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古话,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也许很多家长(尤其是男家长)在不同程度上同意这个观点,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更“有效”的办法。
棍棒底下到底能否打出听话的孩子?说实话我自己也模棱两可。我好几次跟儿子说:我绝不推崇对你实行暴力,但我不能保证永远不打你。一旦我对你动手了,那一定是你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希望到时候你别怪我。
这话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至少儿子听到后没有表示反对,还频频点头以示赞成。
我们是否还应该往更深一层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前几天我从网上看到这样一篇署名蚂蚁的文章——《你们不能再这样》,请大家过目
我的表弟乐乐今年上三年级,他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一笑嘴边就有两个小酒窝。乐乐学习特别好,老考第一,妈妈常对我说:“你要多向人家学习。”我也特别羡慕乐乐学习好。可是,后来我就不这样想了。
有一天,我去舅舅家,刚走进院子,就听到屋里传来阵阵哭声。我推开门走进去,看见乐乐正趴在床上,呜呜的哭。他屁股红红的,上面还肿起一道道的青印印。舅舅拿着一根小棍,站在边上。原来,乐乐的爸爸妈妈要求他每次考试不许低于95分,考不到就挨打,差一分,打两下。这次小测他只得了84分,回到家就被爸爸用小木棍打了22下屁股,打得可狠了。“考不好,爸爸就打”
弟弟哭着说:“妈妈有时还掐我,我最怕妈妈掐我了,她专掐大腿上最疼的地方,那种疼像心碎了一样。”
离开乐乐家,我心里很沉重。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好,但体罚真的管用吗?回想我的同学和我自己也都因为考试而挨过父母拘打骂,我真希望以后大人们能不再这样。
我推测这篇文章应该不是某个孩子写的,但是我宁愿相信它能够代表一大批孩子的心声。
打孩子行为大概可以归为一种古老的习惯。棍棒底下也许教育出一些好孩子,但是我们决不能由此确定所有的好孩子都是靠棍棒打出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孩子很可能从未挨过父母亲的棍打。去年,我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中学仅有的六名孤儿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他们连父母都没有,何来父母亲的棍打?这就好比青霉素没发明之前也有人靠这样那样的药扛过了肺炎而死里逃生一样,有了青霉素之后,难道我们还会弃之不用而瞎找别的药品去治疗肺炎吗?
当文明可以取代暴力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还去死死抱着暴力的大腿不放。不要偏执地认为孩子们不懂得道理。跟他们真诚地讲道理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家长朋友也许会说:“跟孩子讲道理没用!我嘴皮子都磨破啦!”——且慢!那不是您讲道理这种方式本身没用,而很可能是您要么没讲到正理上,要么就是您自己的态度没让孩子感觉到真诚。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从小培养孩子听大人讲道理的好习惯而造成的。
再重复一遍:讲道理这种方式本身肯定没错!
在这个问题上,我经常采取“以讲代打”的方式,即:儿子犯了过错,而且是比较严重的过错,连他自己都认为逃不过一顿棍打。我明确地告诉他很想打他,但是为了他的自尊而选择严厉批评和讲道理。所谓“教育从严,惩罚从宽”,这是我的经验。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其效果往往都很好。
明知将要挨打却没挨打,孩子们会带着一种感激的心情认真听从家长的训教。我知道自己其实是利用了儿子那种“逃避换打”的心态而实施我的“心理战”。既然效果很好,我将坚持这样做下去。不管怎么说,讲道理总比打孩子要好得多,可打可不打的时候尽量采取不打,能不打就坚决不打!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高明的惩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因此,父母在遇到孩子出现错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或暴打孩子。
二、父母在气头上教育孩子时,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给孩子心灵极大摧残。此时应先忍一忍,等自己冷静后再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三、善于借助寓言、故事、童话,适当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含蓄委婉地批评教育,往往能收到良效。
四、对一些好胜或者倔强的孩子,有时不妨故意冷淡一下,使之感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五、用幽默作为批评教育的手段,能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之在笑声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别忘了,我们需要先跟孩子做好朋友。当我们面对胆战心惊、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举起棍棒的时候,请重复我们的警句:不要用棍棒去读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