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能力是今后生活、学习的基础,也是走向成功的关键。然而,有的孩子从小就遇到了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问题,例如,表达不准确、不精密,说话不连贯、不流畅,形容事物不鲜明、不生动等。
一般来说,作为父母,整天与孩子相处,看到孩子口头表达不好心里都很着急。但光着急是没有用的,有时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加剧孩子的症状。
孩子口头表达能力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生理原因,有的是性格所致,但大多数的原因是早期教育训练不良。如果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差是因为早期教育不良,那么家长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有计划的对孩子的口头表达进行补救。补救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教孩子学会复诵,从“书”、“一本书”、“这是一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开始,到比较完整的说一个小故事。教孩子说得精确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孩在描述一件事、一个人物时可能比较笼统、含糊,这时就可以启发他通过对比,把事件、人物说得精确些。
有些孩子口头表达能力不好主要是没有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不知道如何完整地将意见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家长要注意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表达方式,如句子要说完整,一般包括主、谓、宾,事件要讲清楚,一般应包括人物、时间、地点、经过,表达要生动、有趣,还需要一定的比喻等,孩子在掌握了有关口头表达的有效方式时,也就慢慢地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孩子口吃怎么办?
一个男孩4岁开始说话是相当频繁的重复一个词的第一个音,这一现象持续不断,两年后仍不能缓解,全家人为此焦虑不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办法帮助那个小男孩解决问题吗?
很显然,男孩的情况属口吃现象。口吃是指说话伴有言语中断现象、重复、不流畅,俗称结巴。口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言语障碍,多在幼儿期形成,有些口吃是暂时性的,被称为“发育性”口吃,始于2—4岁,仅持续几个月;另些口吃称“良性”口吃,始于6—8岁,可能延续2—3年;再一种是被称为持续性口吃,始于3—
8岁,一直保持下去,除非进行有效的治疗。口吃的儿童不仅正常的言语交流受到影响,而且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孤僻、害羞、胆怯、自卑、敏感、焦虑等症状。有的甚至睡眠不佳,食欲不振,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交往和身体发育。口吃的儿童是值得我们同情和特别帮助的一群。
引发孩子口吃的因素中除先天因素外,大多数是后天环境所致,因此预防孩子口吃是有可能的。一般来说,平和而有着感情的家庭气氛对于防治口吃十分有利。努力创设和平协调的气氛,消除紧张因素,帮助孩子过一种轻松的生活,是父母防治孩子口吃的最好办法。
孩子已有了口吃,当然要积极予以矫正。矫正口吃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帮助孩子减少紧张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空间的轻松愉悦。另外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口吃的孩子。一种方法是鼓励孩子放慢说话速度,轻柔的开始每一个音节,这一方法是不强行关闭喉瓣膜,避免发音受阻。另外鼓励孩子做腹式呼吸,初步改变胸式呼吸的形式,也是一总有效的辅助方式。
另外一种方法是,要求孩子在每句话前吸气、呼气,呼气是为了展开发音腱,为了防止“速度压力”,开始发第一个音节时一定要慢。要求说话有节奏、均匀,是纠正口吃的传统而有效的方法。为了帮助孩子,可以为孩子买一个节拍器,让孩子随着节拍器的节奏慢慢说话。
以上介绍的几种纠正口吃的方法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而采用,帮助孩子克服口吃障碍,一定要富有爱心、耐心和信心,这样口吃的克服也就不会不可能了。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