平和10年前相比不是一个层次和水平上的,10年的变化是很大的。我记得我第一次安排赵院长接受采访时,有的分不清NBA和MBA,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了,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部分有效管理者的本质。

好了,谈到我们的第三点是有效管理者的本质。

到底我们大家从事的管理工作真相如何,或者是你即便是选择了MBA,将来毕业一定是做管理的,那你是不是了解管理的真相?

法约尔把感觉分成四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我们看到的《管理者而非MBA》是叫明茨伯格。他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读于麻省经管学院,他做博士论文的时候,说他想做一些原始的东西。他得到了五位总裁的同意,拿着秒表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记录这些人上下班都在干什么,他最后写成了博士论文,后来出了一本书,叫《管理的本质》。他发现CEO总裁他们每天不是在拍板、在决策、在规划,他们都在干什么呢?他们做的事有这样的特点,短暂性、多样性、琐碎性。他们是此时此刻的奴隶。他们往往是受困于此时此刻,疲于赶场。他冷静思考的时间只有9分钟而已。他们热衷于口头而非书面的沟通。明茨伯格这个论文是很有影响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在商学院期间是要求学生写报告,而他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喜欢是口头沟通。工作量大,工作步伐始终坚持不懈,“钟情”于口头交谈。经理是沙漏的颈部,他们控制着资源的流动,经理有非常大的权力,是责任和权利的混合等等。

另外,在另外的一本书里面,他发现管理决策的真相。不说读别的,就是读中共中央经济体制的报告,有一条是决策要加强科学性。明茨伯格教授说管理很多是不科学的。经济人的管理情形就像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伊拉克问题上作的决策一样。他首先要引进决策,然后再论证决策是否正确。特别对管理者或者是高管人员,最重要的决策是凭什么?是直觉。本尼斯说,高管人员最可贵的是什么?是一个字,叫判断,知道一个事情的轻重、优劣是最重要的判断。

我现在说说《管理者而非MBA》的主要内容,MBA之学得到和学不到。我们看看后面六个方面最主要的结论。

你希望不只是拿到学位,而是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话,往六个方面想。第一,技能而不只是技术,特别是人际技能。我教MBA学生经常有一个困惑,我在课堂里学生学完之后,最怕他们说的,他们也经常说的是,我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们最喜欢的东西是理论,是硬知识。特别是我们在课堂上花了45分钟讨论案例以后,有的学生很不满意,都说老师再多讲一点等等。在我教授的课程中,课程时间绝不超过50%。学生刚开始质疑,但是后来习惯了这种方式。他们想学技能,但是把技能技术化了,希望学到一些技术,为什么这个很重要?等会我再讲。

第二,洞察而不只是观察,特别是组织洞察、缺少洞察力。什么是洞察力等会说。

第三,人心而不只是人脉,特别是立人攻心。很多MBA的学生经常说那个是我哥们儿,那个我熟。我们发现那个人你认识,但那个人是不是你影响到了他,是不是某种程度上和你连接在一起。特别是在一个组织中立人攻心的能力。这个选自《论语》,你得让别人立起来,这样的话,你才能获得成功。什么是管理,管理最好的定义是什么?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学问。不是自己干,自己干不是管理,只有通过他人来完成任务,这才叫管理。这一点来说,立人攻心很重要。

第四,智慧而不只是知识,特别是领导智慧。我们说领导智慧这个词的时候,不是因为和他人打交道而影响了职位。智慧是不能学的,而是要靠觉悟。

第五,是创造而不只是完成,特别是创新执行。2003年有一本书叫《执行》。这本书在很多公司中团购,很多公司的老板希望大家执行。但是实际上员工没有了解老总执行的真正含义。我们说任何时候的执行不是不折不扣的完成,而是一个创造和创新的过程。

第六,Worldly而不是Globally,特别是练达,是一种对人事、人情的练达。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思考差异的练达。这个是从《管理者而非MBA》我总结出来,对于想考MBA,你要有先入的概念,为什么?

明茨伯格教授分析了一个能力和素质,用这样三角形表达出来,他认为管理者要有效、成功,三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基于科学的分析能力,二是经验上面的技巧。我们现在揉馒头人越来越少,这不是科学,是手艺。最后一个是艺术基础上的远见。这三样东西合在一起的东西,是对卓有成效的管理很重要的。他说我们目前的MBA是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做到我们在科学基础上分析,我们花了很大气力,结果也不错。但是经济基础上的技巧和艺术上的远见却不够。

德鲁克教授说他看了一遍现在大学的课程,他认为对于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最有帮助的课程有两门,一个课叫诗歌写作,一个课是短篇小说。他为什么这么说,他有解释。诗歌写作是锻炼一个人,叫做用情感的方式去打动人;而短篇小说中,在很短的文章里,把各个方面都梳理清楚。他的话里包含着一种直觉和感觉。他的话值得我们思考。

艺术远离我们。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在中学之后我们远离了艺术,中文很有意思,根据中文的褒贬,就可以知道社会主流的看法。比如说在中文里面“开明”和“保守”,哪个是褒义?开明。同样的一条,“感性”和“理性”那个是褒义?是理性。我上大学第二年,一位领导讲话,他说在清华学习感情要粗糙点,我们远离了这种艺术的东西。这个重要不重要?对成功有效的管理者来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怎么样能够描述未来的图景,传达给你的同事,使大家达到一个共识,这个是靠感性的传达。

再看最后一个,这个是明茨伯格教授认为的,MBA教育很难达到的,就是经验基础上的技巧。见到一个人从陌生变成熟识,一直到有延伸扩展性的人际网络。这个有理论吗?我见到他,怎么能做到和他延伸扩展性的人际网络?我经常说,我的课有三个层面,三个要求。第一个是记得,第二个是懂得,知道里面有什么样的道理。对于成为像我这样的,你教书可以,但是要变成真正的管理者还要具备第三个叫习得,熟能生巧。我送给他们一句话:经验基础不是别人教,不是别人说。清华曾花了1美元聘了一名教授,其实也没用钱,是高盛公司CEO,叫桑乐。桑乐教授说,他认为领导力不能教,但是能够学。我们总觉得教学、教学是一回事,他区分了。不是讲了你就会了,而是得学。

所以这张三角图,我希望你们一直记得它。你脑子里总知道这一部分,你每个星期在清华繁重课业的18个小时,你基本在干哪一件事情呢?是这一部分。我不开玩笑地说,这里有我教的学生,第一学期8门课,没有一个学校像清华这么严苛。第一学期是给MBA一个下马威,还有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搞定。8门课最花时间的是什么课?我对我的学生说我的案例看了没有?他们说我们在看财会等等。我上的是组织行为,我上课,上来就要讲案例,然后讨论,然后练习。大家就会认为这个是soft。但是这些小时花了以后,他们回过头来想,每天碰到的东西是什么?是soft,而soft往往不是教给你了的。所以这幅图请大家记住。

同时,我们还想把明茨伯格的看法稍微展开一点,有人叫明茨伯格教授经理学派的代表。说一个好的管理者,他应该扮演十种角色,或强或弱的十种角色。传统对管理者的看法,管理者是什么角色?是决策角色。实际上最多的是人际角色和传递角色。这个人来了,会议上一句话没有说,走了。但是他扮演的是头面角色,他不出来不行,只要他出来就行了。你上的课程中,当有的人说我想学会计、学财务。说是学完了跟没学一样。其实你要知道,你学的是导向中的某一项,不是所有的关系。学MBA有的时候想成为专家,而不是管理者,这两个是有差别的。

同类推荐
  • 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

    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

    一个人的出身无法改变,但命运毕竟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靠自己去改变。《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从惯性生存、重建人生、拒绝抱怨、激发雄心等诸多方面来深入探讨我们该如何去工作和生活,如何去争取成功。通过《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我们可以认识到:成功没有捷径,都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
  • 36计交际

    36计交际

    本书从三十六个方面告诉读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交际技巧,以及如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精明的社交高手。
  • 最美的情感锦言

    最美的情感锦言

    本书是为适应广大青年社会交往的需要而编写的一部赠言集。把亲切的问候、真诚的勉励与祝福给自己的同学、战友、老师和父母;把离别的伤感、绵绵的思念告诉自己的朋友;在生日之际、佳节之时,把美好的贺词献给最亲近的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实用与参考依据。
  • 草根禅

    草根禅

    说起来,禅与我们的生活相似之处颇多。禅师参禅的目的在于开窍,人活着主要是为了实现理想。从本质上讲,两者没有太大不同。开悟靠什么?“悟”字拆开分“吾心”。没错,参禅靠的正是我们的心,人心本就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禅是一种生活,生活就是一种心态。禅是佛学宝藏,也是人生智慧。草根禅就是老百姓的生活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心态,好生活,才是老百姓的幸福真谛。
  •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在任何企业和组织里,将工作做到位的人,往往是最充实的,最具影响力的,在老板心中最具分量的,也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本书全面剖析了一些职场人工作不能做到位的原因、表现,并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将工作做到位的高效执行者,给每一个力争上进、渴望辉煌的职场人士指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
热门推荐
  • 历史的魔咒

    历史的魔咒

    该书是一本通俗历史书籍,罗列了我国历史上相对统一的几个封建王朝,自秦始,上册为秦、汉、隋、唐,下册为宋、元、明、清。详细介绍了这几个朝代的兴亡更替,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重点介绍了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并试图挖掘一个朝代灭亡的深层次原因。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有一种爱不可以重来

    有一种爱不可以重来

    爱情是一个很纯,你有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甜蜜爱情吗?这里,我们一起慢慢去体验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爱情故事,从改革初期跨越三十多年的爱情故事……
  • 抱外星大腿的穷二代

    抱外星大腿的穷二代

    左手穷二代,右手穷百代,看穷到家的倒霉孩子怎样在拥有战星的外星文明中,凭借一个打工仔的觉悟赚钱养家的。
  • 只要你幸福,愿意不爱你

    只要你幸福,愿意不爱你

    只要你幸福,我愿意不爱你,即使给你幸福的那个人不是我。——陆思寻。这是陆思寻留给容萱最后的一句话。之后他便消失了。一消失就是三年。三年后的他,比起当初的他,变化很大。当初的分开,一切源于......
  • 从潘德开始的征伐

    从潘德开始的征伐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人是平庸之人。起义,只是为了迎来更好的时代。杀戮,只是为了保护更多的无辜。平叛,只是为了避免王国的分裂。活着,只是为了看见明天的日出。
  • EXO之下辈子的许诺

    EXO之下辈子的许诺

    “裴忆然,我这一次不会放开你了,因为我们是对方的余生。”_鹿晗
  • 南华今天嫁人了吗

    南华今天嫁人了吗

    南华这一生定了三次亲,可没有一次是圆满的。第一次定亲,对方是四海龙族的水月仙君,在把这桩婚事拖的不能再拖的时候。水月仙君抱着幻颜仙子在她面前哭:“我们是真心相爱的,求你成全我们。”南华:“呸!”第二次定亲,对方是天君的亲叔叔。人品好,家世好,相貌也好。就是定亲之后,一个流着血泪披着红嫁衣的女人总是在她梦里出现。“他害死了我,也害死我全族,你也会落得这般下场!”南华:“告辞!”第三次定亲,她幻化成别人的模样,同奄奄一息的云泽神君拜了堂,最后亲眼看着他格外安详的死去。这该死的甜美的令人欲罢不能的――是别人的爱情。于是南华彻底死心了。可是她到死也不知道,曾有人去她家提过十几次亲,给她写过千封信,也曾许下过诺言,可是都被她父亲拦下。“若她一直未嫁,我便一直等着她。”
  • 花都鬼友

    花都鬼友

    奇特能力的林浩无意间看到了恐怖的一幕,让他惹上了不该惹的事
  • 三国雇佣军

    三国雇佣军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大丈夫当执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勋楚风:我想造座黄金屋,天天枕着金子睡觉!追求?兄弟在侧,携美同游,算追求吗?生存?嘿嘿,跟对老板很重要!那啥,最后再教你个乖,你或许惹的起我老板,但一定惹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