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购员对"老太太"进行导购时,紧紧抓住老人都希望"长寿"这一老年人最脆弱的心理短板。"这人一舒服,就能多活十几年",一句大白话拉动老人最敏感的神经。最让人佩服的是:这位导购员在进行说服时,整个推论一气呵成,没有一丝杂糅的痕迹。如果没有长期的生活阅历和语言组织的能力,很短的时间内作出这样言简意赅的推论是不现实的。
按说,这种说辞对顾客的说服已经很到位了,但是,这位导购员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高度上,请看下面这句话:"您儿子还真孝顺,他买砖还把您带上一块来,不就想让您老人家拿主意,买您老人家看着舒服的东西。"言外之意很明显--如果您儿子不按照您的意思做决定,那就是不孝。但是,这么具有杀伤力的语言,这位导购员却用这么委婉的、不露痕迹的语句表述出来,让人拍案叫绝。最主要的是,这句话把老太太拉到同一个战壕里,和这位聪明的导购员站在了一块。
再看这位导购员对购买决策者--中年人导购的说辞。这位导购员进行了三个层面的顾客说服:
其一,"老人心里舒服,全家人都舒服",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顾家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对"家"的一种最基本的追求,也是一个人追求事业的前提。
其二,"老人舒服就会少生病,老人少生病,做儿女的就少担心"。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老人生病就要花钱,做儿女的还要担心,不能集中精力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原因就是老人不舒服,老人不舒服的原因就是没买"老人想要的产品"。虽然这样的推理以偏概全,但是,我们要知道,顾客在购买时理性总是有限的。导购员如果巧妙地利用这种有限理性,将对促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老人要是不在了,这还不都是咱自己的"。这句话站在顾客的角度来说的,目的是把这件事情看远了。陶瓷墙地砖产品本来就是耐用品,所以应该往远处看。虽然要求购买的是老太太,但是最终使用的是顾客,而且,顾客也希望买这款砖,那为什么不买呢?但唯一一点要注意的是:进行这样的说辞没有确定的把握还是要少用。"老人要是不在了"毕竟是不太吉利的话,如果不能把握好说话的气氛以及语言神态的配合,还是少用为妙,但如果您能够做得像这位导购员这样有亲和力那就另当别论。
这个案例中成交的过程也处理得非常巧妙:直接拿出来一张合同填写就可以了。我们想,如果在这时候不要求成交还能做什么呢?毕竟,成交是整个购买过程最紧张的环节,有一些导购员,因为紧张,要么不能把握好成交的时机,该要求成交的时候不去要求,要么不该要求成交的时候急于成交,结果错失良机。
这位导购员成交是如此的顺理成章,如果你是这位顾客,你会怎样呢?
再看下面的例子:
李小强在王老板的皮鞋店里任大堂经理。王老板要清理库存,皮鞋大甩卖。应该说,这是李小强"立功受奖"的绝好机会。于是,黄纸绿字的海报就立在了店门口两旁,非常引人注目。
李小强见一拨小青年看完海报步入店里,就赶紧说:"本店品牌皮鞋出血大甩卖,原价2l6元,现降为98元,物美价廉。"未曾想,其中一青年却说:"降价没好货!再说了,你去问问所有的老板们,有哪一个敢说他出血大甩卖?骗人也不动动脑子。
谁不知道这一品牌的鞋是78元一双,还降价呢!"小青年一席话,把李小强戗得只有大喘气的份儿,没有还嘴反驳的理由。因为这个品牌的鞋是他亲自和老板一块儿去进的,就是78元一双,现在降价98元一双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难道说,这是顾客的不对吗?任何人站在任何角度都不会说顾客的不对,而是作为销售员的李小强说话有问题。"
假如李小强懂得"不同人群,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销售语言,自然会对那一拨进店的年轻人说:本品牌是大家熟知的著名品牌,本店因为流动资金少,业务量大,所以让利销售,朋友们不妨看看?而后再加上,"让利销售"是因为流动资金紧张,业务量大而非纯粹的卖不了降价处理。试想,那"挑刺反驳"的年轻人还有话说吗?退一步说,即便是小青年还有话要讲,也不会因被激起的不满而非说不可了。
再如,一位农村老大娘去百货大楼买布料,女导购员迎上前去热情地打招呼:"大娘,买布呀?您看这布多结实,颜色还好。"谁知那位老大娘听了不冷不热地说:"要这么结实的布有啥用,穿不坏就该进火葬场了。"通过女导购员与老大娘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不难看出两个问题:
一是女导购员急于推销。可急于推销就能推销成功吗?不想办法是难实现推销目的的。而想办法说服了顾客,能使之产生购买欲望和行动的推销才叫真正的销售。二是老大娘表现了极度的悲观情绪。面对这两个问题,导购员很难接过老大娘的话茬,一般情况下,导购员只有翻两下惊异和不满意的眼皮不说话,买方与卖方在尴尬中"默默无语"了事。可对有营销素质的导购员来讲,再难接的话茬也能接下去,将尴尬化解。
百货大楼那位女导购员略一沉思,笑眯眯地说:"大娘,您看您说到哪儿去了,您身子骨这么结实,再穿几件也没问题。再说,我看您气色又好,比我家老妈面嫩多了。"一句话,点亮了大娘胸中的心灯,大娘高兴地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脸说:"是吗?那你说我买这布料好看?"老大娘爽快地买上布料走了。
可以看出导购员使用了"委婉"的说话方式,不用"死"、"进火葬场"等让人心寒的词,而用"再穿几件也没问题",尤其是"气色好"和"比我家老妈面嫩多了"的话,老大娘岂有不心花怒放的?这种化不利为有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就是说话的艺术。女导购员深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道理,把销售做到了老大娘的心坎上了。
5.提高询问的价值
在异议化解阶段,用提问来优先识别异议背后的动机,可将化解过程变得更简单。
销售过程中,顾客提出异议是正常的,异议甚至是顾客表现出合作兴趣的一种信号。但遗憾的是,当顾客提出异议时,很多导购员往往不是首先识别异议,而是直接进人化解异议的状态,这样会导致很多"冤假错案",造成顾客的不信赖。所以,错误的异议化解方式不但无助于推进销售,反而可能导致新的异议甚至成为销售失败的重要因素。
现场情景:
顾客:"你们的售后服务怎么样?"导购员:"您放心,我们的售后服务绝对一流。我们公司多次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企业,我们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了Is09000的认证,我们公司的服务宗旨是顾客至上。"顾客:"是吗?我的意思是说假如它出现质量问题等情况怎么办"导购员:"我知道了,您是担心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您尽管放心,我们的服务承诺是一天之内无条件退货,一周之内无条件换货,一月之内无偿保修。"顾客:"是吗?"导购员:"那当然,我们可是中国名牌,你放心吧。"顾客:"那好吧。我知道了,我考虑考虑再说吧。谢谢你。再见。"导购员:"晤?"问题诊断:
表面上看,这个导购员对顾客提出问题的解释应该说翔实全面无懈可击,而且几乎是脱口而出,抢先回答了顾客的问题,他流畅的话术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样的对话结束后,导购人员甚至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在异议化解话术的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同时,也可能为自己能够在顾客面前展示敏锐的智慧而欣慰不已。
但为什么顾客最终仍然没有兴趣将话题继续下去呢?主要原因是导购员将对话的焦点放在自己早准备好的话题上,而不是在顾客身上。一方面,在没有弄清楚顾客问题的真相时(甚至有时候顾客的异议是假的),就像背书一样给出了自以为是的答案,顾客没有感觉到应有的尊重,认为导购员回答不够严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回答者认真的确认,确认问题的过程可以体现回答者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人们在提问时确实会出现省略掉一些背景描述,隐藏提问真实动机的情况,这样本身就容易造成回答者的对异议理解上的偏差。
为了避免给提问者留下轻率地给出答案的印象,最好的做法就是通过正确的提问了解顾客的真实动机,然后再给予回复。
事实证明:表达对顾客异议的正确理解甚至比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更重要!至少,针对顾客异议的提问表达了对顾客的关心与尊重。下面的情景说明了以上观点。
现场情景:
顾客:"你们的售后服务怎么样?"导购员:"李先生,我很理解您对售后服务的关心,购买汽车毕竟不是一次小的决策,那么,您所指的售后服务是哪些方面呢?"顾客:"是这样,我以前买过类似的产品,但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漏油,后来拿到厂家去修,修好后过了一个月又漏油,再去修了以后,对方说要收5000元修理费,我跟他们理论,他们还是不愿意承担这部分的费用,我没办法,只好认倒霉。不知道你们在这方面怎么做的?"导购员:"李先生,您真的很坦诚,除了关心这些还有其他方面吗?"顾客:"没有了,主要就是这个。"导购员:"那好,王先生,我很理解您对这方面的关心,确实也有顾客关心过同样的问题。我们公司的产品采用的是意大利AA级标准的加强型油路设计,这种设计具有极好的密封性,即使在正负温差50度,或者润滑系统失灵20小时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油路损坏的情况,所以漏油的概率极低。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万一,如果真的出现了漏油的情况,您也不用担心,这是我们的售后服务承诺:从您购买之日起1年之内免费保修,同时提供24小时之内的主动上门的服务。您觉得怎么样?"顾客:"那好,我放心了。"显然,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回答,顾客对后一种回答非常满意。这两个案例的区别不在于答案的不同,而在于后一个导购员采用了提问的方式,这种方式给予了顾客尊重的感觉,同时也协助顾客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轻松化解了顾客的问题。这就是询问的价值。
6.如何避免他人的意见影响顾客购买
一般来说,顾客对导购员及其商品介绍都是疑虑重重的。所以,你应该尽量避免让自己的顾客与他人交谈。有一些顾客则存有"自以为是"的心理,喜欢以夸张的语气与导购员交谈;同时,顾客为了逃避导购员所给予他的压力,往往会与他人谈话,来分散导购员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交易便很难达成了。
现场情景:
在某服装店,一个顾客在试穿后仍犹豫不决。旁边有人说:"这衣服一点也不好看。"导购员错误说辞:
①哪里不好看啦?
②您不买东西就不要乱说!
③您不要听他的,他乱说的。
④拜托您不要这么说,好吗?
问题诊断:
"哪里不好看啦"只会引起闲逛顾客进一步详细说出不好看的地方,属于一种消极的引导方式。"您不买东西就不要乱说"和"您不要听他的,他乱说的"可能导致闲逛顾客与导购员发生争吵,影响导购员的专业形象,并且顾客会认为衣服真的有问题,否则导购员为什么如此生气呢,这将导致顾客的购买热情大大降低。"拜托您不要这么说,好吗"表示导购员害怕闲逛顾客说出衣服存在的问题,给顾客的感觉就是那件衣服一定有问题。
卖场是一个顾客高度流动的地方。顾客与顾客之间相互品评对方的衣着效果非常普遍,很多时候,闲逛顾客的一句话可能成为顾客购买的推动力,也可能成为顾客离开的导火索,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确实非常考验导购员的智慧与应变能力。
就本情景而言,导购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镇定自若不失态,任何失态的语言与行为不仅影响自己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也会让顾客感觉衣服真的有问题;其次,真诚感谢闲逛顾客的意见,但应立即通过提问快速转移问题焦点;最后,重新调整主攻火力的重心,这个阶段关键是让顾客感觉到闲逛顾客的观点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穿着很适合。
正确应对:
导购:"(微笑着对闲逛顾客说)这位女士,很感谢您的意见,请问,您今天想看点什么?(快速处理完闲逛顾客后微笑着对顾客说)小姐,我们不能阻止个别人在背后偶尔说点自己的闲话,您说是吧?其实穿衣服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风格。小姐,我在服装行业做了五年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这件衣服穿在您身上非常吻合您的身材与气质,真的是非常适合您,您看(阐述衣服的优点)"导购:"(微笑着对闲逛顾客说)这位小姐,真的很感谢您这么坦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每个人由于职业、气质及生活背景不同,对服装的理解也不一样,您说是吗?请问小姐,您今天主要是想看点什么呢?
(快速处理闲逛顾客后微笑着对顾客说)小姐,衣服是穿给自己喜欢的人看的,您说是吗?我在服装行业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您穿这件衣服参加今天晚上您老公的生日Pany,一定会成为整个晚会的焦点!您看这衣服(结合晚会阐述衣服优点)"导购:"这位小姐,感谢您的建议。(快速处理闲逛顾客后将目光重新转移到顾客身上)张小姐,鞋子穿在自己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最清楚,您说是吗?小姐,我在这个行业做了五年了,我是真心想为您服好务。我认为这件衣服无论色彩还是款式都很适合您,您看(介绍衣服优点)您觉得呢?"导购员要学会积极应对闲言碎语,因为没人可以阻止别人的闲话。
7.创造需求的话术
第一流的推销员是创造需求,第二流的推销员是满足需求,第三流的推销员是送货收款。
某大型零售商场柜台的导购员何小姐,待客热忱周到,且伶牙利齿,擅长推销。人们都夸她是"魔法销售员":只要顾客走近"柜台磁场",立即被"粘"住,不选购点什么,休想空手离开。
现场情景:
一位年轻的小姐在商场精品专柜随意浏览。
导购员:"小姐,买个打火机吧!"顾客:"对不起,我不抽烟。"导购员:"那买给您的先生好了。"顾客:"你知道我先生也不抽烟。"导购员:"那--买一个送给您的男朋友吧!他一定会非常喜欢的。"这位导购员"痴"得可爱,她那紧逼盯人的功夫实在令人钦佩。
"推销"乃是发掘人们的需要和欲望,然后说服他购买你的产品(服务)来满足这些需要,可见"创造需求"是导购员的首要任务,透过交谈、察颜观色,运用启发式的话术引他人彀,甚至编造一些美丽的谎言。
如果顾客仍然没有被说服,那么你得创造一个动人的需要来激发他的购买欲。方法如下:
(1)转化顾客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