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晨间谈话时,有个叫嫒媛的女孩告诉我:“我放假了,最好妈妈天天去上班,不要在家里。”听她这么说,我不由得追问了一句:“为什么最好妈妈不在家?”媛媛说:“我妈妈在家的话,她就一天到晚要管我、说我,弄得我很烦……”没等媛嫒说完,其他孩子也纷纷告诉我,他们也希望妈妈最好不在家,这样他们在家里就会很有趣。联想到我的小侄女,她放学回家,书包还没放下,就先到各个房间看一遍,再轻声地问我:“我妈妈不在家啊?”当回答她妈妈不在家时,便高兴得大叫:“太好了,妈妈不在家,我自由了。”
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为什么孩子们却不喜欢妈妈在家呢?
通过与孩子们进一步交谈,我发现妈妈们的唠叨、管束是使孩子们希望她们不在家的主要原因。尽管孩子们需要妈妈的照顾爱护,但他们都不喜欢妈妈的唠叨和过多的管束。在和妈妈们的交谈中,她们也承认,只要孩子在眼皮底下,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要多说、要多管。这样许多话没讲在点子上,就成了唠叨;事无巨细样样要去管,就会令人厌烦。
其实,妈妈是大可不必这样做的。孩子人虽小,可他也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主观愿望,并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应有的尊重。,而妈妈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总认为孩子小,做妈妈的就要多说、多管,这样才能让孩子听话,其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孩子在难以适从的情况下,就会对妈妈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久而久之,还会有妈妈“剥夺”了他的自由的感觉。
如此看来,妈妈们也得变一变自己的管教方式了。如果妈妈们能变唠叨为多和孩子讲点悄悄话,用亲切的话语轻轻地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事,这会使孩子感受到亲切和信任。再变过多管束为该管则管,更多地给孩子以自主权,会让孩子懂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孩子就会感到妈妈不烦了。这样,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里,就会高兴地说出“最好妈妈在家”的心声了。
同样是关于“嘴巴”的问题——确切地讲,是关于“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的问题。
不仅仅是孩子们烦大人唠叨,我们自己难道不烦吗?天天让你吃窝头你会烦,天天让你不换样儿地把大对虾当主食你也会烦。
教育之琢磨心灵,有如雕塑术之将大理石雕塑成器。
——爱迪生把完善的教育遗留给子女,乃是最好的遗产。
——司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