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9400000013

第13章 衣食起居(1)

你知道古人一天吃几顿饭吗?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

《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又叫“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就餐。第二顿称“哺食”,又叫“飧”,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飨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始”,用过飧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古人一般吃什么蔬菜?

其实古人食用蔬菜由来已久。蔬菜自上古时代便已成为人类的食物。

《诗经》里提到的132种植物,其中作为蔬菜的就有20余种,随着时代变迁,其中部分品种已退出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类。

战国及秦汉时期,我国人民食用的蔬菜有5种。葵,称为“百菜之主”,因口感及营养欠佳,唐以后种植渐少,明代已经少种它,并不再当蔬菜看待。韭、葱、蒜是现在常用来调味的蔬菜,在古代蔬菜中独成一属。《汉书·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宫园在温室生产葱、韭的情况,并把这样培育出来的韭菜叫“韭黄”。此外,还有萝卜、蔓菁等根类菜,蔓菁早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菜之美者”的盛誉。现在常见的蔬菜如茄子、黄瓜、菠菜、扁豆、刀豆等都是在魏晋至唐宋时期陆续从国外引进来的。宋代以来,我国蔬菜的种植和食用就更加广泛了。除了从国外引进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自行培育出一些极为重要的蔬菜品种,苏东坡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可见,当时民间也可以在春天吃到新鲜的蔬菜了。到元、明、清以来,又陆续有一些品种加入到我国的菜谱中来。进入清代末期,我国现有传统蔬菜品种基本上都出现了。

古代的人吃过面条吗?

面条,是水煮的面食,古称汤饼。宋代黄朝英《缃素杂记·汤饼》云:“余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汤饼最早见于史籍是北魏时期,它是将面粉羼水和匀后,撕成片状,扔入汤内煮,而这种面是死面,比较硬,所以古代又叫汤中牢丸。此外,汤饼又叫“托”,其意是一手托着面,一手往锅里撕片,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面片汤。

到了唐代,就不用手托,直接用刀切而成了,故此时汤饼又名为“不托”。现在山西的刀削面,就是由“托”转为“不托”的过渡形面条,是古代饮食文化的珍贵遗产。宋代称面条为“索饼”、“索面”、“湿面”。大约在宋代已出现了挂面,挂面的做法是用和好的面,揉搓成多根细圆条状,粘附在圆棍上,然后挂在木架上,拉抻而成。之后,人们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技术,加上适量的盐,面条越抻越细,终于制成线面。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什么样的?

阳谷县的炊饼,在《水浒传》中有记载,是当年武大郎先生与潘金莲女士开的夫妻店,经营的主要项目就是炊饼。《水浒传》第26回,何九叔去给武大烧纸钱,说:“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母炊饼,不曾还得钱,特地把这陌纸来烧与大郎。”金圣叹批语道:“自从读至捉奸一日,意谓长与‘炊饼’二字别矣,不图此处又提出来。物是人非,令人不得不哭武大也。”武大与炊饼密不可分,提到武大,不能不想起炊饼。

那么,炊饼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漫说水浒》一书云:“有人或许会以为是山东煎饼或今天的烤饼、烧饼之类,错了,炊饼不是煎饼,煎饼是摊的;也不是烤饼、烧饼,烤饼、烧饼是烤的、烙的,而炊饼是蒸的,它其实是南方的一种小点心,类似福建的光饼。

炊饼是一种很便宜、很大众化的食物,郓哥去向武大报信,武大要送他十个炊饼,他嫌”炊饼不济事“,非要武大请他吃肉喝酒,可见连市井贫民也不认为炊饼是什么美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清河郡王张俊向宋高宗进奉食品,就有”炙炊饼“一味,那肯定不是武大炊饼可比。

历史上第一个吃”涮羊肉“的人是谁呢?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率大军南下远征。

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

据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了太监,从宫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涮羊肉”才得以在都市名菜馆中出售。

“饺子”是怎么来的?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记挂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三百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一千八百年,但他做“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我国最早发明“方便面”的人是谁?

方便面堪称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一种方便食品。它的发明者是我国清代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绶。伊秉绶是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福建汀州宁化人,曾两次出任扬州知府。伊秉绶喜欢与文人墨客宴游,所以府上经常宾客盈门,往往是刚开罢一席,又接着一席,家中厨师深感应接不暇。伊秉绶怜悯厨师辛劳,为此,他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妙招儿。他让人将面粉和鸡蛋掺水和匀,擀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收藏起来,来客时只需取来面条,放入碗中,用开水一冲,再加入佐料,便成了一碗爽滑可口的饭食,用以招待零星来客,的确十分方便。

这种方法一经传出,人们纷纷效仿,并将这种由伊秉绶发明的方便面称为“伊面”或“扬州面”。时至今日,广东仍然把用现代方法生产的方便面称为“伊面”,如“三鲜伊面”、“牛肉伊面”等。河北秦皇岛、昌黎和内蒙古赤峰、乌兰浩特等地都将方便面称为“扬州面”。

“醋”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中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有了关于醋的文字记载。

关于醋的发明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的中兴国、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这个地方。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专门酿醋的作坊。到汉代时,醋开始普遍生产。南北朝时,食醋的产量和销量都已很大,其时的名著《齐民要术》曾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从上古到北魏时期的制醋经验和成就,书中共收载了22种制醋方法,这也是我国现存史料中,对粮食酿造醋的最早记载。

“馒头”是谁发明的?

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讨伐他。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有毒。

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另一个办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因为称“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宋时馒头成为读书人经常食用的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了。

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无论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的是祭供用处。一直到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了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馒头之称谓,今天仍很混乱。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称作“馍”、“卷子”,也有称作“包子”的。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

“豆腐”是谁发明的?

豆腐营养丰富,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可是这营养丰富的豆腐是谁发明的呢?相传是汉代淮南王刘安。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封地在淮南。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

五代时,豆腐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以与羊肉相提并论。到了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直到今天,豆腐仍然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受到男女老少的青睐。

“臭豆腐”是怎样由来的?

臭豆腐很有名气,究其来历则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清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的举人王致和赴京考试落第,又没有盘缠返乡。王家原以做豆腐维持生计,王致和也懂得这一手艺,于是便留在京城里以磨豆腐谋生。

一日,遇到豆腐滞销,积存不少,王致和生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就可以造出腐乳来。谁知过了一些日子打开坛子,腐乳并没有做出来,这时的豆腐也变得臭气熏天了。

王致和试着尝了一口,没想到其味道特别的鲜美。于是他将此臭豆腐进行试销,竟然也获得了顾客的好评,臭豆腐的名声从此流传开去。

是谁最早提倡“四菜一汤”的?

“四菜一汤”顾名思义:一餐四样菜一碗汤,“四菜一汤”由来已久,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生身贫苦、讨过饭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决心予以整治。一天,适逢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有意摆出粗菜淡饭宴客,以此警醒文武百官。当十多桌席位的人坐齐以后,太祖便令宫女上菜。

第一道菜是炒萝卜,萝卜,百味药也,民谚有“萝卜上市,药铺关门”之说。第二道菜是炒韭菜,韭菜生命力旺盛,四季常青,象征国家长治久安。再则是两大碗青菜,以此喻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最后一道极普通的葱花豆腐汤。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席即是榜样,谁若违犯,严惩不贷。”

从此“四菜一汤”的规矩便从宫内传到民间。

春卷是怎么来的呢?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卷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古人最早吃糖炒栗子是什么时候?

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笑记》中曾记述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菜,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接着写道:“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

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菜专家李和在外族入侵时家破业敝,他的儿子带着炒栗的绝技流落燕山。他用献给故国使者的栗子,表达自己对统一祖国的热望。

可见,古人在南宋时就已经凭借着聪明智慧发明了糖炒栗子这一美食了,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消闲食品。

满族风味糕点“萨其玛”最初是怎么制成的?

同类推荐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年画

    年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诗性的寻找

    诗性的寻找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金牌婚宠:高冷boss娇妻在手

    金牌婚宠:高冷boss娇妻在手

    他是‘沸点’的当红DJ,是受万人宠爱的金牌鼓手。他帅气潇洒多才多艺,明明权势在身,金钱如斗,但却深藏不漏。她是Q大高材生,新闻学院提前毕业的大记者,是高学历的高材生,原有大好的前途却选择留下陪在他的身边。当一个帅气有才的‘穷小子’遇上心高气傲的美女高材生,又会有一段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身份,权利,爱情,使命,什么才是他心中的信仰,才是他的最不愿割舍.............
  • 小说般的人生

    小说般的人生

    看不到想看的小说~书荒已久~~自娱自乐写小说,写完自己看~嘿嘿嘿!!!不喜勿看
  • 废墟上的拾荒者

    废墟上的拾荒者

    曾经以为人类的未来是征服星辰大海,却不想整个宇宙是个大废墟面对着远古文明留下的遗物,人类于是拐向新的方向,一条全民拾荒的未来。小到吃喝穿用,大到飞船大炮,废墟里应有尽有,这颗星球捡完,换那颗星球。我们的主角沈衡无疑会是诸多捡垃圾拾荒者中最优秀的业务员,故事还要从他得到一台能够植入记忆的学习装置说起。
  • 明朝春色

    明朝春色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朝春色倍还人稀里糊涂穿越到明朝,一脚没迈好,踩进了坑爹孽缘里,用力的拔呀么拔,终于拔出来了。可谁知刚走几步整个人就掉进了一个更大的陷阱,这陷阱十分宽敞,就是黑雾弥漫无边,霹雳闪电不断,更要命的是,里面还有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知道历史上只有一个妻子再无其他嫔妃的皇帝是谁吗?想知道吗?嘿嘿,看正文吧!ps:(求推荐票,请各位动动灵活的手指,将手中推荐票给波波呗~~~~)*******建了个群号(明朝春色:230653179)波波在群里面等着你们,期望你们的到来,一定要来哟,飞吻~
  • 邪瞳圣皇

    邪瞳圣皇

    魔星问世,帝星将隐!封印在无尽深渊的上古恶魔纷纷苏醒,群魔乱舞之际,谁能成为天命者,执掌神权,拯救苍生?
  • 至神永恒

    至神永恒

    当科技文明到达顶点,修炼者文明的一切都可以被取代,变强就仿佛在玩游戏一样,只需要时间的积累,便可以成就!秦阳只是地球的一个普通人,财富和权力,跟他都没有关系!一觉醒来,新的记忆融入脑海,究竟哪一段记忆是真,秦阳分不清楚,但总觉得两段记忆都不是虚假。还是说他真的穿越了?既然游戏已经开启,秦阳别无选择……
  • 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

    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

    《曾胡治兵语录》是近代著名的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十二章,一万四千余字。集中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和治兵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
  • 魔神萌妻

    魔神萌妻

    简安与付盛是青梅竹马。年少时,简安不懂事,对着付盛说:“小哥哥,长大后,我嫁你,你娶我呀。”却转身跟系统绑定,跑路了。长大后,付盛把简安堵在墙角,眯着眼说:“安儿,小时候的承诺现在可以实现了吧。”(男主霸道腹黑占有欲强,女主可甜可盐软萌可爱)
  • 东陵宝藏之谜

    东陵宝藏之谜

    据说,孙殿英打开慈禧陵墓之时,那慈禧竟然还有心跳和呼吸。而我得到的这张一号法币,可能隐藏着东陵宝藏的秘密。
  • 唯有阳光与你不可辜负

    唯有阳光与你不可辜负

    三个人走,总有一个要退出,你只知道自己很累,可曾想过有人和你一样,为这段感情修补,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可笑无知,地球是圆的,趁地球还年轻,还能转动,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当一切都回到原点,可能结局会不一样,因为唯有阳光与你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