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乘舆上,在紫禁城里左拐右弯,随着王德的一声“皇上驾到”,总算是在慈宁宫前落了地。
我在王德的搀抚下走进慈宁门,几个宫女簇拥着一位三十几岁(此时的慈圣太后应该是38岁,虚岁也就39、40吧)的妇人从慈宁宫大殿里走了出来,虽说不上天姿国色,但也婉约丰韵,一眼也就看出她是李太后。她旁边还跟一六十见外的老者,见其行,应是太监一流,却不知此人是谁,不知是不是冯保?
“皇儿见过母后”我实在不知道见老妈应该行什么礼,打了个鞠说道,脸上却是一脸忧伤的样子,心想,张居正今天死去,倒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借口。
“皇儿免礼吧”李太后将我扶住说道。
我看她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心想可能真被我蒙对了。
“谢母后”我说罢便将腰杆站直。
这时边上那名老太监向我跪下唱道:“奴婢冯保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说之前我就隐隐觉到此人是冯保,可真听到了他的“自我介绍”,不免还是有些心惊。这冯保现在的职位应该是掌司礼监兼提督东厂太监,万历称他为“大伴”。司礼监统管紫禁城里的二十四监两三万的太监跟宫女,而东厂里的厂监跟厂卫加起来应有两万之众。真不知道,万历在这一年年终时,如何才能把这个领着四五万人的冯保给轻松赶到南京去的?
“大伴,平身吧!”我心里想着,嘴上却是不敢稍停的说道。
“谢万岁”说着冯保站了起来,低着头站回李太后身旁,一副谦卑之相。
跟我进来的王德这时才跪下跟李太后行礼道:“奴婢王德给皇母皇太后请安”
“王德,你要好生照顾好皇上,稍有闪失,哀家定不绕你”李太后冷冰冰的说道。
“奴才不敢,奴才定当竭力照顾好皇上,请皇母皇太后放心”王德应道。
“起来吧”李太后依然冷冷的说道。
“谢皇母皇太后”王德应谢站起。
李太后没去理他,拉着我的手说道:“走,进内说话”
到了殿内,分主次坐好,李太后开口问道:“皇儿,你可知张先生今早仙逝了?”
“皇儿知道”我保持着忧容答道。
“哎”李太后叹了口气:“没想到就这么走了,还未到花甲之年啊。许是国事操劳所至,张先生对我母子甚是照助,今早一听哀告,哀家心感凄楚,皇儿你可要好生支应先生身后之事才行”
“哎”我也学着她般叹了口气“先生对皇儿从小厚栽,谆谆教诲之声犹在耳边,皇儿定会将先生厚葬,博与盛名”
李太后满意的点点头:“皇儿,讣诏是否拟好了?”
我心想这讣诏应该就是给张居正的追悼信一类的,可这种之乎者也的东西我哪会写啊?于是答道:“皇儿也是刚收到讣本不久,伤感之余,无法顾及,不如就由大伴代朕拟写一份,给张府送去吧”
李太后也没说这样行不行,自顾着说道:“冯公公与张先生一直为我朝之顶栋,如今张先生走了,就唯靠冯公公一人助儿你亲理朝政了”
边上的冯保不失时机的跪拜于地呼道:“奴婢这把老身子,估计不久也将跟随张先生而去,但奴婢只要尚有口气在,就一定会竭力为万岁爷办事,请皇母皇太后放心”
我一听他们两一唱一合的,心想那只有应下了:“朕还年幼,对朝政之事,甚是生疏,如今张先生不幸仙去,以后朝廷诸事还有望大伴你能多多协助朕才好”
“万岁如此垂爱,奴婢定将肝脑涂地,以报圣恩”冯保激动的答到。
冯保的表演我自然没去理会,重要的是有人先帮我把写讣本的事应会过去:“嗯,大伴平身吧,给张先生府上的讣诏就有劳大伴你代朕拟写啦”
“奴婢领旨”冯保说着又深深的叩了头,才这站起身。
李太后点点头说道:“冯公公,皇上这往后就要亲政了,你等诸臣工一定要当好辅佐之职,让张先生之新政能继续执行,以盛我朝万世基业!”
“是,奴婢一定不遗余力,当好差使”冯保应道。
“皇儿,张先生祢留之际,所荐入阁参机务之二人,你圣谕是否已发出?”李太后看着我问道。
入阁?我听的一头雾水。
边上的冯保倒是先一步帮我解了围:“回皇母皇太后,昨夜奴婢已按万岁爷吩咐,着阁部下文,命潘晟、余有丁二人尽速入阁参机务,余有丁为吏部左侍郎,本就在京办差,今早应已到阁部报道,但潘晟前些年致仕回浙江,估摸着要十数天方能到任”
冯保提起的两个名字,倒也让我明白了怎么回事,这余有丁确实是张居正亲点的,为人正直,不贪财,这样的品行在明朝非常难得。可那个潘晟却是冯保的人,为人圆滑,贪财无能,说是张居正的意思,实是他在张居正祢留之时,强加塞进来的,而且其位置还排在余有丁之前,是冯保为了能同时控制前朝内廷,继续维持其地位的安排。但这潘晟却是没能得呈,就在他高高兴兴上京赴任途中,被给事中王继光和江西道御史李植给参了一本,被免去职衔,于是只好悻悻然的打道回府。
这事情毕竟是牵涉到一些人的祸福,极有可能影响到历史进程,我只好说道:“先生之志,朕一定会落实,唯今之事,应以先生之后事为重,大伴还是先行把讣诏拟定,并妥加安排先生丧礼” 说着我忽然想起,好像这张居正死后,有免朝一个月的事:“同时知谕百官,免早朝一月,以感先生在天之灵”
“奴婢领旨”冯保应道。
李太后可能对我这样的安排极为满意,欣慰的说道:“冯公公就先将皇上安排的事办了吧,给张先生的讣文一定要将先生过往功绩一一赞赏!”
“奴婢这就去”冯保跪下行礼走出了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