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学习上既有自己的强项,也有弱项,有的科目学得好,有的科目学得差。在参加像高考这样的考试时,放弃弱项保强项是不明智的,这样会使你的总成绩落后一大截。每年高考中成绩优秀者,绝大多数都是各科成绩均衡发展的同学。为什么不能搞“丢卒保车”式的复习呢?首先,在高考中每科都是“车”,没有“卒”这一说,因为每门课占的比重是差不多的。再有,高考各科试卷中基本题和中等难度的题目占有不小的比重,如果由于喜欢某一学科或某科学得较好,就把拿分的希望放在这一科上,而放弃其他科目,这就几乎等于把容易的题目放弃,而指望在难题上拿分。打个比方说,如果你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不错,同时你不喜欢学历史,成绩也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把数学成绩提高十几分相对难一些,可如果把同样精力用到学历史上,提高十几分相对容易些。偏科就好像偏食一样,偏食的人身体不会好,偏科的人总成绩要大打折扣。因此,放弃自己不爱学或学得不好的科目是不明智的。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要考虑针对自己学得特别糟糕的科目多下一些功夫。
5.注意检查和总结
银行日日有结算,商店月月有盘点。为了保证复习计划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完成,还可以制订一些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复习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定额检查。定额是完成复习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定额是促使自己认真复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行方法,定额是获取系统知识的一种必要手段。上一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完成了没有,完成得如何,通过检查和总结就可以了解掌握,以便制订下一个阶段的复习定额。同时,还应根据主客观实际情况,对原来的计划和定额加以适当补充和修改,使之更适宜更恰切。
这里尤为重要的是,请你务必不要忘记:订一百条计划,下一千次决心,表一万句誓言,或者是搞无数次的定额检查总结,这些都不如你悄悄地为实现自己的考试目标和远大理想去努力学习一点什么东西更实在。
四、复习的策略与技巧
(一)科学的复习原则是什么
一般的考前复习都是时间短、内容多,特别是高考,有很多考生感到焦头烂额,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应该按科学原则,有计划、按规律地进行复习。科学的复习原则如下:
1.抓住重点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如原理、公式、定理、实践结论、词汇、语法规则,历史时间、地点、事件等都要重点复习。
2.科学安排时间。早上,复习英语、语文等背诵性的知识较合适。上午,复习数、理、化效果比较好。下午和晚上安排文科类的复习效率高。当然,复习内容要适当,文、理搭配,交叉进行,以免单一的刺激时间过长,使大脑疲劳,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另外,注意利用午休前和每晚入睡前的时间将上午、下午或一天的复习内容,用很短的时间,运用过电影的方法在大脑中过一遍,不但加深印象,还可能在梦中解决难题,即出现“梦答现象”。每天一定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这样脑、体交替,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按上述科学方法、规律进行复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先紧后松原则。以高考为例,4月至5月左右为复习时间。4月至5月中旬安排得尽量紧一些,到5月中旬以后,临近考试,复习应逐渐放松一点,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才能在备考期间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考试成功。
4.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考生具体情况而定,把自己没学好的课程或认为复习困难的课程,先抓紧时间复习,然后再复习自己认为容易复习的课程,也就是说先让大脑处于先难而紧张,后感到容易而轻松的状态。
5.复习只要把握整体性、全方位系统性,便能抓住重点难点。突出重点难点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结合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内容进行复习。
6.在复习期间,制定好作息时间,把复习、文体活动、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合理安排,增强生理节奏感和心理节奏感,才能增强复习效率。
(二)复习的要诀是什么
1.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和以课本为中心,不要超越范围。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注意文科、理科交叉复习,效果最好;每次最好复习40分钟至60分钟,最多2小时左右后要休息10分钟至15分钟左右,使高度紧张的大脑松弛一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2.要注意复习环境一定要达到卫生、安静、通风。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要有集中的时间进行复习。对某一科的复习要相对集中。复习时要排除一切干扰,在安静的环境中注意力集中,才能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3.在复习中应注意及时地把自己在复习中总结出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以及个人的思考体会,都要简明地记在本上或在书上标出,以后再复习时就容易记忆。
4.除了集中时间复习外,还要注意抓零散时间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把书、笔记、参考题作业和试卷进行综合比较。这样不但能缩短时间,还能较全面地进行复习。
5.充分运用回忆法、过电影法进行复习。在复习每个具体问题时,先独立地想,然后再看书,再想,再看,这样能加深理解并加深记忆力。这样复习还能加深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复习下一章时,先回忆思考上一章节的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最好把所有的知识在脑中像过电影似的过一遍,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6.复习不是机械性地将学习材料再学习一遍,或看一遍就完事大吉了,要想达到复习的目的,在看、读、写、记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7.对同一内容复习3次。第一次复习是浏览掌握大意,第二次复习是找出材料逻辑关系,第三次复习是详细找出重点。
这样复习是对复习材料进行了新的信息加工,记得牢,能灵活运用,考试才能发挥出超常水平。
(三)怎样进行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总复习,使学过的知识在条理化、系统化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并在自己脑子里全面回潮;二是通过总复习,让自己的精力、体力、精神、心理越来越适应备战考试,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上考场的欲望。为此,科学总复习原则如下:
1.不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一定要注意平时学好并及时复习,千万不要产生等考前复习突击,尤其是语文、外语等科目平时要学好复习好。
2.在考前两个月的总复习中,不要集中时间一门一门进行复习。要与课程上安排的复习配合,每门一两天左右,每门功课都要复习一次(文、理科交叉复习),停课回家后也要注意交叉复习效果好。
3.学会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定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复习计划,要坚决按计划完成复习。
4.抓紧时间复习,但不能违背科学的复习。如“开夜车”打破了生活规律;不注意脑、体交换,致大脑过度疲劳;有的同学困难面前不低头,难题做不出来不休息,还有的同学夜里脑子清醒,总是晚上复习。但是人的生物钟有高峰低谷,因多是白天考试,所以把生物钟高峰调节到白天对考试有利。
5.运用科学复习方法。先不要看书、笔记、参考题、试卷,而是一边回忆一边用纸记要点,勾画轮廓、结构等。有记不清的也不要看书,尽量地回忆,最后再打开书、笔记本、做对的卷子对照一下,如已经回忆起来的就不要再看书了,默记就可以了。而对忘记的或似是而非的知识,则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分析原因把它攻克。
(四)复习遵循的五个步骤
1.扫荡复习法。一定先把该复习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地复习一遍,这是最基本的基础。
2.融会贯通法。在上述基础上,一定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相关部分,然后把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做到连贯和系统化了。
3.灵活运用知识法。在上述系统化基础上,还要强调多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通过多做题多解题,才能进一步深入灵活地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4.补漏查缺法。通过反复复习和大量做题,达到强化基础知识、巩固加强记忆的目的。另外,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差错,才能进行弥补遗漏。
5.反复重复复习法。反复复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反复大量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一次比一次地融会贯通、一次比一次能灵活运用知识,才能一次比一次熟练。熟能生巧,这就是科学复习的规律。
(五)复习时间巧安排
中考、高考时考生的复习时间都感到不够用,但是如果会巧用时间,则可起到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方法如下:
1.教师上复习课时巧用时间。当老师上完每节课时,下课铃一响就抓紧一两分钟时间回忆一下老师复习的主要内容及要点,这样可以巩固加深理解并增强记忆力。
老师把一天的复习课上完后,再利用一定时间,把一天的课程回忆一次,到了晚上再把回忆不起来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这样用时短、效率高。
2.利用零散时间复习。在复习的内容中必须要求记忆、经常记忆、反复记忆的,如公式、定理、单词等要写在便于携带的小卡片上随身携带着,利用排队、等车、坐车等空隙时间进行复习、记忆。需记忆的内容要经常更换,由于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果善于利用零散时间,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理分配时间复习,就是节约时间。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家证实,每复习40分钟至6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至15分钟左右。相比之下,有些考生复习的时间长,如三四个小时,这时大脑已疲劳,复习效果差,而且也浪费时间。
总之,要学会巧用零散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即是合理利用时间的技巧。
(六)按复习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1.按遗忘的规律复习。每个人学习知识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这一规律启示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等全部遗忘或大部分遗忘了,再去复习花费的时间长,如果在遗忘前能及时复习,用时短,还能加深记忆。因此,重大考试一般的复习时间很短,内容多,故要做到平时及时复习,反对突击的复习方法。
2.交错、交叉复习。交错复习,如刚复习完数学,不要接着复习物理;刚复习完语文,不要接着复习英语。这样易引起大脑疲劳。应复习完数学,接着复习语文,这样可以充分平衡左右脑,不易疲劳,能提高复习效率。
交叉复习,如复习一天数学,不如每天复习两个小时,分几天复习效果好。因为集中复习一门课程,是单一刺激的多次作用,容易引起大脑细胞的抑制;交叉变换复习,等于刺激物是新异的,不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
3.教育学研究表明,把大量复习材料分散开来,细水长流的复习方法,比起那种堆积或突击式的总复习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种方法避免记忆量过大和各种材料互相干扰的原因,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复习。
4.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为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也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反复复习。为了使考试成功,考生在考前应反复复习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大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七)专、勤、恒、思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圭臬
提高复习效率有一个方法之方法,即不管哪一个成功者都必须遵从的一个总原则。这就是——专、勤、恒、思。
专——提高学习效率第一要则。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曾对他的学生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即到矣,眼口岂能不到乎?”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在《我的读书经验》中曾经讲到:“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因此,“专”是提高复习效率之第一要则!
要“专”,就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和能力:在复习中,当一件与复习毫不相干的事情出现在你的思维中,你要能马上告诉自己:这件事情与备考无关,排除它!然后采取行动抑制它的发展。如果是一件看似有正当理由的事情找上门来,比如大家正在辩论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说一件吸引人的事情,会很容易把你的心拉走。这时就不妨三问自己:一问这个话题对我复习来说很重要吗?不重要,排除!二问这件事情与我的备考相关吗?不大相关,排除!三问理会他们对我的备考有益还是有害,如有害,排除!
记住我们的古训:“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现在听听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一段治学真谛: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地。”
把这段话记在纸上,贴在眼前,刻在心里、时时激励着你勤奋、勤奋、再勤奋!
恒——常立志者,荒废一生;立长志者,赢得一生。
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家喻户晓。她出生19个月便得了一场重病,失去了听力和视力,变得又聋又哑,嘴巴也发不出声来,人们都认为,她一辈子就这样毫无希望了,但是她却在老师安妮苏利文的指导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刻苦学习,不但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读书关、写作关.而且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是什么让她——一个被人们认为毫无希望的人,取得如此的成就?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碰到了不可胜数的障碍,跌倒了,爬起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迈步上去。……一次次坚持的结果都是一个胜利,而沿着这胜利的云梯,我就一定能到达那光辉的云端,碧天的深处——我希望的绝顶。”
很多考大学、考研、考CRK、考托福、考各种资格证书取得成功的人都会这么说——其实,这些考试不仅是一个实力的较量,更是一个毅力的较量。你能够坚持下来,胜利就会属于你!
有一位科学家在挑选助手时说:“智力,中等以上即可,但必须刻苦、有毅力。”
记住了:你和成功者相比,缺乏的不是“智”,而是“恒”!
思——“学而不思则怠”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走进办公室,见到他的一个学生仍在工作台旁,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你白天干什么呢?”“我也在工作。”“你早上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这时卢瑟福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是呀,“行成于思,毁于随。”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为心智肌肉的才有用。”
复习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些人学啊,学啊,不停地学啊,功夫花了很多,效率却极低,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没有时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