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认为,了解孩子对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他曾经在全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进行了一次最广泛的诟查,调查对象是8—14岁的5万名儿童,赫茨将这些要求分门别类进行分析,他惊奇地发现,在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民族中,孩子们对父母的不满和要求大同小异。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对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并不重视,能否使孩子感到幸福并不取决于家庭的贫富程度,而在于是否能被孩子感到自己是属于这个小集体并得到长者的最大关怀。孩子们最不满意的是父母吵架。伦敦8岁孩子伊夫林祈祷似地写道:“天哪,别让爸爸妈妈再这样凶的吵架了。”纽约11岁的小约翰写得更为严厉:“任何时候都不许父母吵架。”赫茨发现,家庭是否温暖,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对父母没有什么不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对父母有着极大不满,心里隐藏着很大痛苦的学生好得多。孩子对父母的要求集中起来有下列十条: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要给同样的爱。
3.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4.父母之间要互谦互让,相互谅解。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作客时要表示欢迎。
现在让我们查找自己的毛病吧——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头一条就让我们脸红!谁敢说自己没有在孩子面前吵过架?
看来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孩子们对这个现象会如此重视。他们需要和平、祥和的环境,如同我们希望工作的单位也有这样的环境。可以想像当我们吵架时会带给孩子们多么恐惧和厌烦的感觉。不要辩解自己的吵架不是冲着孩子去的!姑且不管大人吵架是好是坏,也不必深究为什么会给孩子带去如此的不满,只须记住一点:住手吧!实在要吵架,请避开孩子!
2.对每个孩子要给同样的爱我们大多数夫妇现在只有一个孩子,那并不等于我们永远只面临与自己一个孩子相处——还有亲戚的孩子,有朋友们的孩子。一旦碰到一起,我们必须命令自己做到对每个孩子都给予同样的爱。我想这是一个充分尊重孩子自尊心的问题,我们把自己同他们换换位置,就完全可以理解。
3.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是否对孩子撒过谎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答案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们过去,关键是从现在起我们绝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4.父母之间要互谦互让,相互谅解我们夫妻之间的互谦互让与相互谅解,其实不但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最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于人于己皆有益的事,我们没道理不去做。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希望拥有的这种关系理解为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先努力做孩子的好朋友,做可以彼此信任、可以彼此开诚布公倾诉的好朋友,在一种平等的地位上交往。后面我还要单独谈这个问题。
6.孩子的朋友来作客时要表示欢迎我们都做到这一点了吗?
总结一下,可以发现孩子们需要的是平等、尊重、和平、真诚、爱心。这些恰恰也是我们成年人希望拥有的、美好的东西。
感谢我们的孩子吧!他们并没有要求我们做父母的给予他们诸如金钱、权利、酒色等等丑恶的东西。真的!我们应该真心地感激他们!
再摘抄一篇来自全国聊天网论坛四十黄金版署名尽言的一篇文章——
《做个称职的现代父母》(2001年11月5日)
一、创造情境:培养一种家庭风气,或确立一个成长的方向,让子女受到熏陶。家庭的风格、特色是一种情境,家长用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行为,会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善生活习惯也可以形成一种情境。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修正观念:孩子并非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不应对孩子的事全权做主,以免伤了孩子的本性。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希望子女补偿自己从前的缺憾,这往往招致紧张的亲子关系。用引导代替控制,用商量代替命令,用选择代替指定,是现代父母必备的观念。把标准放低一点,无损于孩子的未来。
三、变换立场:调整自己的角色,把子女当作好朋友去了解、尊重与鼓励。孩子有行为偏差时,如果站在他的立场去理解,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及处理方式。变换立场的出发点是对子女的了解与关心、爱护,但切忌过了头,变成溺爱。
四、放松态度:给孩子以亲切、温暖的感觉,让他们自在地成长。要避免亲子问沟通的障碍,父母应善意回应孩子;宽容孩子已犯的错误;善于把负面状况转向正面。这样的教养态度才不会造成与孩子的隔阂,才不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许,孩子在校内、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一时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诉说,只好独自闷在肚子里,待回到家再向家长倾诉。孩子这么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从而使身心恢复到常态;二是孩子的一番倾诉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前者,家长自然不必多话,只需坐下来热情关注即可。对于后者,家长就得认真思索一番,调动积累,以便用自己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另外,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校园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时,孩子向家长诉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家长与他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诉说,家长更应该认真对待,并且向孩子祝贺:昔日的汗水与努力没有自流。可能的话,家长还可搞个家庭活动,以表庆祝,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其实,家庭既是家长也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孩子回到家中,有权利在这个港湾中获得心理上的调整与生理上的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由此可见,孩子在家中向家长敞开心扉,家长理应高兴,并格外予以关注。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看到孩子们内心世界里深藏的东西,同时,我们甚至可以强烈感受到一种来自人类最纯真的情感的刺激。我们试图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们无意当中教育了我们。假如我们还在黑暗的误区里挥舞着那柄“双刃剑”,难道不应该命令自己:还有什么能比读懂自己的孩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