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发生不正常情况通常都是这样的顺序:怯场--呼吸紊乱--头脑反应迟钝--说些支离破碎的话。因此调整呼吸会使这些情况恢复正常。
说话时全身处于松弛状态,静静地进行深呼吸,在吐气时稍微加一点力气。这样一来,心里也就踏实了。此外,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也有很好的作用。微笑能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的反应灵活,话语集中。
(3)练习一些好的话题
在平时应酬及销售实践中,我们可以随时注意观察人们的话题,哪些吸引人而哪些不吸引人?为什么?原因是什么?自己开口时,便自觉地练习讲一些能引起别人兴趣的事情,同时避免引起不良效果的话题。
(4)训练回避不好的话题
哪些话题应该避免呢?从你自身来说,首先应该避免你不完全了解的事情。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糊里糊涂地说一遍,不仅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益处,反而给人留下虚浮的坏印象。若有人就这些疑难对你发起提问而又回答不出,则更为难堪。其次是要避免你不感兴趣的话题,试想连你对自己所谈的都不感兴趣,怎么能期望对方随你的话题而兴奋起来呢?如果强打精神故作昂扬,只能是自受疲累之苦,别人还可能看出你的不真诚。
(5)训练自我评价语言方式
词意是否委曲婉转?话题是否恰到好处?言谈是否中肯、是否把握要领?口齿是否清晰明白?说话是否不犯唠叨琐碎的毛病?说话音量大小是否适度?说话速度是否不急不缓?话中是否不带口头禅?说话是否简洁有力?措辞是否恰如其分、不卑不亢?话中是否带有多余连接词?
说话是否真实具体?是否能充分表达说话目的?言谈时是否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说话是否心无旁骛、专心一致?话中是否含有自我吹嘘成分?是否一人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是否出口伤人?是否能真诚地与人寒暄客套?是否能掌握说话技巧?是否能巧妙掌握说话契机?是否能专心一意地听人说话?
虽然,我们在和顾客交谈当中,不可能时时都能使对方感到既愉快又有趣,但是训练有素的谈话方法的确能帮你赢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给人留下好印象。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也有一定的规矩,每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遵从。
这些,有专家将公共场合不宜讲的话归纳为以下几项:不谈对方深以为憾的缺点和弱点;不谈上司、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们的坏话;不谈人家的秘密;不谈不景气、手头紧之类的话;不谈一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家庭财产等事情;不诉说个人恩怨和牢骚;不讲述一些尚未明辨的隐衷是非;避开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忌夸自己的成就和得意之处。
2.说好第一句话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历来被视为人生一大快事。当今世界人际交往极其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说好第一句话,不仅是一件快事,而且是做好销售最好的开端。
有些人胆子非常小,不敢主动向对方问好。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你为何不抛弃自己胆怯的心理,大胆地跟他说:"我一直想跟你说话,但是我很怕接近你。"此语单刀直人,会令对方无法拒绝你。这不仅让你能开始后面的谈话,而且还是一种最有效率的沟通方式,省了一堆繁文缛节。
可以说,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说好说坏,关系重大。总的原则是:
亲热、贴心,让人体会到真诚而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么三种方式:
(1)攀认式。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消除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初次交往的距离感。
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
"你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北大进修过两年。说起来,年咱们还是校友呢。""您是经济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股票迷,咱们也算得上是"近亲"啊!""你是广西的,我是广东的,两地近在咫尺。今天能碰巧遇见,也算很有缘!"
(2)敬慕式。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
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老套话。
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例如:
"您的摄影展我看过多遍了,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竞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今天是教师节,我能见到您这颇有名望的教师,非常高兴!"
(3)问候式。"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
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你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好第一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有了良好的第一句开端话,就会有精彩的第二句、第三句。
3.用信心打磨自己
(1)树立自信
要想使自己的口头表达水平得到正常发挥,或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除了确认自我价值,还要树立能够把话讲好的信心。
不善言谈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觉,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一开口讲话,心就直跳,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也不知该如何讲下去。这实际上是说话怯场的表现。和众人谈话怯场这是很常见的事。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威根写过一段回忆录,写的是自己怯场时的感受:
"随着那致命的一日步步逼近,我几乎吓得病倒了。每次一想到这恐怖的事,我就头晕目眩,两颊发热,必须躲到教室后面,把脸贴在冰凉的墙上,希望冷却那烫人的火红。一直到上大学,老毛病还是没有改。有一次,我仔细地牢记一篇讲词的开端:"亚当斯和杰佛逊不再重现。"当我面对台下一张张仰起的脸孔时,我的头又开始转了,转得我自己不知置身何处。我努力想要说出第一句话,结果说成"亚当斯和杰佛逊已经去世"。然后我就说不下去了,所以我就低头一鞠躬,在掌声中沉重地回到我的座位。接着主席起立说:"哦,艾伯特,我们很遗憾听到这个悲哀的消息,不过我们会节哀顺便的。"一语未终,可以想象到全班哄堂大笑,当时地底如果有个洞,我就会钻进去,一辈子再也不出来了。"然而,这位讲话怯场的心理学家艾伯特·威根后来也成为了著名的演说家。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在谈话时,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怯场表现,我们不要过分指责自己。如果老是问自己:"为什么要怯场呢?"就会失去克服怯场的信心和勇气。日本有位学者认为,当一个人在说话时感到自己怯场了,老是问自己:"怯场啦!怎么办呀?"就会更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如果想开一点,鼓起勇气对自己不停地说:"换了任何一个人遇此情景,都有可能怯场!"心里反会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试着忘却当时的气氛,想一想我们往日说话的情景,把其他听众想象成我们平时交谈的对象,放松一些,把开始的紧张渐渐地忘掉,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要想到自己平时是多么善于谈话,给自己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气。
我们可以不时地自己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讲好。"
(2)临危不乱
在谈话时,一时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如果你显得心慌意乱,语无伦次,都会给你的谈话大打折扣而陷入交流的被动局面。你完全可以不慌不忙,边思考边悠缓地交谈,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机智的说话策略,使自己摆脱困境。比如:一天,国王阿克巴问比尔巴:"我的手掌上为什么不长毛?"比尔巴有意讽刺国王说:"您经常用这双手向穷人和婆罗门学者进行施舍,因为摩擦所以手掌上不长毛。"国王先是一喜,接着就明白过来了。他想了一套办法想整治一下比尔巴,就问他:"你的手掌上为什么不长毛?"这下该轮到比尔巴为难了,如果他答不上来,国王会严厉地责罚他。机智的比尔巴回答说:
"我的手总是不断地接受施舍,这样摩擦也不长毛。"国王又问:"我们宫中其他人的手掌上为什么也没有毛?"比尔巴回答说:"答案很清楚,当您给我和其他人施舍时,宫中那些可怜虫羡慕得直搓手,结果这一摩擦,他们的手掌上也就没有毛了。"尽管国王一步步逼问,善变的比尔巴却将它化险为夷。
(3)以坦然之态示人
说话时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例如,你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你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还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你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还是一个细致谨慎的人,这都能从你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
骄横的说话态度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低声下气又会被人讥为懦弱,没有骨气。因此,说话时应站在与对方同等的地位相互交换思想和意见。
但是话又说回来,一个擅长说话的人是不会被形式所拘束的。他既不采取说教的方式,也不以炫耀自己的方式来交谈。他能做到的是让每一个和他说过话的人,都会认为他是最理想的交谈对象。他的态度始终是那么坦然开朗,一方面能接受别人的忠告,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别人。
这种人不论在任何场合都能获得别人友好的对待,而且还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导购员在与顾客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才是最好的。
从真诚的态度来讲,要努力发展你的个性,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