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眼前这位折冲都尉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苏定方时,陆玉成颇为兴奋。他有意与之倾心结交,俩人边走边谈,气氛融洽。当苏定方得知陆玉成对他以往经历既熟悉且十分推崇时,诧异之余,顿生知已之感。
当苏定方知晓陆玉成手头有极好的疗伤药,就提出请他为手下几位军士诊治一下。原来这几位军士是他手下得力的斥候,昨天与敌军斥候相遇,寡不敌众,受了重伤。
待宿营事项安排好后,陆玉成带了两位医学生,便随同苏定方来到他的兵营。
这几位受伤的斥候伤势都很重,伤口渗血不止。陆玉成给他们用了云南白药后,伤口的出血现像很快就止住了,几天后伤势大好,一时云南白药的大名也传了开去。
一来二往,陆玉成与苏定方越来越熟,他时常向其请教战略战术及突厥人的作战艺术和特点,苏定方都尽其所能予以解答。
突厥军队的战术,以高速度的运动为特征,即唐太宗所说的“风驰电卷“。突厥人给中原汉地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支来去如风、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最盛时有40万人,虽然人数较中原王朝的军队并不为多,但往往能以寡溃众,令对手不寒而栗。一般来说,突厥骑兵由三部分组成,即侍卫之士、控弦之士和柘羯。其中,侍卫之士又叫“附离”,也就是狼的意思,他们属于可汗的亲兵部队,是突厥骑兵中的精华。突厥虽然经济力量薄弱,不可能与中原王朝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但在一系列的袭击战和遭遇战中却总能够占据上风。这主要是因为突厥骑兵在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上并不弱于中原军队。突厥称马为“贺兰”,本来就是名产,而骑兵所用的战马更是优中选优。突厥马并不特别高大,体高基本上在140厘米左右,但筋骨精悍,比例匀称,最适合长途奔袭。唐太宗就非常欣赏突厥战马,认为它具备“往来之气”。突厥战马所配备的马具也是非常先进的。马衔均为铁制,成对使用。衔上有两个孔,中间系带。带扣为活扣,一般用铁、铜或骨头制成,能够调整带子的松紧。马镫一般是宽镫板、小革孔的8字形马镫。有些马镫制作得非常精美,往往在环孔和镫板上镂刻花纹,有时还会镶上草木纹银错。马镫的使用使突厥骑兵的双脚有了着力点,战斗中就可以变单纯的砍杀为切击,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突厥骑兵所使用的兵器大致可分为射远器、卫体武器、短兵器和长兵器四种。具体来说,射远器包括弓矢和鸣镝。突厥弓一般用木头制成,把手和两端多用兽骨做衬子。弓臂一般长1.25米,拉弓时两端弯曲成M形。所用的箭镞多为三角形的铁制三叶镞。镞叶上穿有小孔,箭镞的下方带有钻孔的骨球,射出后遇风发响,故称“鸣镝”。卫体武器也就是突厥骑兵所穿的盔甲。一般认为,盔甲是侍卫之士的专用装备,控弦之士和柘羯不得染指。短兵器包括马刀、匕首和剑。马刀和匕首都做成直柄,区别在于前者厚重,后者刀锋有锲。剑制作得非常精美,剑身还镂刻图案,很可能是贵族佩戴的外来品。突厥骑兵所使用的长兵器有长矛和马绊两种。长矛也是用铁制成,矛尖狭长成棱形,锋利无比,可以刺穿敌人的重装甲。马绊也就是套马索,既是突厥牧民的牧具,也可以作为兵器。由于马绊如此重要,所以突厥法律规定盗马绊者处死。突厥骑兵的战术以高速度的运动战为显著特色。由于不习水性,突厥骑兵往往在冬季河水结冰之后南侵。而且,此时刚刚经过秋季,膘肥马壮,正是突厥用兵的好时节。同时,塞北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草枯泉涸,通过掠夺南边的农业地区,也好解决草原上人畜的生存问题。总之,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战术素养,突厥骑兵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非常先进的,以至于毗伽可汗十分自豪地宣称:“我父可汗的军队有如狼,他的敌人有如羊。”骑兵对突厥的兴起和壮大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一天上午,陆玉成正在校场练习枪术,围观者都为他那势如雷霆的枪法而喝釆。
只见这时苏定方陪同一位紫脸大汉走来。陆玉成一见,停下给他打了一个招呼。见紫脸大汉的穿着官阶很高,忙行了个军礼。
苏定方把陆玉成介绍给紫脸大汉,然后又把紫脸大脸介绍给陆玉成,陆玉成一听来人大名,倒吸了一口凉气。
尉迟敬德,生于北周静帝大定五年,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名恭,以字行,唐初著名大将。他戎马一生,出生入死,为唐代前期的强大立下了汗马之劳。
隋朝末年,时局动荡。年轻的尉迟敬德无以为生,于是在高阳应募入伍。之后,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反隋,尉迟敬德投奔其部下,被授为偏将,与宋金刚率兵攻河东,大获全胜,锋不可挡,一路南下。唐高祖诏右仆射裴寂与齐王李元吉阻击尉迟敬德,唐军却依旧步步溃退。
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亲自督军进讨。尉迟敬德奉刘武周之命,与宋金刚共抗唐军,于是与李世民大战于美良川。李世民攻战不胜,便采取疲劳战术,守城不战,又釜底抽薪,截断尉迟敬德的粮草,终于胜利。宋金刚遁走,尉迟敬德与部将等则被劝降归唐。
尉迟敬德归唐后,李世民命他为右一府统军,东进讨伐王世充。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唯恐尉迟敬德叛变,多次密言李世民,但均无果。邙山之战中,尉迟敬德把单雄信打下战马,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并杀敌千余,俘虏将首。李世民深受感动,亲对尉迟敬德说:众人都说公必叛,我独相保,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报答。
尉迟敬德以善在交战中避矟和夺矟出名。齐王李元吉以善马矟自负,看不起尉迟敬德,遂请尉迟敬德去掉锋刃,与之决一胜负。尉迟敬德请不除刃,李元吉左右刺杀,终不能中。李世民乃命其夺元吉马矟。李元吉操矟跃马,专心投刺,尉迟敬德很快就把矟夺到手中。李元吉表面对笑,内心耻恨。
武德年间,李世民带尉迟敬德屡立战功,声望提高,太子李建成感到威胁渐显,便与齐王李元吉结成私党,更赠重金收买尉迟敬德,却被婉言拒绝,由此怀恨在心。不久,李元吉遣刺客来害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不以为意,开门安睡,刺客畏其勇猛力大,不敢入内。李建成与李元吉又对他加以诬陷,促使李渊下令斩杀,在李世民的固争下方才得免。
由此之后,争夺皇位的斗争日益表面化。尉迟敬德以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极力主张先下手为强,于是与侯君集等人多次恳请劝说,促使李世民由被动转为主动。当时,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对双方斗争持观望态度,谢绝李世民的召请。李世民气愤不已,解佩刀授尉迟敬德,再去召请,不从就斩首相见。尉迟敬德遂劝谕房玄龄等人归心李世民,共行大计。
玄武门喋血,太子李建成被斩,李世民战马受伤,尉迟敬德率骑奔驰而来,射中想跃马遁逃的李元吉。当时,两军相峙于玄武门,战杀不止,尉迟敬德手持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示众,暂息混乱,然后禀报唐高祖,请赐手诏让李世民指挥诸军,终于平定事变。事后论功,尉迟敬德第一,官至右武侯大将军。李世民即位后,欲尽诛灭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随从亲信百余家。尉迟敬德认为非取安之道,不可行。由是将众人免罪,全部放还。
尉迟恭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尉迟敬德这次被任命为定襄道行军副总管,他今天是来巡察兵营的。
尉迟敬德饶有兴趣地看着陆玉成道:“某观小郎君大枪耍得不赖,就与某切磋一番吧!”说罢,叫人马上取来一支长矟。
尉迟敬德那支长矟足有六米长,当他挥舞长矟朝陆玉成扫来时,其气势令围观者惊骇不已。
陆玉成脚踏无影步,躲避几招后,手中大枪毫不示弱,如毒蛇吐信般向尉迟敬德攻去。
俩人大战了一百多回合,谁也奈何不了谁。尉迟敬德的紫脸都气黑了,突然,他停了下来,丢掉手中的长矟,喝道:“某与小郎君比比拳脚功夫!”一个箭部冲上前,钵头大的拳头当胸而击。
陆玉成闪身避开这一拳,一击崩拳打得尉迟敬德身形一个踉跄。紧接着他不让对手喘气,连续用炮拳、钻拳、劈拳像打沙袋一样打在对方身上,直到尉迟敬德那魁伟的身躯轰然一声倒在校场上。
当苏定方把鼻青脸肿的尉迟敬德扶起来时,尉迟敬德瞪着陆玉成半晌,丢下一句话:“好小子!够狠!打仗时就跟某了。”然后蹒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