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32100000031

第31章 风暴骤起——维护和平(1)

随着希特勒侵略的加剧,罗斯福对欧洲局势越来越关注,原有的和平幻想破灭了。对于当初决定跟着法国和英国默许法西斯在西班牙上台的做法,他感到非常后悔,现在他决心开始反对希特勒。

罗斯福在访问加拿大时对加拿大人民说:“我们美洲国家再也不是一个遥远的大陆了,我们的资源丰富,我们商业的活力和我们的兵员力量,使我们在世界和平中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我向你们保证,如果加拿大国土的控制权受到任何其他帝国的威胁,美国人民决不会袖手旁观。”

罗斯福除了发出一系列警告外,还决定制订计划,允许英国和法国把黄金存放在美国,以便用于购买军事装备。罗斯福告诉赫尔说他打算让德国大使看看这项计划。他想告诉德国人:“如果你们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我十有八九会这样做的。”赫尔觉得计划并不可行,建议总统取消这一计划。赫尔认为,由于总统在加拿大发表了“强硬”的讲话,又即将同英国达成一项贸易协定,那就更加容易刺激孤立主义者,从而增加对政府的压力。

事实确实如赫尔所料,罗斯福为加强法国和英国的力量而愿意作出的任何努力都是不切实际的。9月15日,张伯伦抱着希特勒同他一样渴望和平的可笑设想飞到希特勒的山间别墅伯希特斯加登,在那里他毫无疑问出卖了苏台德。罗斯福愤怒地对内阁说,张伯伦这种投降行为是“一种国际暴行”。他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人拒不接受这种“背叛行为”,他们就会被英国和法国抛弃,而这两个国家就会“像犹大一样洗去手上的血迹”。他在给驻罗马的大使威廉·菲利普斯写信时说,希特勒和张伯伦的会谈,至多只能暂时推迟“一场在我看来今后五年内必然发生的冲突。在这场危机发生时,也许美国能够收拾欧洲文明的残局,帮助他们挽救在浩劫中剩下的东西——这不是一种可喜的前景”。

张伯伦(左)与希特勒(右)

捷克斯洛伐克人面对希特勒的威胁,以及英国和法国的压力,同意分裂他们的国家,但是希特勒又提出新的条件,从而挑起一场新的危机。一旦要是爆发战争,每一个交战国肯定都会有数百万男女老幼在无法形容的恐怖情况下丧生。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罗斯福于9月26日呼吁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继续谈判。为了防止孤立主义者的阻挠,他强调指出,美国将不直接参加谈判。第二天,罗斯福强烈建议墨索里尼利用他的影响促使有关各方进行谈判,他还以个人名义给希特勒发了一份电报。他说,战争“既不正当,也毫无必要”,并再次呼吁继续谈判,以便结束这场危机希特勒在加剧紧张局势。之后,他邀请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以及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于9月29日在慕尼黑开会。

然而,罗斯福的希望落空了,他所作的种种努力对希特勒的决定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次会议的召开一方面是由于墨索里尼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希特勒确信英国人和法国人准备屈服。他对他的对手估计得很准,因为张伯伦和达拉第慑于纳粹德国的武力,没有同捷克斯洛伐克人磋商就同意了德国的所有要求。希特勒对张伯伦说:“这是我不得不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于是,旨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慕尼黑协定》出炉了。此后,张伯伦又卑躬屈膝地找希特勒商谈所谓世界和平问题。他说,“相信元首会在实施慕尼黑协定方面采取宽容大度的态度”,并且再次表示希望捷克斯洛伐克人不会“不讲理到制造什么困难”的程度,而如果他们造成什么困难的话,希望希特勒不要在平民中造成可怕的损失。这位大英帝国的首相还向希特勒建议,英德两国进一步合作来结束西班牙内战,建议促进裁军,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加强欧洲政治和平,甚至还建议解决苏联问题。最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已经写好了他希望两个人能在上面签字并且立即发表的东西:

“我们,德国元首兼总理和英国首相,今天再次举行了会议,一致认为英德关系的问题对两国对欧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们把昨夜签字的协定和英德海军的协定看成是我们两国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愿望的象征。

“我们决心以协商的办法作为处理任何其他涉及我们两国问题的办法,我们决心继续努力,消除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从而有助于确保欧洲的和平。”

希特勒看完之后,毫不犹豫地就签字同意了,这令张伯伦大为放心。殊不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中就已经商量好,时候一到他们就对英国并肩作战,共同收拾这个大英帝国。

张伯伦带着“胜利”的成果回到了伦敦,达拉第也同样地回到了巴黎。得意洋洋的张伯伦挥舞着同希特勒签署的宣言来迎接拥到唐宁街来的人群。“我的好朋友们,”他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挥舞着《英德宣言》在阳台上高呼:“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罗斯福似乎也松了一口气,认为局势得到了缓和。但是,他也有所警觉:慕尼黑只不过是战争道路上的一个小站而已。果然没有过一个星期,布利恃大使就从巴黎报告说,达拉第预料德国会在6个月内提出新的领土要求。罗斯福为此忧心忡忡,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发展。就是在休假期间,他也一直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他字斟句酌地审阅着将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

1939年1月4日罗斯福在国会发表一系列国情咨文警告说,中立和绥靖不能防止侵略。他强调指出,虽然战争已经避免,但是和平还没有保证,美国必须着眼于自己的防务。他要求废除中立法中的强制性武器禁运条款,同时要求拨出20亿美元的防务经费,其中大部分用于加强美国的空中力量。为减少孤立主义的反对,罗斯福邀请了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委员,向他们秘密介绍情况。他直率地表示担心希特勒一心想称霸欧洲,从而危及美国的安全。孤立主义者纷纷对他进行攻击。罗斯福义愤填膺,把这种说法斥之为谎言,说是出自“一个笨蛋”之口。

当罗斯福为修正中立法所作的努力在国会搁浅时,希特勒再次发动了新的攻势。1939年3月15日,他撕毁了在慕尼黑签订的协议,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领土。虽然当时天气条件极度恶劣,但德军依然开进布拉格,从家里出来观看的几个居民在震惊的状态中凝视他们。希特勒站在雄伟的赫拉德冒尼古堡上,透过朦胧的天色俯视着展现在他面前的这个城市,他宣告说:“捷克斯洛伐克已不复存在了,它从地图上消失了!”几天以后,德军占领了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城市梅梅尔。一个月以后,墨索里尼横渡亚德里亚海,占领了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佛朗哥攻占了马德里,结束了西班牙内战。在亚洲,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侵占了中国华中、华南的主要城市之后,进而占领了南沙群岛,以便就近向菲律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发动进攻。

希特勒虽然顺利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但是他低估了这一行动所引起的震动。对希特勒来说,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为了消除《凡尔赛和约》引起的不满,但就捷克斯洛伐克而言,德国不仅吞并该国的少数民族日耳曼人,而且征服了一个斯拉夫国家。英国人和法国人终于认识到不能相信希特勒的诺言,他们决心保卫波兰,因为波兰很有可能成为希特勒下一个猎取目标。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夺回1919年从德国领土分割出去的“波兰走廊”,收复已经成为“自由城”的波罗的海港口但泽。

美国公众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应同伦敦和巴黎一样强烈。罗斯福对希特勒越来越恼火了,他还想同德国断绝关系。国务院发表了一项措辞强烈的声明,谴责德国毁灭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并宣布美国将不承认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美国海关对德国的出口商品提高了关税,并督促国会修改中立法。罗斯福对参议员汤姆·康纳利说:“我们要是继续执行这项法律,那就是站在了希特勒一边。如果我们能取消武器禁运,那对民主国家就是一个支持。”但是没有人愿意听取他的建议,这项建议仍然受到了像参议员博拉这样的孤立主义者的坚决抵制。总统把博拉和其他国会领袖邀请到白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博拉丝毫没有改变意图的想法。博拉宣称:“我们不去打仗,我们反对打仗,反对结盟!”副总统加纳问其他国会领袖,修改中立法计划是否有可能通过,他们都回答说没有可能。

然而,罗斯福在寻求和平的问题上不会就此作罢。4月15日,星期六,他采取了突然行动,他发电报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呼吁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一再谈论的和平愿望。他在电报中列举了31个独立国家,建议这两个独裁者保证至少在10年里不对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发动进攻。最后罗斯福还承诺,如果他们作出这样的保证,美国将支持促进世界贸易和裁军的努力。这项令人吃惊的建议得到了美国公众、伦敦和巴黎的支持,但是轴心国却嗤之以鼻。

墨索里尼收到罗斯福的电报时,正与纳粹德国的第二号人物戈林进行会谈。据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说,墨索里尼一开始连看都不屑一看,戈林说根本不值得给予答复。墨索里尼认为这是“小儿麻痹症的结果”,而戈林的印象是“罗斯福害了初期神经病”。美国总统在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电报里,提出了一个直率的使他们难于回答的问题:“你们是否愿意作出保证,声明你们的武装部队不会进攻或者侵入下列独立国家的领土?”31个国家的名单,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苏联、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等。总统希望这种不侵略的担保有效期“至少应有10年”,或者“1/4世纪,如果我们敢于看得那么远的话”。罗斯福提醒希特勒说:“你曾一再声明,你和德国人民并不想再战争。如果这是真的话,世界上就不需要战争了。”

这似乎像一个天真的呼吁,但是希特勒却感到颇为狼狈,因而不得不表示他要答复。4月17日德国外交部在一份电报中,向除了波兰、苏联、英国和法国四个国家以外所有罗斯福曾提到的国家,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它们是否感到自己受到德国的任何威胁?第二,它们曾否授权罗斯福作这一呼吁?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发给驻在上述各国的使节的电报中说:“我们毫不怀疑,对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将是否定的。但是,虽然如此,为了特殊的理由,我们想要立即得到确凿的证实。”所谓“特殊的理由”,到希特勒公开发表演说的时候就完全清楚了。4月22日,德国外交部向“元首”提出报告说,绝大部分国家,包括南斯拉夫、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和卢森堡在内,都“已经对两个问题作了否定的答复”。实际上这些答复都是违心的,都是在纳粹德国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波罗的海边上的小小的拉脱维亚,开头不知道到底要它作出什么样的答复,德国外交部马上就给它驻在里加的公使说,“要是门特斯先生不能对我们的问题干脆答‘不’的话,我们就要把拉脱维亚算在那些甘愿做罗斯福先生的同党的国家里面去了。”“今后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要由拉脱维亚政府承担责任”。这些“答复”都是给希特勒的“弹药”。

1939年4月28日德国国会专门召集会议,希特勒公开发表演说,逐条予以“驳斥”。在这个宜人的春日里,当他口若悬河地在国会演说的时候,他充分地利用了上述材料。他雄辩滔滔,机锋横溢,将尖酸刻薄、虚伪狡诈之能事发挥到了巅峰。演说不仅在全德国电台上广播,而且在全世界几百家电台上广播,美国也有广播公司转播。他从来都没有如此多、遍布全世界的听众。

在诉说《凡尔赛和约》的罪恶以及它所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种种不平和长期痛苦的开场白以后,这篇演说首先对英国和波兰作了答复,这个答复震动了忧心忡忡的欧洲。希特勒先表示了一下他对英国的钦佩和友谊,然后就攻击英国对他不信任,攻击英国对德国实行新的“包围政策”,随即宣布废除1935年的英德海军条约。他说:“它的基础已经消失了。”对波兰也是一样,希特勒公开了一直保守秘密的、关于但泽和走廊地带向波兰提出的建议,把这个建议称做“为了欧洲和平的利益而可能想象得出的最大的让步”,并且告诉德国国会,波兰政府已经拒绝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建议”。希特勒接着指出,说德国打算进攻波兰的消息“不过是国际新闻界的捏造”。他说,新闻界的这种“捏造”,已使得波兰同英国签订了一个协定,这种协定“在某种条件下会强迫波兰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因此,波兰已经背弃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我认为这一协议已经受到波兰单方面的破坏,从而已经不再有效。”

希特勒的矛头最后转向罗斯福,德国独裁者的辩才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当他嬉笑怒骂,几乎无休无止地取笑美国总统的时候,那些脑满肠肥的议员们不断地哄堂大笑。希特勒先把罗斯福来电中的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就一脸奸笑地予以讥讽和诡辩。

罗斯福在给希特勒的电报中说,他认为一切国际问题都可以在会议桌上解决。希特勒就此回答说:“要是这些问题果真能在会议桌上得到解决的话,我将不胜高兴。然而我的怀疑是有事实作根据的,那就是,最明显地表示不信任会议有用处的国家正是美国自己。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会议就是国际联盟。”希特勒提醒美国总统,德国曾参加过在凡尔赛召开的一次会议,它不是去参加讨论,而是去听别人捉弄。希特勒对罗斯福总统要求他保证不进攻31国中任何一国所作的答复,最后接触到了核心。希特勒反问:“罗斯福先生怎么知道哪一个国家认为自己受到德国政策的威胁,而哪一个国家又认为自己没有受到这种威胁呢?”

他说:“我曾经不厌其烦地向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国家作过调查。第一,它们是否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第二,美国总统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应它们的请求提出来的呢,还是至少在它们的同意下提出来的?所有的答复都是否定的,诚然,我并没有对某些国家提出询问,因为这些国家,例如,叙利亚,目前还没有取得自由,而是在民主国家的军队占领之下,因而被剥夺了它们的权利。”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精选了富兰克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是80后优质偶像张睿的第一本书,你会在书中看到他是如何从一点一滴努力做起,从一个平凡人成为我们眼中耀眼的新星。从《新红楼梦》的蒋玉菡到《新还珠格格》的五阿哥;从《隋唐英雄》的罗成到《花非花雾非雾》的齐飞,张睿正在用他的努力与汗水谱写着自己的青春,张睿的每一次演出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阳光、睿智、有正义感是他的标尺和写照,而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的他,坚信靠自己的努力,希望总会出现在转角。透过张睿真挚而感性的文字,我们能看过一个平凡的张睿、一个真实的张睿、一个永远在追求梦想的张睿、一个跌跌撞撞的张睿、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张睿,一个在挫折中成长的张睿……谨以此书献给爱张睿的你们!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热门推荐
  •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12岁时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大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抛弃都督夫人的名头,选择离开;带着四个儿女两手空空回到上海打拼,历尽艰辛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她的一生,开始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1900年,结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经历了旧中国近代的政权更迭、战争饥荒多事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走向富国之路的时代,她的一个世纪,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的缩影,更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传奇。这本书,既是这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生的缩写,也是她所生活时代的映照。
  • 执剑书写人生

    执剑书写人生

    八个半气旋?半个是做什么?吸血鬼,滚刀肉,这就是半个的作用。一心求死的子阳突然看到了方向,慢慢的走向属于自己的道路。
  • 大唐快餐店

    大唐快餐店

    “叮……快餐店系统装载中”陆玄:沃特???快餐店系统?什么玩意儿?别人不是争霸类系统,就是无敌类系统!为毛我的是这破玩意?系统,粗来!“叮……由于宿主太过废材,只能匹配快餐店系统!”陆玄:……
  • 困驼

    困驼

    如果说,生活是一趟长长的沙漠,那么现在的我,就是困在这趟沙漠里一只有些迷茫、甚至不知所措的骆驼。
  • 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狂

    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狂

    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一国称霸独守,天真无邪孩子的心,柔情少女的泪,热血男儿的情义,乱世之中的剑…
  • 第三个方向

    第三个方向

    人在起点时只会憧憬终点的美好,而在终点则只会怀念起点的时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王妃一点淘气

    这个王妃一点淘气

    你给我回来,你能有什么事情!雷明忙叫住要逃之夭夭的轩逸,没想到他也有这么尴尬的时候,二弟你别拦着他啊,这些年你不在家,四弟也不在都是轩逸帮我打理家里的一些事情的,轩逸这机灵鬼小子,他是不想我们把话题说道他身上,所以我还是......
  • 先婚后爱江诗吟

    先婚后爱江诗吟

    [腹黑男主×傲娇女主]我真的没有杀她啊,你到底怎样才能信我……“果然喜欢过的人再见多少面都会心动啊!”
  • 豪门绝宠:霸道总裁爱上我

    豪门绝宠:霸道总裁爱上我

    据说,他是全球叱咤风云的总裁,他的年龄已经可以当她爷爷了,长得还特别的猥琐,诸如此类的谣言传遍了她的生活。十七年后的他,华丽归来,她却早已不记得他……她的爹地妈咪要求她嫁给他,那简直是太恐怖了!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哎!逃吧!可是,某男却笑的一脸奸诈,娇妻逮捕计划,全面启动!【已弃坑、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