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33900000017

第17章 让自己的影响无限扩大(1)

搁浅的“和平之船”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弗兰兹·斐迪南及其夫人,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波刺杀。萨拉热窝事件便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这天午夜,炮击贝尔格莱德,开始了军事行动。此后,事态急剧发展,各国纷纷动员、宣战。8月,德国、俄国、法国和英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从1914年7月28日起,历时仅3个月,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就发展成为世界大战。以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为一方,俄国、法国、英国、日本、比利时、塞尔维亚及门的内哥罗为另一方,到1918年,共有31个国家参加了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扩展到亚洲、非洲和美洲。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这以前,美国一直宣布中立,美国各阶层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情绪占优势。

大战爆发的初期,美国国内爆发了一场关于美国是否应该保持中立的讨论。1915年5月,英国客船“露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这是世界上名气最大的一艘游船,在此之前,曾经有无数的政界要人、贵族富豪乘坐过它。德国的鱼雷顷刻间摧毁了这艘尊贵的游艇,1198名乘客丧生或失踪,其中有128名美国人。当德国大使忧心忡忡地给首都发电报的时候,美国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讨论着是否参加对德国作战的问题。孤立主义是暂时的,对美国有用就坚持,当美国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孤立主义便失去了市场。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大力提倡美国进入战备状态。全美国人民都陷入战争狂热中,但是作为美国的一员,作为一个有影响的企业家,亨利是反对战争的,他站在了反战的一方。

就在1914年,发布5美元日薪的那一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一年,亨利·福特就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兴趣转到了政治上来,他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发表他的立场和观点,他的和平思想成为公众辩论的话题之一,他对报界所发表的言论成为报纸上的新闻标题,用加大的字号表现出来。亨利本人则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一种越界发挥才能的偏好。商业记者B.C.福布斯毫不客气地说:“福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走火入魔,以为自己有了钱,就可以做成任何事。”

的确,T型车和5美元日薪成就了亨利·福特的神话,全国都把他当成一个人物,他觉得人物就应该有个人物的样子,就要在更大的舞台上演出。于是,到1915年前后,他更是不遗余力地向公众事务领域进军了——他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指指点点,支持一些政治运动,甚至想谋求公职。当然,他的政治活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是分不开的。

1915年初,《纽约时报》刊登了亨利·福特发表的慷慨激昂的反战演说,他认为“战争”这个词是用牺牲士兵的鲜血拼成的,只有那些军火商、恶棍、欠债人,以及华尔街那些不劳而获的投机者才想加入战争。

1915年2月,亨利在自己属下的《福特时代》上重印了乔治·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其中有一段话是亨利非常推崇的: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这些利益与我们几乎没有关系。欧洲国家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因此,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盛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结成友好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亨利认为,早在100多年前,美国的伟大奠基人华盛顿就为美国人指明了永久的和平之路,作为后来人,没有理由不遵循这条纲领,把美国带到战争的路上去,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他个人和他的家庭都不能接受的。

8月22日,他在底特律的《自由报》发表了长篇声明,再次表达了他的反战观点。他说他将尽一切努力阻止美国参加战争,他反对政府备战,认为战争是一种恐怖、浪费和毫无用处的东西。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1915年9月,亨利·福特竟然发出一份倡议,号召全美国的富人们为了和平而慷慨解囊,建立反战基金。而在此之前,我们都知道亨利对各种各样的捐款是多么的深恶痛绝。他还一再地跟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说,如果把用来备战的财力和精力转移到阻止战争上,那么世界将永远和平,人们也就不必为战争流血牺牲了。他还一厢情愿地建议政府引导人们把钱用在生产更多的农用机械上,改进农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在福特看来,这些才是正事,政府不应该把精力用在“备战”上。

福特的和平主义活动遭到了多年合作伙伴詹姆斯·库兹恩斯的强烈反对,于是,在10月初,库兹恩斯离开了高地园工厂。

亨利依然致力于他的和平事业,他认为他有责任把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工业领袖,亨利·福特的言论通过报纸传遍了全国各地。在此期间,亨利·福特认识了一些他认为是反战的人士,而这些人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名声和金钱。也正是这帮人,把单纯的亨利引向了极为尴尬的地步。

罗西卡·斯威默夫人,一个匈牙利裔的美国人、反战主义者,她1915年来到美国,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反战集会上,号召人们抵抗美国参战。她通过报纸杂志了解到亨利的反战立场,就与他取得了联系。

11月初,他们见了面,进行了交谈。在场的还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路易斯·洛克纳,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而且很激进。斯威默夫人认为,为了结束战争,应当组建一个叫“和平事业委员会”的组织。年轻人在一旁立即随声附和,而且当即拿出事先拟好的计划,他们甚至怂恿亨利去与威尔逊总统会面,阐述他的反战思想。亨利立即就被他们打动了,他突然发现自己并不孤独,还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对美国抱有那么强烈的热爱,以至于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落入战争的泥潭。于是,他当着两位客人的面答应找机会去纽约见一见威尔逊总统。

11月23日,威尔逊总统在白宫接见了亨利·福特。本来,威尔逊总统对亨利·福特的政治兴趣就没有多少好感。两人见面后,亨利就一直滔滔不绝地阐明自己的反战立场,并表示愿意对战争的双方进行调停。威尔逊总统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也不作任何评论。

突然,天真的亨利·福特向总统下达了一个“最后通牒”,大概意思是,明天上午10点钟,他会在他下榻的酒店里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在此之前,他已经租下了一艘游轮,他希望总统带领一帮人乘坐这艘游轮到欧洲去调停。当然,总统日理万机,可能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那么,他将代劳,和美国代表团一起赴欧洲调停,促使战争尽快结束。威尔逊被亨利的这个邀请吓了一跳,随即用模棱两可的话敷衍了一通,便转移了话题。

“这位总统先生不是个干大事的人。”走出白宫时,亨利这样表达对总统的不满。

如果说遭到了总统的冷遇就退却了的话,那么亨利也许还可以避免一次草率的行动给他带来的难堪,遗憾的是亨利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他做事一向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第二天,即11月24日,他就召集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发表了他的声明,“我们将设法在圣诞节前把孩子们从欧洲的战壕中解救出来。我包租了一条轮船,我们中有些人要到欧洲去一趟完成这项任务。”

对于福特即将开始的和平之旅,美国的舆论界褒贬不一。《纽约时报》认为亨利此举“可能没有什么坏处”。

但大多数媒体都站在了反对者一方,对亨利的行动冷嘲热讽,纽约《先驱论坛报》认为亨利制造了“本世纪最残忍的笑话之一”。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出面了。我们知道,在1898年美国军舰“缅因号”爆炸的时候,这位总统还只是个海军代理部长,在没有得到总统授权的情况下,就下令海军进入全面备战,不久,美西战争爆发了。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大获其利,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和关岛等殖民地。也是在这位总统任职期间,推出了着名的门罗主义,警告欧洲列强不得干预美洲事务。美国独霸美洲的目的显而易见。这一次,亨利竟然以一个工业领袖的身份去做一场战争调停,在这位老牌政客的眼里无疑是可笑的,于是,他代表大多数政界领导发言,“福特先生的拜访,即使不是有害的,起码也是十分可笑的。”更有报纸挖苦亨利,说他凭着自己有钱就想成为一个政治领袖,实在是太幼稚了。

讽刺、嘲笑、挖苦的洪流使亨利·福特很受伤,既然已经参与了政治,他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表现受到尊重。当然他没有忘记在新闻中为自己争取一些舆论支持,他告诉媒体,也是在向全美国宣布,他的“和平之船”将会在12月4日起航。这样,他只有9天时间组织参加者,并安排这次航行的具体计划。整个11月底,报纸上依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有关亨利的消息,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有媒体的关注,亨利·福特就兴奋。为了进一步吸引外界的注意,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新闻简报,对外公布了100多位进步主义者、和平倡导者与政治领袖等将与“和平之船”一起航行的消息。当时的美国人对这些人都是很熟悉的,比如,威廉·霍华德、威廉·詹宁斯·布莱赖恩等。

1915年12月4日,“和平之船”奥斯卡二号起航了。亨利·福特邀请的那些政界要人和商界巨子没有一个人前来登船,就连亨利的两个最好的朋友,托马斯·爱迪生和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也没给他面子。不过,爱迪生夫妇还是赶来为他们的好朋友送行了。据说,在开船的最后一刻,亨利悄悄地把爱迪生叫到一边,以100万美元做许诺,请求这位大发明家陪他一起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不过,爱迪生因为耳聋根本没有听清亨利说了什么,所以也谈不上对亨利策划的这场行动是支持还是反对了。

“和平之船”轰轰烈烈地准备了好几天,终于在这一天开始了它未知的旅程。亨利的妻子克拉拉站在人群中伤心地哭泣,她担心丈夫乘坐的船会被德国的水雷炸毁或被交战方的潜艇击沉,她一遍遍地劝说丈夫放弃这个不讨好的计划,但亨利的决心已不可动摇。他告诉妻子,他已经立下遗嘱:万一他有什么不测,所有的财产都归他们唯一的儿子爱德塞尔所有。他还建议克拉拉和他一起去,克拉拉拒绝了,她说,一旦亨利不幸丢掉性命,必须有人留下来照顾他们的儿子。

也许是女人天生的直觉更灵敏,克拉拉似乎意识到了那些怂恿亨利进行这场“和平之旅”的人不怀好意,于是说服亨利将福特社会工作部的马奎斯牧师带在身边,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能对她的丈夫有所帮助。后来的事实证明,马奎斯牧师的随行是必要的。

“和平之船”上共有120名乘客,其中一半以上是新闻记者,剩下的有普通的牧师、大学教师、慈善家,还有形形色色的怪人,有这么一个富得流油的大财主资助他们去欧洲大陆旅行,他们当然是很乐意的,记者们则敬业得多,他们的任务是跟踪报道这场“和平之旅”

的实时新闻。

“和平之船”驶向一片汪洋,船上的人们好像早已忘记他们的使命。刚踏上旅途不久,“和平使者”们就分成了两派,有亲德国的,也有亲盟军的。两派先是侮辱谩骂,接着又在船上大打出手。更糟糕的是,这艘船出发不久,就有消息传来,说威尔逊总统对众议院发表了演说,呼吁加紧备战。这个消息又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斯威默夫人坚决反对总统的做法,马奎斯牧师则站在总统一边,也等于是站在了亨利的对立面。亨利眼神忧郁地看着这一切,担心两派的冲突会导致翻船。“和平之船”上每天都在上演一出又一出的闹剧。50多名记者更是百无聊赖,只好以狂喝暴饮来打发时间,其他的两派随时都在攻击对方。亨利不得不每天召开两场记者招待会,传达自己的“乐观”情绪,并且调节两派之间的争吵。

远离美国的亨利·福特很无奈,在13天的旅程中,他好像又回到了做工程师的时代,经常一个人躲到船舱里,查看轮船的发动机,也借以躲开那些没完没了的争论。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和平之船”不幸的旅程中,一场流感不期而至,船员和旅客都染上了流感,许多人卧床不起,致使一位主要组织者因流感转成肺炎而死去。亨利自己也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和平使者”们的内讧仍未停止,尖锐的争吵声不时地传来。竟然还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到亨利的房间来看看他是不是死了,以免错过报道头条新闻的机会。船经过北海时受到英国皇家海军的检查,态度并不友好。此时的亨利会是怎样的心情,也就不用我们在这儿描述了。

12月18日凌晨,“和平之船”终于在挪威的奥斯陆码头靠岸。

此时的亨利·福特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他一下船就躲进奥斯陆大饭店,一躲就是4天,丝毫不理会等在饭店门口的各界人物和新闻记者。直到12月22日晚上,他才在媒体前匆匆露了一面。但他看上去心不在焉,很少谈到他的“使命”,却奇怪地表示希望军火商考虑生产一种农用拖拉机,他认为这样可以得到比生产军火更高的利润。

一切都该过去了,这不过是一场闹剧,亨利·福特不仅没有进行一场调停活动,甚至还差点把命搭在茫茫大洋里。而“和平主义者”

们甚至还想让这位单纯的工业家跟他们一起留在欧洲,不只是为了调停战争,更主要的是这位工业家腰包里的钱能让他们过得更舒服。23日晚上,亨利·福特在马奎斯牧师和保镖戴林格的陪同下,悄悄离开饭店,在卑尔根上船,开始了返回纽约的旅程。克拉拉看到她的丈夫平安回到了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福特工厂的工人们也为他们老板的归来而欣喜。

回到纽约后,亨利·福特依然躲不开那些记者的围追堵截,好面子的他坚持说,他已经完成了当初的目标,唤醒了人们的反战意识,他告诉人们和平讨论已经代替了战争宣传,这是任何广告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亨利·福特还发表了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言论,他说,通过这次远征,他改变了对战争的看法,是银行家、好战主义者和军火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但普通民众也是有责任的。不过,亨利对这场和平主义的宣传到底有多大的诚心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据说,他曾经拿着“和平之船”的旅行账单,酸溜溜地说:“我们花了50万美元,做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广告,如果我们要硬闯入欧洲市场,至少需要1000万美元。”“和平之船”使亨利·福特的名字在欧洲传开了。

同类推荐
  • 萨特

    萨特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物理学家,“创造20世纪的人”。他的名字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而他与爱迪生之间的“爱恨纠葛”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在注重科技创新的今天,特斯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毫无疑问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国内首部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终生不败的谋略全解,大器晚成的悲喜人生!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中央帝国最后的不败大将!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他1年就学完了3年学业,1年读的书是其他学生的3倍。他还练就了一手好字,10岁就能写简单的文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发生,虽然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取代了封建帝制的清王朝,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贪官污吏照旧欺压老百姓,土豪劣绅照旧横行乡里,劳苦大众照旧过着苦难的生活。方志敏由于家庭困难,实在无钱继续供他上学,加上他在弋阳小学传染上的肺病一直未愈,遂自动退学回家养病。待病好转,他决定去上海,寻求生活出路。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故事,你的名字

    我的故事,你的名字

    大学毕业后的易寒在校庆上再次碰到林羽,他们的回忆也在那一次对望中,全部涌现。
  • 黑色豪门系列求娶嚣张痞妻

    黑色豪门系列求娶嚣张痞妻

    《乱世枭雄争霸天下》【权谋奇术】她投机国家政治,野心勃勃,以奇货可居,位极人臣,掌控郸国权柄十二载,一代权谋枭雄,与天下交易。【政商风云】乱世经营,富于冒险精神,豪赌人生,造就富可敌国之家业,她成为郸国红顶商人【不朽传奇】她为复仇牺牲自我,隐忍负重,以‘太子傅’之名助郸一统:她聚拢门客三千,审定自己的制度,纳百家之言,成就杂家帝王之学。
  • 尾随主角

    尾随主角

    拾遗系统顾名思义自然是用来捡破烂的,脸面问题先不提,既然都已经捡破烂了,那自然是去捡主角的;既然要捡主角的破烂,那悄悄的尾随什么的也就能理解……
  • 我才不是女孩子

    我才不是女孩子

    秀吉?伪娘?扶她?不不不,如果我还带把就好了。寒凝雪如是叹息。明明前身是一个标(dai)准(ba)的男(nv)孩子,可是为什么我一穿越就变成了一个百分百的女孩子内?哼!一定是来自东方的神(zuo)秘(zhe)力量搞的鬼!对着掐住了自己咽喉的命运,凝雪翻了个白眼继续没心没肺地生活……可随着变身被发现,以及这个充满玄学的世界观的揭晓?!“我是不是应该踏上追寻为何自己会变成女孩子的哲学的道路?”“算了,我看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会对我负责的,我还是继续过我的日常吧。”(一撇嘴)“有这时间还不如多陪陪妹妹呢。”(小声嘀咕)
  • 从复制开始称霸天下

    从复制开始称霸天下

    七极八道九重天,一体双魂长生诀。“一剑当天,谁奈我何?”我是弱鸡陈一何,我为自己代言。“天大地大我最大,我命由我不由天!”穿越到盗版武侠书里,开局就被追杀,不会武功,没有师傅。别慌,我有复制武功的超强金手指~长锋所指,四方臣服;捭阖天下,无人可挡;黄泉路上,我替你们开路!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 地表最强带货天王

    地表最强带货天王

    三流主播获得神级带货系统,立马坐拥千万粉丝,一天销售破百亿,买豪宅,买豪车,瞬间走上人生巅峰!
  • 此生能相知

    此生能相知

    在我百无聊赖之际,看着窗外的细雨朦胧,突然想起昨晚的梦。于是便有了这个故事的开始。爱别离,求不得。说好生生世世相恋相依,奈何很多事,不是我们不去尽力争取,而是根本,无能为力。追了生生世世,唯愿此生能想相知相恋。
  • 冥天降世

    冥天降世

    在这个由无数诸天万界构成的波澜壮阔的纪元里一具棺材,一具神秘的尸体巧然苏醒。本人简介不太会写,就只写这么多了。作品的名字可能不太符合内容,请多见谅。
  • 垂钓就变强

    垂钓就变强

    叮,恭喜宿主钓得万年修为。叮,恭喜宿主钓得天阶上品功法。叮,恭喜宿主钓得绝品仙丹。叮,恭喜宿主钓得无上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