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去过梁山参观旅游的人都知道,那里雕塑着一条梁山好汉的像,这好汉不是晁盖,不是宋江、吴用,也不是武松、鲁智深,而是黑旋风李逵,他巍然屹立在那个叫做“黑风口”的地方。
让李逵享受如此殊荣,大嘴真不知道理何在,也许是因为在一些人心中,李逵是水浒世界里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梁山好汉中十分特殊的一员,一般的梁山好汉上山前,可以演出各种轰轰烈烈的江湖壮剧,而一旦上山,个人的英雄主义就要被山寨的帮会意志所吞没,而只有李逵,上山后却依然能自由地舒张自己的生命意志。
对于这个水浒世界里异常活跃的黑旋风,究竟可以从他身上读出哪些意味呢?他的脑袋里装着什么呢?
大嘴认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杀戮!黑李逵爱好不多,唯爱杀人是也!
在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中,黑旋风李逵的星号是什么?是天煞星。《水浒》
第七十一回中,梁山英雄排座次时:天门开,石碣出,上面赫然刻着一百单八将的星号,其中便有天煞星李逵。
其实关于黑旋风的这点天机早已交待,早在第五十二回中,罗真人便对戴宗道:“贫道已知这人是上界天煞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孽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
这样说来,李逵挥向众生头上的两把板斧,竟是天意的体现,是下土众生造孽太重,所以才遭天谴,被黑旋风倏忽挥来的两把板斧砍得血肉横飞。
在水浒世界里,近似于半神半兽的李逵,承担的就是这种奉天杀戮的使命。
那么,这种劫变观掺入《水浒》里到底好不好?
答案很显然,不好!《水浒》本已在第一回用高太尉逼走王进的故事来强调乱自上作,指明世间动荡祸乱的根源不是那些绿林啸聚的好汉,而是高俅、蔡京这样身居高位的朝廷显宦,是奸邪主政,才导致天下大乱,这一笔,本是《水浒》
难得的深刻一笔,现在又来说下土众生作孽太重所以该杀,两者格调明显不协调。
这种因为因果、劫运框架的引入而导致的价值判断的混乱,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常出现的弊病。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岳全传》开篇说,在西方极乐世界如来正说法时,忽有一女士伏在莲台下听讲时撒出一个臭屁,被大鹏金翅明王啄死,那女士伏一点灵光直奔东土投胎,就是后来秦桧的老婆王氏,而大鹏鸟则被佛爷喝斥一番,命“这孽畜降落红尘,偿还冤债”,于是大鹏鸟也去投胎,成了岳飞,后被王氏害死了账。要照这么说,那岳飞被王氏害死就是他前世自找的了,死有其由,这对它表现“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懊恨风波屈不申”的创作初衷有什么好处?但作者还是扯进了这些。这种毛病在中国古代很多小说里时常能见到,《水浒传》赋予黑旋风李逵以天杀星的神学品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李逵是天煞星,代表的是狂暴、猛烈、破坏力强的一面,杀人的时候不眨一下眼,杀了四只老虎也没含糊一下,但他却唯宋江之命是从,在他的老母面前,又是一个孝顺儿子。这说明他的大脑里面除了杀人之外,还是装着“忠孝”二字的。由此可见“忠孝”在中国人心中是多么深沉的观念。
两个打虎英雄
景阳冈武松打虎是《水浒传》名篇之一,写得十分精彩:第一是写武松饮酒的豪放,第二是写人虎相斗的场面。舞台上特别是山东快书中,还有淋漓尽致的发挥。当然这都是人们的想象,描写人虎相扑场面的作者,谁真见过人虎相扑?
就是武松的叙述,也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当时没有旁观者,谁也无法证明他说的就是当时的实况,例如把半截哨棒扔掉,却用拳头打,就未免太笨了些,因为若换了大嘴是舍不得扔掉的,这哨棒说什么也比拳头硬吧,就是扔也得使劲扔到老虎身上;再说老虎抓人,是不是就是一扑、一掀、一抽,也值得研究,什么叫一掀,许多说书人也都没说清楚,听众自然更不明白。
但是这一回书中,有一个无法弥补的“硬伤”,却不能不提及一下。
武松是河北省清河县人(可现在山东人大都认他作老乡)。清河在沧州的南面略偏西,两地相距约四百多里。阳谷县在清河县的正南,相距约二百多里,属于山东省。也就是说,从沧州到阳谷县,约六百里,比到清河县要远得多。如果武松是阳谷县人,从沧州回来,路过清河县,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从沧州到清河县,是绝不可能先到清河县,再往前走二百里,然后经过阳谷县的。
在《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李逵也打虎;武松只打死一只,李逵却打死大小四只。为什么一提武松,人人知道是打虎英雄,而一提李逵,却没人夸他的打虎事迹?第一,武松打虎是徒手,不过这是他自己这样说的,谁也没看见,他最多还有一根哨棒,而李逵手中既有朴刀,还有腰刀;第二,武松打虎之后,大吹大擂,迎进县里,李逵只在村中喝两口酒,就被抓住了;第三,江州劫法场,李逵杀人最多,一提李逵,首先想到的是他杀人不眨眼,于是把他力杀四虎的光荣业绩倒给掩盖了。
相比之下,这武二郎还不如李逵杀虎来的勇敢呢!他可是为报母仇,主动寻虎打杀的!可见,什么事情,什么人物,就怕是被别人神话;一旦神化了,连个硬充的傻大胆,都成了无所不能的英雄。
英雄的末路
在北宋年间,《水浒》英雄向朝廷投降,恐怕是最自然的结局,除非众英雄战斗到底,像黑旋风李逵所说的那样,推倒了朝廷上穿黄袍的皇帝,让宋大哥去坐龙廷。但大嘴认为事实上的梁山好汉只杀贪官而没有谋反,宋江也没有想做皇帝的野心。他题的反诗中说,“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也只是要对皇帝和贪官污吏大杀一阵。
《水浒传》的豪杰们受朝廷招安,也许是对既有的秩序和体制的屈服。摆在英雄们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在梁山泊继续做强盗,发展势力,占领整个山东(甚至加上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建立一个独立王国;二是接受朝廷招安,投降归顺。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秦明、呼延灼、徐宁、花荣这些大领袖,或为衙门胥吏,或为豪富大绅士,或为书塾儒生,或原为朝廷统兵将领,他们脱离独立生涯重归朝廷,在心理上是自然不过的事。
至于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刘唐等反抗性较强的英雄,在梁山泊并非占最重要地位,也只有听从大头领、二头领的将令了。这些固守在梁山泊中的各方豪杰,如果只是无法无天的人,无论是好是坏,也不外是在梁山泊混个肚儿圆而已。
《水浒》英雄最后投降朝廷大概是事实,但恐怕不能就此整个否定他们。《水浒传》的重点是反抗朝廷,向不公道的权威作斗争,基本精神是反抗。似乎不能因结局是投降,就此说它是宣扬“投降主义”。也可以说,《水浒传》以众英雄的悲惨下场,提供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教导人们:向封建帝王、贪官污吏投降没有好结果。无论如何必须抗争到底,万万不能投降。
宋江、柴进、李逵、武松等人的思想行为,当然受到各人出身、经历、家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影响,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去要求他们。
《水浒》众英雄向朝廷投降了,投降的结果十分悲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
的书中领袖陈家洛与清朝皇帝妥协,受到欺骗,结果十分悲惨,实际上主题是反对向封建官府投降、妥协,含有必须反抗到底的意义。但反抗到底有什么出路,在那时候的历史条件下是找不到的。
鲁迅在说到与邪恶斗争时曾严厉地指出:“要痛打落水狗!”无论是在陆地,还是落入水中,恶狗都是改不了要咬人的习性的,对之千万不可宽容。对于恶势力,要与之战斗到底,决不可轻言怜悯宽恕。纵然恶势力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也必须对之彻底追击,决不轻饶。而梁山没有乘胜追击,却选择了投降,于是宋朝政府就乘胜追击,打了落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