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9400000038

第38章 音乐戏曲(1)

我国最早的戏曲雏形是什么?

“东海黄公”,为汉代“百戏”节目之一。据《西京杂记》记载,“东海黄公”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从前,东海地方有一黄姓老头,年轻时很有法术,能够制服蛇虎。他身边常备一把赤金刀,以红绸束发,可以立兴云雾,能使平地化为山河。及至年老,气力衰惫,且饮酒过度,从此就不能再行其法术了。

秦朝末年,东海地方忽出现白虎,黄公就带了赤金刀想去把白虎制伏,不料法术失灵,遂为白虎所害。

当时,陕西关中一带的人民,将这个故事编成角抵戏演出,后被汉武帝引进宫廷,经过加工,作为“百戏”节目,并以招待“四方来宾”。

正如《西京杂记》所云:“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东海黄公”,是汉时典型的角抵奇戏,但它在表现人虎搏斗时,不像一般的角抵戏那样,由两个演员上场竞技,以强弱决定输赢,而是以表演故事的姿态出现。

在表演上既有吞刀、吐火及立兴云雾等幻术,又有人与虎斗的角力,使各种艺术熔于一炉,并塑造了黄公这个有戏剧性的人物,这就说明当时的“百戏”技艺,已借故事的情节,由单纯趋向复杂,使形式服从于内容,所以有学者认为:“后世戏剧,是于此发端,确有直接渊源。”

你知道我国“京剧”的形成过程吗?

“京剧”的产生和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之时,宫廷特地为他举办了盛大寿庆。

当时全国各地有名的戏班都纷纷赶往京城献艺祝寿。其中,江南徽班因其精彩的演出被留在了京城。后来,徽班和来自湖北的汉班同台演戏,相互取长补短,并吸取其他剧种的特长和北京方言的语音特点,汇集成了一种崭新的戏剧声腔,叫做“京调”。用京调演唱的戏剧,也就被称为“京剧”。

因此说,我们今天所听的京剧,就是从两百多年前的徽班、汉班演变过来的。

京剧的曲调时而高亢雄壮,时而委婉动听;台词念起来有板有眼,节奏感很强。除了唱和念以外,京剧的舞蹈动作和武术技巧也十分出色。

更厉害的是,他在舞台上仅凭人的手势或动作来表现东西的存在,效果极佳。另外,在演员的分工、化妆等方面也有许多特色。由于京剧历史悠久,艺术水平高,几百年来又出现了如梅兰芳、周信芳等知名演员和《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著名剧目,所以它成了全国最大的剧种。

它在国际上也极有声誉,许多国家纷纷派学生到中国学习京剧,还上台演出。京剧被称为“国宝”,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京剧的四功包括哪些内容?

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种基本的表现手段,也是作为京剧演员的四项基本功,被称为“四功”。

王国维先生在《戏曲考原》中云:“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那么,京剧这“四功”之中,“唱”与“念”是歌的部分,而“做”与“打”

是舞的部分。一个演员利用唱、念、做、打的各种手段来塑造、扮演剧中人物,一出戏则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讲述、完成一个故事。唱功是指歌唱,这是京剧最为重要的一项,致使用英文翻译京剧时直接以“北京歌剧”而言之。虽然许多著名京剧演员已经谢世,许多传统老戏也久不见诸舞台了,可是只要有那么几张唱片流传下来,观众们依然津津乐道,回味无穷,这是唱的魅力。

念功是指念白,就是具有音乐性的说话。京剧谚语中说得好--千斤话白四两唱,以显示念白的重要性。京剧念白有韵白、京白和方言白之分,特别是韵白和京白,是京剧一种十分高明的处置方法。有身份有地位的“郑重”人物用韵白,地位低的“非郑重”人物用京白。一位好的演员在舞台上即使是没有音乐伴奏的念白,依然能音韵铿锵、抑扬有致地做到“说话如歌”。

做功是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功是指武打和跌翻的技术,都是利用形体手段去表现人物。也有一句京剧谚语中说--口出字,手就到。这就是说形体的动作是要和唱腔、念白相互配合的,所以京剧的四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京剧的五法包括哪些内容?

四功五法是京剧表演的基础。“四功”已经在前文解释过了,那么“五法”又是什么呢?常见的说法是指“手、眼、身、法、步”,手有手法,眼有眼法,这都可以说得通,可是“法”是什么呢?于是,有人解释说是“手、眼、身、发、步”,头发上的功夫值得单立一法吗?恐怕要有待高明之士去说圆全了。

“五法”之说,程砚秋先生的论述最为准确--“所谓五法,它是口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通称‘口手眼身步’。这五个法子,虽然各有各的独立性,但是在舞台上又必须互相配合的。”与“四功”之中的“唱功”居首相应和,“五法”之中便首先强调“口法”,发音、吐字、换气、偷声无不在于口中有法;唱的字正腔圆,念的抑扬顿挫,也必须口中有法。京剧舞台,举手投足无不是舞,齐如山先生著《国剧身段谱》专列有“手谱”,梅兰芳先生手姿精绝,如何指人、如何持物、如何托盘、如何拈花、如何举扇,美如兰花,千姿百态,有手势谱的照片传世。眼为心之苗,凶、狠、媚、醉、喜、怒、悲、思无不从眼中出,眼之重要自不待言。身体是枢纽,脚步是根基,也必须依“法”而行。五法与四功相互配合,使演员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刻画性格,使观众能够欣赏到更加完美的戏曲艺术。

“粉墨登场”中的“粉”和“墨”分别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粉是白色,指化妆时用来搽脸的白粉;墨是黑色,指化妆时用来描眉的黛墨。如《后汉书·逸民传》中梁鸿对孟光说:“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这是说女子涂粉描眉的化妆。戏曲演员登台表演,也要涂朱调彩、施粉着墨进行面部化妆。如《资治通鉴》中记载后唐庄宗喜爱歌舞:“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就是指像演员一样的化妆了。

戏曲演员们的化妆除了达到美化的效果之外,也是剧中人物不同的性格、身份、年龄、境遇的具体表现。

中国传统戏曲的服装是夸张的、表演是虚拟的、境界是写意的,与之相应的化妆也是夸张和写意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面貌以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眉眼最为主要,所以在戏曲舞台化妆时便首先突出这两部分颜色,白色使其更白而施粉,黑色使其更黑而涂墨。化妆好了,也就可以上台表演了,所以人们把演员们登台演戏称为“粉墨登场”。

如著名的戏曲剧作家翁偶虹先生有一篇《自志铭》云:“也是读书种子,也是江湖伶伦,也曾粉墨涂面,也曾朱墨为文;甘作花虱于菊圃,不厌蠹鱼于书林;书破万卷,只青一衿;路行万里,未薄层云;宁俯首于花鸟,不折腰于缙绅;步汉卿而无珠帘之影,仪笠翁而无玉堂之心;看破实未破,做几番闲中忙叟;未归反有归,为一代今之古人。”因为除了提笔作文编写剧本之外,翁偶虹先生自幼习学架子花脸,曾经登台表演过,所以文中自称“也曾粉墨涂面”,就是这个意思了。

京剧中的行当、脚色和角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行当是中国传统戏曲所特有的表演体制。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京剧也不例外。

舞台上那些男女老少、善恶丑俊、形形色色的人物,均来自于生活,可是他们并不按照生活中之本来面貌出现于舞台上,而是加以提炼、概括,或者说加以夸张,将剧中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分类,根据人物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之不同,分成生、旦、净、丑等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的类型就被称为“行当”,简称“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可以说是化人生为舞台,演人物于行当。

那么脚色又是什么呢?其实脚色就是行当。请看,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凡例中云:“脚色所以分别君子小人,亦有时正色不足,借用丑净者。”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脚色,元院本旧制也。”这正与行当的涵义相同。

我们现在常常说到的角色,英文为Role,1934年米德首先运用这一概念来说明个体在戏剧舞台上的身份。所以角色就是指演员在戏中扮演的那个具体人物。比如,传统京剧《空城计》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剧中的角色,可是他们又分属两个不同的行当,诸葛亮是“生行”,而司马懿是“净行”;在《龙凤呈祥》这出戏中,同样是生行,刘备与乔玄这两个角色又有年龄、身份、性格上的个性区别。

正如徐城北先生所述:“京剧塑造人物的办法是‘两步到位’--先达到人物的类型化,然后再进一步实现个性化”,人物的类型化是行当,人物的个性化就是角色。

什么是青衣?

青衣是京剧旦行中的一支,“旦”是对戏曲舞台上所有女性角色的总称。青衣这个词,如果仅从字面上看去,是指青色或黑色的衣服。穿这种衣服的人物,自汉代以后,多数地位不高,而且有很多是女性。如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六:“陇西辛道度者,游学至雍州城四五里,比见一大宅,有青衣女子在门”;唐代诗人刘禹锡《和乐天诮失婢榜者》:“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这都是指婢女、侍妾之类的人物。

在京剧中,青衣也似乎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原始涵义,有许多青衣角色扮演的是生活贫苦或者命运困厄的女性,如《武家坡》中的王玉钏、《汾河湾》中的柳迎春、《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以及《春秋配》中的姜秋莲青衣等,这类角色出场时多穿着朴素的青黑色裙子,故名“青衣”,又因角色命运悲苦而被称为“苦条子旦”。当然,青衣扮演的人物不都是悲苦穷困的女性,可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端庄贤良、稳重正派,都是故事中的贤妻良母和节妇烈女,年龄可以是青年女子也可以是中年妇女。

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非常严格,如《女儿经》中云:“修己身,如履冰”、“坐起时,要端正”,在生活中要站不倚门、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行为举止要求安详沉稳。以《红楼梦》为例,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写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可见传统女性是以“敛声屏气,恭肃严整”为主流的。这样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表现到舞台上,就是稳重端正,传统的说法又称青衣为“正旦”。青衣的表演以唱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有时一手垂于身旁一手横捂胸腹,所以还有个形象的别称--“抱肚子旦”。

什么是老生?

生行作为京剧的一个主要行当,又包括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分支。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

《康熙字典》中对“生”的解释是:“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如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

如果总结一下的话,被称为“生”的男性中,年长者都是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年轻者也是读书人、儒生。因此,生行的整体特点是雅、俊秀、端正。

生行中的老生扮演的是中年或者是中年以上的男性。他们的类型化特征是具有成年男子的稳重成熟、严肃端正,因此老生又被称为“正生”。

中国古代男子在成年之后开始蓄须,所谓须眉男子,这也是尊严和成熟的标志,所以舞台上的老生都会在上唇和两耳之间悬挂一件道具--髯口。髯者,颊须也,泛指胡须。舞台上的髯口是生活中男性胡须的艺术化和写意化,因此老生又名“须生”。

老生的唱念使用演员的真实嗓音,即本嗓或大嗓,味道则以清刚醇厚、苍劲挺拔为正。京剧老生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如谭鑫培的谭派、余叔岩的余派、马连良的马派、言菊朋的言派、杨宝森的杨派、高庆奎的高派、奚啸伯的奚派、周信芳(麒麟童)的麒派等。

什么是对台戏?

对台戏,亦称打对台。指水平不相上下的两个剧团,在同一时期、相近的地点,演出相同或相近的剧目,一争高低。这两个剧团的阵容和演出水平要相差不多,否则“对”不起来。这种“对台戏”现象的出现,有的是一方出于对另一方的报复、嫉妒、较量;有的是背后有人操纵,为了挑起事端;但更多的情况,属于艺术上的一种竞争。旧时的戏班都是自负盈亏,自生自灭,为了自身的生存,在关键时刻要拿出最佳阵容,演出最富吸引力的戏码,争取提高上座率,增加演出收入。过去,我国的乡镇民众,都喜欢观看戏曲,视为一种主要的文娱活动。逢年过节,都要演戏。为了演出精彩,激励演员,往往同时邀请两个戏班,相互“打对台”。这个班唱得好,那个班就要唱得更加出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优谁劣,当场便见高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会促使演员不断努力,勤奋苦练。

贾平凹在小说《马角》中,曾有这样的描绘:“东西两片就各筹款300元,各请了一个县的剧团共同要在街中心的大场子上演出,对台戏谁家唱赢了,600元里可以拿走450元……”于是,先用白粉在大场中画一界线。然后两家剧团一起开锣,粉墨登场。东片的戏演得好,人们便潮水般涌过来。西片演得出色,人们又漫向西片。最后,就以白粉界线清点人数,查看哪边的人多,便以此决定胜负。这样的艺术竞赛,完全是由观众来担当评委。虽然,这种评判的结果,也容易受到当地民众欣赏水平与习惯爱好的影响与局限,结果恐怕也未必就完全正确。但是,戏曲艺术本是大众艺术,主要就是要让民众欣赏的。光是领导与专家喊好还不够,还应该让戏曲爱好者都喜欢观赏。大家都能达到一定的共识,才能使戏曲艺术在群众中生根立足。

生旦净末丑中的末扮演的是哪类人物?

前引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云:“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看起来,在早期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中,“末”是一个重要的行当。

京剧以前也是以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来划分的,后来才将末与生两个行当合并,从此生、末不分了。

这两个行当确实有相似之处。生与末所扮演的男性角色类型比较接近,从扮相上看都是俊扮,即本色脸,不需要像净行那样勾画脸谱;而且末扮演的都是中年以上的男性,和老生相似,也要佩戴髯口。

有所区别的是,传统老生多佩戴黑色三绺的髯口(即黑三),末行戴的多是不分绺的满髯或二涛。似乎有不成文的说法,认为戴三绺的更加儒雅、潇洒一些,如诸葛亮;戴不分绺满髯的角色多是一些武官武将,戴二涛的多是些地位低下的家人、院公、中军、下吏之流了。

当然,这些区别在后来的改良与变化中变得不十分明显了。现在,京剧中末和生的主要区别是:“末”所扮演的男性角色在剧中是次要的角色,“生”则是主角。末在京剧里就是“二路老生”,也叫“里子老生”,都是配角,如《搜孤救孤》中的公孙杵臼、《捉放曹》里的吕伯奢等角色。

“跑龙套”中的“龙套”指的是什么呢?

龙套也是京剧中的一类行当,扮演的是剧中兵卒、差役、内侍、随从等等角色,由于扮演的角色比较杂,也称“杂行”;由于流动性很大,也称“流行”。

同类推荐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千古奇案(下)

    千古奇案(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12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本书阐述了取名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孩子取名、成人改名、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等。
  • 学衡派编年文事

    学衡派编年文事

    本书以学衡派的成员的人生经历叙事和学衡派活动的记事为线索,以年表形式,线性叙述了学衡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活动内容,展现了学衡派的多个方面。尤其本书在时间下还列入了学衡派的成果著作以及一些珍稀史料,尤为难得。
热门推荐
  • 林老板的枪

    林老板的枪

    本丛书的每本作品集中,均附有作者照片、个人小传、主要作品目录及创作随感,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继已推出的作品集外,今后我们将陆续出版符合入选标准的其他作家作品,以使这套丛书更加完善。《小说月报新大陆丛书》的出版,也是对《小说月报》系列出版物,如“《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及“《小说月报》年度精品集”的补充和丰富,相信这是为广大读者朋友奉上的又一道精神盛宴。
  • 重生之凤还朝

    重生之凤还朝

    上一世是她负了他,重生一世,她定要拼尽全力护他周全。她不再是南越灵羽郡主,她只是天圣尘王妃,是要陪他一起君临天下的妻子。只要他能好好活着,阴险、狠毒、算计,哪怕手染鲜血她也在所不惜……
  • 夏府之女

    夏府之女

    她是二十一世纪来穿越来的特工;他也是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废材特工;他是周武国的灵王世子;他是京城首富之子排名老二;他是吴善国的太子爷等等等等。为什么她有这么多他他他他他他。不公平!!!但是,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废的,因为,自己突然又多了一个妈,而且这个妈从来没见过,而且又多了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是找自己还是在不知情下,父亲带回来的!她还弄清楚捏。奇怪的事,自己的哥哥知道,甚至这个周武国都知道,却唯有自己不知道!这是干啥呢?难道自己失忆了吗?不可能,自己从四岁就穿到这小娃娃身上,怎会失忆!这一定有种种原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也想做千古一帝

    我也想做千古一帝

    二十一世纪小骚年秦昊意外来到异空间的秦国,还是唯一的的王位继承者,但是继位后……情况有点小不妙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蜜

    新蜜

    柳薏萱和周毅从小青梅竹马,她在周毅的资助下,通过复读,上了大学,又经过一番努力成了省城一家大公司的骨干。而周毅因家庭变故原因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为了柳薏萱,和两个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经过一番打拼,终于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她们的跌宕起伏的爱情经历令人叹息。随着她们地位的变迁,她们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在恩情和爱情之间,难以抉择。不断拷问世人的心灵,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爱情观,以及人生观。爱情究竟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是平等的吗?是不分阶层的吗?不是说爱情无价么?爱情可以战胜一切么?人们生来不是平等的么?人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吗?她们最终会在一起吗?我们拭目以待……
  • 我家挨着新时代

    我家挨着新时代

    当亲情撞上时代大洪流,当人性撞上利益,是亲情够坚、人性够是善还是随波逐流、利益至上。本文围绕张家三代人的事迹展开,讲述小人物辛酸苦辣的一生。
  • 外婆回魂夜

    外婆回魂夜

    在外婆离世的第七个晚上,发生了一幕至今难忘的事,记得那是一个较冷寒冬,深山老林的高山上住户少之又少加上高大的老树和高山掩盖的缘故很早就觉得天色暗沉了,我坐在火炉旁烤着一对长满冻疮的小脚,在那儿发愣一动不动、尽管脚上的冻疮伤疤很是疼痛但我仿佛也没什么知觉,我依旧静静的看着炉中的火焰,不知何时我被一般浓烈的睡意给合闭了双眼,在半睡半醒中我走进了一个梦中,也可以说这是现实不是梦,也不知道是梦还是现实,但在梦中我眼前和当时的场景一模一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样是我在火炉旁取暖烤着一双长满冻疮的小脚,唯一不同的是火炉旁多了一位外婆在匆忙的给我做一双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