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2500000058

第58章 保定的军校不等于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系指存在于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十二(1931)年的开设于直隶保定的陆军军官学校。这本来并不存在争议,但一些著文者,或对那段历史不甚明了,或掺杂了某些利益方面的因素,在关于保定军校的介绍中,却往往有着极不严格也很错误的定义,即将所有清末民初开办于保定的军校统统称作保定军校,于是毕业于北佯测绘学堂的吴佩孚、毕业于北洋师范学堂的郑俊彦、曾就读于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的******等便都被称作保定军校毕业生了。这显然是错误的。1983年出版的《阿北近代大事记》中,则是这样说的,“保定军官学校成了”。

1906年5月8日,开始名为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段祺瑞任督办:1907年改为武备学堂,并令每省保送学生百人;辛亥革命后,又改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方震。”短短几句话,错误百出。上述种种说法,在当年,既不为保定生所承认,在今天,也从来不被史学界所首肯,但在对那段历史不甚了解的人们中间,却极易造成误导。

如果仅仅是地滩书籍或电影电视剧什么的这么说,也就罢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招揽旅游资源而出自导游小姐之口,也就罢了,可前几年有一部编的相当不错的工具书《保定军校将帅录》,也将清末民初所有存在于保定的军校全部地装进去了,这就将原本在学术界从不存在争议的问题弄乱了,就忍不住想说几句了回清末民初,保定的确是中国的新军建设中心,也是军校集中的太本营。自袁世凯执掌清末练兵大权之始,在编练新式陆军的同时,也对军事教育倾注了太量的心血早在新建陆军时期,便开始了军校教育的试点,开办了步兵学堂(冯国璋任总办)、炮兵学堂(段祺瑞任总办)、工兵学堂(玉士珍任总办),统称为行营武备学堂。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时,又改称随营武备学堂,造就了如刘沟、孙传芳、张土侄、张树元、陈乐山、于学忠、徐永昌等一代名将。

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官升了,权大了,袁的练兵热情更加高涨,办军校的劲头更足了,从此,直隶总督府所在地保定便成为清末编练新军的中心,也成为一系列军校的大本营。北洋行营将井学堂、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师范学堂、马医学堂、军械学堂、经理学堂、宪兵学堂等相继开办,为北洋建军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孙岳、王承斌、周荫人、齐登元、蒋鸿遇、刘玉坷、郑俊彦、吴佩孚,张伤,李景林等,以及北猝速成武各学堂改为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后的杨杰、蒋中正、张群、李耀珩、方声涛、王柏龄等,以及再后来的陆军军官学堂(陆军大学)的陈调元、吴光新、魏宗瀚、张敬尧、李济深、周凤歧、阮肇昌等,均从这里走出。

既然以上这些军校都设于保定,那么能不能将其都称作保定军校呢?不能.那是两码事,就像北京的大学与北京太学是两码事一样,就像南京的饭店与南京饭店是两码事一样,保定的军校与保定军校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保定军校是有特指的,它就专指存在于民国元年到民国十二年间的陆军军官学校,而并不泛指所有存在于保定的军校自不错,保定军校只是俗称,其正式的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并没有保定二字冠名而既然是俗称,那又有什么约法只能称这个而不能称那个呢?有,这个法则就是无数史学前辈与保定出身的将领们长期以来的约定俗成。这种约定俗成,丝毫不比某个权力机关的命名或某个皇帝的钦定效力更弱,同样需要我们共同遵守而不容有半点的更改。比如黄埔军校,也不是正规命名,也是因其所在地而叫起来的俗称,那能否将同样存在于黄埔的水陆师学堂、陆军速成学堂和陆军小学堂等都称作黄埔军校呢?能否将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堂的张发奎、薛岳等与杜幸明、王耀武们一并称作黄埔生呢?不能。那样的话就乱套了。

也许有人会说,即使保定军校有特指,即使测绘学堂、马医学堂、师范学堂等可以排除在保定军校的定义之外,那’已的前身保定速成学堂也称作保定军校难道不可以吗?就好比人民解放军虽然是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叫起来的,但其前身不是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妥搞明白保定速成学堂是不是保定军校的前身,搞明白保定军校有没有前身。

的确,包括《保定军校将帅录》的作者在内的许多人是认为保定速成学堂就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的,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不是的。保定速成学堂与保定军官学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保定军校就没有前身。

所谓的保定速成学堂,包括前后两个单位,即存在于19031906年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和存在于19061909年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均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吨吨风云的将领,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在陆军军官学校尚未开办肘,是先开办速成学堂,而后再由此基础上逐渐过波到正规教育体制的军官学校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称保定军校的前身为保定速成学堂,是可以说的通的,但,它不是。

首先,两者的性质就不同。清练兵处颁布的《陆军学堂办法》规定,全国陆军学堂区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学堂、速成学堂和在职培训学堂。其中,课学堂为长期的正规的军事教育,具体义分为四个等级或四个阶段,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和陆军大学堂。但按照这一四级递进的陆军军官培养体制,要培养一名军官,得需要十二年的时间,而北洋建军正急需要大批军宫,显然不可能再等十二年,于是,才“拟别设速成学堂区,以为救时之用”。这便是《陆军学堂办法》中规定的第二种类型——速成学堂。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应急而开办的。由此可见,它与处于正规军事教育第三级的兵官学堂根本就不是一个类型。

其次,两者的隶属也不同。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只是省级的速成武备学堂,就像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江苏陆师学堂、陕西武备学堂等一样,它只是直隶一省的速成武备学堂,隶属于直隶总督。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初拟名为兵官学堂,从它的筹建之日起,便不隶属于任何省区,而是隶属于中央政权,是一所全国性质的军官学校。可见两者从最初的性质上看,一个属于直隶省,一个属于中央,根本不是一个系统。

第三,两者从时间的连续上也搭不上边。到了1906年,清廷感觉到袁世凯与张之洞等练兵颇具成效,担心尾大不掉,于是勒令北洋迷成武备学堂停办。这时,保定军校的前身兵官学堂仍在筹建中,距正式开学却还有远远六年的时间呢。说这个速成学堂是军官学校的前身显然搭不上边际。

随后建成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与保定军官学校搭不搭得上边呢?也搭不上。这个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建成于1906年,也称协和陆军速成学堂,是一所全国性质的军官学校。该学堂的一切教学训练仍用原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旧法,其教学管理人员从监督到下面的科队等也仍然是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原班人马,只是招生范图已不再主妥局限于直隶一省,而改为面向全国,可以看作是由北洋速成学堂升格而成。

北洋速成学堂与通国速成学堂是有着沿革关系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屋然隶属上属于清廷中央了,但它的类型仍没有改变,仍属于应急性质的速成学堂,是准备在正课学堂办成之后就停办的。但实际上,由于当时无法预料的原因,在正课学堂尚未办成之前的1909年,它就已经停办了。陆军军官学校(清季称兵官学堂)筹建于通国速成学堂开办之前的1904年。由于其性质不同,其要求远比速成学堂为高,筹建亦慢,因而迟至1912年才正式开学。

可军官学生开学虽晚,但兵官学堂的入伍生是早就正式招收了的,因此也可以看作兵官学堂是早在清末就已经存在了的从这时间表上能看出什么呢?一方面可以看出筹建于1904年的兵官学堂断断不可能从比它晚两年才开办的道国速成学堂那里得到传承:另一方面则看出到军官学校开学时,原来的速成学堂早就连个影子也不存在了,说它原本就没想继承,即使它想继承,叉上哪儿去继承呢?

陆军军官学校与陆军速成学堂,就好比是两栋房子,栋是永久性住房,因要求较高,故而开工早建成却晚;另一栋是临时性板房,要求是能快建快用,却并不准备长期保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儿。那种认为保定速成学堂是保定军官学校前身的说法,无论怎么说都说不通保定军校就没有前身,如果非要找个前身,那也只能是处于筹建中的清季兵育学堂而不能是其他。

为什么有好多人都说保定速成学堂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呢?个人猜测,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二者同在一个校址的关系的确,虽然最初拟设的兵官学堂,其堂址并不在保定,而是在京师,但后来建成肘,则改在保定,而且就在原清季军官学堂的旧址上开办(此时军官学堂己改名为陆军大学迁往北京〕,而这军官学堂的旧址又正是原通国速成学堂的日址,于是也许有些人就据此认为它与保定速成学堂存在着继承的关系。这就风马牛不相干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民革命军在南京的汤山办有炮兵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解放军也在汤山办有炮兵学校,能将二者说成是继承关系吗?不行的。即使是同属于人民解放军的院校,也没有这个论法。

比如重庆的林园(林园是个地名),自重庆解放至今一直是军校所在地。重庆刚刚解放时,曾是二野军政大学的校区,后来二野军大取消,又在原校址改建成步兵学校,再后来步兵学校又取消,还在原校址又改建成通信兵学校。这三者虽然都是解放军的院校,虽然全都在一个校址,甚至连教学设备许多都在沿用,但其历史却各算各的,并不存在丝毫的沿革关系。再举个例子,黄埔军校开办之前,就在同一个校址,还曾经存在过一个黄埔陆军小学,你能将这黄埔陆军小学看作是黄埔军校的前身吗?不成的。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我猜大概与那个清季的陆军军官学堂有关通国速成学堂停办后,其在校的师生全部合并于陆军军官学堂的速成科。这里就有4处容易混淆事实上也的确经常被混淆的,即这个陆军军官学堂,因为其名称与后来的陆军军官学校仅一字之差,于是好多人便误认为这就是后来军官学校的前期称法了.不对的,这个存在于清末的军官学堂,是陆军大学的早期称法,而民国后的军官学校,在清季名曰兵宫学堂这是两个概念,是两个名称虽然接近而实质截然不同的概念。那种认为保定速成学堂是消化于陆军军官学校的认识,是错误的。保定速成学堂,是消化子陆军军官学堂,而不是消化于陆军军官学校。

还有第三个原因,即有些人明知这样定义不妥而出于利益上或其他非学术上的考虑非要坚持这样定义。这我就不想评说了。

在日中国,军人们是习惯认同学关系的,只要有那么一丝一缕的关系,便极愿意认作同学,以互为奥援。比如那著名的“四校同学会”,就让许多只读过陆军小学或陆军中学(预校)而没能进入保定军校的军人与保定生认作同学。这虽然牵强,但总归是有一些联系,因为陆小与保定军校是同一体制下不同教育阶段的关系:再比如将留日成城学校、振武学校而未能最终进入士宫学校的同学也一并写入士官同学录中的做法,也牵强,但也总能站七点关系:至于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与后来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尽管前后性质有所不同,但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升级扩建而成,血缘关系一脉相承,前后同学是天经地义,早期的张纺、蒋鸿遇、李景林与后期的杨杰、蒋中正、李榻珩等认作同学也就理所当然,但从来没有哪·{.保定同学与速成学堂的学生攀这种关系。

曾经就读于保定速成学堂的******、杨杰、张群与保定军校毕业的陈诚、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之间,就从没见过互相以同学相称的记载:奉军中的李景林、彭振国与魏益三、荣臻之间,直军中的王承斌、孙岳与杨化昭、徐寿椿之间,也从没见以同学相称的记载为什么?因为二者八竿子都打不着。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包括《保定军校将帅录》的作者在内的好多人的说法,即保定军校的前身是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的说法,实在是太值得商榷了。

今天,当你说到黄埔军校,大家都清楚其所指,不会有人再问你说的是黄埔岛上的哪一所军校,说明这一约定俗成已经深入人心,广为大众所接受,保定军校炒的远远没有黄埔军校那般火热,不过对于民国史的研究者与爱好者而言,其所指是哪一个也是众所周知,一般不会有谁将保定测绘学堂或保定军械学堂也说成保定军校,同样也没有谁会将吴佩孚、齐整整元等与陈诚、罗卓英们一并看作保定同学,但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则极有可能理不清保定当年存在过的名称相近而性质各异的众多军校的脉络,因而也就不大能够弄清楚保定军校的具体所指。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是有责任把它说清楚,而不是相反。

由郑志廷、张秋等编著的《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史略》,这本书编的好,书名取的也好。从营销的角度讲,它肯定不知叫作《保定军校史略》更好听和更能获取好的卖点,但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它这个书名取的是科学的、负责任的。建议有兴趣的不妨一读。

同类推荐
  • 都市无敌特种兵

    都市无敌特种兵

    所谓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王者归来混都市,他也有追求,他为钱为权为女人奋斗。陈浩,一个谜一样的男子,从华国的荣耀成为普通学生,从家族的骄傲成为家族弃子。三年前,他成为闻名世界的血修罗,却神秘消失。三年后,他强势归来,依靠红颜之情、兄弟之义,踏上属于自己的王者之路!
  • 国家战斗力:雄兵

    国家战斗力:雄兵

    一次假期,一场殊死的搏杀,将国家战斗力呈现在了大众面前。在恐怖活动四起的年代,战火纷飞,血腥蔓延,死亡就在前方,保护成为了第一准则,与此同时,信仰、人性、国家民族开始经受残酷拷问……这是一部描写国家特种作战部队传奇生涯的小说,从不可否认,他们是一个国家的矛和盾。
  • 战争版:湘江之战

    战争版:湘江之战

    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红军牺牲3万人,被俘6千人,红八军团、红三军团六师18团、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央红军总兵力锐减为3万人。《湘江之战》以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主线,真实再现中央红军突围以来的军事、政治现实。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更站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思辫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决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 士兵报道

    士兵报道

    (本作品纯属虚构,不代表任何团体、任何思想,纯属个人爱好。作者从小梦想当兵却错过了机会,写此小说,仅仅是为了安慰自己逝去的梦。若有雷同,纯属巧合,还望见谅。谢谢!)从小梦想当兵,不辞艰辛的跟着村里“和尚老王”学习少林武术,日以继日,从未间断。家境贫寒,母亲需要大量的营养品维持健康,他为了给家里省钱,去市里的拳击馆做陪练。本就天资聪慧,加上“和尚老王”从小培养他,哥哥偶尔辅导他,拳击馆的朋友帮助他,使他不断的成长、强大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华夏军人。
  • 金色盾牌

    金色盾牌

    中国武警的最高学府特警学院是一所亦兵亦学的学府,可是雪狼突击队却是从实战中一路走来的,一个武警的普通士兵,得到了两所最高学府的青睐,看他是怎样脱胎换骨?从一个农场的猪倌一直走到中国优秀特警“兵王”的行列中来的?普通士兵同样得到尊重?兵王也都是从汗水和血水中重生的,就像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热门推荐
  • 神医毒后之狂放七小姐

    神医毒后之狂放七小姐

    抓鬼被雷劈结果一朝穿越,她成了废材七小姐,不想正好砸中绝世美男,奈何邪王太凶猛。什么?她是废物?看老娘天雷咒劈死你!“王爷,王妃说她要去浪了。”“那就把浪的地方铲平了。”
  • 十里相思

    十里相思

    雨,湿了谁的流年,又把谁丢在荒芜的过去。在你最美的年华里你遇见了谁。昙花一现,只为韦陀。苦等千年,皆为勿念。剜心断爱,重回轮回。轻轻谓叹,吾本是人,奈何为妖。感谢舞格子的封面!!!
  • 爱上恶魔美少男

    爱上恶魔美少男

    他和她都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他是豪门大少,风流潇洒,头脑不凡,情场商场游刃有余,却也年少轻狂;他认为,自要自己快乐,天踏下来,干卿何事?她是千金之躯,姿色过人,精明强干,对男人是不屑一顾,却也傲娇成习;在她眼里,他一直都是绝对是社会败类,堪称人渣。可两颗心偶然间那么一撞,哪想会擦出炽烈的火花,这下,她可惨咯……
  • 掷骰

    掷骰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主宰,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可是,我们总在是命运的某一时刻,极其无奈的发现,主宰自己命运的从来就不是自己。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别无选择吗?冥冥中,似乎有着一只无形巨手在操纵着一切,干扰着一切,冷漠无情的把世间的一切牢牢的固定在一个早已经设定好的位置上,让他们按照早已经固定好的轨道运行着,任由人们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这种束缚,这道轨迹,这无奈的命运牢笼。
  • 每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一个逻辑游戏

    如果你平时不喜欢做逻辑游戏。那么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会让你爱上它;如果你是个逻辑游戏迷,那么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会让你觉得有新意;如果你觉得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上的题太简单,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出师了!逻辑思维是人的一种潜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则是智商高的表现。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藏,只要我们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提高!《每天一个逻辑游戏》突破以往根据解题方式而分类的方法,将题目分为文字游戏、数字游戏、图形游戏等;使各种题型灵活的交叉在一起。
  • 炮灰逆袭:男神请接招

    炮灰逆袭:男神请接招

    【本文女主会穿越到不同世界,每一世都是一对一,男主都是最优秀,最强的。】零恋爱经验、零交往记录的乖乖女蓝溪因意外身亡被系统选中,为了不泯灭于时间长河,她不得不穿越各式各样的世界中执行系统提供的女配任务,帮助女配们完成心愿,攻略男主扑倒终极BOSS。当一个合格的女配,是需要良好的职业修养的!蓝溪从一个情感菜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技能点已经几乎全部点亮。可小家碧玉、温婉娇俏;可女王霸气、睥睨天下;可中性潇洒、风流俊逸,秒杀无数白莲花、绿茶表。蓝溪: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而我拥有无尽的穿梭时空的机会,但每一世都要当做最后一世活着,这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对那个世界真实存在的人的尊重。即使我的目的不纯、手段卑劣。【注意:本文女主会穿越到不同世界,每一世都是一对一,男主都是最优秀,最强的。】第一世:校园甜宠文女配,男主——未长成的暗势力世家冷酷BOSS。第二世:80年代军婚文女配,男主——外刚内柔的特种军官BOSS。第三世:都市复仇文女配,男主——外表阳光内心变态的总裁BOSS。第四世:民国家宅文女配,男主——病娇毒舌的军阀少帅BOSS。第五世:末世空间文女配,男主——冷酷霸道隐世世家少主BOSS。第六世:清穿夺嫡文女配,男主——鞠躬尽瘁累死不惜的四爷BOSS。第七世:……(亲们要是有喜欢的梗可以在评论区给作者留言,小雨会适当采纳)
  • 冷姬夺爱

    冷姬夺爱

    高傲冷艳的梁浅曦遇见了宛若朝阳的颜司宸,在那一刻,她听见了,那颗被雪藏冰封的心怦怦跳动的声音。她如同那扑火的飞蛾,陷入他编织的情网,不能自拔。献上自己的身体,奉上自己的灵魂,只求得到他一丝丝的垂怜。可偏偏,他的心里住着别的女人,没有多余的位置留给她。
  • 当斗罗大陆遇上英雄联盟

    当斗罗大陆遇上英雄联盟

    网瘾少年无故穿越斗罗大陆,发现自己的武魂居然是LOL标志。什么鬼?这是要逼我充钱啊!
  • 仙路商途

    仙路商途

    有钱能使鬼推磨,摇钱树下道通天无论在哪个世界,我只是想赚点钱。
  • 我的超能手表

    我的超能手表

    于跃在2015.12.31日花18.8元软妹币买了块手表当2016.1.1日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地球上的时候于跃感觉世界变了!而他,要N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