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
在心底细细反复的读咏那《黄庭经》的前言总纲几遍,韦大英仿佛间,感受到了那字里行间充满了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充满了哲理,也充满了力量,朗朗上口,十分押韵。
越读,就越让人明白了某种玄远的道理,也让人的思绪更加的漂浮,游畅在宽阔无边的暖阳里,就像轻快优美的乐章,跳跃着的那些欢快的音符。
韦大英也越看越有些入迷了,由第一次的,一字一句,企图把每一个字都记在脑海里,到一句一段的领悟那字里行间深刻而玄远的意思,哲理,思辨,到最后,则是享受那抑扬顿挫,那字韵声符里的美感,如流水般,顺其自然的流淌了下去。
就算有些地方无法领悟那字里行间的深意,也选择性的跳跃开来,继续流淌。
大有某种古人的风韵:‘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韦大英就这样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在心中读咏那《黄庭经》的前言总纲,每读咏一遍,总会多了一丝领悟,多了一丝收获,也多了一丝思考。
不知不觉间,韦大英看得入迷了,由最初的心读,到最后自然而然的开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了起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韦大英也没有发现师父王清德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身边,韦大英依然入迷在自己的节奏里。
“没有想到你的领悟力,居然这么强,短短一个时辰内的时间,你居然就能读咏了,不错,不错”师父王清德显得十分惊异与高兴。
闻言,韦大英回过神来,慌忙站了起来,对师父行了一礼,有些恭敬的说道“师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似乎我与它们前世有缘一般,看着它们,我有一种似曾相识,十分熟悉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就沉迷进去了”。
当然,对文字的领悟力,也是因为前世之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前一世,韦大英喜好文字,也读过些道教道家的典籍,因此,此时读起这道教的《黄庭经》,自然有些事倍功半,当然,韦大英此时不可能把这事对师父王清德说了。
要是让师父知道,自己这个韦大英,不是他昔日好友的独子,而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只是占据了这具躯体,他很有可能会把自己驱逐离开,不再教授自己修真学道的入门功课了。
“这就是悟性”王清德显得有些欣喜,听了韦大英的话,就说道“大英,你先把经书放下,读经,是为了增长智识见闻,深悟了悟自然的规律,天地间的道理,这乃是修真的第一功,需要日积月累,方可水涨船高,并非是一天一日就可以功成的”。
“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王清德点了点头,随后对韦大英说道“你去为师就寝的石洞里,在那藤条箱子里取些朱砂与黄纸来,为师这就教习你道家的五雷法”。
韦大英应声出了石洞,不一会儿,就取来了朱砂与黄纸,见师父王清德已经出了石洞,坐在石壁下的那张石桌旁,于是韦大英把朱砂,黄纸递给了师父王清德。
王清德接过了朱砂黄纸,对韦大英说道“你也坐吧”。
韦大英坐了下来,王清德说道“今日,为师教你的五雷法,乃叫五雷御物术,本是借助五雷赤热炎息,阳刚浩气,凛凛赤威,从而驾驭别物,为我所用,这法术,可御鬼,御风,御云,修炼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御山,御海,更有甚者,可以御神,御仙,风雨雷电四部诸神,天仙,天神,天庭诸官皆可御借之,以助我一臂之力,只是,千万年来,能把五雷法修习到这个程度的,为师也未听闻之”。
闻言,韦大英也是吃惊不小,能驾驭天官,天神,以及风雨雷电四部诸神,这得有多牛逼啊,心中暗自骇然,韦大英吞了吞口水,闻得这五雷法能驾驭鬼物,韦大英心思一动,说道“师父,这五雷法有这般妙用,我看,咱们大可以驾驭个鬼来,帮着挑水砍柴做饭,这样也可以多些时间来参悟”。
“你这小子,倒是机灵,怎敢第一天学道就生了懈怠之心”王清德闻言,敲了一下韦大英的头,有些微怒的说道“挑水砍柴做饭,也是修行,也是在打熬筋骨,心性,为师修真百十余年,到了如今,也不敢有半分懈怠”。
“弟子知错了”韦大英慌忙认错。
“你仔细看好为师画的符”,片时,王清德就在那张黄纸上,笔走龙蛇的画好了一张符篆,接着念动真言,食中二指一并,在空气中画了一个法印,喝了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顿时,那符篆顶端的朱红‘令字’,金色光泽一闪,临空焚烧自燃了,只见高台上突然刮来一阵冷风,那冷风聚而成形,接着飞身一跳,跃上了那团冷风气云上,对韦大英说道“这就是御气飞行了,这五雷法修习有成,妙用极多,这就要靠自己的刻苦与悟性了”。
随后,王清德跃下了地面,又画了一张符篆,就让韦大英,在石桌上攀描,又教了韦大英五雷真言口诀,让韦大英此后每天用虔诚的意志真念,攀描画符,熟记五雷真言口诀,慢慢积累。
就这样,此后的每一天,韦大英都是鸡鸣初更时分,起来打坐吐纳,之后打擒虎拳来熬煞筋骨意志,读《黄庭经》,练习五雷法。
不知不觉间,二个多月的时光,就从指间溜走,这期间,除了偶尔的与师父去到山里打猎,弄些野味来做食物的储备,其余的时间,无论刮风下雨,在师父王清德的教授与监督下,韦大英都按时,认真的做着功课。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修行,韦大英与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变,身体骨骼更加的强壮了,也更加的灵活有力,对世间的道理,规律也有了一定的看法与领悟。
每天打坐吐纳,在丹田内也隐隐的聚集了一丝清凉之息,五雷法也小有成就,开始能驾驭一些风云了。
这天,打了二个时辰的擒虎拳,锻炼打熬筋骨后,韦大英就轻快的下到崖下的涧水里,挑了一担水上来,之后就去崖边的松林里去捡柴来做饭。
一路上,韦大英也弄些松果来解馋,不知不觉间,在林间听着松风鸟鸣,韦大英沿着山林,走了二三里地。
来到了一个不曾来过的林子前,那林子内多有枯枝干叶,林子有些宽大,沿着山崖,大概有三五里地的大小。
见到这个去处,韦大英暗喜,在心里自言自语的说道“有了这个去处,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就不用满山的去找干柴了”。
韦大英来到林子里,就近开始捡起了干柴来。
才捡了三五枝,就听见林子的另一边,传来一阵轻快,优美,有如天籁般的行歌声。
听到那歌声,飘渺出尘,乃是道者之词,韦大英闻声往林子内走了过去。
走不多时,看见一个大概十三四岁的青衣道童,也在那里捡柴。
之前的那歌声,正是那道童唱的,他正一边的行歌,一边弯腰捡柴,浑然没有发现有人也来到这个林子里。
几十天的时间里,在这茫茫大山中,从没有见过陌生人,突然在这里见到同道中人,韦大英有些欣喜,对着那道童喊道“小兄弟,你也来这里捡柴,你是不是也在这武关山里学道修行?”
那道童闻言,抬起头来,看向了韦大英。