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一个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上,一位发言人在演说过程中向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请大家拿出一页纸,然后在纸上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六个人,也可以说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六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然后,算出这六个人月收入的总和,最后算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这个平均值便能反映出你个人月收入的多少。”
这个游戏的本质意义就是交际的力量,即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告诉我们择友的重要性。朋友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你想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小心谨慎地结交朋友。
交友要略小节而取其大
古言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鲁迅先生也发出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都是说知己难觅。是不是因此我们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味强调交友的审慎,就认为这个也不可靠,那个也信不过呢?当然不是,人既然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处在各种社会关系里,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
当今为人者既要广泛交友,又要审慎选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的:“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于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计较小节,从大处着眼。如果不能“略小节,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也就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就可能把朋友推开,失去真正的友谊。
唐代画家吴道子出身贫寒,后被唐明皇召入宫中做供奉,与将军裴旻、长史张旭结交为友。在洛阳,裴旻请吴道子到天宫寺作画,并赠与金帛。吴道子婉言谢绝,并只求观赏裴旻的剑术。于是裴旻拔剑起舞,张旭“观其壮气”之后奋笔挥毫,写出了绝妙的草书。这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结交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
朋友间不应以金钱财物为重,而要以道义相交、气味相投、志趣相通为重,抛弃庸俗的恶习,不要让友谊沉浸在利己主义的杯水中。
交志同道合之友
《周易·系辞上》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孔子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所说的朋友,是指正直、诚实、有教养、有学识的朋友。这类朋友都能从友爱之心出发,不过分苛求朋友,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能谅解朋友一时的过失和错误。同时,益友又是诤友,他们并不一味迁就朋友的过失和不足,而是帮助朋友涵养德行。
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不相互吹捧;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昵;往来不多,也心心相印。
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他博闻强记,智力过人,在甲骨文研究上卓有成就,之后被罗振玉赏识,结为朋友,后又成了儿女亲家。王家贫穷,罗振玉常在经济上接济王国维。罗振玉大量收进甲骨,让王国维来考释,但发表文章的署名都用罗的名字,给他赚了大量的钱。
虽然鲁迅和王国维处于同一时期,又都有弃医从文的相近似经历,但由于鲁迅交友慎重,结果截然不同。鲁迅早年师从资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后与蔡元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许寿裳等学者、作家是好友。此外,他还结交了许多革命青年,特别是结交了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这对他革命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和瞿秋白在文化战线上经常合作,翻译介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学作品。在最危险的关头,鲁迅让瞿秋白躲避在自己家中,瞿秋白在自编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给予很高的评价。瞿秋白牺牲之后,鲁迅怀着悲痛的心情,带病把瞿秋白的遗言编成《海上述林》出版,并在前言引用的对联中,把瞿秋白在内的共产党人比做“知己”,并以有这样的“知己”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郭沫若曾指出:“王国维之所以戛然止步,甚至遭到牺牲,主要是朋友害了他,而鲁迅之所以始终前进,一直在时代的前头,也未始不是得到了朋友的帮助。”
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的,它禁得起任何考验。与品质高尚的人交朋友,结下的真挚友谊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剂。
交友也需分“等级”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相交以诚相待,此乃至理,那为何又要将朋友分“等级”呢?
有个地方官员,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他的邻居,当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曾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恶意的也不少。
“心存恶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那只会害了我自己呀!”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他就根据这些等级决定和对方交往的亲密程度。
他曾说,“我过去就是因为把谁都当做是好朋友,受到不少的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
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有些势利,但听了那位官员的话,你就会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必要,因为这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把朋友分等级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要十分客观地将朋友分出等级是很困难的。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仍需要把这样做。心理上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能把受伤害的可能性减到最低。
分等级的话,可像前述那位官员那样分,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
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特点,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地位多高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如果你目前事业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能与你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