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挚(1235-1300),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至元五年(1268)进士,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大德初,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他平生足迹遍及西北、两湖、江浙诸行省,与著名散曲作家马致远、女艺人珠帘秀有唱和。散曲与姚燧齐名,也称“姚卢”。实际上成就比姚燧高,在当时影响也更大。前人评他的作品是“天然丽语”、“自然笑傲”,从语言到内容,表现了初期北散曲作家的风格特征。明蒋仲葵《尧山堂外纪》说,他曾在座右大书一“天”宇,下注六个小字:“有记性,不急性。”他的顺应自然的个性,跟他散曲中表现的风格是一致的。《全元散曲》录存小令一百二十首。在前期作家里除马致远外,他是现存作品最多的。
小令
[双调]沉醉东风①
秋景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②。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③。【说明】
卢挚现存[双调]沉醉东凤曲十首。这里选两首。作者用白描的画笔,描写他在满天秋意里泛洞庭、下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空阔,意境飞动。当是他从大都出任湖南廉访使时作的。【注释】
①沉醉东风:双调的常用曲调。句式:六六、三三七、七七。共七句六韵。(第三句可不用韵),六六、三三句一般要对。
②落残霞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载我在潇湘画里:湖南的湘水,流至零陵县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宋代名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描画平远山水八幅,世称潇湘八景。
前调
闲居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①,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②,任他高柳清风睡煞③。【说明】
这首曲写闲居,透露一些农村生活的气息。语言也很浅白。他把农村生活写得如此悠闲自得,实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注释】
①田舍翁:老农夫。
②醉里乾坤大:醉乡里的天地广大。含有逃避现实的意味。
③睡煞:只管熟睡的意思。
[双调]折桂令①
田家
沙三伴哥来嗏②,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③。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④。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说明】
这首曲用白描手法,描画农村质朴的生活,全用口语,弥觉活泼,风趣。【注释】
①折桂令:又名蟾宫曲,双调中的常用曲调。句式一般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四,共十一句七韵。它的特点是完全摆脱了五七言诗的句法(其中七七句用三四句法,不是七言诗的四三句法),句子又可增减,即结处可减少或增加四字句。又第二节四四四要三句相对,即鼎足对。有了这些特点,在格调上就跟诗词明显不同。
②沙三伴哥来嗏:沙三、伴哥是元剧中常用以称呼农民的名字。,语尾助词。
③“太公庄上”三句:意说太公在柳阴中磕破西瓜,招捞虾的沙三、伴哥来吃。磕(kē)破,撞破,击破。
④“小二哥昔涎剌(lā)塔”二句:意说小二哥因吃不到西瓜,躺在碌轴上不肯起来,象一个琵琶。昔涎剌塔,形容垂涎的样子。剌塔,肮脏。碌轴,亦作碌碡,一种滚碾用的农具。渰,疑即掩字,靠着的意思。琵琶,疑是一种农具,如谷耙之类。
前调
萧娥①晋王宫深锁娇娥,一曲离笳,百二山河②。炀帝荒淫,乐陶陶凤舞鸾歌。琼花绽春生画舸,锦帆飞兵动干戈③。社稷消磨④,汴水东流,千丈洪波。【说明】
卢挚写了八首[折桂令],分别咏历史传说中的八个美女。这首写隋炀帝与萧后的荒淫亡国,为后来王朝借鉴。结三句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一感慨。【注释】
①萧娥:指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萧后本是梁明帝的女儿,炀帝为晋王时,选为妃子;炀帝即帝位,立为皇后。大业末年(617),随从炀帝游幸江都。隋亡后,辗转没入突厥。至唐贞观四年(630)破突厥,才迎归京师。
②“晋王宫深锁娇娥”三句:意说隋炀帝在晋王宫深锁着美人,恃着山河巩固,一味享乐。隋炀帝未即帝位前,于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一曲离笳,暗示萧后在隋亡后的流落塞北。百二山河,形容战国时秦国形势的险要,二万兵力可抵得诸侯一百万(见《史记·高帝本纪》)。
③“琼花绽春生画舸”二句;相传隋炀帝为看扬州的琼花,乘大龙舟沿运河南下,舟上装潢瑰丽,用锦缎作帆。绽,指花开。兵动干戈,指隋末农民大起义。
④社稷消磨:国家灭亡。社稷,本是社(土地神)和稷(谷神)的合称,后来引申作国家。
前调
箕山感怀①巢由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②。五柳庄瓷瓯瓦钵③,七里滩雨笠烟蓑④。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说明】
这首借许由、巢父歌颂历史上的隐士,是元散曲中常见的。词句组织工丽,而格调自然,表现了初期散曲作家中清丽派的特色。【注释】
①箕山:河南登封县东南,相传是尧时巢父、许由隐居的地方。
②婆娑:逍遥自在。
③五柳庄:陶潜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有《五柳先生传》,因此称他的住处为五柳庄。
④七里滩:在富春江上游,相传是严子陵垂钓处。
[双调]水仙子①
西湖(四首)一
湖山佳处那些儿,恰到轻寒微雨时,东风懒倦催春事。嗔垂杨袅绿丝②,海棠花偷抹胭脂。任吴岫眉尖恨③,厌钱塘江上词④,是个妒色的西施⑤。
二
朱帘画舫那人儿⑥,林影荷香雨霁时,樽前歌舞多才思。紫云英、琼树枝⑦,对波光山色参差。切香脆江瑶脍⑧,擘轻红新荔枝,是个好客的西施⑨。
三
苏堤鞭影半痕儿⑩,常记吴山月上时,闲寻灵鹫西岩寺。冷泉亭偏费诗,看烟鬟尘外丰姿。染绛绡裁霜叶,酿清香飘桂子,是个百巧的西施。
四
梅梢雪霁月芽儿,点破湖烟雪落时,朝来亭树琼瑶似。笑渔蓑学鹭鸶,照歌台玉镜冰姿。谁僝僽鸱夷子,也新添两鬓丝,是个淡净的西施。【说明】
这四首用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分别描写杭州西湖四季的景色,可略见南宋亡国后不久湖上繁华逐渐恢复的情景。艺术上的特点是把湖光山色性格化,好象一个多方把自己打扮起来吸引游人的西子姑娘。【注释】
①水仙子:又名湘妃怨,双调中常用的曲调。句式: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共八句七韵,起三句一般要用鼎足对。但末节句法极差参,有作五五四、六六四、七七四的,也有作三句七字的鼎足对的;不易划一。
②嗔(chēn抻):嫌恶,这里释为喜爱。这同“可憎”释为“可爱”一样。
③吴岫:即吴山。俗名城隍山,在西湖东南。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为杭州名胜之一。
④钱塘江上词:《春渚纪闻》载苏小小[蝶恋花]词:“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钱塘江上词,指此。
⑤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苏轼《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于,淡妆浓抹总相宜。”后人因此也称西湖作西子湖。
⑥朱帘画舫:装饰美丽的游船。
⑦紫云英、琼树枝:形容湖滨珍奇的花木。
⑧江瑶脍,用江瑶柱作脍的菜色。江瑶,动物名,多群栖海岸的泥底,肉柱可供食用,名江瑶柱,浙江著名的特产。脍,细切的肉。
⑨是个好客的西施:意思是说,西湖风景美丽,是招引游客的胜地。
⑩苏堤:宋元祐年间,苏轼任杭州郡守时所筑,南自南屏山,北接西泠桥,横亘烟水之中,风景幽美。“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
灵鹫(jiù就)西岩寺:灵鹫峰,即飞来峰。西岩寺,即灵隐寺。寺前有冷泉亭。
酿清香飘桂子:杭州灵隐有桂子峰,峰下旧有桂子亭。唐宋诗人常用“桂子天香”来形容灵隐、天竺、桂子诸峰的景色。
月芽儿:指新月,亦作月牙。
笑渔蓑学鹭鸶:意指渔人蓑衣上积了雪,象捕鱼的鹭鸶一样。
“谁僝僽鸱夷子”二句:形容吴山上的积雪,象老人的两鬓花白一样。吴山原名胥山,因纪念伍子胥而得名。相传吴王夫差杀子胥,用鸱夷(革囊)装他的尸体,抛到江里去,后人也称他为鸱夷子。僝僽(chán zhòu蝉骤),折磨。
[双调]殿前欢①
酒兴*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②,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⑨,葫芦乾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④,列子乘风。【说明】
借山简故事写饮酒游春的豪兴,实际上是对功名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句调回环反复,念起来特别流畅。【注释】
①殿前欢:双调中的一个曲调。句式: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九句八韵(第八句不用韵)。末二句一般是对仗,也可以作回文。不少作品于第六句增加两个衬字,使五六七三句成为五言鼎足对。
②山翁:即山简,晋襄阳镇守,性好酒。李白《襄阳歌》“笑杀山翁醉似泥”,说的就是他。
③奚童:书童。
④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庄子说他能御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