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为什么能成功?”
获奖者答:“我的成功是得益于小学老师的教导。是小学老师教会了我:第一,吃饭前先洗手;第二,不说假话;第三,做错了事要改正;第四,承诺了的事要做到。”
他认为,正是这些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为他的人生坐标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小学老师正是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们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品格,是情感、意志、真诚、热爱、友善、合作等重要品格修养,是人的基本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小学时期形成的是基本价值观。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恶。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小学生活。冷静下来反思:小学生活究竟给我们自己留下了什么?小学老师究竟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人生是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是快乐的大树,还是痛苦的大树;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还是枝叶稀疏、缺花少果,取决于大树的根是粗还是细,根扎得深还是浅。
童年就是人生的根。在无数条长的短的、粗的细的人生的根中,有六条是极其重要的。有了它们,人生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成功。
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曾经读了6年的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在我的童年里给了我丰厚的人生财富。
那就是:快乐、爱心、友谊、信心、责任心与梦想。
60年来,每当我获得一个大奖,如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热爱少年儿童工作最高奖——“宋庆龄樟树奖”、联合国儿基会颁发的“支持儿童杰出成就奖”和“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中宣部颁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奖”时,我都会感谢史家胡同小学留给我的人生财富。
每当我获得一个光荣称号:如“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业标兵”、“中国教育时代人物”时,我都会想起史家胡同小学留给我的刻骨铭心的教育。
每当天真的孩子和朴实的家长们亲切地叫我“知心姐姐”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说:“我是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毕业的学生,小学生活让我有了快乐的童年,给了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大财富:快乐
我是1948年9月12日出生的,1955年就可以上小学了,但是史家胡同小学只要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孩子,我只差12天,学校不收。为了上“史家胡同小学”,我愣是晚上了一年学。
1956年9月1日,我终于走进了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进校后,我发现,这一年没白等,这里是所有孩子们的乐园。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你的成绩好还是不好,你都可以获得人生第一大的财富——快乐。
从50年代开始,史家胡同小学就是孩子们的兴趣乐园。
我从小酷爱美术。5岁上幼儿园时用水彩笔照着我妈养的大公鸡,画了一只大公鸡,竟然在北京幼儿园画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五张彩纸和一盒彩笔。我乐得屁颠屁颠的,拿着奖品跑回家,告诉妈妈。我妈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说:“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漂亮呢!”
从此,我爱上了画画,每天都画。
记得上学第一天,唐桂林老师问:“谁会画画?”我傻乎乎地把手举起来。唐老师立即高兴地说:“那好,咱们班的黑板报就交给你了!”从那时起,我画起了黑板报。从班里画到学校,一直画了6年。
初中我考上北京女一中,还没开学,学校就让我去帮助画黑板报。从初一又画到高三,办板报又办小报。我们办的油印小报,在全区中学还获过奖呢!下乡插队后,我又为农民办报,后来就办了《中国少年报》。
我的兴趣爱好是怎样变成生存能力的呢?
这要感谢杨明玓老师和张效梅老师。
杨老师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她的画儿画得可棒了。记得有一次我们美术组的同学去杨老师家玩,她拿出她画的“百蝶图”展示给我们看。我们都看呆了!100只蝴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亲其师,善其道”,从此,我更佩服杨老师了,也更喜欢画画了。记得杨老师常常带我们去公园写生,教我们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怎样用手指取景,这为我后来学摄影也打下了基础。
四年级,我参加了北京市少年儿童绘画大赛。当场作画,获得了一等奖,免试进入了少年宫绘画组,一直学了5年。周日的时光,我几乎都是在坐落于北京景山公园的少年宫绘画组里度过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杨老师说的话:“画画要画出神韵,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才会笔下有神,不要总是照着别人的画。有了神韵,同样一个景色、一个主题,一百个人一百个画法。”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创造力。画匠与画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神韵。所以我们美术小组出了一位着名的版画家赵晓沫。
我没当成画家。我始终是为画黑板报而学习画画的,我的快乐在于每期新板报出来以后,同学们围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这时,我便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辅导员》杂志的记者来采访我,问道:“您是50年代的老少先队员,很想知道,您小时候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那时候的六一,您快乐吗?”
我说:“六一的全部内涵就是快乐。六一不快乐,童年就不快乐;童年不快乐,一辈子就不快乐。我的童年很快乐!小时候我过了很多次六一,但最难忘的一次,是自己动手过六一。”
记得五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我们要去北京景山公园和外国小朋友联欢,老师要求每个少先队员都要戴自己做的头饰。我会画小动物,最擅长画兔子,几笔就画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兔子头饰。见我画得又快又好,同学们都排队来找我画头饰。六一大联欢那天,看到许多同学都戴着我画的头饰,心里的成就感,让我快乐不已。直到今天,我不记得六一收到过什么礼物,不记得得到过什么奖励,唯独清楚地记得这件事。
上中学时,我参加了几年国庆组字。天天在天安门广场练队,休息时就为天安门画写生,慢慢地天安门印在了我心中。没想到,插队时,竟然派上了用场。
我插队的地方是个贫困的小村庄,那里的农民很贫穷,很少有人去过北京。但他们很爱北京,总是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还问我天安门什么样。我很感动,就开始给农民画天安门。男女老少排着队让我给他们画天安门。下乡插队的三四年,究竟画了多少幅天安门,自己都说不清了。有的老乡,至今还留着我用红蓝铅笔给他画的天安门。那些日子,我是多么快乐,我终于能用自己的特长为农民做点事了。
张效梅老师是我五六年级的班主任。她是一位极为美丽,极有魅力的女老师,并且是全国闻名的特级教师。她的语文课教得棒极了。课堂上,她那充满阳光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甜美声音,会迷倒全班每一个同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常常把语文课和美术课紧密结合起来。上作家王愿坚写的《党费》那一课时,张老师先让我们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然后画出连环画。美术小组的赵晓沫、崔艺新、张燕多、孙以晶等同学每人画几张,做成一本铅笔画出的连环画书,我画了封面。绘画过程中,我们深深地被革命先辈那种对党忠贞不渝的精神所感动,对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张老师手中至今还保留着我们的水彩画——《回延安》。记得讲《回延安》那一课时,张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想象,画出一个战士回到革命圣地延安时看到的情景。我画的是一个放羊娃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吹笛子,周围是一群雪白的山羊,远处是延安的宝塔山。
上面写着:延安——放羊娃坐在长满野花的山坡上,悠然地吹起笛子。
不知张老师这些年是怎样保存这些画的,彩色依然那么鲜艳。前不久,80岁高龄、神采奕奕的张老师来参加我们班的同学聚会。当她小心翼翼地展开这些50年前同学们的图画作品,并充满感情地朗诵我画上的说明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从这些保存完好的童作中,我看到张老师爱学生爱得有多深切!至今她那空闲的两居室里,收藏的全是她一生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