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良好的复习心理素质
(一)复习期间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考试实质就是对每个考生心理素质、所学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综合水平的检验。其中,心理素质是关键。考前复习期间就有意识地注意心理素质的训练,是考试成功、提高成绩的保证。
一个学生要想有优良的(承受一定压力、积极心理活动、注重心理的调节)心理素质,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外,在重大的考试、考前复习中也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具体方法如下:
1.有意识地通过复习、模拟考试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自信”,自信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意识地把老师每天复习的内容作为考试来对待,把每次模拟考试当做检验自己复习成绩好坏的好机会,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考试心理素质。真正到了考试时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考试水平,才能提高考试成绩。
2.用意志战胜一切困难。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训练自己的意志力来克服困难。如复习材料多、时间短,自己咬紧牙关,奋勇前进。这才是取得复习胜利的出路。如果意志薄弱,其结果只能是复习失败。刚开始要求不要太高,逐渐找出规律就知道如何用意志战胜困难了。
3.认识上出现了极端。如认为平常理论基础差,没有学好,而产生信心不足。此时应从多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努力复习,不懂就向老师、同学请教,照样可以补上以往的不足。
4.注意实际。与同学及老师注意多沟通,商讨对自己鼓励和启示是很大的方面,多听老师的指教,多吸取其他同学的复习经验,为我所用。
5.用自我暗示来消除压力和紧张情绪。复习过程中,有压力或紧张时,马上就通过暗示把其消除,不让其存留很久。如果有了压力,暗示自己把压力变成动力,集中精力搞好复习;有了担忧,自我暗示,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复习好;有了紧张,暗示自己用身心放松对抗之。
(二)复习期间的心态调适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复习的心理结构。复习的心理结构主要由复习者的认知、情感、道德、意志和人际关系等组成,这些心理成分的整体功能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复习者的复习效果。
复习者的认知首先表现为对复习意义的清醒认识。复习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复习并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过程,而是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会在复习中去求甚解。其次,在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复习者更应注重发挥知识的信息加工作用,特别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能运用信息加工的原理,去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深化。
复习者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对待复习的态度,即持肯定还是否定意见。对待复习的态度不同,他获得的体验就不一样,这将直接影响复习心态。如果把复习看成是一种多余而对它产生反感,那么他就会以消极的行为方式去复习,如果将复习看成是种投机取巧的学习,那么在复习中必然反映为不脚踏实地。
关于复习者的道德,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在刚刚恢复高考的1977年,某区办了一个复习班,一位学生勤奋好问,但他不愿帮助别人,有人向他请教时还故意告知人家错误的答案。他以这种方式来减少自己的竞争压力,实际上也害了自己,是不可取的。良好的复习道德应建立在互相共同提高的基础上。
复习者的人际关系是指复习者与同学和老师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亲密无间的心理关系,要善于与任何同学、教师打交道。在十分融洽的心理环境中,复习者才能减少心理压力,取得复习的最好效果。
复习者的意志是指复习者要有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和吃苦精神,才有可能承受复习期间的高强度脑力劳动,才有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全心全意地将精力投入到复习当中去。
根据复习的心理结构,我们要培养健康的复习心理素质,健康的复习心理素质包括这样一些方面:
1.必胜的信念
这是最重要的复习心理素质。如果你进入复习阶段,就一定要树立“我一定能通过复习使成绩赶上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通过复习,我有把握考取好的学校”的自信心。常言道,有了自信便成功了一半。
2.务实的精神
复习是做学问的一种方式,做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因此,必须踏踏实实地复习,不能投机取巧。常言道;务实必胜,这是有道理的。
3.谦逊的态度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几十上百人的班集体呢?强中更有强中手,即使你是考生中的佼佼者,也不要忘了千里马也可能失蹄的教训。只有谦虚谨慎,乐于求教,才有可能提高复习成绩。成绩欠佳者更应如此。
4.目的多元化
有的考生把复习的目的单一化,即为了高考或中考中第。而一旦考场出现失误,精神就全面崩溃,兵败如山倒。防止这种现象出现的办法就是在复习时把复习目的多元化。本来,复习不单是为了考试,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掌握知识,它只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考不上高校就进中专,进技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知识学到手,什么状元都能当。通俗地说,也就是要在复习中淡化一些考试观念。这样可以使你在复习中不至于遇难而退,而会迎难而上,并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具体情况调整复习计划。
5.互助精神
互助精神,共同提高,是一种学习美德,在复习迎考中同样倡导这一点。我们不能因为考试有竞争而保留自己在复习中所学得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如果你对人家封锁信息,那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闭关自守搞复习,等于堵塞了自己的信息通道,最终受害的必定是自己。
在培养健康的复习心理素质的同时,还要克服消极的复习心态,因为消极的复习心态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果,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投机取巧型。这种考生也有一定的复习目标,但或因为基础不太好,或怕吃苦,总想用点小聪明,在复习中走捷径,如猜题、押题,不脚踏实地地进行系统复习,在考场上则表现为喜欢作弊。
二是应付型。这种考生往往成绩较差,读书无用思想严重,不愿意学习,但因父母或社会的压力,只好到学校来应付一下,不愿在复习中吃苦,上课打不起精神,考试时少数人还会作弊以碰运气,多数表现为无所谓。
三是过分依赖型。有的考生过分相信复习的功效,于是平时不刻苦地积累知识,寄希望于复习时的突击,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复习效果是建立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因为复习的时间相对来讲比平时正常学习的时间要短得多,如果平时不认真积累知识,那么到复习时会有好多知识让你感觉是在学新的东西,这样显然会降低复习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明确复习与平时学习的区别所在,平时要扎扎实实地打好知识基础,复习时才能取得实效。同时更应该明确,优秀考试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平时对知识的掌握,并非全是短暂复习的功劳。
四是急躁型。有的考生进入复习阶段,心里就开始紧张,并产生急躁情绪,只想一口吃出个胖子,希望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把所有知识都牢牢地记忆下来。于是复习没有重点,囫囵吞枣,看似非常刻苦卖力,但由于都是急匆匆蜻蜓点水式的复习,到头来都只记了个一鳞半爪,或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考生要客观地结合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找准自己复习的定位标准,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搞好复习。
五是嫉妒情绪型。有些心胸狭隘的学生常常会在复习过程中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内心的嫉妒,也有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赶上来的后进生产生嫉妒,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对考试竞争的狭隘而错误的认识。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就会表现为对同学不友好,自私,封锁信息,甚至在复习过程中有意给予错误的帮助。这种情绪如不加以预防和克服,把它带入考场后,如果发现某同学比自己先交卷出场,就有可能妒火攻心而对自己的考试带来严重的影响。
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复习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
(三)复习期间的心理保健
复习期间除了要注意身体的保健外,更要注意心理的保健。因为带着一个好的心态走进考场是考试制胜的重要因素。怎样注意复习期间的心理保健呢?
1.按复习计划复习,不要搞倒计时
现在很多学校在复习迎考阶段,除了制定复习计划外,还搞考试倒计时,并每天写在黑板上提醒考生,有的则在电子表上安装提示功能,每天提醒考生几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弊大于利,不可取。因为倒计时只会加剧考生的心理紧张程度,越临近考试,越显得慌乱。考生应该以对待平时学习的心情来对待复习,认真按已制定好的复习计划去复习,不要被倒计时的提醒牵着鼻子走。复习计划完成了,考试的时间自然就到了。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心理相融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复习时间再紧张也要注意和周围同学、老师保持密切交往和联系,这样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缓解心理压力,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3.淡看考试,减轻压力
从考生复习的直接目的来说是为了考试,而且要考好,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对于处于紧张复习阶段的考生来说,过于看重复习的直接目的即考试,对减轻压力是无益的,它只会迫使你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复习状态中。这种状态会使你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因生怕丢了这和那,而去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学习失误。我们应该淡看考试,树立不为考试而复习,而为掌握知识复习的思想,这样,你就会平静地对待复习,做到水到渠成。
4.注意环境,排除干扰
复习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心境,尤其是现代城市中各种天然的、人为的噪音和污染,无时不影响着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心理。在面临大考的复习期间内,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尽量减少各种干扰。良好复习环境的建立还包括学校和家庭的人际心理环境,尤其是家庭心理环境对考生影响最直接。为了减轻考生的心理负担,父母的期望值要实事求是,在家里要淡化临考的紧张气氛,使考生的复习心境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四)克服考前复习的厌学情绪
考期一天天临近了,可小王同学却一天比一天烦躁。同学们都在抓紧分分秒秒,可他却感到越来越难以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刚开始时,每学习一两个小时,他就要到街上散散步,他觉得这样可换换脑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街上闲逛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坐在桌前看书的时间却越来越短。特别是最近,他看书只要一超过半小时,脑子里就禁不住开小差,总想去干点儿别的什么事情。眼看考试的日期越来越近,小王自己也非常着急,因为照这样下去,他非得落榜不可。
考前复习是一种“大运动量”的活动,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的。有人由于不具备必要的心理素质,因而考前出现厌烦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小王就属于这种情况。
要想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像小王这种人,不是不愿意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是由于他们不具备进行艰苦的学习活动所必备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在他们身上,惰性占了上风。他整天沉湎于天方夜谭式的空想之中,因为漫无目的地空想比做某项指定的工作容易得多,也轻松得多。明明有习题等待他们去做,可他们偏想“如果我干别的,保证能相当出色”。
应该说,惰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惰性并不仅仅表现为好吃懒做,实际上,厌倦学习、怕吃苦、不勤奋、不上进等,都是惰性的表现。
懒惰的人常常以疲劳为借口,事实上,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真正的懒惰是心理的而非身体的,它起源于观念及情感作用,而非起源于学习活动或身体状况。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惰性,常常以疲劳来掩饰怠惰,这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厌学,若不加以克服,是非常有害的。
要克服学习中的厌烦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使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要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这样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这不是在讲大道理。敬爱的周总理早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一个庸庸碌碌、得过且过的人认识不到学习的必要,是不会对认真读书发生兴趣的。一个人无论干什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必须具备文化科学知识。
许多人因为读书少,吃了大亏。现在许多人没有多高文化水平,于是他们为了不让子女走自己的老路,宁肯花高薪聘请家庭教师,专门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只有踏踏实实地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才是正确的。那些厌倦学习,使时光白白流逝的学生,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那些厌烦复习的考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面对一天天临近的考期,他们心里烦躁异常,一方面觉得时间紧、不够用,另一方面又觉得整日死啃书本太枯燥。这样的同学应当想一想,复习,一方面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即使在这次考试中成绩不十分理想,可是自己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一定能用得上。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开卷就有益,胡思乱想没有任何意义。只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功夫总不会白下。
2.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
古今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和周围的一些同学,都可以作为形象生动的榜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99级的邹亮刚入高中时,看到学校的橱窗里贴着考入清华、北大的同学的照片,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像他们一样,三年后把自己的照片也贴在这里。以后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就以这一目标激发、鼓励自己。结果,由于他在高中阶段考试成绩一直非常优异,毕业时他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